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法網站

世人都喜歡物質享受,都喜歡世間的這些福報,而物質享受、世間的快樂,越享受貪心越增長,越享受越不滿足。就好像為了解渴喝鹽水,卻越喝越渴一樣。不是說我們不能享受這些,而是不能貪著這些。否則貪心、慾望會越來越增長。我們享受福報的同時還要積纍福報。——達真堪布

微博精選

【阻礙個人發展的七大障礙】1、甘於現狀,沒有成就動機;2、沒有找到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3、不愛學習,無知者無畏;4、封閉自我,聽不得別人的良言;5、將一切理由都歸結於環境、別人等因素;6、從不主動與人溝通;7、總是把事情拖到明天。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所謂精進,就是純一不雜,進而不退。精進不是瞎忙活,不是東一下西一下,而是選準一個法門,鍥而不捨、守一不移、精進不懈地努力,這樣,做事、修行才會有效果,才會有收穫。
 

大安法師

問:姐姐智障,有低保收入。可否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做放生,印書,供養三寶?答:你在管理姐姐的經濟時,一定要徵得她的同意。擅自去動用她的錢,就有犯盜戒的可能性,這是違背因果的。你就要跟她交流,告訴她放生、印書的功德。你可以用自己的錢去放生,印書,供養三寶,把功德迴向給姐姐。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常年病苦纏身,行住坐臥都需要人幫忙,一切都不自在不自由,時常經歷著老苦和病苦。有人照顧還算是萬幸,世上還有很多老人孤苦伶仃,沒有人照顧,更需要各界人士去關心和照顧,幫助他們平安地走完人生最後的里程。
 

大安法師

我們每一聲佛號都在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裡,四十八大願的願海中互動,全攝佛的功德為自己的功德,把阿彌陀佛的五分法身香、慈悲攝受光轉為我們自己心性的智慧,這就香光莊嚴。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人生可以把握的,不是過去,更不是未來,衹有每一個當下。未來要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就是不要放棄每一個當下。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現實人生雖然充滿著痛苦和坎坷,但千萬不要灰心,這些都是暫時因素。我們通過行善積德,以身垂范,就能一步一步地改善社會風氣,提陞社會道德,社會就會變得和諧幸福!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我們要訓練自己過一種輕安的生活方式,做人做事要有輕安的藝術,待人接物要有輕安的心態。走路的腳步要放輕放慢,說話聲音要放低,語速要放慢,待人的面部表情要放鬆,臉上要有發自內心的微笑。禪在當下,衹要用心體會,就有受用。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我們懂得許多佛法的道理,但是一事當前,這些道理卻一點也用不上,有時也故意不用,這就叫「執迷不悟」。對一個迷執很深的人來說,要遵照佛法的精神面對生活,那就意味著要吃些「虧」,要做出犧牲。迷執的人恰恰不願做出犧牲,總想堅持自私自利的錯誤。
 

大安法師

念佛一法,是對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大悲願力做決定的相信。我們都生活在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中,眾生的每個行為他都看的到,每句話,他都聽的到,每個念頭,他都知道。這個感應,雖然很深奧,但是他確實跟我們非常親切,親切到他的慈悲願力在我們凡夫眾生的每一個念頭裡,我們的一切,他都了了分明。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俗話講:鍾不敲不響,人不學不靈。要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每年選幾本好書,從頭到尾讀下去,堅持不懈,一定會大有收穫。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我們不要把眼睛向外看,要向內看;不能衹要求別人怎麼做,首先要求自己該怎麼做。自己做好了,就能問心無愧,心安理得。心要安,先要自覺,然後自由、自在,這樣,心就會安,身就會安,生活就會安,幸福指數也會隨之提陞。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金剛經》告訴我們要有大智慧,不管做了多少善事,都不要有執著,不要天天想到我有多大功德;不管做了多少善事,做了就放下,不要背包袱,不要把自己建的「功德橋」天天背在身上;這樣,功德會更大,我們的身心會更輕鬆。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學佛就是要管好自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要只想到自己,更要想到他人,不要只看眼前利益,還要看長遠利益。每個人把自己管好了,社會就會安定和諧,太平無事。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古人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任何大事都要從小事做起,年青人一定要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房間打掃清潔,勤洗衣服勤換襪子,勤奮學習,修德敬業,才能成為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我們要保持慈悲的心態,清淨的心態,與人為善的心態。我們僧人住在寺院,面對一切人,態度要熱情,語言要親切,一定要象對待親人和老朋友一樣,笑臉相迎十方大眾,以和善的語言與大眾交流溝通,不要把人拒之門外,要廣結善緣。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緣在不斷地變化,在不斷地遷流,找不到一個不變的"因",也找不到一個不變的"緣"。正因為因緣是變化無常的,才能成就如幻的萬事萬物。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我們要用熱情來面對自己的生命,讓生命的每一刻都能發揮作用。年紀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份追求真理永不停步的心。青年人應該奮發有為,老年人也不能故步自封。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知老之將至。」一旦消沉,生命就會失去動力。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煩惱從哪裡來啊?沒有一個煩惱不是自己找的。自己要是不去找煩惱,永遠都不會有煩惱。我們修生活禪,就是要隨時起覺照,不去找煩惱。煩惱是當下的,所以修行也必須是當下的。
 

