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36頁)
【隨機推薦】
自利利他是圓滿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續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說的自...
只要一念覺悟,佛就來了
大家平時都知道如來佛祖這個稱呼,佛祖就是如來。那麼如來...
人生最大的難題是認清自己
某日,廣濟寺。有居士來問:她的下屬們在工作中形成了親密...
不論做事或修行,四心不可缺少
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個人學習任何事情,無...
心中有罣礙,要變第一也難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奧運轉播,在一場游泳比賽裡,有位俄國選...
菩薩捨身飼虎之因緣
一日,世尊帶領大眾至般遮羅大聚落,途中經過一處樹林,世...
珍惜生命中每一場約會
現代生活忙碌緊湊,和朋友約會、和事業相關的人商談,約在...
無異元來禪師的參禪警語
元來禪師的《參禪警語》,言簡意賅,言無虛發,對如何參禪...
宏海法師:靈光寺舍利塔開示
佛舍利的緣起(上) 好,阿彌陀佛,各位我們現在,在...
鸚鵡聞法投生天道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須達長者,對佛法...
在苦中而不以為苦,是真正的滅苦
佛教所說的滅苦,有兩種不同的層次:一種是在自己滅苦以後...
宏海法師:正法學堂答疑
(問題一) 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請法師開示,念佛是念六...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
第七委屈難受者。 此語,乃無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斷不...
大乘小乘之區別
問: 大乘小乘之區別如何? 太虛大師答: 大乘小乘...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眾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古往今來,我們總...
法門無量,願為先導,世出世法,無願不成
問:發菩提心最勝功德,利他自利,為菩薩行。如諸比丘對佛...
不抱怨也是一種修行
我們學習佛法,了解了什麼是真正的智慧,就要從不抱怨,知...
從四點來看感應的真義
很多接觸宗教的人,都希望他所信仰的宗教,能給予他感應。...
「痛」並不等於「苦」
一般人常把痛苦連在一起講,分不清痛與苦的區別,多半認為...
報恩的藥材
雷音寺住持突然得了重病,請了許多郎中用了好多藥都不見好...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眾生界中順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撥整...
一切向上看,切莫學下流
多年前,某晚報曾出了一個題目,公開徵求答案,題目是:從...
不要做流行的奴隸
父母希望生兒育女,做了兒女的奴隸;男女希望談情說愛,最...
自信是由實力而來,而不是整容
問: 醫學發達,整形變得很普遍。有人覺得,整形像化...
寺院普佛的意義
普佛屬於佛教懺儀的一種,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讚...
宏海法師:雲水見聞九華山
緣起 好,阿彌陀佛,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諸位有緣,大家...
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
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借騰訊...
念誦行持《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利益與殊勝果報
首先是校量聞經的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
宏海法師2018天津行開示
好,各位,那我們先,既然是今天大家來行這個佛事,特別的...
七個皇帝的國師--澄觀法師
澄觀法師(清涼國師),諱澄觀,字大休,唐朝越州會稽夏侯...
命運的好壞,與自心善惡積德結緣有關
世間上的人,有的遇到挫折災難,或運氣不佳,就到處算命、...
不管做什麼,都要想到三寶在加持自己
曾經有個年輕人,因為家中燒火做飯的原故,所以天天要劈柴...
五濁惡世的成佛之法
這五濁惡世實際上是讓我們要觀察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和我們...
能夠弘揚因果輪迴觀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那麼痛恨儒家?實際上它最遠的根...
「吾」和「身」完全不一樣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陰騭文) 這個吾和身是...
印光大師普勸念觀世音菩薩的開示
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久已成佛,名號正法明佛。但因悲...
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離開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覺每天一轉身就是一個白天,睡一個晚上就...
以利他之心來經營事業
在這個宇宙間,常吹著一股他力之風,它推動森羅萬象、一切...
蔡哀侯一念邪淫,為自己召來大禍
蔡哀侯是春秋時代的諸侯,名叫獻舞,為人好色輕浮,娶陳侯...
