弘化社

「「離經一字,還同魔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解釋經典義理而不能在心裡修行,拿著佛經、佛法當哲學研究,或落到口頭禪,但口裡講,或者但寫作,一點也不能觀心,一點也不能實踐、實行,「依文解義,三世佛冤」;要是能依解起行,三世諸佛都歡喜。」輯錄·懺雲老和尚開示

弘化社

「饒州軍官鄭鄰,有一天被誤抓到地府,查明後理當放還。臨還之際,閻王對他說:「希望你回到人間後勉力為善。若見人殺生,至心懇切為念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聖號。彼雖被殺,由仗佛力故,可轉生善趣,你也得福無量!」可見念阿彌陀佛亦可超薦增福,不特身後往生西方而已!」輯錄·《龍舒淨土文今譯》

弘化社

「有人經常在擔憂,我業障那麼重,不知道可不可以去極樂世界呢?我們要了解,在水裡,不管是多小的石頭都會沉下去;但如果放在大船上,不管多大的石頭都沉不下去。我們凡夫的業障就像石頭,靠自己是不行,但坐在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上,就可以安全地浮過生死大海了!」輯錄·道證法師開示

弘化社

「宋朝的湖南潭州,有一個姓黃的人,以打鐵為生,大家都叫他黃打鐵。黃打鐵每次打鐵時,口裡不停地稱念阿彌陀佛佛號。如是功夫漸漸純熟,往生前,黃打鐵預知時至,口中頌曰:「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輯錄·《淨土聖賢錄白話》

弘化社

「行時正好念彌陀,一步還隨一佛過。足下時時游淨土,心頭唸唸絕娑婆!傍華隨柳須回顧,臨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儂生極樂,十方來去任如何?」輯錄·《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弘化社

「盤錦的於學利額下長了一個瘤,很擔心。有人借他一本《觀世音菩薩靈感錄》,他看到菩薩為那麼多人治好了病,挽救了他們的生命,越看越感動。當他感動到極點的一剎那,身心非常清淨,真正是發自內心一心稱念觀音菩薩,感到額下有一點麻,用手一摸,那個瘤一點也沒有了! 」輯錄 ·《古今觀音感應選編》

弘化社

「《真歇了禪師淨土說》云,洞下一宗,皆務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門,逕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機。又云,宗門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於淨業者,得非淨業見佛,尤簡易於宗門乎?」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

弘化社

「聽說娑婆無量苦,能令智者增憂怖。壽命百年如曉露,君須悟,一般生死無窮富。綠發紅顏留不住,英雄盡向何方去?迴首北邙山下路,斜陽暮,千千萬萬寒鴉度……」輯錄·《西齋淨土詩》

弘化社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事,均好念。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輯錄《印光法師文鈔》·一函遍復

弘化社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既有餘慶餘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於餘慶餘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輯錄《印光法師文鈔》·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

弘化社

「讀書為身上之用,而人以為紙上之用;做官乃造福之地,而人以為享福之地。」《格言聯璧》

弘化社

「明朝崇禎年間大饑荒,有一位姓郭的打算拋妻棄子各自逃生,蔣畹僊看到這情形,立即掏出衣袋中所有的錢,又借了一些來相贈,從而保全了這一家。後來,郭家略微有些產業,帶著兒子來叩頭拜謝,蔣公不讓他們前來,並且一直隱瞞不提這件事。」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聽說西方無量樂,長生不假神僊藥。胎就眼開華正拆,心彰灼,永為自在逍遙客。來度眾生離火宅,命終免被閻王責。露地牛兒如雪白,無鞭索,黃金地上從跳躍。」輯錄·《西齋淨土詩》

弘化社

「任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格言聯璧》

弘化社

「言念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份而立,不可定執一法。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污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輯錄《印光法師文鈔》·與陳錫周居士書

弘化社

「1989年10月14日,妻生產困難,醫生催做剖腹手術,我簽字後在空地上跪下,一心念誦觀音菩薩聖號。念了一會兒,護士已經看到了孩子的頭髮,我又念了一會兒,突然聞到一股香氣(佛前燒香的香味),接著我父親喊我說,已分娩了!叫我趕快回家去煮點心。」輯錄·《觀音菩薩本跡感應頌》選譯增補本

弘化社

「善導和尚雲,若欲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緻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鄧新安居士書