大安法師

法藏菩薩無量劫積功累德要拯救每一個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苦難。在緊急關頭,我們的神識最容易昏迷。惡業種子在沸騰的時候,容易被業力牽引,此時最需要佛的幫助。阿彌陀佛已經預先把方案設計好了。眾生業力的種種死亡,在佛菩薩的眼裡都是正常的。他知道你在什麼時候要走,一定會給你穩妥往生的方法。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古人的金玉良言都是通過實踐而來的經驗總結,是智慧的火花,是生命的航向。學習、借鑒古人的經驗,會少走許多彎路,會避免一些誤區。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佛教講持戒、講因果,也就是儒家講的慎獨,不管是在大眾之中還是個人獨處一室,都要老老實實地管住自己,管住每一刻的起心動念。所謂視、聽、言、動,眼睛看的,耳朵聽的,嘴裡說的,言行舉措,都是仁、義、禮、智、信,這纔是個人的修養功夫。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開悟的事,是一種不可預約的事情。它衹是在無心的狀態下,功夫做到水到渠成了,發生的一種精神上的突破、思想上的飛躍。你想預約在什麼時候開悟,這是永遠辦不到的。你把這種希望開悟的心放下來,只管在功夫上努力。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我們常常把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變得很複雜,是因為我們總是在使用對立的意識,不能平息那些取捨心和是非心。《信心銘》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衹要把我們各種分別的知見去掉,當下就與真如法界一致了。
 

大安法師

衹要你平時有信願持名,乃至一晝夜的時間。阿彌陀佛臨命終時一定會兌現承諾,他會有種種善巧方便和種種神通力量,來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要有這種信心。

大安法師

祖師的判教中,一般把它判為通途八萬四千法門和淨土特別法門。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中解釋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的意思。靠自己修戒、定、慧、六度的力量斷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這樣斷過去。比較難,自力修行。再就是,靠佛力好像乘船,扯上風帆,順著水流,又有順風,一日千里。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好境界來了不要喜歡,走了也不要挽留,壞的境界來了不要討厭。能以不迎不拒的態度去對待所領納的一切事物,自然就會不起妄想,不起分別,生活中保持平和淡定,修行中得大受用。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我們不能總是以一個標準來看待問題,仰山祖師講:「高就高處平,低就低處平。」眾生的根機不平,你想把它拉平是不可能的,衹能是高來高就,低來低就。

大安法師

我們了解念佛的原理之後,由原理生起的最主要的是大勢至菩薩提出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我們至誠懇切的心,把向外馳騁的六根攝受在這名號中,至心去念,名號清淨,我們能念的心也是至誠的,它就是淨念,能夠不間斷就是淨念相繼。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遵守不邪婬戒就是不能有婚外關係。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這條戒,社會就會和諧,家庭就會幸福,就會有良好的心態幹事業。那些有婚外關係的人都非常苦惱,成天說假話,夫妻之間相互提防,甚至造成家庭悲劇,弄得妻離子散,身敗名裂。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緣在不斷地變化,在不斷地遷流,找不到一個不變的"因",也找不到一個不變的"緣"。正因為因緣是變化無常的,才能成就如幻的萬事萬物。
 

大安法師

面對五濁我們要負有責任,這是我們的共業所感。要超越五濁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就好像我們坐在這個椅子上,要把它舉起來一樣。五濁,很多都是我們心裡對它染著,看好的,我們本身就沒有想超越的意向。對這種生存狀態,我們自心要知道它的濁染,要生起厭離之心。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我們要以道德為操守,做人做事從倫理道德出發,做人才會有尊嚴感。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在家裡,坐在子女面前會有尊嚴感;走到單位,在同事當中會有尊嚴感;走到社會,走到人群當中也會有尊嚴感。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相信命自我立,萬法唯心所現,心淨佛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安國土安,相信佛法能夠改變命運,相信衹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的前途就是光明的,我們的命運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黃梅四祖寺

淨慧長老:佛教提出「利和同均」的原則來處理生活中物資利益的問題。儒家講「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財富上不怕貧窮,就怕不平均,貧窮沒有關係,如果貧富差距太大,就會產生社會矛盾,這與佛陀「利和同均」的主張很接近。
 

趙州茶館

淨慧長老:心地無私天地寬。在這個世間,人海茫茫,其實個人只不過是人海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泡沫而已。雖然這個泡沫曾經存在過,衹是瞬間即逝。因此,我們不要過分看重自我,要將心量放寬些,要有如同大海一樣的心量,私慾就會少一些,快樂就會多一些。
 

微博精選

「安心不可向外馳求,不可脫離當下。迷失也好,覺悟也好,煩惱也好,清涼也好,道不遠人,都在當下。」——淨慧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