想要了生死,必須真修實證
想要了生死,必須真修實證。倘若只有悟而沒有證,縱然親見...
看星星開悟的禪師
那天和幾位法師聊天,有人說道,除了世尊就沒有誰看星星證...
宏海法師:淨土或問
第一講 好,各位正法學堂的同修,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
念到念佛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嗎
問: 是否我們平日念佛一定要念到三昧方有往生把握?...
罪障深重的人還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們到了臨命終時迷惑,往往有什麼呢?一個覺得自己罪業...
六道眾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
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谷
一般的人都不知道:生是從哪裡來,死向何處去。因為對這個...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
可否理解極樂只是一個化城,並未真正到家
問: 《金剛經》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
播放念佛機播經機,度無形眾生可以嗎
問: 我們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四小時播放念佛機、VCD...
可以幫對方把業懺悔掉嗎
問: 替小孩子拜懺,可是在夢中的時候,那個好現象出...
守戒太難,是否守住十戒就夠了
問: 祖師曾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尤其是末法時代要守清...
每個人看見的地藏菩薩都不一樣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
如何辨別菩提心的邪正真偽
菩薩是印度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譯為「覺」,薩埵譯...
因為有貪心,所以才會上當受騙
來到極樂寺,都是有緣人,佛說緣起甚深甚深!為什麼說甚深...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中說: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大悲咒修法簡規
一、祈請 頂禮十方常住三寶(上香後三拜) 二、懺悔 往...
直須日夜常精進,莫教勞勞空過時
世諦紛紛沒了期,佛門得入是便宜;直須日夜常精進,莫教勞...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現在,人們對肉食的慾望日益增長,一日三餐天天頓頓不離肉...
若不戒口吃素,這些地獄果報可能有的受
大家誦《地藏經》,講到光目女的母親曾在地獄受極大苦,她...
一旦選定往生西方,就應看成是極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選定這條道路,就應當...
突破障礙將學佛融入生活當中
末法眾生障深慧淺,這個障有外障、有內障,我們先看外障。...
當知是經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金剛經》稱:當知是經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義。可見受...
夢參老和尚講《金剛經》
真如禪寺結夏安居講經法會 2009-6-16 【第一天...
宏海法師佛教祖庭朝聖參訪之行
華嚴宗祖庭華嚴寺 阿彌陀佛! 那我們現在在華嚴宗的祖庭...
曾國藩的《敗經》—析敗致勝的奇書
卷一本敗 憂虞之際蓄氣長智 [原文]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
鑒空和尚頓悟前身的故事
釋鑒空,俗姓齊,俗名君房,吳郡人。少年時,家庭貧窮,他...
淨業行人萬萬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修淨業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若...
藐視淨土臨終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終多...
淨土宗祖師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淨土宗祖師們傳承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一...
知恩感恩與報恩
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一語道盡日用一切衣食住行─...
善導大師因機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戶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婦孺皆知,但多數...
臨終無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東流
問: 印祖多次開示臨終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若家...
【東林畫傳】淨土高賢劉遺民
一、楚王后裔 棄官歸隱 劉遺民是東晉時期,廬山東林寺白...
蓮宗五祖少康大師畫傳
一、母夢玉女,授青蓮華 少康大師(?805年),俗姓周...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和「至心信樂乃至十念」有衝突嗎
問: 《佛說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
念咒可以結手印嗎
問: 念咒可以結手印嗎?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師答:...
迴向是隨時隨地迴向還是統一迴向
問: 迴向是隨時隨地,早中晚都迴向,還是統一到晚上...
念佛是否以攝心為上
問: 若有安靜的時間總想看經書聽開示,請問師父,是...
【薦】
《楞嚴經》是末法破邪顯正的斬妖劍
關於《楞嚴經》,來之不易,是一位叫般剌密諦的法師,冒著...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語 句句直指人心
(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薦】
身為佛子,日常生活中如何與父母相處
佛陀在《賢愚經》中講道: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
廣欽老和尚的考試,您能及格嗎
練就忍辱不動心 我的兩位剃度恩師,是跟隨上廣下欽老和尚...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
人道眾生是怎麼來的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為人道的眾生...
