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社

「器量大者,福澤必厚。器量淺者,福澤必薄。謙虛盈滿,禍福之分,豈可不慎?!且富貴、才能等事,有何足恃。以此驕人,固無論有禍,先已喪心,不知恥也。真正大聖大賢,都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出來。何曾矜誇道德於人。然則今人妄有矜誇,多見其不知量也。」輯錄《太上感應篇彙編》

弘化社

「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格言連璧》

弘化社

「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胸懷牽纏處,要割得下。境地濃艷處,要淡得下。意氣忿怒處,要降得下!」《格言連璧》

弘化社

「印祖出家未久,被大哥假借母命而強行押回家,嚴加看管。印祖無奈假意順從,舉筷吃肉,麻痹大哥。某天終於覓得一無人良機,帶上僧衫和些許盤纏逃出,回蓮華洞寺道純法師處,獲贈洋錢一圓,當做銀子向首飾店換取了八百文錢,投他處參學而去。」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元朝耶律文正公(耶律楚材),乃太祖(成吉思汗)軍師,憑軍機大權保人民無數。太祖好殺,公善勸諫能阻之。公淡泊名利,燕京城破時,諸將心戀財寶,公只取大黃數十擔,不久瘟疫,便以大黃治命得效甚佳。公後代子孫拜相者達十三人之多,此亦不積私財而子孫發達之明證!」輯錄《保富法》

弘化社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菜根譚》·洪應明編

弘化社

【為何人稱省庵大師為永明再來?】省庵大師曾詣阿育王山瞻佛舍利,先後五次燃指供佛。每年佛涅槃日,講演經典,開佛奧旨,法化洋溢,江浙四眾弟子,傾心歸仰。大師受請住持諸寺,清規肅穆,來者雲集。曾退隱力修淨業,後受請至梵天講寺,純提淨土,結長期念佛會,晝夜六時,互相策勵,人咸稱永明再來。

弘化社

「就算是在沒有人的地方,神明仍然清清楚楚地看著、指著人們的一切作為,我們雖然掩蓋的非常隱秘,文飾得非常巧妙,但內心的種種意念,早就顯露出來了,神明全都看得很清楚,終究還是難以欺瞞,怎可不常存敬畏之心呢?」輯錄《了凡四訓本義直解》

弘化社

「濃於聲色,生虛怯病。濃於貨利,生貪饕病。濃於功業,生造作病。濃於名譽,生矯激病。」《格言聯璧》

弘化社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恩澤要流得長,使人有不匱之思。」《菜根譚》·洪應明編

弘化社

「民國江西劉開難,近弱冠,以佛為迷信,後夢讀《華嚴合論》,嘆不思議乃發心向佛,漸悟念佛切要,常囑人求生淨土。後抱病,家人禮佛求壽,開難呵之令改求佛接引,昏寐中有請做冥官有請升天,均拒之,預知往生,自誦經文安詳而逝,頂溫如生。居士不被業相轉,可謂信願堅定矣!」輯錄《淨土聖賢錄三編》

弘化社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輯錄·《大佛頂首楞嚴經》

弘化社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輯錄·《佛說八大人覺經》

弘化社

「眾生的病苦,就是我們的病苦,這樣子想,度眾生的心才會懇切,能替代眾生承受所有的病苦而毫無怨言,就是菩薩!」輯錄·妙湛長老開示

弘化社

「十念一法,乃慈雲懺主為國王大臣政事多端,無暇專修者設。又欲令其淨心一心,故立盡一口氣為一念之法。俾其心隨氣攝無從散亂。其法之妙,非智莫知。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並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則傷氣受病。切不可謂此法最能攝心,令其常用則為害不小」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丁福保居士書四

弘化社

「為人子者,榮親之道,在於勵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於所生,方為最切要之法。凡喪、葬、敬神、待客、均當依佛制。不用葷酒。凡喪中作佛事。均當以念佛為事。若唸經、拜懺、做水陸道場。殊少實益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沙庸之居士書

弘化社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輯錄·《佛說四十二章經》

弘化社

「放生亦不可亂放。放之於江,則無不可。放之於池,凡害魚之魚亦放其中,是放賊於人民之聚處,則群魚皆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實難做到。是宜極力提倡戒殺吃素,以為根本解決之法。若盡量放而設法未能合法,則亦只功過不相掩耳。」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羅智聲居士書一

弘化社

「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菜根譚》·洪應明編

弘化社

「天理路上甚寬,稍遊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塗。」《菜根譚》·洪應明編

弘化社

「大師受戒後不久,別蓮花寺回南五台道純師父身邊,受命到圓光寺看管觀音殿。一日下山至劉村西寺,見一石板,磨去水垢後原來是一塊碑刻,記載著「觀音大士降伏毒龍,現比丘身開南五台道場」的歷史,南五台山的開山緣起終於彰顯於世,對此大家都頗感欣慰。」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格言連璧》

