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35頁)
【隨機推薦】
會性法師:讚佛偈略說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宏海法師:佛陀的十大弟子們
一、舍利佛 好,阿彌陀佛! 各位與大覺世間有緣的同修們...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兒--韋馱菩薩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來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裡...
宰相之子的故事
好,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想跟...
修平等心,去除貧富貴賤之分別
好,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有緣人,諸位吉祥。今天我...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我們跟...
宏海法師:彌陀要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
為何要學習印光法師文鈔
一、是淨土論典中最佳著作之一 一來我們一直在專學專修淨...
往生到極樂世界後,還有人間的記憶嗎
問: 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呢,他還有人間的記憶...
佛為生漏梵志說法
往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位名叫生漏的梵志向佛...
外道精進的故事
關於精進修行這一點,連外道都很強調。 有一個修仙道的,...
僧濟法師的往生故事
東晉慧遠大師在東林寺率緇白二眾一百二十三人結白蓮社,念...
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
思維地獄苦,珍惜修學緣
通過學習三惡道苦中的地獄苦,我有兩點收穫。 一、透過現...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誦戒儀軌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
【薦】
修行中的八念法門
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八念法門。 我過去也給大家講過六念...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有一位年輕的學生,和同伴到遠方旅行,長途路遙不堪疲睏而...
培養修行習慣的重要性
《釋門自鏡錄》裡記載,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心出...
好好參一參腿疼的是誰
常懷敬畏心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總不出行住坐臥。禪堂的...
除了有形的房屋外,身心要住在那裡
我們經常會被問到:你住在那裡?為了住的問題,有的人一生...
為利益而捨道德,人生必將埋下隱患
對大眾來說,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
對人生充滿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變豐富多彩
對任何事業,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滿熱情。同樣做一...
普陀山的和尚講普陀山的事兒--慈眼視眾生
今天我們來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區。這邊住的都是尼眾的出家...
能夠遠離財色,就超脫了世間種種苦果
經文:若有斷者,名菩薩行,名真持戒,名為賢士,名佛弟子...
持誦《地藏經》的功德利益
《地藏經》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是大乘佛教...
照見五蘊自性本空
能觀的菩薩在觀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得到什麼效果呢...
欲識佛住處,只這語聲是
打禪七的目的是求悟道,功成熟了,這個道就悟,為什麼要求...
曲折所帶來的財富
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在《過鬆源晨炊漆公店》詩中寫道:莫言下...
既然理即是佛,我們與佛又有何區別
《楞嚴經》說:理則頓悟,乘悟並銷;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及時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這句話或許...
背誦《華嚴經》口放光明
根據《續高僧傳》記載,魏武陵王東下以後,令他的弟弟規駐...
參禪的方法究竟是怎樣的
禪宗一門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語文字可以表...
他在炮火中安然念佛
日軍戰機轟炸恩施縣城,恩施法院院長黃曉浦居士(法名德宏...
蘇東坡的前世後身
生命是輪迴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前世,這在修...
念佛人可以求早點往生嗎
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 若...
印光大師談應對災難法語
即災殃翻為善導,轉熱惱直下清涼 (因鄰火延燒,物屋一空...
印光大師在報國寺閉關的故事
面對佛教衰微、人倫敗壞,天災人禍頻繁,人民水深火熱,大...
學佛會越學越清高嗎
問: 學佛會越學越清高嗎? 濟群法師答: 為什麼有...
只要執持名號,就具足了一切
阿彌陀佛叫萬德洪名。一切功德凝聚的實相德能,凝聚在這個...
第八識阿賴耶識的三種功能
一、十八界與阿賴耶識 昨天給大家簡單地提到過一下,唯識...
不貪非義之財,終感得一家骨肉團圓
明代時江蘇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有一戶人家,兄弟三人,老大...
王子捨身飼虎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國家,國王有三個王子。有一天,國王和皇后帶...
功課還沒做完,可以明天再補嗎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決心...
親見虛老真功夫,方知機辯不是禪
光緒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終南之舉。先命月霞法師去營...
護法神對犯邪淫者狠記一筆
中國人有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每個人頭頂上都有神明...
大乘佛法「大」在哪兒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樣樣俱全...
蔑視佛國往生,可謂欺天誑人
原文: 若一味說無相話以為高,則資性稍利者,看得兩本經...
未曾聞死亡聲響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一日,世尊對比丘們...
誠實是做人處事的根本
做人要誠實,誠實代表一個人的人格、信用,所謂人無信不立...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仁者,以財發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義禮智信的人,...
邪淫念頭難以降伏,該怎麼樣解決呢
問: 師父,在家居士粗的邪淫容易戒除,意念上的邪念...
學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財富
雖然學佛與道德、修行並不是對立的,但無始以來的貪心,使...
