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社

「住時念佛好觀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與彌陀非兩個,影兼明月恰三人。空房漸朽應難住,腐棟將頹豈易蹲?何日如蟬新脫殼,蓮華胎裡獨棲神。」輯錄·《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弘化社

「因果報應者,儒釋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家庭教育者,匹夫匹婦敦本盡分,培植賢才之天職也;信願念佛者,具縛凡夫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妙法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題辭一

弘化社

「1933年,鼓山放生園有一隻鵝,有人對它說:你要念佛!它就展翅引吭,作念佛聲,屢試不爽。聽到大鍾、木魚,往往哀鳴不已。某晚鵝隨大眾課誦,忽高唱阿彌陀佛四字,清清楚楚。後來閉著眼睛,仔細一看,原來已經往生了。隔日,身體還是溫柔潔淨,並有香味,令人有些不忍。」輯錄 ·《淨土聖賢錄白話》

弘化社

「漢朝的東海地方有位孝婦,寡居守節,奉事婆母無微不至,但婆母怕妨礙她改嫁,就上吊自殺了。孝婦被婆母的女兒誣告,含冤被處死,東海地方大旱三年。後來,掌理獄訟的於公找到機會,向新任太守申訴冤情,於是太守親自到孝婦墓前祭祀,天立時大雨。」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念彌陀佛貴專精,念到功深念自純。唸唸圓明真性體,聲聲喚醒本來人。嬰兒墮水頻呼母,蕩子還家始見親。卻話從前離別事,翻令嗚咽淚沾巾!」輯錄·《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弘化社

「鍾先生得了重病,在床三月不能動彈,大小便都在床上,墊被和臀部的皮膚都爛掉了。死去三天,房東一再催促後事。但他的母親和太太每天在觀音菩薩面前跪拜,懇求慈悲救護。結果鍾先生居然死而復生,恢復了健康!中外醫學界嘖嘖稱奇,一致讚歎佛法的不可思議!」輯錄·《觀世音菩薩靈應事蹟實錄》

弘化社

「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采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輯錄·《佛遺教經》

弘化社

「一天,北宋的太宗皇帝問張泌家裡怎麼那麼多人吃飯,張泌就回答說:都是些鄉下的親戚朋友,貧窮無糧,而我俸糧有餘,所以就經常到我家來。後來皇帝派人等在他們吃飯時突然進去,發現原來吃的都是些粗飯菜羹。皇帝嘉獎張泌,稱他為「張菜羹」。」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如來本願非虛誑,稱我名皆到此中。易往無人真可惜,不知何事戀樊籠?三千世界非吾土,萬億乾坤是故鄉。去去莫愁途路遠,不勞彈指見空王。」輯錄·《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弘化社

「瓊枝瑤草色長新,別有乾坤世外春。紅蕅華藏金砌鴨,綠珠簾映玉樓人。塵沙莫計聲聞輩,海水難量大士倫。博地亦能容入會,何時得與聖賢親?」輯錄·《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弘化社

「1920年,弘一法師決定閉關,閉關前給大師寫信請求訓言,師復曰:於關中用功,當以專精不二為主。於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後,定有感通,感通則心更精一。所謂明鏡當台,遇形斯映,紜紜自彼,與我何涉?」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事後而議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絲毫放寬,試思己當其局,未必能效彼萬一;旁觀而論人短長,抉隱摘微,不留些須餘地,試思己受其毀,未必能安意順承。」《格言聯璧》

弘化社

「1928年,南通的費范九居士在上海皈依印光大師。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侵犯上海的事件,遭到了中國軍民的堅決抵抗。當時,費居士全家困於戰場19天,他帶領家人一心念觀世音菩薩求救,結果所住天通庵路四圍盡毀,而自己的樓房安然無恙。」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舉動知節,則悔吝少。歡樂知節,則禍敗少。飲食知節,則疾病少。」《格言聯璧》

弘化社

「忉利天宮有一位天人,壽命將盡,當投胎到一隻長疥癩的母豬腹中,憂愁恐懼,不知如何才好。他從另外一天人那裡得知佛就在忉利天宮中,於是趕緊到佛那裡,至誠頂禮,得授三皈依。他依教奉行,精誠地修習了七天,壽命盡後下生為一長者家的孩子。」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藥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陳慧超居士書

弘化社

「湖州長興的劉慧仲,是我的舊相識。他因為常做惡夢,心裡很害怕。我就勸他念阿彌陀佛,慧仲當下便至誠高聲念佛108遍,當夜果然便安穩地熟睡了。第二天仍一樣至誠高聲念佛,從此每晚都總算睡上了安穩覺。由此可見佛力廣大,不可思議,安靜形神也不在話下。」輯錄·《龍舒淨土文今譯》

弘化社

「世出世間,以誠為本。誠之所至,金石為開。況同賦此心之同人,與了無有心,以眾生之心為心之佛菩薩乎?世未有誠不至而人興觀感,佛垂加被者;亦未有誠至而人無觀感,佛無加被者。故希聖希賢,學佛學祖者,唯當致其誠而已!」輯錄《印光法師文鈔》·閩侯羅梓生居士生西記

