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參禪的方法究竟是怎樣的

徐恆志  2018/07/15  大字體  護眼色

參禪的方法究竟是怎樣的

禪宗一門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語文字可以表達。過去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那時大家都默然不識,只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互相默契。當時佛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摩訶迦葉。」因此迦葉尊者是禪宗的初祖。中國的禪宗初祖,則是在梁時到中國來傳法的達摩大師。自達摩大師傳至六祖惠能,禪風鼎盛,那時悟入的方法,一般都是直接指點當人本心,使他明悟,往往只要一言相契,便直下承當,並不需許多言說。我們可以舉下列幾個例子,作為榜樣。

二祖慧可曾向達摩祖師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初祖說:「將心來與汝安。」但心原是幻生幻滅不可得的東西,怎麼拿得出來,所以二祖半晌說:「覓心了不可得。」初祖便說:「我與汝安心竟。」二祖從此有悟。

又像四祖道信,在十四歲時到三祖僧璨處求道,說:「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三祖說:「誰縛汝?」他說:「無人縛。」三祖說:「何更求解脫乎?」他便於言下大悟。

又像六祖教惠明:「屏息諸緣,勿生一念。」之後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也於言下大悟。可見古人是怎樣簡切和了當。

三祖的《信心銘》說:「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非思量處,識情難測。」黃檗禪師的《傳心法要》說:「世人不悟,只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見精明本體,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又說:「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大珠禪師的《頓悟入道要門論》說:「但知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得無念時,自然解脫。」我們平時其實也常有這種無念境界現前,可惜一般人都隨便忽略過去,頃刻之間又萬念俱生,不曾一把抓住, 「啊!原來就是你」,來親自體驗一番。我們知道心念既是有生有滅的東西,那麼一定有前念已滅,後念未生時的一段光景。當前念已滅,後念未生,這中間究竟是怎樣的?假使我們能這樣細細一參,去悟心一門,也就不遠了。以上「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如果讀者能當下體認,便瞞你不過。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禪宗一門,惟論見性,直指人心,承當便了,本來無所謂參話頭與疑情,但後來由於人們妄想太多,根機日鈍,不能直下見到,往往互弄機詐,說口頭禪,因此祖師們才不得不各出手眼,教人以參看話頭的方便辦法。所謂參話頭,就是把一向朝外奔馳的心念,回轉來反照參看一句足以使人發生疑情的話頭。對於這一話頭,能越疑越好,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若疑情發不起,是因為發心不真切。)由於用這一極強的慧力來照顧追究,功夫嚴密而緊湊,自能得力不少。所以參話頭,實是悟心的妙法。所參的話頭,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如何?」「無想無夢時,主人翁在什麼處?」「念佛是誰?」等。其中以「誰」字話頭,一舉便有,最易發起疑情。

參的辦法究竟是怎樣呢?虛雲大師說:「如問念佛的是誰,人人都知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還是用心念?若用口念,死了還有口,為什麼不會念?若用心念,心又是個什麼樣子,卻了不可得。因此不明白,便在‘誰’字上發起輕微疑念,(「念佛是誰」四字,以「誰」字為重心。)切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住這一疑念,像流水般不斷地照顧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動著它,疑念不在,要輕微提起。」

這裡必須注意的,就是參話頭並不是將話頭像念佛一樣,一句頂一句地念,也不是像猜謎語般,反覆思量卜度,研究道理;也不能有想開悟、求智慧等念頭,總要將一切凡情聖解一刀兩斷!只是迴光返照,全神貫注在這疑念上,勿間勿斷,勿令馳散。妄想來時,由它來,不去理它,只以覺照的力量,釘住疑念。初參的時候,必定斷斷續續,忽生忽熟,漸漸參看純熟,功夫成片,不疑自疑,這時塵勞妄想,也就不息自息。這樣以長遠心,追逼到山窮水盡之處,一旦瓜熟蒂落,一念頓歇,便能親見湛然寂照的本性。然後從所悟的本體,起觀照的力用,在一切生活日用上,鍛煉打磨,能掃除一分習氣,便增一分定慧;能消融一分境界,便獲得一分自在,這樣真可謂盡學佛的能事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裡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

入禪之門第三講:四祖禪法

今天的題目是道信大師之禪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國禪宗...

素食者滋養身體的方法

原文: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

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

念念不被驕誑染

各位善知識,禪宗一法是心地法門,不可離開心地以外用...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誰

障礙我們見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其實分別心...

一誠長老《無雜相》:大德行持 總在尋常

01、菩薩呀 虛公喜與和尚說話,見有人來時便不說了。某...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學佛人該有的心態和觀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吃穿等樣...

愛惜每一分的光陰

【原文】 古謂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推薦】對淨土宗人的勉勵

淨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點跟大家互勉, 第一個,你最...

老子論幸福

幸福是人現實中的一種生活富足狀態,又是人內心的滿足...

阿育王弟的果報因緣

古印度時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輸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舍報自殺念佛,可以往生嗎

問: 舍報自殺念著佛號,又有人助念,可以往生嗎? 大...

父愛如山

有一個名為父愛如山,影響你的愛的心理測試:一座很小...

嗔恨心重,控制不住該怎麼辦

問: 末學瞋恨心很重,每次對境都不能把持自己,傷害他...

聖嚴法師《別再執著了》

能夠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脫的人...

寺院與錢財

錢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尤其是對於出家人和寺院來說...

寬恕能化解仇恨

過去,富迦羅越長者有兩個兒子,在他重病即將辭世前囑...

如何才是一門深入

問: 請問一門深入,如何是一門深入,是讀一部經還是...

剛開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靜下來

我們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強調的是禪定心;剛開始念佛,...

信心不是一句話,你的信具足了嗎

信心不是一句話 我要說每個道友說你沒信心,他絕對心裡...

一念淫心禍無央

一日,鄰近舍衛城的村莊中,有位婦人抱著孩子、拿著水...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

【佛教詞典】頂光

即佛菩薩頂上之圓光。又稱後光。據大阿彌陀經卷上載,...

【佛教詞典】普門持誦

(術語)普持誦曼荼羅海之諸尊真言也。大疏八曰:然後...

【視頻】《楞嚴咒》淨律寺唱誦

《楞嚴咒》淨律寺唱誦

【視頻】淨界法師《唯忍能勝怨》

淨界法師《唯忍能勝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