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家庭作為修行的道場

2018/06/05  大字體  護眼色

把家庭作為修行的道場

我和先生結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著先生的媽媽住,媽媽是菩薩,把我們照顧得很好。

我下班就有飯吃,吃完飯就去做自己的事情,媽媽基本不讓我們承擔一點家務,她總是說:「你們上班回來很累了,我現在能做就我做,做不動再說。」

就這樣,雖然結婚了,但我沒有承擔一個妻子應該承擔的責任,而是享受著被先生寵愛,被媽媽照顧的生活。

2016年5月8日,我和先生從婆婆家正式搬入我們自己的家,不到一個星期,矛盾就出來了。

每次爭吵的原因,大多是為了「今天誰洗碗,誰洗衣服」之類的雞毛蒜皮的事情。

在一次爭吵中,我先生生氣地說:「在讀書會,你跑前跑後,爭著做義工,說培養自己的福報。在家呢,不願意承擔,斤斤計較。你學佛,都學成雙重性格了,在外熱心、謙虛,在家冷漠、蠻橫……」

先生的話讓我陷入沉思,師兄們常說工作是道場,家庭是道場,生活是道場。如果把家庭作為我修行的道場,毫無疑問,我的修行是不合格的。

為什麼會這樣?細細想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一旦出現問題,馬上就會找先生的原因,不會找自己的原因。

二是用自己的標準衡量事情,我已經做了……你就應該……比如我負責炒菜,那你就該洗碗;我掃地,你就應該拖地;我洗衣服,你就要打掃房間……一旦出離設定的軌道,馬上就起情緒。

三是盡管不願意承認,但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有這樣的想法,你工作掙錢,我也工作掙錢,我又不是家庭婦女,憑什麼我要承擔大部份的家務。這些錯誤的觀念,讓我煩惱重重,不斷輪迴其中。

法師說「每種心念都是我們反覆串習的結果」。我們只要不斷重複,力量就會越來越大,進而變成心靈世界的主導,從一念嗔恨變成強烈的嗔恨,從一念愛心變成強大的愛心。

我愛我的先生,我愛我的家。先生有很多優點,他善良、寬容、博學……而我卻常常視而不見,只是一味將他的缺點放大,最後只看見他的缺點,完全看不見他的優點。把本該是溫馨的家變成了戰場,經常硝煙四起。

現在,在我們要起爭執的時候,我會沉默半分鐘,站在他的角度考慮一下,同時也會想想先生的好,把「一念愛心變成強大的愛心」;

當我把這樣一個觀念運用到生活中後,我們爭吵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我和先生的相處也更和諧了。

因為心行的改變,我也願意主動承擔更多的家務活,現在做家務活沒有以前那種特別累的感覺,心情很放鬆,也很愉快。

在做家務時,我還找到了很多的快樂,比如跟著師兄們學做素食,學做面包……現在的我更熱愛生活了。

(文/智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安住於現在》

我常說心要向內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會...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廚房也是修行的道場

佛教不但把煮菜、燒飯的工作視為一項修行,還把廚房當...

念佛後該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星雲大師:培養耐力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種力量。你看,飛鴿傳書需要耐...

父母不贊成學佛怎麼辦

其實,在父母眼裡,子女就算到了六十歲,仍是一個孩子...

心性專一,有始有終

明代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說道:宋代書法家米芾說...

修行是注重形式還是不注重形式呢

問: 師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還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參禪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諦閑老法師學教,在他那裡參學。聽諦閑老法師...

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即使一個非常寬容的人,也往往很難容忍別人對自己的惡...

重報輕受

唐朝時,西域天竺國有位戒賢法師,德高望重,名震四天...

錯過班車 意外免禍

這是我親耳聽到的一則有關念佛消災免難的感應故事。 在...

沒有上鎖的門

鄉下小村莊的偏僻小屋裡住著一對母女,母親深怕遭竊總...

修行務必去除執著

我們所用的任何方法,無非使我們本具的心性凸顯出來,...

世間的事務,永遠了不了

修行要務,立願為先,建立大願為當務之急。菩薩又向眾弟...

舐犢之情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個極...

實際修行過程中間要防止四種病

《圓覺經》上面說過: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

星雲大師《佛教的福壽觀》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昨天和各位說過了佛教對女...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那麼去佛不遠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一個真相:阿彌陀佛離我...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難以一帆風順,...

勸父母往生西方是為大孝

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

「一實相印」在《無量壽經》裡的表達

辨體一實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體,辨釋這部經典的體...

【佛教詞典】因明論疏瑞源記

凡八卷。日本華嚴宗學僧鳳潭(1654~1738)著。又作因...

【佛教詞典】一切智者有五種相

【一切智者有五種相】 p0015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二頁...

【視頻】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清淨甘露)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清淨甘露)

【視頻】孔子論說話

孔子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