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非萬能,人得自救

夢參老和尚  2018/06/24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非萬能,人得自救

倘若以為念部大乘經典就圓滿了,想出億萬個理由,能否有什麼辦法能讓我不要付出就能獲得這法?沒有!

我跟大家老老實實地說,我出家六十多年了,我也一直這樣在找!要鑽空路、學竅門,沒有的!不論你跟哪位喇嘛受什麼灌頂,就是釋迦牟尼佛親自來跟你受灌頂,佛也沒辦法,佛也有做不到的事,佛不能消你的定業。

佛有三不能。佛能知道眾生的一切種性、億萬劫的事,佛都能知道。但是無緣的眾生,佛也度不了,佛也不能化,這是佛第一個做不到的事。第二個,佛能空一切相,能成一切萬法之智,但是他滅除不了定業,這是第二個佛做不到的。

佛能度無量有情,你看《地藏經》,地藏菩薩度那麼多的眾生,連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文殊菩薩用天眼測量,地藏菩薩已度成佛的、成菩薩的、乃至到忉利天參加法會的有那麼多;但是第八品當中閻羅王問佛:「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瞭,地藏菩薩那麼大的威力,那麼大的神通,我看他所度的眾生,隔沒多久又回來了,(意思是說地藏菩薩的神通還不大,力量還不夠呀!)為什麼?不是他度出去的嗎?怎麼又跑回來了?」

佛說這是眾生的業,剛強難調難伏,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度的好的!就是佛能度無量有情,像地藏菩薩度的那麼多,但是眾生界是永遠度不盡的。

就算我們所最尊重、最尊貴的佛也如是,一切佛都如是,一切佛都在度眾生,但眾生界遠是那麼多,無窮無盡。我們剛講這個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口,那就很多了,大家再看看魚、鱉、蝦、蟹那些海洋生物究竟有多少?那也都是眾生啊!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問題——即是要「自修」。

要自己努力,沒有一個什麼樣的善巧方便,說我不修就能證得了,就能解脫了,就算釋迦牟尼佛再生也是一樣,你就算親自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也沒有辦法幫你,觀世音菩薩也沒辦法,你得「自救」。

因此,與其幻想有一個能救護你的寄託,不如反過來求你自己的心,把你的心住到一定的住處。《金剛經》中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才能生心!生的這個心是什麼心?是無住!你把心住在無住上,無住就是一切都不執著,這樣才能夠得到成就,才能夠得到解脫,除此之外,你再也無法尋獲。

所以事情不須要知道那麼多,我們能夠斷見惑,就很不得了了,只要你能斷了見思惑,起碼不在三塗流轉,不到六道輪迴流轉,我們不要講的很高、很大、很圓滿,但是做起來,還是得一步步地實行,腳踏實地的做。

另外,我們不要把佛對這一類眾生所談的法接到另一類機上,這樣是行不通的,因為我們這個時候沒有明師,沒有好老師給予指導,觀不到我們多生累劫的根機,如果就把佛教導的話拿出來說,也不知道哪個是對機的,哪個是契合你的,反正你都接受。

因此你會造成混亂,就好像明明是大乘根機的大眾,反而跟他們說小乘的契經,面對小乘的根機反而說大乘的經,人家一聽就想:我何必學那個呀?我還是明心見性吧!禪門一柱香,立證菩提嘛!還是去學禪宗!

這些問題造成了我們的困惑,這種困惑是誰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因為我們的業,所以遇不著明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帶業往生只能帶宿業嗎

問: 帶業往生,只能帶宿業嗎? 大安法師答: 帶業往...

隨緣度化、無我、法布施

信佛,種福田了生死,這叫自了。三寶弟子,信佛,不僅...

阿彌陀佛可以給你加持,但不能改變你的思想

諸位!阿彌陀佛可以給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

昌臻法師:印光大師對念佛人病中發心的開示

[原文] 念佛人有病,當一心待死。若世壽未盡,則能速...

三種修行中特別殊勝廣大而不可思議力量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有三種力量是特別殊勝廣大...

彰顯佛的果德

我們今天講這個緣起門裡邊的第三個因緣,叫做顯現他的...

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可攜帶式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妄談風水吉凶禍福,這都是顛倒知見

【三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顛倒見。妄執吉凶。身...

夢參老和尚:念經念佛還會有災禍嗎

每個人都有六親眷屬,你周圍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麼...

把佛法灌輸到生命中

你能夠沒有妒嫉心、沒有障礙心,你就不會有煩惱了;能...

信心不是一句話,你的信具足了嗎

信心不是一句話 我要說每個道友說你沒信心,他絕對心裡...

家中有惡病口舌,當誦大悲神咒

【經文】:又若家內遇大惡病百怪競起。鬼神邪魔耗亂其...

六大進補的誤區

誤區一:用進補代替鍛煉 醫學家對人們提出忠告:生命...

孝順父母有三個等級

郁多羅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輕有為的優秀青年,尤其他孝...

本來什麼都沒有,只是循業發現而已

《楞嚴經》把我們一念心性的體用做一個說明,如來藏簡...

修行人為什麼要少語止語

一、真正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使自己能盡最大的努...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經藏(梵語sutranta-pitaka)、律藏(梵語vin...

魔障出現的原因及對治

昨天我們講了修行中會出現的魔障。所謂的魔就是障礙,...

氣柔心細不戰而勝

周朝時代有一位專門養鬥雞的人叫做紀渻子。鬥雞,顧名...

無處青山不道場

趙州禪師(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號從諗。他幼年...

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最近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了這樣一則新聞:伊朗一個...

【佛教詞典】趣入抉擇

【趣入抉擇】 p1327 雜集論十六卷六頁云:趣入抉擇者:...

【佛教詞典】漏盡比丘

指煩惱斷盡之阿羅漢。又稱漏盡阿羅漢。乃阿羅漢之異稱...

【視頻】穢跡金剛咒(梵音版)

穢跡金剛咒(梵音版)

【視頻】每個眾生都做過我們的父母

每個眾生都做過我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