創業遭遇誤解應如何調整心態
問: 創業遭遇誤解和不支持應如何調整心態? 濟群法...
佛經中說:夢見這四種相最為吉祥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中說:若人夢中見四種相者,皆是...
念佛簡單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讀經吧?
〖疑慮〗 念佛簡單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讀經吧 〖破疑〗 ...
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
鏡蠟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紐約華美協進社講學佛緣由。當時...
念佛有什麼規矩儀式和禁忌嗎
天下事有定理,無定事,當以理定事,以事論理,俾合乎天理...
初學者應讀的幾部經
《地藏經》專門講因果,然後再講到百善孝為先,提倡這孝字...
快活烈漢性空禪師
性空妙普禪師,漢州(今四川廣漢)人。出家後,自號妙普庵...
一念淨信即得往生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
少了這兩塊基石,一切道德理論都流於空談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
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勢力所成
菩薩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勢力之所成,非由他致。今爾等...
久修之人當警惕此「五花箭」
五花箭者、皆煩惱所攝,謂諸魔王,有神通力,由見修行人內...
快樂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願
人生如何快樂?快樂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願。 讀書、工...
真理最能減輕痛苦
人的身體是肉做的,受到刺激當然會有各種不同的感覺。舒服...
行善後為何家裡常有不好的事情
問: 為何行善,家裡卻常有不好的事情,請問殺生真的...
淨土法門發願的重要性
發願有什麼重要性呢? 淨土宗講信願時再再強調發願的重要...
倓虛法師出家後的第一次講經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當一個法師,說起來也很不容易。...
觀念念即住,覺妄妄皆真
觀宗寺,除平常在講課的時候,修一小時的止觀外,每到冬至...
有什麼方法可以在念佛時不溜號呢
問: 拜佛和念佛的時候思緒很亂,不能集中精神,總是...
念「阿彌」也比念「彌陀」要好
阿彌陀佛的核心意思是無量壽、無量光。阿是一個否定性指稱...
身口意不離佛法,這才是真信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選擇信佛?很多人是一種盲從。 ...
遠離五種邪命
緣有兩個,第一是遠離惡緣,遠離惡緣就是要遠離五種邪命和...
最根本的世間善法
太虛法師講過一句話:人成即佛成。說的是:我們在人世間修...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
原文: 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
以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金剛身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當有...
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學佛
世間是因緣和合的,不能說學了佛法就壞了世間的相,只是隨...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順...
世人因財產遭殃的真是很多
大莊嚴經論說:有一次,佛和阿難在舍衛國的曠野中行走,看...
佛講般若的十個原因
初教興者,依《大智度論》云:如須彌山王,非無因緣、非少...
一人與萬人敵,在今人則不行
用功的人,謂一人與萬人敵。這一句話,在古人最好,在今人...
銷售行業不免要打妄語,怎麼受五戒
問: 我是銷售醫療器械的,利潤大,有時不免要打妄語...
佛非萬能,人得自救
倘若以為念部大乘經典就圓滿了,想出億萬個理由,能否有什...
【薦】
煩惱深重的凡夫往生後為何能得不退轉
問: 被煩惱束縛的凡夫,惡業深重,煩惱也未斷一絲一毫,...
學佛的三不退
禪宗這一法,是讓我們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靠自己。...
一轉念天堂地獄就在眼前
古時候的得道高僧說: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階...
心清淨了,智慧就來了
大家知道《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他法力高強,一個觔斗能...
臥時即有,坐時即無
問: 有和尚問石霜慶諸禪師:聽說佛性像虛空,這對不...
藏頭白、海頭黑
問: 有位出家人問馬祖禪師一個佛法上的問題,馬祖說...
世間榮華富貴,哪比得上菩提大道
原文: 昔人有言。雖有駟馬以先拱璧。不如坐進此道。予因...
通過慾望得來的幸福,是非常短暫的
幸福是什麼?通常,人們追求的幸福只是一種感覺而已,是欲...
有哪些可行的改過方法
然人之過, 有從事上改者, 有從理上改者, 有從心上改...
父親念佛相助,七歲童子往生前後的奇特瑞相
方海生童子,香港方養秋居士的兒子。方養秋一向行善,不久...
不能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
中國歷史上最有佛緣的15位皇帝
導讀:佛,講究一個緣字。在中國古代帝王中,不少人與佛結...
胎兒羊水少胎位不正,誠念觀音平安順產
愛人懷孕六個多月時,做B超發現胎兒羊水少,且胎位較低。...
常念時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當中應如蕅益大師所說:應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時...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
站在本來就沒有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依止空正見跟發心,他開始修行了。 第一個,安心如空之止...
斷除業力的相續,尤其淨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們看經典上,尤其是《阿含經》,其實它這個外道不...
高賢已隨佛西去,佳話留以勵後學
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中的手摩我頭,衣覆我體這句話,很...
