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社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格言聯璧》

弘化社

「貴莫貴於無求,賤莫賤於多欲,樂莫樂於好善,苦莫苦於多貪,長莫長於博謀,短莫短於自恃,明莫明於體物,暗莫暗於昧幾!」《格言連璧》

弘化社

「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著

弘化社

「要想保富,必須要有智慧的眼光、遼遠的見識與宏大的心量,範文正公即屬此類。而不善於保富的人,普天之下滔滔皆是!他們鼠目寸光,不能保子孫長久,見一點而漏萬端,譬如看歷本,只看見初一,不知道明天有初二,更不曉得年底有除夕,這等愚人,實在是很多啊!」輯錄《保富法》·聶雲台著

弘化社

「善導乃彌陀化身,宏闡淨土,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則往生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千古不易之鐵案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弘化社

「人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寶山歷盡空迴首,一失人身萬劫難。一句彌陀最方便,不費工夫不費錢;但教一念無間斷,何愁難到法王前?」輯錄·《德森法師勸念佛偈》

弘化社

「將啼饑者比,則得飽自樂。將號寒者比,則得暖自樂。將勞役者比,則悠閑自樂。將疾病者比,則康健自樂。將禍患者比,則平安自樂。將死亡者比,則生存自樂!」《格言聯璧》

弘化社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間,一切都不是恆常不變;我們的肉體也是很容易死亡,衹要一口氣不來,呼吸停止了,這個肉身就不再歸我所有。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想要改過,也沒有辦法了。還要在千百劫中,沉淪到地獄裡受到折磨,縱然是遇到了聖賢佛菩薩,也無法接引!」輯錄《了凡四訓本義直解》

弘化社

「放生之舉,事雖為生,意實為人。人若止殺,則固用不著此種作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設此舉,久而久之,將舉非洲之野蠻行為,徧行於世。可不預為設法,令彼嗜殺嗜肉之人,同生反躬自省之誡乎。」輯錄《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復羅智聲居士書一

弘化社

「上海地皮大王陳某,家財千萬,房屋華貴裝修奢侈,客房多陳三千年古物,門前石獅乃滬所少見。此類富人,喜好矜誇爭豪鬥勝,唯求恭惟奉承,出喪願花十萬,出錢賑災如鐵公雞。我見陳某後不過七年,上海地價慘跌而破產,古銅珍寶房屋地產,皆歸銀行沒收,灰溜溜搬回老家。」輯錄《保富法》·聶雲台著

弘化社

「清陝西袁公。父子失散。適買一婦。背燈而哭。袁詰之。婦曰。止以家中貧餓。夫欲求死。故賣身以活之。公惻然。背坐達旦。除身價外。復贈百金。同婦送其夫。令之貿易。夫婦偶至揚州。遇人領一俊童欲賣。遂買之。渡江送袁。袁諦視之。則其所失子也。報應其神如此。」輯錄《壽康寶鑒》

弘化社

「行善,必須從改正過失開始做起。改正過失的方法,首先要發起羞愧心。試想,我為什麼一事無成呢?這都是由於過分沉溺於逸樂,受到世俗的慾望所染污,做了不合義理的事,以為人不曉得,毫無一點羞愧心。就這樣日益沉淪,逐漸變成禽獸之流,自己卻不能發覺啊!」輯錄《了凡四訓本義直解》

弘化社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格言聯璧》

弘化社

「印祖曾回憶說:「光本讀書人,將韓歐程朱闢佛之說奉為圭臬,姿態狂妄。」結果一病數年,病中印祖深深反省,覺知錯誤:「由此意惡之業,長嬰病苦,數年直同廢人。韓歐雖賢,去聖遠矣!佛法非凡情世智所能測度也!遂頓革先心,出家為僧。」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談玄說妙,譬如餓漢,研究食譜,雖滿紙山珍,如何能飽?倒不如普通食物,得充一飽,才於實有濟。且就常人所能行,約略說之:一者深信因果、二者發菩提心、三者專修淨土。淨土法門書籍,可先閱《初機淨業指南》、《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等,依此可略知淨土法門的門徑!」輯錄·《弘一大師說淨土》

弘化社

「彼惟以談玄說妙為事,而藐視因果事相,及與念佛法門者。蓋由未詳如來徹證心性,成菩提道,皆從歷劫遍修眾善,積功累德之所致也!欲證心性而成覺道,若不從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下手,何異於鳥無冀而欲飛、木無根而欲茂乎哉?」輯錄《印光法師文鈔》·佛教淨業社流通部序

弘化社

「民國湖北周霽光夫婦皈依印光法師,得名慧朗、慧蠲。後馮氏病,自令為沐浴更衣,跏趺坐脫,遺言:當遵佛制,請僧說法坐龕火化。霽光依行,後收靈骨,得似菩薩骨質一尊,鮮明可愛,函呈印光法師,回曰:「熏修八年臨終坐化,此定繫心力感成,亦屬舍利。」可信其定生西方!」輯錄·《淨土聖賢錄三編》

弘化社

「徐信善與楊宏,赴考同住一客店,遇一高僧云:楊當大貴,徐當貧。是夜。楊偶見店中一女子美貌,欲以錢財求婬,徐嚴詞力止之。次日復遇高僧,驚曰:徐一夕之間如何便有陰騭紋起?易賤為貴,當大顯。復謂楊:氣色殊不及昨日,固當與徐同顯,而名次稍後矣!發榜果然。」輯錄《壽康寶鑒》

