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師

【凡事預則立】你要做個大事情,必須要有準備工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先要準備工作充足了之後,做事情決定一舉成功,事前沒有準備,事情來了,就是手忙腳亂、亂七八糟,失敗。

智敏上師

鏡子一般都是朝外照的,照這個人不對,那人不對,全部不對。眾生又不是佛,以佛的標準來看哪一個對呢?都是錯的。但是偏偏自己不照,我是最好的,人家都是錯的,什麼都怪人家,這個對不起我,那個對不起我。都不對,我要把他改造。

智敏上師

【搔癢時無意間抓死了蚊子,犯戒嗎?】皮膚癢,搔一下,不知道有蚊子咬,結果殺了個蚊子。這個蚊子它也是命該盡了,被你一搔,它也不逃,搔死了。沒有殺心,也沒有起方便,僅僅是自己不知不覺的,這個是從戒律上說並沒有犯戒。在因果上說,這個蚊子它本身如果懷恨在心,將來它報怨,這個是可能的。

智敏上師

【獅子臥】一切畜生裡邊,獅子力量是最大的,它的心高而穩,因為是獸中之王,它非常安穩、沒有恐懼心,它的力量能夠摧毀一切其他旁生。我們修行,也跟獅子一樣,要摧毀一切煩惱,所以說要如獅子臥。
 

智敏上師

【為啥找不到適合自己修行的好地方呢?】有煩惱,你哪裡會找得到安樂地方呢!使你不安穩的是煩惱,煩惱不息下去,被煩惱牽起走,牽到東、牽到西,到處跑,跑了半天,煩惱沒有動,還是心安不下來的。這個道理,禪宗也好、淨土宗也好、天台宗也好,都是一樣的,都這麼說的。

智敏上師

【有人說:「我要到小廟單住去了,把《菩提道次第》好好地學一學。」】菩提道次第,一開始叫你依止善知識,你離開了善知識去好好學菩提道次第,這個不是自相矛盾嗎!「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第一步錯了,哪一步會走對呢?所以,憑自己的設想來做事情,往往走的路都是很好笑的。

智敏上師

【貪瞋癡的根本】惡友引你做壞事,使你貪心瞋心癡心都生起來,就是說他是我們一切貪瞋癡的根本。我們當然不要貪瞋癡,這個根子要去掉它,就是不要去親近惡友。

智敏上師

【精進魔】有一種叫精進魔,它要破壞你的修行,就使你拚命的「精進」,你感到精進好,就讚歎你精進,弄得你覺也不睡,飯也不吃,弄得頭昏腦脹,最後害病、死掉,那就是魔的目的達到了。所以說「精進」有的時候過分了,也會出魔。

智敏上師

【犯了酒戒如何懺悔?】找一個戒律清淨的比丘,在他面前頂個禮,陳白一下,「以後再也不犯了!」,他說你這個戒清淨了。--就清淨了。

智敏上師

我們說一切法門,例如淨土法門,我們看到,印光法師的《文鈔》裡邊也有這個話:他說我們念佛的人,應當把這個「死」字貼在我們的額角頭上,就是經常要念無常,一樣的道理。真正要修行呢,不能忌諱這些事情,因為無常每個人是都有的,你害怕也害怕不掉。

智敏上師

【善根】聽見生死有過失、涅槃有功德,聽了這些說法之後,身毛豎立、悲淚涕泣,這樣激動的話,這個人就是有順解脫分善根的表徵。如果聽了,生死是苦,苦!苦!苦!涅槃好,好!好!好!無動於衷,你順解脫分的善根還沒有表現出來。

智敏上師

【供品】供品,必須不是不正當的手腕拿來的,不是欺騙來的、搶來的、非法來的,這些不要。對於非法來的供養、不淨財,律藏裡講的很嚴格,用不淨財搞的供品都要丟掉,就是說你財的來源不乾淨的話,都不要用的。這個在過去佛在世時非常重視。

智敏上師

【父母】父母面前,稍稍地做一些不善的事情,得極大的苦報,稍稍做一些供養的事情,得無量的福報。父母雖然不是聖者,你在他們前面培福也好,造罪也好,感的果報是無量無邊的。很多人漠視這個事情,總以為父母是一般的凡夫,不尊重他,三寶纔是值得恭敬的。--父母要恭敬的!