如何將念佛法門滲透到睡眠裡
臥時念佛莫開聲,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風秋萬里,半床...
如何才能活得坦蕩
假如說,一個人過於放縱自己的慾望,以至於沒有約束自己的...
六大根本煩惱牽引著我們輪迴
我們講業障通常包括了三大類,哪三大類?就是煩惱障、業障...
佛法點滴之生活篇
我們每天要吃飯,就不能像世間人那樣,我們在這個上面也要...
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證前,隨惡緣則成煩惱,而仍不變。隨善緣...
瞋恨心重,會火燒功德林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的丈夫特別喜歡麻將,可弟子卻對...
如何應對念佛時的妄想雜念
問: 如何應對念佛時的妄想雜念? 大安法師答: 當...
慾望的越位導致了很多問題
過去有一句話叫: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這句話是怎麼來...
了凡四訓:改造命運的竅訣
前 言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寫給孩子的四篇家訓...
對治懶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懶惰放逸是人與生俱來的煩惱。誰都想偷懶,冬天早上賴床就...
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來做功夫
都攝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這個六根都...
念佛不得力的標準是什麼
問: 念佛大部分時間還是不得力,因為工作原因,平時...
如何能做到心轉境界
問: 請問師父,如何能做到心轉境界? 傳喜法師答:...
以此三心而念,感應必至也
你現在要專心在一個上面,專心之後,力量就非常大。多了之...
以物藥治身病,以法藥治心病
疾病,是誰也不能倖免的,在佛法中說人生有老病死,把病列...
三解脫門證入無上菩提
三法印跟實相印,理論上的統一前面講過了,在實踐上也就是...
不貪的人才是寶
春秋時,宋國有一個人得到一塊美玉,獻給做官的子罕,子罕...
藥王菩薩發願除滅眾生痛苦
像法時期,古印度有這麼一對兄弟,哥哥叫星宿光,弟弟叫電...
波斯匿王夜夢十事
佛陀過去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一日,波斯匿王在...
想到這末世還有阿羅漢,我才不會孤獨
前些天,我領著一個小朋友參訪一座古寺,古寺歷史厚重、遺...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禪師有一天在過河時,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們這樣染污於三惑的薄地凡夫,怎麼能夠頓然地感通上智慧...
如何度過修行懈怠期
問: 我修行精進一段時間後,就會退步,功課也不想做...
淨土的眾生每天都在幹什麼
問: 在淨土的眾生還造孽嗎?阿彌陀經中說淨土世界的...
臨終助念必須謹記三大要點
臨終關懷是一種比較人性化的世間法,陪伴臨終人度過生命最...
學佛之後得重報轉輕報
法會結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盡,雖然不及師父操心多...
飢寒困苦愛易除,義無反顧往極樂
貧窮之人是由於多生多劫沒有種植善因,所以今生窮苦潦倒、...
卻到蓮池更迴首,世間螻蟻盡紛紛
貴人雖貴未為欣,死後還他一個墳。 三謝園亭空燕子,五侯...
一切物質現象,都與心性有密切相關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
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最適合我
雖然同樣是學佛,但是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種種宗派,那我...
一個家庭兩代人,母親和兒子都出家了
出家,就是看破紅塵,辭親割愛,擺脫世俗之家,捨棄世間榮...
以善來對治糾正不善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麼是善與不善,什麼是好的心與不好的心...
助念只是輔助,臨終者才是主導
問: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開封念佛團,團長程晉林講話...
深信切願不容易,如何才能生起信心
問: 我學佛不久,今年29歲,盡管我的家人基本上都...
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問: 請師父開示,是否得了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更易得...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問: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師答: 疾病有...
蓮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畫傳
一、誕生丹陽,少誦法華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
佛說宿殃擲石出血之因緣
世尊於阿耨大泉說法時,在場的五百位比丘除卻阿難尊者外,...
地獄苦果深重,當精勤修行善業
(上)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
好心真的能有好報嗎
我們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則是佛教理論的核...
靜坐與禪定
靜坐一法,佛法叫坐禪,也可叫禪定。禪定的種類很多,有四...
【薦】
沒有什麼比老病死的衝擊更大
回老房子。一層樓貫通的走廊盡頭,陽光斜灑一地,祖父母正...
菩薩有七事利樂一切眾生
謂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示現於世間,而做善友,勸發誘掖,...
把家庭作為修行的道場
我和先生結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著先生的媽媽住,媽媽是...
幸遇大乘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
學佛者應從恭敬三寶開始
學佛者當從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對出家師父。為說明此事,我...
外財布施與內財布施
我們要知道,財布施有兩種,一種是外財布施,一種是內財布...
積極人生莫後悔
佛教經常讓我們講身心無憂,身無憂,心無憂。那我們就快樂...
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很重要。 第...
人,要提升自己的行情
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人在世間上生活,要不斷增加很多新知...