弘化社

「以真實肝膽待人,事雖未必成功,日後人必見我之肝膽。以詐偽心腸處事,人即一時受惑,日後人必見我之心腸!」《格言聯璧》

弘化社

「佛法法門無量,無一不以戒為基址,淨土為歸宿者。既欲皈依三寶,當須認真持佛淨戒。在家人以五戒為根本。五戒前之殺盜婬妄四條,乃性戒,無論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則按事論罪過。受戒者犯之,則於事上論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層罪過。」輯錄《印光法師文鈔》·與王(雨、雪)夕居士書

弘化社

「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餘閑。因循人似閑,心中常有餘忙。」《格言聯璧》

弘化社

「在天律所定的各種罪惡報應中,以婬罪的處罰最為嚴酷。姦淫別人的妻女、玷污人家的閨門名節者,在地獄中要受五百劫嚴厲酷刑,才能出離,託生為騾為馬,又要經過五百劫,才能再投生人世,淪落為娼妓等類!」輯錄《壽康寶鑒白話》

弘化社

「上根之人,雖有終身專持一句彌陀聖號者,而決不應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須於經律論等隨力兼學,豈可廢棄?且如靈芝疏主(宋代靈芝元照律師),雖撰《佛說阿彌陀經義疏》,盛讚持名,然其自行亦復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證矣!」輯錄·弘一大師開示

弘化社

「鄺子元得了心病,整天昏沉如在夢中,聽說有位老僧會治病便去求救。老僧勸說:「此病是淫慾過度所致。縱情美色是外感之欲,夢中相交為內生之欲,兩欲糾纏感染,耗損元氣,必得不治之癥。現急需將色慾斬除,保養身體,自然就慢慢恢復健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輯錄《壽康寶鑒白話》

弘化社

「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陷,哪能得每事稱心呢?若不思自己的德薄,一味怨尤,衹是取禍。善人樂善,越窮越堅,把造次必於是二句,志士不忘在溝壑一句,做定心丸。天困我,正是成就我;人侮我,正是勉勵我。終身貧賤又何妨,豈必望報!」輯錄《太上感應篇直講》

弘化社

「1882年,陝西雙溪寺傳戒,大師被約前去,負責文疏書寫。大師生甫六月便患眼疾,此次大量書寫而致復發,時癢時痛。為不誤事,大師白天一筆一佛號,勉力支撐;夜深人睡時坐念佛號,並默默懺悔,冥求加被。如此至戒期圓滿時,大師眼睛竟不知不覺痊癒了!」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1881年,大師為避大哥追尋,往安徽小南海參學,一路跋山涉水至湖北蓮花寺掛單。某陣子廟裡曬經,大師見一本殘缺不全之《龍舒淨土文》,大師本就欣羨淨土、發願求生,見此書語雖淺顯但意義完整,助人斷疑生信入情入理,嘆為奇書,讀罷淨土之決心彌堅。」輯錄《常慚愧僧印光法師的故事》·餘池明著

弘化社

「胡復省,耶教徒,偶閱佛書,憬然有悟而皈淨土法門,持身甚篤,遠離俗嗜,布醫施藥,造福公眾。退休後每日懇念佛號求生淨土,有時深夜不休,如是者三十年。七九年患小病不思飲食,身無痛苦。某日微感不適,翌日上午安詳往生,頂最後冷,四肢柔軟,世壽九十。」輯錄《近代往生隨聞錄》·寬律法師譔錄

弘化社

「非讀書,不能入聖賢之域。非積德,不能生聰慧之兒。」《格言聯璧》

弘化社

「光一向不主張於佛菩薩誕期及各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鐵案。捕者特為放者多捕,被放者多有因此而被捕。然人情多好名,因循了事,若不逢好日,便不肯特為買生。」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羅智聲居士書一

弘化社

「我父親曾同范古農等十幾個吃素念佛的居士一起去普陀山拜訪印光法師。當時印光法師在閉關閱經,居士們就在外面等,等到印光法師出來,一看這麼多人,就把門簾掀開說道:「老遠過來蠻吃力,還是少出來跑,在家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沒講別的話,就叫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又回屋了。」輯錄·雪光長老開示

弘化社

「虛雲老和尚生母早逝,由庶母王氏撫育成長。雲公出走後,同治三年,父病亡,王氏入佛門為尼,家財盡施,一心向道,專志淨土。宣統元年示微疾,念佛西歸,跏趺說偈云:今朝解脫生前累,換取蓮邦淨妙身。有緣念佛歸西去,莫於苦海久沉淪。歿後異香數日不散。」輯錄《近代往生隨聞錄》·寬律法師譔錄

弘化社

「軍人孟才喜,闌尾炎術後化膿不止有生命危險,醫院無可奈何,小孟淚水盈眶,我便教念觀音菩薩。當夜小孟面西合掌:「祈求菩薩相救!我若死去家中老小無以為靠。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念時覺傷口流膿卻摸不到,索性不管一心念去。醒來膿血全無,眾人驚奇,三日後出院。」輯錄《觀音菩薩本跡感應頌》

弘化社

「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懺水陸多多矣。何以故,經不識字者不能誦,識字快如流水、稍鈍口舌,亦不能誦……拜懺水陸,可例推。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一句佛號,歷歷明明灌於心中……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非特欲香,不期然而然者。為親眷保安薦亡者,不可不知。」輯錄《印光法師文鈔》·復黃涵之居士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