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波斯匿王夜夢十事

2018/06/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波斯匿王夜夢十事

佛陀過去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一日,波斯匿王在夜間夢見十事,隨即驚醒,心生憂愁,懼怕夢中的預兆,將會亡家、亡身。第二天一早,他立即召集公卿大臣、明智的道士、善於解夢的婆羅門,來到皇宮,告訴他們夢中的十事,並問誰能解夢。

婆羅門說:「大王!我能解夢,但是大王聽了會不高興!」王回道:「你盡管說吧!」婆羅門就接著說:「從夢象看來,大王您與太子、后妃們都將亡命。」王就問:「諸位,依你們看,若舉行祭祀祈禱,能否避免災難?」婆羅門回答:「可以的,但是必須殺太子、后妃們,以及隨身侍從、奴婢們,還有重臣們,同時燒掉所有的臥具和奇珍異寶,來祭祀天神;大王和我國才能安然無事。」

波斯匿王聽了非常憂愁,遣去眾人,獨自回到齋室,心中想著夢中的十事。大王的夫人叫摩利,是虔誠的佛弟子,她得知此事,就來到王的身旁問道:「大王,為何如此憂愁?是不是妾身有所冒犯呢?」王說:「你沒有犯錯,不須過問此事,若知道了,一定會憂愁害怕。」夫人答:「大王,我不會憂愁害怕的。」王說:「你還是不要問,知道的人都會憂愁啊!」夫人說:「我身為大王的夫人,若有緊急危難,當殺我一人,讓大王安隱不起怖畏,願大王說出夢中十事。」

王就對夫人說:「我昨夜夢見十件怪事:‘第一、有三個大鐵鍋,兩邊的鐵鍋煮滿食物,中間的鐵鍋空無一物,兩邊鐵鍋的沸氣互相交往,卻不流入空鍋;第二、馬的口在進食、臀部也在進食;第三、大樹開花;第四、小樹結果;第五、有一人拿著繩索,後面有一頭羊,羊主人竟然吃起繩子;第六、有隻狐狸坐金床上,用金器飲食;第七、有一頭大牛向幼牛吸吮乳汁;第八、一群黑牛從四面奔來,互相怒吼欲鬥,就在快要聚合時,突然消失不知去向;第九、大池塘的水,中央混濁,四邊卻清澈無比;第十、大溪流泛著赤紅水波。我夢見這十事,立即驚醒,生大惶恐,畏懼這是亡國且將傷及自身及妻妾與人民的凶兆。於是一早召集公卿大臣們、道士、婆羅門來解夢,有位婆羅門告訴我:‘當殺太子、后妃、大臣們及奴婢,來祭祀天神,才能免難。’因這緣故,令我憂煩不已。」

摩利夫人說道:「大王!請您毋須憂愁夢境,譬如有人買取金塊,再用火燒金,又在石上磨煉,純金與渣滓自然分現。如今佛陀正在祇洹精舍說法,大王不妨前往請教,依照佛陀的言說依教奉行,何必相信那狂癡婆羅門的話,獨自愁苦到這種地步呢?」

王心生歡喜,如夢初醒,連忙召喚左右大臣,盡速嚴整車駕,乘著高大傘蓋的車,乘騎侍從數千萬人,從舍衛城出發到祇洹精舍。抵達後,從馬車下來,恭敬地步行到佛前禮拜,長跪合掌向佛說:「世尊!我昨夜夢見十件不祥的事,願佛哀愍,一一為我解說。」於是,波斯匿王述說夢中十事。

佛言:善哉,大王!您所做的夢,是為將來後世所示現的感應。後世人民絲毫不懼觸犯禁法,普遍淫泆,貪多妻兒,縱情淫匿,毫無厭足,妒忌愚癡,不知慚愧,貞潔之事都被屏棄,更有奸邪諂媚的人使國家動亂。大王夢的第一事:見到的三大鐵鍋,兩邊的鐵鍋盛滿食物,中央鍋子空無一物;兩邊鐵鍋沸氣相接,卻不流入空鍋。表示後世人民不知供養、供給足夠的財物與雙親及貧窮的人;疏遠親生兄弟,而親近他人,富貴的人則常相往來,共相饋贈禮物。

大王夢的第二事:馬的口在進食,臀部也在進食。表示後世的人民、大臣、百官、縣吏、公卿們,仰食國家俸祿,卻又持續不斷向人民徵收稅賦,居下位的官吏作奸犯科,百姓不得安寧,不願安居國土。大王夢的第三事:見到大樹開花,象徵後世人民多逢征招兵役,心中焦慮憂惱、常懷恐怖,年滿三十,頭髮就已斑白。接著,大王夢的第四事:小樹生果,代表後世女子未滿十五歲,就向父母求行婚嫁,抱兒歸來,不知慚愧。

大王夢的第五事:一人索繩,後面有羊,羊主人竟然吃起繩子。意指後世女子的夫婿或行商販賣、或入軍旅征戰、或浪遊街裡與朋黨歡戲。不肖之妻卻在家中與其他男子私通棲宿,飲食日用取自夫君錢財,縱欲快情,卻無絲毫愧意,夫婿也知情,卻倣傚他人佯稱不知。大王夢的第六事:狐狸在金床上,用金器飲食:表示後世下賤之人卻地位崇高,坐臥金床,恣食美味,貴族大姓反而為人差使;賢良者做人奴婢,做奴婢者為賢良之人。大王夢的第七事:大牛反而從幼犢吸乳,寓意後世為人母者,私為女兒作媒,讓男子與女兒共處房室,為人母者守在門外,從而獲取財物,供給生活,其父雖同情女兒,卻佯裝耳聾不知情。