智敏上師

【不倒單】有些人不倒單,晚上頭掛下來就像一個倒掛的東西,跟身體平行了,氣脈都塞住了;也有歪歪扭扭的;甚至還有頸子上掛個繩子睡覺的。——修行要智慧的覺,你這個智慧的覺沒有,糊塗的樣子,怎麼能修行呢?

智敏上師

【畫佛像】大家都有這個體驗,就是不管你畫的功夫好不好、畫得莊嚴不莊嚴,畫了以後,首先你會感覺到這個印象非常深...畫佛像是讓佛菩薩的形象強有力地刻到我們意識當中的一種方式(你以後一想的話就很容易想起來)。我們畫的時候要殷重,就像修法一樣。

智敏上師

【因果不虛】沒有這麼好的果,為什麼原因?就是因不夠。你自己感到果不好的話,是你因造的不好,不要去怪哪個。你東西偷掉了,不要怪那個賊,你以前沒有好好地佈施,或者你以前也偷過人家的東西,總是有因。

智敏上師

【想要修行成就嗎?】信、戒、聞、慧、捨、慚、愧,這幾個哪一個不夠的,盡量補,把它補夠,然後才談得上修行,才談得上有沒有成就。這七個東西,一個也沒有,你要成就,成就什麼呢?這個你自己問問自己。

智敏上師

【薈供需知】1.應護持身口意三門不放逸,不可開玩笑,聊天,搶供品等,若有違犯即應當下懺悔。2.保持會場有序,領取供品時禮讓他人,視所有供品皆為殊妙甘露,勿分別優劣。薈供是得大加持之時刻,多一分恭敬即增一分福慧。
 

智敏上師

一定要把那些法好好修行之後,才能得到除一切痛苦的涅槃。你有了法不修,就像有了藥不吃,你怎麼會病好呢?還得永遠受痛苦了。
 

智敏上師

【現報】我在上海的一個鄰居,小時候脾氣很大,跟他的父親吵架,拿鐵棍子打他父親。後來他的孩子長大了,十幾歲就跟他吵架,打他。他說:「你怎麼打父親啊?」兒子說:「你自己不是打父親的嗎?」兒子小時,看到父親打祖父,現在他也打父親了。這個就是現報。我們不要看輕了這個事,果報很嚴重的。
 

智敏上師

我們現在雖然各方面條件比以前正法時代要差很多,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可以轉變嘛。這個時候做一點(好事),功德是很大的,比正法時代做的功德還要大。

智敏上師

【修的竅訣】初修的人,假使一次修太長,很容易進入昏沉、掉舉,昏沉是睡眠相應,掉舉是貪相應。有了這兩個,定就無法修,自己做不了主,跟了昏沉掉舉跑了。這樣子成了習慣之後,要再糾正,極困難。所以初修的人,時間要短一點,情願次數多一點,沒有等到昏沉掉舉產生,就趕快的修好了。

智敏上師

【煩惱如龍】印度有個說法:假使池裡有龍在裡邊住,池雖然不大,衹要有龍住,有龍的加持力,水永遠不會幹。假使有煩惱加持那個業,它的果報感起來是沒窮盡的。如果沒有煩惱,業感了果之後,這個業就沒有了。煩惱在那裡呢,會不斷地造新業,感的果報也沒有窮盡。

智敏上師

辦盂蘭盆會主要就是報父母的恩,父母在的時候要好好地孝順,切切不可以不孝,比如忤逆、頂嘴、還有讓父母傷心等等。不能自己享受得很好,然後讓父母在那裡吃苦;不能只想著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而把這些最差的東西給父母,這些都是要注意的。

智敏上師

【什麼叫縛?】把我們有情綁起來,不給你解脫的,不給你解放的,這叫縛。這個縛,我們想想是最難過的,如果把你手腳捆得緊緊的,即使給你吃得很好,你難不難過呢?還是不舒服。這個貪、嗔、癡就是把我們捆起來了,有這個東西的話,就把我們捆得緊緊的。縛有三種,貪縛、嗔縛、癡縛。