弘化社

「江西有一富商周翁,湖南災荒,官府勸募捐款,其手下便認捐五百兩,周翁家財百萬,聞後竟怒氣勃勃。周翁積財不用,遺產三千萬,子孫多闊少爺派頭,十幾年便耗空殆盡(做些好事者情況略好),敗家之快不可思議。周翁慳貪自私,一家獨富不顧他家死活,慈善之心有幾分焉?」輯錄《保富法》·聶雲台著

弘化社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纔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纔是心體之真機。」《菜根譚》·洪應明編

弘化社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輯錄·《佛說四十二章經》

弘化社

「念佛人要修三種福業。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三福業,第一代表人天乘的善,第二代表聲聞緣覺乘的善,第三代表大乘菩薩行的善。所以學佛,先從做人起,是最起碼的。」輯錄·惟賢長老開示

弘化社

【素食的意義】一公頃土地能餵養22個吃土豆或19個吃大米的人,但衹能餵養1個吃牛肉或2個吃羊肉的人。溫室效應?飢餓人口?健康紅燈?嗜肉習慣和畜牧業難辭其咎!宇宙雖茫茫,沒有第二顆地球母親!拯救環境,幫助饑民,改善健康,少吃肉多吃素,改善世界的力量就在自己的口中!

弘化社

「查太太二字之淵源,遠起周代,以太姜,太任,太姒,皆是女中聖人,皆能相夫教子。後世稱女人為太太者,蓋以其人比三太焉。由此觀之,太太為至尊無上之稱呼。甚願現在女英賢,實行相夫教子之事,俾所生子女,皆成賢善,庶不負此優美之稱號焉。」輯錄《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印光大師

弘化社

「作福不念佛,福盡還沉淪。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無福不念佛,地獄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後證兩足尊。」《淨土詩韻》蓮池大師勸修四料簡·釋演蓮輯

弘化社

【應事接物見涵養】無論處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優裕從容、游刃有餘的感覺,忙而不亂,才表現出一個人的涵養功夫。這是從內心修養表現於外部的談吐舉止,自然就是鎮定從容,而要達到這樣的修養功夫,首先就要克服心浮氣躁、感情衝動——輯自《格言別錄白話賞析》

弘化社

【為何徹悟大師將數十年積稿付之一炬?】徹悟大師初率眾參禪,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聲名遠揚。後因病以念佛祛疾,繼思念佛法門乃諸大菩薩、祖師和善知識異口同讚,我何敢不歸命?由是歸心西方淨土,專修念佛,中止參禪,純提淨土,數十年所有積稿,付之一炬。大師誠心所感,參禪人亦多皆念佛。

弘化社

「改過,要發起畏心。須知天地在上,鬼神難欺。我們縱然是在幽暗之處犯下過錯,大家雖然不容易發覺,但天地鬼神卻像鏡子似的照著我們,看得實在非常清楚。所犯的罪業若是重大,必會降下許多災禍;就算是輕的過失,也會減損現有的福報。怎可不畏懼呢?」輯錄《了凡四訓本義直解》

弘化社

【為何截流大師俗名「夢憨」?】截流大師,清初順康間人,父親全昌,乃宜興老儒,與憨山大師為友。憨山大師示寂後三年,一晚,全昌夢見憨山進臥室,後大師出世,即取名為夢憨。大師長大成人時,父母相繼逝世,遂萌發修道志向,二十三歲投武林理安寺出家,精進修持,肋不至席,如是五年,契悟法源。

弘化社

「1918年,海鹽徐蔚如居士在前往普陀山法雨寺的路上,心情格外激動,因為多年來想拜訪大師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在見面交談中,徐居士介紹道自己的家族已是十代信佛,曾祖父徐槐庭更是七十歸田,專心淨業,預知時至,泊然坐逝。大師表示讚許,嘆為善緣聚會。」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宋儒謂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乃為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破斥因果,令人無所畏懼,無所希求。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以善惡均無因果,堯桀同歸於盡。無遠大志向者,誰肯孳孳為善,兢兢戒惡,以求身後之虛名乎。」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因果實證序

弘化社

「若至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無論什麼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脫死。唯有不生信,不發願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願,無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輪船過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輯錄《印光法師文鈔》·致戚友卿書

弘化社

「1897年,受法雨寺大眾一再堅請,大師講《便蒙鈔》後,決定閉關。大師不當講經法師,一重要原因在於,淨土宗道風在實幹,而不在講說教理。言教者,說得再好,別人也可能心懷疑惑;身教者,實踐力行,大家自當遵從。因此大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實修念佛上。」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善導和尚專以平實事相法門,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觀心約教等玄妙法門,其慈悲可謂至極無加矣。良以業識未消,三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又以古人聞理性當體便是,則進行彌速。今人聞此等語言,則廢弛道業,但欲任己業識茫茫之天真耳。」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1886年九月初,大師長途跋涉十餘天到達太原城。時太原遭洪水之害,大道被毀,小徑殘存,一片狼藉。緣於初時巡撫為控災情,下令開炮,結果即刻水勢倍漲,街市、房屋、牆垣被沖得一無所有,皆成灘塗之地。須知水神會敬佩人的道德,怎會懼怕開炮的強威呢?」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言行擬之古人,則德進。功名付之天命,則心閑。報應念及子孫,則事平。受享慮及疾病,則用儉。」《格言聯璧》

弘化社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格言聯璧》

弘化社

「1911年,太虛法師小住普陀山十餘天,其間造訪大師,頗為投緣,每深談數小時不肯分手。大師對太虛法師期望殷切,對其資質亦頗為讚許,曾贈詩勉曰:太虛無形段,何處能著染?紅塵驀地起,直下亡清湛。灑以滂沱雨,徹底盡收斂。方知從本來,原自無增減。」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