弘化社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終身行善事,須防錯了一件。」《格言聯璧》

弘化社

「若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閑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閑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於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輯錄·《佛遺教經》

弘化社

「揚州何自明在石塔寺前開了一家茶館。他家周圍有很多樹,他每天掃樹葉燒開水。後來他得了重病,快要死了,忽然開口對人說道:我一生焚燒樹葉無數,根本不知道燒樹葉有什麼罪,哪裡想到樹葉裡面有無數蟲蟻。如今陰司以此治罪,大概是不可救贖了!說完就死了。」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弘化社

「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應時為現身,是故我歸命。彼佛本願力,十方諸菩薩,來供養聽法,是故我稽首。彼土諸菩薩,具足諸相好,以自莊嚴身,我今歸命禮。」《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龍樹菩薩讚淨土偈

弘化社

「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弘化社

「念佛人,要純一, 出息還須顧入息,淨心相繼障雲開,摩著生前自家鼻。念佛人,要心勤,懈怠從來長妄情,憤然一念常如此,寶蓮日日放光明!」《淨土詩韻》念佛偈·【明】元賢和尚

大安法師

如果你六根攝不住,衹是口在念,但你的意根,都心猿意馬了,都跑到外面去了,都在胡思亂想了,甚至被胡思亂想的那個妄想流牽著走了,牽著走之後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念什麼,就會自然地在這種無記狀態當中。

大安法師

《無量壽經》一共有十二個譯本,留下來有五種原譯本。我們還是要依據印光大師給我們定下來的《淨土五經》。《淨土五經》裡面就選擇了曹魏康僧鎧的《佛說無量壽經》作為定本。所以我們在這個時代讀誦、弘揚的《無量壽經》,就以康僧鎧的本子為主。

弘化社

「要足何時足,知足便足。求閑不得閑,偷閑即閑。」《格言聯璧》

弘化社

「「不說人過」:古人云,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功夫檢點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聞謗不辯」:古人云,何以息謗?曰,無辯。又云,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餘三十年來屢次經驗,深信此語真實不虛!」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大安法師

談感應,我們常常就會用一個比喻:就好像一口鍾就在那個地方,你用力去撞擊,用力大,聲音大;用力小,聲音小;不去撞,沒有聲音。佛菩薩救度我們的慈悲的力量就在那個地方,能不能得到這種力量的加持,就看我們是不是有至誠懇切的能感之心。衹要有的話,那一定會得到感應。

大安法師

阿彌陀佛發願就是要平等普度九法界眾生,那聲聞緣覺就是九法界當中的兩個法界。所以二乘的種性,衹要願意往生,也照樣可以往生,不必要在這個世界,一定要回小乘心向大乘心才能往生。

弘化社

「宋朝的蔣瑗有十個兒子,但不是駝背,就是瘸腿,沒一個正常。公明子皋就問是為什麼?蔣瑗說:我也沒做什麼壞事,但心裡老是嫉妒。人勝過自己就忌恨;人奉承自己就歡喜;人行善就懷疑;人造惡便相信;人有所得,自己就像遭受損失;人有損失,自己如同得到寶貝。」輯錄《文昌帝君陰騭文》

大安法師

在淨土法門,你就是犯了無法懺的最重的惡業——五逆罪。五逆重罪那肯定不可懺的,但是你能夠懺悔念佛求往生,阿彌陀佛也不捨棄,也讓你到極樂世界去。只不過由於你的惡業太重,就要在蓮華里面待上六劫,甚至十二大劫而已。從蓮華出來,還是可以得阿鞞跋致,也跟佛一樣的相好莊嚴。

弘化社

「案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少書。魚離水則鱗枯,心離書則神索。」《格言聯璧》

弘化社

「我們照看父母(有病)、照看佛門弟子(有病)、護持佛法,種種辛苦,自己不往外說,知道都有因果,一切唯心造,我就收在心裡頭;以至於我再做什麼好事,我不教人家知道,這叫陰德。」懺雲老和尚開示

弘化社

「「不殺生」:凡屬動物,皆有知覺,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戲頑殺,及殺而食,現生後世,決定報復!「不偷竊」: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喪品,偷大招禍;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虧!」輯錄《德育啟蒙》·印光法師著

弘化社

「又念佛固貴專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營謀,妄希富樂,實所不應。至於分內所當為者,亦須勉力為之。非必屏棄一切,方為修行也。若屏棄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養則可,否則便與孝道相背。雖曰修行,實違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輯自《印光法師文鈔》·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大安法師

信心很重要啊,信為道元功德母,淨土法門修行的第一關,也是重要的一關,也是自始至終的一關,就是「信」這個字。如果你沒有信,處處懷疑,處處用自己的一點淺薄的知見,評頭論足,那你永遠不得其門而入。

弘化社

「何思何慮?居心當如止水。勿助勿忘,為學當如流水。」《格言聯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