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

往生一法更重視信願.由於往生的問題不是靠功夫,而是靠感通,感應道交。你衹要感應上了,那怕心裡很散亂,那怕業障深重,五逆十惡,都能帶業往生。如果你沒有感通上,你就是得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空八定,你都不能往生。破見思惑的阿羅漢,如果沒有靠彌陀願力,他也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

禪修入門

任何一個人帶來的個性都有六個要點,貪、瞋、癡、慢、疑、惡見……自己用智慧、學問、修養,改正了貪、瞋、癡、慢、疑,以及不正確的觀念,這就是修行之路,並不是求佛菩薩、上帝、鬼神來幫忙。那麼如何改正呢?……有個名稱叫「十善業道」,修一切善,這叫修行。——南懷瑾《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傳喜法師

發心來受戒,不但我們自己一個人得到戒的加被,乃至我們的歷代宗親都受益。就像以前目犍連尊者從天上返回人間,看到一批鬼在慶祝,歡天喜地。目犍連尊者上前問:你們為什麼這麼開心啊?鬼說我們家子孫,多少天之後將去供佛齋僧。子孫供佛齋僧,歷代宗親都高興,都已經得到福報加被了。

印能法師

《大智度論》:「佛法以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要進入佛法大海,首先必須有信,但要從佛法中得到利益,則必須依靠智慧。佛法修學包括「信、解、行、證」四個次第,以「信」進入第一步,再輔以「解」和「行」,最後才能達到「證」的目的。衹有生起信仰,然後才會去認識和理解,有力的行持,才能證果位。

大安法師

習慣成自然後,諂曲、虛偽的心把我們自己也騙了,很多念佛人平時也努力念佛,自己也覺得是深信切願求往生,但是在臨終時卻不想登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這時才知道自己對俗世還有很深的掛念。

夢參老和尚法語

「圓人受法,無法不圓」若你用圓的器皿,不管倒什麼都是圓的;如果你用方的器皿,倒什麼都是方的;你把圓的倒到方的裡面去,圓的也成方的。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是大乘法器,具足圓融的大乘菩薩心、法界心,那什麼道理不是圓的?有什麼大、小乘之別?有什麼顯,密之分嗎?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

禪語智慧

遇到問路的人,我們上前指點迷津;遇到困難的人,我們伸出援助之手;遇到失意的人,我們說些鼓勵的話;遇到所有的人,我們都送上真誠的微笑。相遇是有緣,善待是惜緣,所有對他人的善意和幫助,都是對我們內心的撫慰與滋養。當我們的內心有更多慈悲,便會感受到這個世界更多的美好。

天台子達照

生滅與不生滅:身體會受時空限制,而心靈則不受時空束縛;妄想和執著會受事物和情境的束縛,而心靈則不受意識色身的限制。所以,有相的色身世界萬事萬物都有生滅,而無形的心靈本質自在解脫本無生滅。迥然超越生滅與無生滅,那就是大乘佛法的佛性妙用本地風光了,不離當處即菩提,覓即知君終不見!
 

星雲大師

要訓練忍耐的力量,對於外境能夠認識、接受、承擔、負責、化解、去除,進而修學「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把忍的功夫轉化成為力量和智慧。
 

禪語智慧

茶涼了, 就別再續了, 再續, 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 人走了, 就別再留了, 再留下, 也不是原來的感覺了; 情沒了, 就別回味了, 再回味,也不是原來的心情了。 慢慢的都會遠, 漸漸的都會淡, 擁有時, 好好珍惜, 離開了, 默默祝福, 人生的旅途, 沒有人是應該要陪你走到最後的。

眾生之家

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最困難的是,去考慮到對方的需求與立場。 ---- 妙融法師

眾生之家

如果你的生命中一帆風順,你就變得軟弱了;衹有在經歷最悲劇性的環境中,你纔能發展真正的力量——面對它們的勇氣,而心中紋風不動。誰教你這一點呢?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上師,而是你的敵人。 --- 修心八頌