大王夢的第八事:黑牛從東西南北結群奔來,互相怒吼欲鬥,正當快聚合、未聚合時,忽然不知去向。象徵後世上自國王、大臣、官吏,下至百姓,都不畏懼觸犯禁忌,貪淫縱欲,恣意畜積財產,妻子兒女都不廉潔,淫佚貪婪,無有厭足,嫉妒、愚癡,無慚無愧,忠孝義理無從推行,奸邪諂媚之人敗壞國家,不敬上不畏下,風雨不調,氣候不和,風塵暴起,飛沙走石折壞樹木,蝗蟲啖食禾稼,以致穀物無法成熟,國王與人民的行為如此,所以上天出現各種亂象。四方雲起時,國王與百姓皆大歡喜,說道:‘雲既四合,今當降雨。’然而須臾之間,雲各自消散,天故意現此怪象,欲使百姓們痛改前非,修善持戒,敬天畏地,不造惡業,遵守貞節廉義,奉行一妻妾制,長養慈心,不興瞋怒。

大王夢的第九事:池塘之水,中央混濁,四邊清澈。寓意在閻浮提地內的後世人,為臣不忠,為子不孝,不敬老尊賢,不信奉佛法,不敬重通達經典的修道人,為臣者貪圖官祿,為子者貪戀父財,不思反哺孝養,不顧義理;然而,在邊地的國家,奉行忠孝,敬老尊賢,樂信佛道,供養通達經典的修行人,常念報恩。大王夢的第十事:大溪流泛著赤紅水波,象徵後世各國君王,不滿足其領土疆域,經常興師共鬥,嚴整軍隊互相攻伐、殺戮,以致血流遍地。大王所夢的全都是後世的事,後世人若能心存佛道,奉事通達教理的修行人,死後必生天上,若做惡行,共相殘害,死後則墮三惡道,苦痛無法陳說。

大王聽聞佛說,立即長跪叉手,歡喜信受,得生定慧而不再憂怖,向佛至誠頂禮,說道:「回到皇宮,將重賞摩利夫人,升她為皇后;常施財寶給人民,讓國家安泰,人民豐樂;褫奪那些不智的公卿大臣、婆羅門的俸祿,驅逐出國,不再任用;令全國百姓都能學習無上佛道。」語畢,王及摩利夫人再度禮佛後離去。當時,波斯匿王聽聞佛所開示,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一·大愛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九)》

省思:

《華嚴經》云:「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修行的路上,親近善知識,建立正確的知見,就如黑暗中的明燈,照亮修行之路;依法精進修行,積極斷惡修善,種善因必得善果,人生就會愈走愈光明,進而發起自利利他之心,自覺覺他,同證菩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夢境對現實有沒有某種隱喻的意義

佛陀很少給人析夢。析夢就是解夢,對所夢之境的分析。...

醒的時候能做主,在夢中你能不能做主

夢想,這個好懂,大家可能都理解。如果要拿它來形容我...

一個人墮落三惡道前,會有一些前相徵兆

那麼假設不幸的是,我們今生的罪業,它在臨命終的時候...

夢參老和尚說「夢」

緣起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講講,講講我的歷史,說什麼...

夢到底從哪裡來呢

在說夢之前,我們先要說一下眾生都具有的八種識:眼識...

佛教怎麼看待做夢

問: 佛教怎麼看做夢? 濟群法師答: 通常來說,夢是...

大安法師:六道輪迴就是一個大夢

莊子有一天做夢,夢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過來之後...

如何才能控制夢境

問: 弟子在受戒後,晚上做夢殺了一條纏在自己身上的...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人生無常,我們一定要有慈悲心

佛陀在憍薩羅國給孤獨園說法時,有一天帶領弟子出去托...

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

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借...

瓦礫與無上法

蘇東坡有一次過濟南龍山鎮,那裡的監稅官宋寶國拿出一...

向佛陀丟擲泥沙的人

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次與弟子們外出托缽。在途中,遇...

遇到任何難關,都不能損傷到健康

想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老是為事煩心。無論遇到任何人生...

持戒的功德為何超過佈施

持戒跟佈施有什麼差別?兩個都是修習善法。 我們這樣子...

隨順因緣的求職觀

有句話說:「畢業即失業」,就業問題經常是社會新鮮人...

罵獨覺得丑相,因願力而轉變

從前在印度有一位大施主,他有很多的財產,並與妻子一...

聖嚴法師《念觀音,學觀音,做觀音》

2006年11月9日,這一天正是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聖...

修淨土法門者,應如何受持讀誦大乘經典

問: 上品上生應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淨土法門者,應...

在臨終之前如何讓罪業沉澱下來

假設我們不幸,我們今生已經把某一種罪業,不管是殺生...

臨死時現神通,才知道是地藏菩薩化身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

心一定下來,那個舒服是難以言表的

現在講講念佛的感受。今天有居士來找我,她說她在念佛...

【推薦】誦經的竅訣有六步驟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誦經,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會誦一些經典...

三種供養佛菩薩的方式

在《地藏十輪經》上,佛說能恭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

瑩珂法師與自覺法師往生的故事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點走。比如宋代的瑩珂法師。...

【佛教詞典】敘謝

(雜語)敘臨筵智識,兩序侍者,單寮,蒙堂等之德而謝...

【佛教詞典】師弦

又作獅弦。以獅子之筋為樂弦,奏之則餘弦悉絕;以比喻...

【視頻】《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李罕念誦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李罕念誦

【視頻】大安法師《睡在棺材的吳信叟》

大安法師《睡在棺材的吳信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