智敏上師

【用「法」】如果我們的心還有苦的時候,那一定要去思考,我的問題出在哪裡?我一定需要用到「法」。如果你總是不用,那你就永遠都學不會怎麼去用。不管你通過怎樣的方便,都會很麻煩,越到後面越難,因為久而久之你就形成一種思維――就好像學的終歸是學的,用的終歸是用的。

智敏上師

【心】一個老人牽著一頭小毛驢馱著貨去趕集,快到集市小毛驢看到一頭母毛驢,猛地站起來,把貨全甩下來,就追過去了。老人氣壞了,到市場後首先賤賣這頭小毛驢。畜生的(淫慾)煩惱來了,就跟了煩惱了,什麼都忘掉了。我們無始以來的心也是這樣子的,不聽話的。
 

智敏上師

【觸施】你供養佈施的東西,它的觸是非常好的,不是粗粗糙糙的,果報是感到「柔軟身」,身體柔軟不粗硬。不但如此,還能「隨時生樂受觸」,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夏天的時候感到蠻風涼,冬天的時候又感到蠻暖和。我們冬天冷得不得了,夏天熱得不可耐,是因為沒有具足觸的佈施,不要怪人家,是自己不夠。

智敏上師

【修】所謂「修」,就是使這個心聽自己的話,自己叫它幹什麼就幹什麼。自己要住在哪個善所緣裡邊,它就有這個堪能,住在那裡。這就叫「修」。
 

智敏上師

《宣說諸法無生經》中云:「善男子,若有菩薩將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悉皆安置於十善道中,若有任何菩薩獨自居於靜處,甚至僅於彈指間誠信諸法一理,乃至為繕寫或思考或傳授或讀誦而安住,則此者福德勝過前者數多倍。」

智敏上師

【學法有困難,怎麼辦?】學法學不進去,要追原因,為什麼學不進?主要是你不熟悉、不習慣。如何習慣?多念多讀,你把它讀下來、背下來,然後你自然會懂起來。
 

智敏上師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這是儒家的孝,作為一個佛弟子來講這是不夠的,還要對父母的後世作利益。究竟的,要希望父母成佛,這就要靠佛教的方法。一開始,如果父母沒有生起信心的,要讓他們生起信心,讓他們對三寶的功德有所了解,能夠一步一步地,皈依、受戒、修定、開智慧,慢慢地就能夠增上。

智敏上師

【定業】經常做的事情,決定感果,習慣性。習慣於偷的,有的小孩了,家裡並不窮,但是他小時候偷慣了,他就是看到有機會可乘就要偷,家裡並不需要他偷東西,家裡生活都很好,但是偷的習慣成功了,那麼這就是習慣勢力了。那這樣子,習慣性做的事情,決定要受報。

智敏上師

我們是修行的人,求解脫的。名聞利養是把我們捆起來的,這是根繩子,根本不需要的。有人把我這個繩子解掉了,還要恨他幹啥嘛?應當歡喜,要感謝他。他來破壞我的名聞利養,就是把我的名聞利養的、名利恭敬的繩子給解了,把惡趣給我遮了,好感激他,為什麼反而恨他呢?

智敏上師

【赤金】心裡邊沒有欲,無掛無礙,好的也好,壞的也好,都不能把你拘住。好的不能把你拘住,壞的也不能把你阻礙掉。這樣的人,是南贍部洲的真金,十足的赤金,一分假的都沒有。這樣子修行的人,沒有人敢譏毀他的。
 

智敏上師

【學法者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文字?】「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執著文字,固然三世佛冤。但如果拋棄了文字,你怎麼學?「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這兩句話是辯證的,固然不能死在文字下,也不能脫離文字,離開經一個字就是魔說,那好厲害,離開了文字你如何去修行?能否領會佛的教義?

智敏上師

很多人對佛教有誤解,認為佛教衹是對死人起作用的,而實際上佛轉fa輪,都是針對活人的各種煩惱之病而說法的。如《藥師經》云:"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所以使人民安康,也是佛菩薩的心願。

智敏上師

【味施】供養佈施的東西味道好,就感到大家歡喜的果報。因為好的飲食,大家都歡喜吃的;那麼你供養好的飲食,也感到大家歡喜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