眾生之家

出家人在我們人類文明裡代表著最高級的文明,代表著最高的道德準則。如果有人看到出家人不恭敬,你想有福報,根本不可能,所有的福報都被摧毀了。福報哪裡來的?是過去世自己,或者是家裡祖先恭敬三寶得來的。三寶是有能量的。千萬不能輕言、譭謗三寶。 ---- 傳喜法師

夢參老和尚法語

我們心裡的煩惱、心裡的垢染,你想頓斷,一下就清淨,像六祖大師一聞法便大徹大悟,這要善根深厚,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難做到的。應該學習神秀大師的方法: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漸修。佛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漸修,一種是頓悟。要明白,頓悟也是從漸修中來的。

眾生之家

所有痛苦都來自我執這個敵人;所有利益皆來自眾生。如同郞貴·丹巴·多傑·加岑所說:「在我研讀的所有甚深法教這中,我只看懂這一個。一切傷害和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一切利益和功德源自於他人。於是我將一切所得贈予他人,一切所失由自己承擔。」他把這段話視為唯一精義,並做為終身修持。
 

大安法師

從攀緣來看,你讓凡夫眾生馬上做到無住、無相,那是很難的,他一定要攀緣一個相去執著的,所以淨土法門就順應眾生的這個心,還是讓他攀緣,衹是把攀緣的對像轉變了,原來攀緣的是五欲六塵,現在讓他攀緣這句佛號,不讓他截斷攀緣,是讓他轉換一個攀緣的境緣、內容。

禪語智慧

【故事啟迪】一個人總是很苦惱,找佛陀求解脫。佛對他說:「能幫你解脫的,衹有你自己。」「可是,心中充滿了苦惱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你心裡的苦惱和困惑,是誰放進去的?」佛陀繼續開示:「是誰放進去的,就讓他拿出來吧。」那人恍然大悟:苦惱不過是自己的一種執著,解脫最終也衹能靠自己。

夢參老和尚法語

個人有多大的智慧,你就得到多大的解脫;沒有智慧,你就束縛。誰束縛你?你自己束縛你自己,你會自己找些繩索給自己帶上,那是你自己的事兒。佛教導我們的法,都是幫助我們解脫的。所以戒律不是束縛,戒是把那些擾亂,障礙你道業的染緣都遣除去,你自然就清淨,解脫,最終成就聖道了。

天台子達照

有些事情必須要自己去承受的,有些情緒都是在忍耐中昇華的,有些人事總會在回頭時發現了真相,有些願望必定要付出了纔會得到實現!所以,人生沒有誰吃虧,也不會有誰佔便宜。衹有自己默默地行走在天地間,世界上的一切才會成為身邊的美景,用攝影師的眼光去看,無不是如幻如化美輪美奐的呈現!
 

天台子達照

《看樣子》:印祖說: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因為看好樣子,是跟好樣子比,越比越好;若看壞樣子,是跟壞樣子比,越比越壞。看自己的好樣子,會增長自信;看他人的好樣子會自覺謙虛。看自己的壞樣子,會增長自卑;看他人的壞樣子,會產生自傲。自信和謙虛是成就的必要條件,自卑和傲慢是成就的障礙。
 

大安法師

佛非常慈悲呀,知道我們眾生在這個五濁惡世雖然很苦,但他還捨不得離開,就是由於他把一切看得太真實,所以留戀、執著、貪染。就以二十二年的時間來講般若系經典、講諸法的空性,要把現象界的一切都觀空,如電如夢如影如陽焰,一切都是不真實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有認知。

夢參老和尚法語

如果你想發火、發脾氣,煩惱來了,是很熱鬧的,你要對治它,要觀想,靜下來找出原因。佛教導我們一切諸法皆是假相,你要好好觀察一下。在觀察思維當中,你會產生一種智慧。你產生這個智慧是你性本具足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旦產生,你的內心會漸漸地清淨,這個時候你更能信受佛所說的話,不然你聽不進去。