因果關係中的三種錯見
在因果關係裡邊,我們推翻了三種不正確的見解。 第一個不...
隱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噶當派的祖師們一向以隱藏功德為本,他們有一句格言:隱藏...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閑書石壁題詩句,任運...
《十牛圖頌》略說
要管理好我們的心,具體操作就要講到調心,我把心比喻成牛...
做人做事無不是以心為主
佛法中,以心為主。學禪以心為主,世間法也是以心為主。做...
借錢別忘了說謝謝
佛教裡頭講的是慈悲,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這...
聽聞正法解諸縛著
若人聽聞正法,就能夠從煩惱繫縛中得到解脫自在。《大莊嚴...
瞋恚的六種過患
所謂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在佛教裡,把瞋恨心比喻成火...
禪堂的法器與儀規
五家鐘板 中國禪宗在六祖之後,形成了五家七派的弘法模式...
像死人一樣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佛...
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今天利用...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好,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
契理契機,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
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想給大...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安穩性
前面是破壞,空觀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壞的妄想...
金色容顏轉凡心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佛說無量壽...
佛馱跋陀羅尊者畫傳
一、初露神異 覺賢,梵語佛馱跋陀羅,古印度迦維羅衛國(...
每個人的生和死,別人都替代不了
五祖寺老首座照勤老和尚走了。生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
事必躬親成就不了大事
問: 領導是門藝術。如果弟子做事不積極,讓他做不如...
虛雲老和尚:參禪要旨
一、參禪的先決條件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
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促長了眾生的出離心
長養六心,守道始終。 學佛求道者,六心當具。這六心指:...
業力大如須彌山,那該如何懺悔
都說眾生的業力大如須彌山。須彌山是很大,說是多少多少萬...
只要你發願生極樂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
發願懺悔迴向,這三步每天都得做
為什麼我們要經過學呢?不學你怎麼知道?你不知道,人家說...
平時就要訓練,信願才能堅如金剛
何為重心。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願切...
毒瘤惡瘡該如何處理
龍鬼流行諸毒腫,痛瘡膿血痛叵堪,至心稱誦大悲咒,三唾毒...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極避世
雖居住山林中,亦非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
如何用楞嚴咒求子
復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
見他人布施,要起歡喜心
如果自己沒有布施,見他人布施,要生起歡喜心。 如果我們...
願將娑婆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
光緒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師一肩雲水,行腳於東...
不要顧慮衣服飲食,護法神給你送來
你行正道,修行的和尚,不管你住山裡,住多高,住多遠。人...
日常生活中迴向的方法
回,就是把我們所有的功德,收回來;向,就是向外放。迴向...
聞地藏名見地藏像,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
楞嚴經講什麼
關於這個《大佛頂首楞嚴經》,這部經典的內容,正好可能也...
讀楞嚴經看什麼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們在佛門裡面常會感慨,或者聽聞到這樣...
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是一樁大事,那完成它要有精進勇猛之...
我們的眼睛總是在「看」
我們天天學戒律,佛教我們防非止惡。吃飯、穿衣、說話、走...
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
大乘法教導我們的事很多,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像《涅槃經...
做了一點點好事,就想把一切災難都免了
【如修多羅中,或說有退墮惡趣者。非其實退,但為初學菩薩...
一切諸法悉皆如夢,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禪者問曰。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娑婆固夢也。極...
平自己心裡的這塊地
這位持地菩薩,就是在《楞嚴經》所說的持地菩薩。這位菩薩...
錢不要來得太快,也不要來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個好上。就想著,生意一直都很好。...
【薦】
娑婆世界有多苦,腫瘤醫生親歷患病眾生相
出家前在醫院工作的時候,常常有病人會問我:醫師你幾歲啊...
怎麼樣才能讓我們的心靜下來
信息越來越碎片化 我最近頻繁地被很多人問到一個問題。他...
修橋建廟的「大善人」為何會下地獄
我們到了道尹衙門裡,伍道尹把我們幾個人,和徐蔚如居士,...
怎樣擁有一個「無」的生活呢
世間上的人總是在有上求,有車、有子、有錢、有名等,其實...
修行要找到正確的方法
佛教中講修行,就是不斷修正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把錯誤...
有多大智慧,就得多大的解脫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誠懇切恭敬,以清淨心供養三寶,完全沒...
佛腳被刺的宿世因緣
釋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園精舍時,有一天早晨,世尊著...
圓瑛大師與他的四大高徒
近現代,中國漢傳佛教有五大高僧之說。他們是虛雲、圓瑛、...
上一頁
第35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出家
本性法師
菩薩戒
星雲大師
唯識學
消除業障
轉變念頭
無我
智諭法師
八關齋戒
迴向
婚姻愛情家庭
玄奘大師
金剛經
地藏菩薩
發願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