弘化社

「談人之善,澤於膏沐;暴人之惡,痛於戈矛。當厄之施,甘為時雨;傷心之語,毒於陰冰。」《格言聯璧》

弘化社

「安徽青陽縣的吳毛,平常持戒修善,念佛不斷,卻在戰亂中被刺了七槍而死。其弟趕來時,吳毛又甦醒過來說:我原該轉世七次為豬,因今生修持齋戒的功德力,以七槍消除了宿怨,可以徑直往生西方了!後來又有人在恍惚中,看見吳毛一路行來,身前身後皆有幢幡。」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1922年,江蘇省政府下達「借廟辦學」的政令,鹽城各廟多被侵奪。大師深知此事對佛教存亡的利害關係,便請魏梅蓀居士與新任省長細說利害關係,同時另有數十僧眾到省政府請願,兼護法居士斡旋之力,此令終得取消,江蘇全省之寺產方暫得保全。」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輯錄·《佛遺教經》

弘化社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格言聯璧》

弘化社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格言聯璧》

弘化社

「大師對《觀經四帖疏》十分重視,在書信中多次向弟子推薦,在與徐福賢女士的書信中說: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及令生堅固真信,雖釋迦諸佛現身,令捨淨土而修餘法門,亦不改其志。可謂淨業行者之指南也!」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今之天災人禍,相繼而作者,皆因理學家破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俾上焉者無所勉,而懈於為善;下焉者無所畏,而敢於作惡。相沿已久,殆將決裂。及歐風一吹,則人道將幾乎息矣!學說之貽誤,有如此者,可不畏哉?」輯錄《印光法師文鈔》·慧濟居閱經室緣起

弘化社

「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陽春,無人不暖。」《格言聯璧》

弘化社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格言聯璧》

弘化社

「餘(弘一大師)於1924年曾到普陀山,其時(印光)大師年64歲,餘見師一人獨居,事事躬自操作,別無侍者等為之幫助。直至去年,師年80歲,每日仍自己掃地、拭幾、擦油燈、洗衣服。師既如此習勞,為常人的模範,故見人有懶惰懈怠者,多誡勸之。」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於諸功德,常當一心,捨諸放逸,如離怨賊。大悲世尊,所說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當勤而行之。若在山間,若空澤中,若在樹下、閑處、靜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無為空死,後致憂悔。」輯錄·《佛遺教經》

弘化社

「聽說娑婆無量苦,風前陡覺雙眉豎。貪慾如狼嗔猛虎,魔軍主,張弓架箭癡男女。日月往來寒又暑,乾坤開合晴還雨。白骨茫茫銷作土,嗟今古,何人踏著無生路……」輯錄·《西齋淨土詩》

弘化社

「民國的張夫人,少時就知道因果罪福的事理。壬戌年母親病逝時,夫人悲不自勝,向佛前誓持長齋,求脫母苦。1923年,夫人染病,親戚苦勸開齋,堅持不許,並囑藥中不能用有生命者,一心念佛。臨終前3小時,猶自默念佛號,面現笑容,毫無悲戀病苦等狀,安然而逝。時六月初六。」輯錄·《淨土聖賢錄》

弘化社

「1921年,有莊閑女士書《妙法蓮華經》,請求大師鑒定並題跋。大師後當面開示莊女士:若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其體必須依正式體。夫書經乃欲以凡夫心識,轉為如來智慧。能如是者,必能即業識心,成如來藏,於選佛場中,可得狀元!」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格言聯璧》

弘化社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應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善功德!」輯錄·《佛遺教經》

弘化社

[佛說,凡有生命的物類,大多是各人過去世的父母六親。讀儒書的人不知三世輪迴的道理,認為怎麼能忍心作這種想法,可是為什麼不進一步思考:既然作這種想法都覺得於心不忍,難道殺死它們並且吃它們的肉,反而是心安理得嗎?其實,就是為了貪圖滋味,不願意去多想罷了。」輯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

弘化社

「謹家規,崇儉朴,教耕讀,積陰德,此造福也;廣田宅,結姻援,爭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長;求福者濃而短。」《格言聯璧》

弘化社

「在法雨寺,大師十年如一日潛修密證,每年秋季到來春打念佛長七。1900年前後,大師和諦閑法師同時各自閉關,書信交流時說:「光自出家以來,即信淨土一法。但業障所遮,口雖念佛,心不染道,昏散交攻,依舊昔時行履。因日閱十餘紙淨典,以發勝進之心。」」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非信何由發願?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滿所願?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則蹶。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輯錄《印光法師文鈔》·淨土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