天台子達照

永嘉禪的三個階段:一止觀入門,調停粗重煩惱惡業,身心安寧,易於入定。二明瞭心性,證得真如本體,解開生死迷惑。三以大慈悲,普度眾生,圓滿法界,證悟諸法實相。
 

眾生之家

學問到了極點,道理都明白了,要能「入乎其內,出乎其外」。進得去跳得出來,然後把自己腦子中一切書本丟開了,成為白紙一張,到這個境界時,可以養生了,可以談道了,可以學禪了。 --- 南懷瑾

大安法師

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愛是生生世世的、是無量劫的。他不僅有恩愛,而且他有智慧有能力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

大安法師

「無對光」,對就是對待,就是二法。凡夫眾生都生活在對待當中,這就是凡夫眾生的知見。「無對」就是超越這種對待,契入到不二。不二就是佛之知見。

大安法師

戒律不是對人的約束,戒律是一種解脫,它約束的是我們的煩惱,解脫的是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大家對戒的精神要把握住。

禪語智慧

人生因付出而快樂,幸福因分享而增值。幸福需要與人分享,否則內心就會像死海那樣,水流只進不出,最終一片死寂。學會給予,才能收穫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回報。幸福是一件神奇的寶貝,它不會越分越少,只會越分越多。凡事不要太計較,心胸不要太狹隘,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給人幸福自己幸福。

禪語智慧

與人在一起相處,不要去想對方對你是不是真心的,因為它是經不起想的,你想得越多,傷就會越痛。等你苦的不能再苦時,轉過身來,你會發現,自私永遠是煩惱的根源。兩個人相處不容易,既要愛對方的優點,也要包容理解對方的缺點,多為對方考慮,不要太過自私。否則,不但不能長久,而且煩惱無窮盡。

大安法師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為什麼這個戒是十方三世諸佛都要去製定的?而且大小乘經典都讚歎戒律的功德?你要修行佛道,一定要持戒。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你要顯發這個涅槃的佛性,一定要從持戒下手。在佛的果地上有五分法身之功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是以戒作為它的第一個條件的。佛陀是為道制戒。

天台子達照

《心與妄念》:心本自在,無需控制。妄念本空,隨緣而起。看見妄念,即知因緣所致,緣生緣滅、幻生幻滅;看見自心,即知本不動搖,了了分明,毫無造作。如此,即可頓生智慧,安心無為,應對一切,慶快平生!
 

大安法師

尤其是讀淨土宗的書,一定要靜下心才能讀進去,才能在讀的過程中生起法味。法味上來了,看祖師的書或者淨土宗的註疏,就會看得很喜悅、很歡喜、欲罷不能。不是誰勉強你去看,自己就想看,不看就渾身不舒服。這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天台子達照

物質是生命的基礎,慾望是人生的動力,善良是快樂的源泉,智慧是真理的眼睛!如是四者相互融合,協調一致,纔是健康完美的人生!
 

大安法師

"無邊光"是從阿彌陀佛為對治眾生的知見上的顛倒,在光明當中施設的一種功用。眾生都是在邊見當中: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空;不是執著常、就是執著斷。透過這光明就能令眾生離開邊見,得到中道的圓融的正見,這叫"無邊光"。

眾生之家

那些忙於日常奔波卻又希望修行的人們可以做:每天花哪怕幾分鐘觀察自心;學習佛陀的話,尤其是那些關於智慧的話語;即便我們還不能立即這個世界的如夢如幻的本質,至少試圖讓自己相信,我們所想的,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的感覺而已。還有,要記住不要讓修行為時間,地點所限
 

大安法師

如果有較充裕的時間,可對善導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徹悟大師,尤其是印光大師的著作,製定一個讀書計劃,能通讀一到三遍為好。這是淨土宗的一個「面」上的宏觀視野;「點」上的鑽研,就是對某部經典的深入研習。面和點解決了,本宗的全貌就比較能夠把握了。

濟群法師

一個人很任性,別人對他無可奈何,其實他對自己也是無可奈何的。怪誰呢?應該怪任性的那種心理。須知會傷害到他人的心理,也會傷害到自己。
 

眾生之家

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 --- 高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