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社

「富、貴、貧、賤、壽、夭、窮、通,天命未曾有偏。境緣之來,若鏡現像。智者但修鏡外之容,愚人徒憎鏡內之影。逆來順受,方為樂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泰順林介生居土書二

弘化社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好張羅,及好游、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晚晴集》

弘化社

「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啞若聾,如癡如醉。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末世眾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決定專修淨土。善根有,固宜努力。無,尤當篤培! 」《晚晴集》

弘化社

「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兒女。分外營謀,妄希富樂,實所不應。至於分內所當為者,亦須勉力為之。非必屏棄一切,方為修行也。若屏棄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兒女之養則可,否則便與孝道相背。雖曰修行,實違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印光法師文鈔》·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弘化社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一切眾生,心性原同。其苦樂懸殊者,以宿世之修持不一,致今生之感報各別也。故《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君子樂天知命,不怨不尤,聿修厥德,自求多福,以期消滅宿業,培植來報!」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增廣

弘化社

「現生中,善人得禍,惡人得福,凡夫不知前生宿業,謂為因果有差。有他心宿命通者,見其絲毫不爽,情理兩得。各各皆有前因與後果,為之酬償對越也。報應之道,種種不一,未可以現生為斷也,故經明三報。三報者:謂現報、生報、後報。」《印光法師文鈔》·復丁福保居士書五

弘化社

「慾念佛求生西方,必須知因識果。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須與佛合。若與佛悖,則縱能念佛,亦難往生。以感應之道,不相交故。若能生大慚愧,大怖畏。改過如去毒瘡,立志如守白玉。則萬無一失,各得往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汪夢松居士書

弘化社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第十六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佛說無量壽經》

弘化社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錐拶,何由頓革?須猛念身世無常,幻緣虛假,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便將是非人我,體面界牆,身見慢幢,愛染情性,全體放下,不復躊躇!」《寒笳集》

弘化社

「祭祀祖先,不過盡報本之思,不宜殺生。祖先修人天之福,必生人天受樂;造三途之業,必在三途受苦。然享樂者少,受苦者多。故孝子慈孫,每遇節日、忌日,但當虔誠齋戒,念佛持經,迴向西方清淨佛土,使祖先出輪迴苦,是為真實報恩!」輯錄《安士全書》·萬善先資

弘化社

「念佛最要緊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能為者,認真為之。不能為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者為之。或見人為,發歡喜心,出讚歎語,亦屬心、口功德。若自不能為,見他人為,則生妒忌,便成奸惡小人心行,決定折福折壽!」輯錄《印光法師文鈔》·一函遍復

弘化社

「人人愛壽命,物物貪生全。雞見庖人執,驚飛集案前。豕聞屠價售,兩淚湧如泉。方寸原了了,只為口難言。驀受刀砧苦,腸斷命猶牽。白刃千翻割,紅爐百沸煎。炮烙加彼體,甘肥佐我筵。此事若無罪,勿畏蒼蒼天!」《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一

弘化社

「今之時世,壞至其極。其原由於不知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欲為挽回,宜注重此二法。而家庭教育,尤須注重因果報應。以因果報應,能制人心。除此之外,任憑何法,皆無救藥。以心不改良,則一法才立,百弊叢生矣!」《印光法師文鈔》·復卓人居士書

弘化社

將人試比畜【豐子愷·《護生畫集》】每饌必烹鮮,未見長肌肉,今朝血濺地,明日仍枵腹。彼命縱微賤,痛苦不能哭,殺我待如何,將人試比畜。——蘇軾《戒殺詩》

弘化社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第三十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佛說無量壽經》

弘化社

「世有愚人,知見狹劣,謂己功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五逆十惡將墮地獄,遇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滿十聲或止數聲,隨即命終尚得往生。《觀經》所說,何可不信?彼尚往生,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功夫,較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印光法師文鈔》

弘化社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第三十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佛說無量壽經》

弘化社

「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試思世之勝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復不少。但得不飢不寒,何羨大富大貴。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如是則尚能轉煩惱成菩提,豈不能轉憂苦作安樂耶!」《印光法師文鈔》·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弘化社

初生的小鹿【豐子愷·《護生畫集》】陳惠度於剡山射孕鹿,既傷,產下小鹿,以舌舐子身幹,母鹿乃死。惠度見之慘然,遂棄弓矢為僧。——《人譜》

弘化社

「當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頭一起,即便生大慚愧,猶如裸露於稠人廣眾之中,慚愧欲死。如此久久,則壞念頭自然不起矣。意業一淨,身口亦隨之而淨。三業清淨,念佛名號,其功德便廣大莫名!」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陳鳳梧居士書

弘化社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第十七願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佛說無量壽經》

弘化社

「籬菊數莖隨上下,無心整理任他黃;後先不與時花競,自吐霜中一段香。」《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淨業正因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此四種屬世善。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此三種屬戒善。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四種屬慧善。前二大小隨人,此則唯屬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願,迴向淨土,皆得往生!」《印光法師文鈔》·增廣

弘化社

「凡聞惡聲,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願一切人不為惡行。凡見善事,則念阿彌陀佛以讚助之,願一切人皆為善行。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於淨土決定往生!」《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吃的是草,擠的是乳【豐子愷·《護生畫集》】若慕牛力大,牛食草為糧;若慕豬體肥,豬食糟與糠;請觀牛與豬,不因食肉強。若慕肉味美,何不自割嘗?自割知痛苦,割他意揚揚;世無食肉者,屠門不開張。——狄葆賢詩

弘化社

「利關不破,得失驚之;名關不破,毀譽動之。」《寒笳集》

弘化社

「念阿彌陀佛正覺圓滿之名,觀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相,如此滯著,只怕未能切實;果能切實,則世間種種幻化妄緣,自當遠離!」《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一念淨,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寸時光即一寸命光,可不愛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則不浪用,則唸唸執持佛名;光陰不虛度,則刻刻薰修淨業。」《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第三十四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佛說無量壽經》

弘化社

「遊歷諸山,備覽人情物態,顛倒最多,卒難悉舉。且如飲食、衣服,塵勞也,惟恐不勤。持誦、禮拜,勝業也,惟恐不惰!」《寒笳集》

弘化社

「當屏人獨處,自辦道業。以設像為師,經論為侶。」《晚晴集》·弘一法師輯

弘化社

無聲的感謝【豐子愷·《護生畫集》】蘇長公曰:「予自出獄後,遂不殺一物。有餉蟹蛤者,即放江中,便令不活,亦愈於烹煎。」蓋自己得出患難,不異雞鴨等脫庖廚。不忍以口腹故,使有生之類受無量恐怖耳。——《人譜》

弘化社

「善惡因果,如影隨形,如回應聲。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了此,則不期格物,而自肯格物矣。故孔子之讚《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積不善,因也。餘慶,餘殃,則果矣!」《印光法師文鈔》·復念佛居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