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什麼纔是做人的常道?衹要回到常道了,所有的亂象就沒有了。人心纔是所有亂象的根源所在。而人心要轉變,最重要的要靠教育,是不是?請問大家,人心出問題了,有錢可以解決嗎?外交可以解決嗎?法律可以解決嗎?都沒有,任何其他方法都沒有辦法解決,衹有聖賢教育可以解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天下要安定,夫妻相處是關鍵所在。孩子有沒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取決於夫婦的相處。夫婦恩愛,孩子就知道什麼叫道義;夫婦不和,孩子這一生就很難相信人跟人能和諧。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不貪心的孩子,他不會有「別人有,我沒有」的心態,當然就不容易生氣。一個懂得禮讓的孩子,也不容易發脾氣,還會得到長者特別的疼愛,因為他很懂事。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我們勸別人,他不能接受,就要反觀自己的心,是不是真心誠意希望他好,還是我們有控制的慾望?你一定要聽我的,不聽我的就很生氣。我們用這種控制的態度去要求別人改,他一定不容易接受。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所有的道理,都是來觀照自己的,當老師會有執著,請問當主管會不會有執著?很多人在公司是董事長,回家還是董事長,在媽媽面前也是董事長,那這個心性就一直在後退了。所以,學問的功夫,都在這顆心地上,不是在外面。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尚書》裡面提到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老子也說的:「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什麼是天理、什麼是常道,這個是明白人。不知道什麼是做人的常道了,他就不知道怎麼做人,每天做得很多的事都是在造成自己人生的災禍。「妄作凶」。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現在這個慾望恐怖到不只殺動物,還殺什麼?殺自己的親生孩子。大家知道這個慾望的厲害了吧?就放縱自己的慾望,然後去墮胎,現在很多少女墮胎的次數嚇死人。我們曾經遇過一個女孩子墮十幾次,可是她在講這一件事的時候,那個語氣是什麼意思?是覺得自己很厲害。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現在的人很可憐,都覺得是去刺激,去暫時忘掉痛苦叫樂,那個終究解決不了真正的痛苦,也嘗不到真正內心的自在快樂。所以真正的自在快樂衹有學習,「學而時習之」,衹有真正依經典去盡仁義、情義、道義,他纔知道什麼叫孝順父母的快樂、助人的快樂,他也才知道,真正放下壞習慣、習氣,一身輕安自在的感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不好的習慣會養成之後,好像不這麼樣會怪怪的,習慣會成自然。你常常吵架習慣了,突然有一天覺得渾身不自在,"我今天還有哪件事還沒做,哇,今天還沒吵架."這壞習慣要趕緊把它斷掉,拿出智慧劍把它砍斷煩惱絲,不然人生這麼寶貴的時光都耗費掉了,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啊.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在學習的過程有兩個忌諱,第一個貪快,第二個貪多,當我們顧此失彼的時候就是貪多。在宋朝初年的時候,有個宰相叫趙普,有一天晚上,趙匡胤來找他,他在看《論語》,皇帝就跟他說:你看的這個是我們小時候學的東西.但是趙普回答皇上:我是用半部《論語》幫你得天下,往後我要用另外半部《論語》幫你治天下.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結婚登記的章蓋下去了,是吧?「終於到手了」,心境一變,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心動啦!從唸唸欣賞對方的好,那個章一蓋下去,轉了,就開始看缺點了,開始「你應該為我做什麼」了。本來是「我能為他做什麼」,突然變成「他應該替我做什麼」,從付出變成要求,哪有不苦的道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幼兒園的孩子,衹要遇到他父母不和,那個孩子就眉頭深鎖,他很痛苦,因為他整個世界都變灰暗的。很多人憂鬱癥的根源在哪?就是在他兩歲三歲父母不和的時候,就種下這個因。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容易發脾氣?因為我們幫他做事做得太多了,他也都視為理所當然,當我們沒有做好,他立刻就會發脾氣。沒有感恩心。所以,父母要謹慎,你給他太多財物,他從小就奢侈,覺得長輩給他錢是應該的,因此你時時滿足他無窮的慾望,到時就麻煩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人生第一要事不是賺錢,而是開智慧,增長智慧。沒有智慧,人生就會錯失良機,光是收拾這些錯誤的抉擇,就消耗自己半載的人生。因此,生涯規劃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學習,要成長,要長智慧。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從事教育工作者,假如有使命感,希望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想觀念,能夠不斷提陞,早一點提陞。因為我們早一點有智慧了,學生就早一點得到正確的引導,得到大利益了。所以一個教學者,他的學習、他的提陞,是不用人家催促的,因為他有使命,他有愛心,那是他的動力。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教育孩子的時候很謹慎,「慎於始」。因為習慣成自然,壞習慣養成就不好改了。第一次出現狀況能夠糾正、能夠警惕,可能他一輩子就不會犯同樣這個錯誤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家庭如何達到和睦?必須建立在平等對待當中。假如待遇不平等,人心就不平,不平就會有對立衝突。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我們看到這個仁字:兩個人,想到自己就能想到他人。仁者是懂得愛人、懂得推己及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不願意人家亂譭謗你,你也不能去譭謗別人。你不希望人家在背後講你壞話,你也不能背後講別人的壞話。所以這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恕道」,如其心。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人棄常則妖興」,人偏離了做人的基本德行、常道,很多亂象就會興起,就會越來越多。所以現在家庭、社會,以至於我們自己身體上的奇奇怪怪的現象都出來了。這句話提醒我們身體要健康、社會要安定、災害要化解,怎麼做?回到做人的常道上來。所有的問題它的根源在哪?在人心。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言必有防,行必有撿」,一切言行符合規矩了,那他展現出來的一種氣質,自自然然讓別人尊重他。自重然後人重,自敬而後人敬。《弟子規》當中說,「果仁者,人多畏」,他一言一行就有他的正氣在,人自自然然對他升起一種恭敬的態度。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凡出言,信為先」,這是很重要的習慣,這也是對人的恭敬,我們失信於人,給人家添麻煩。但我們有時候會隨順自己的方便,自己會馬虎掉、會忘掉,這樣的情況,一次、二次、三次出現,我們有沒有想具體的方法克服?從這裡就看到我們對學問恭不恭敬,我們對他人恭不恭敬?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覺得最羞恥的事情,是他自己言過其實。告訴大家,不要羨慕口才很好,要看說話很實在的,那纔好。你比方說女孩子,就特別喜歡口才好的,講那些甜言蜜語會讓她三天睡不著覺的。所以有時候,人為什麼這一生會遇到很多災難,就是判斷力不夠。有這個判斷力,災難就不會掉進去了。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學禮的人會變成一個與人相交時懂分寸的人。一個無禮的人一生不知道會給自己造成多少障礙!所以為什麼很多人辦事很順利,為什麼我們辦事就一大堆問題,這些都不是偶然的。當你平常處處有禮,你已經積纍很多的善緣,很多的助力;當我們處處在言語、行為上失禮,就形成很多阻力。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以和平心。治忿恚心。】憤怒瞋恚的心,我們要用和平的心來對治。在《弟子規》裡面講,「親憎我,孝方賢」。一個人有這個心境,連父母這樣對他,他都一心還是為父母好,這個就紮了他和平的心。「平」,任何境界來,不會心不平。只想著如何為這個家的「和」著想。所以為什麼說「孝心開,百善皆開」。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我們教育孩子,眼前你都順著他,他好像看起來比較不會跟你過不去,但是到最後怎麼樣?害了他幾十年。俗話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為什麼慈悲跟方便會出問題?因為沒智慧判斷,所以他人就借你的寬恕,給你亂搞一些事。所以寬恕人要有智慧。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夫妻相處的智慧:對方犯錯要把他當兒子看。你兒子犯錯的時候,你會不會跟他講:我這一生跟你沒完沒了。會不會?不會!你對你兒子都這麼通融,為什麼對你先生這麼狠?沒有平等心,這個寬容的心不是真的。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就是我們看到一個人做得不妥當的地方,首先先不要執著在那個行為、動作上,很有可能他是善意的,「當原其心」。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修行人最可貴的,就是肯從根本下手,本立道生,就是肯面對自己的不足,不自欺,須「打破自欺一關,才有商量處」,才能談得上修行。自己不孝都不承認,自己心裡還有對父母兄弟姐妹的情緒、怨恨,那這個根壞了,心壞了,很難修啊。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大學》裡說的,心有所恐懼,不得其正;有所憂患,不得其正。知道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的人生態度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個「莫問」就是不要患得患失,讓它水到渠成。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人的德行從哪裡開始建立?《論語》裡面第一篇第一頁就提到,什麼是仁的根本?「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而「君子務本,本立道生」,所以德行的本在哪?孝道。孔夫子在《孝經·開宗明義章》提到,「夫孝,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在孝;「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從孝開始教。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自我的修身,最重要的就是從自己開始改變,從自己開始先學習,這樣就能正己化人,自然能感化他人,這叫以身作則。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人的境界跟智慧能提陞,一定來自於解行相應,解行衹要不相應,一定退步。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面對任何人都可以生活在感恩當中。《大學》開頭講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代表每一個人都有明德,都有本善。這個很重要,因為認知到這一點,就是真正認識了自己,認識自己才能相信自己。我們人生成長過程當中,很多的精神耗在自我否定上面,氣餒、看自己不順眼,這都是沒有自信,沒有真正正確的認識自己。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弟子規》有一句話,「人有短,切莫揭」,不要常常把人家的短處、缺點到處宣揚,這有礙這種和諧的氣氛。那這一句話,是把我們的說法,甚至於是想法,把那一份要去譭謗別人、批評別人的念頭收回來,那你的心就時時保持一個祥和之氣。內心能祥和者,才能帶動家庭社會的祥和,這是根本所在。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見人家不善,變成跟人家對立,對人有成見,這個心上都是這些不好的心態。幹嘛對人家有成見?人之初,性本善!真正相信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見人家不善是憐憫,是幫助他改過。甚至內心裡比他還著急:你有明德,決定不要被習氣所染污障礙。是疼惜別人的心,怎麼可能會對人有成見?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一個人修道最重要的,放下內心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從這裡先下手。仁者無敵,不對立才能心平氣和,不然自己都變情緒的奴隸了,還怎麼去利人。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人在貧窮的時候,你不要對著富貴的人說「富貴修身難」。你真正富貴的時候,你還不見得做得比他好,不知道在富貴當中守不守得住自己的原則。

蔡禮旭老師菁言錄

我們在團體當中,任何人的錯,你都說又是我做得不夠好,纔不能夠感動他,衹要我的真誠心、德行真的到了,一定可以感動他。那所有人的錯全部變成鞭策自己向上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