是什麼樣的因緣而墮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麼意思呢?他內心愚癡,而不能夠...
地獄的惡報從六根而出
訟習 訟,爭訟,意思是說,我們自己有了過失,但是我們不...
鬼道眾生是怎麼來的
己二、示惡鬼趣 今天講到七趣當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畏...
120歲傳奇高僧虛雲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難
一難生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歲次庚子)七月三...
馬郎觀音的傳說
我們知道有一個觀世音菩薩像,畫的叫馬郎婦,這個畫像有很...
大唐慈恩法師《出家箴》
捨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離。 三師七證定初機,剃髮...
佛教中的九種食
佛教認為食有長養、資益之義、包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食的...
持戒念佛--明學長老的堅守
持戒與念佛的統一,一直是淨土祖師倡導的宗風。慧遠大師臨...
略記一代高僧明學長老的慈悲與智慧
明學長老德高望重,慈悲為懷,平易近人,心胸寬大,大家都...
佛源老和尚在南華寺養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癆病到韶關防疫站去治療,騎自行...
真正的禮拜
在寺院裡,經常看到這種場景:一些香客,手裡抓著大把冒著...
手機的利與弊
隨著高端手機的發展,由手機帶來的隱患也漸浮於水面,成為...
為什麼要向競爭者祝福
一個苦惱的雜貨商來找禪師,向禪師訴苦道,最近他的店的對...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如郁頭藍弗,習...
過年殺生聽高僧怎麼說
春節將至,民間有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殺隻雞等民謠諺語,...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器,...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
善導大師: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
貪執睡眠以待來日墮落
佛陀在舍衛國傳法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心智昏鈍不明,完全不...
率真俠腸的紫柏尊者
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諱真...
今世修福慧,後世得富貴
命終之時,若想帶著自己所積蓄的錢財、寶物至後世去享用,...
阿育王弟的果報因緣
古印度時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輸柯,相信苦行外道的修行...
高僧大德的養生之道
這裡,我只談身體的基本調和之道,並且,是總結三位高僧與...
僧人的晚餐為何稱為「藥石」
飲食,是生物維繫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最...
【薦】
開發內心快樂的源泉
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樂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古時...
寺院佛鐘的起源與意蘊
在萬籟俱寂的清晨或黃昏,每當那悠揚的鐘聲響起的時候,便...
若當時不隨喜,何有今日之事
萬法一體,人我同源,經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隨喜行...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
有一天,有學僧問慧日法安禪師:如何是和尚為人一句?法安...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該如何處理
問: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怎麼處理才恭敬如法呢? ...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敘悟由,而曰:不信有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也。...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
念佛人為何要吃素呢
念佛之人為什麼要吃常素呢?由於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
以何心稱念觀音菩薩可得感應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中阿彌陀佛的二大脅侍菩薩之一,代表...
勸人往生西方也等於成就自己
勸進行者,念佛消災。一個淨業行人,當自己走向信願持名求...
念佛可以懺除我們的三障
宿障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這三障,障礙著我們讓我們非常...
誦《金剛經》要把握三個「觀」
用虛幻觀來看待問題 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是一場夢,如...
人生的四點箴言
朋友的可貴,在於能夠相互勸善規過,所謂以苦口為良藥,救...
虛雲老和尚禪語三十句
1、人命無常,朝存夕亡,如石火電光。 2、善用心者,心...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
要出生死,必以此為第一義
道學人,往參老人於曹溪,特為發明金剛般若宗旨。 以吾人...
是否不能妄生度眾生之心
問: 弟子冒昧請法師開示,在聽法師講的《佛說阿彌陀...
如何讓心養成專注的習慣
問: 在企業工作結果是導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
因緣果報如影隨形
《大莊嚴論經》中馬鳴菩薩提到,若是造作善業,自然就會受...
近賢遠愚,不可不慎
世尊在世時,經常帶領弟子們游化人間,教化眾生。有一天,...
廣植善因獲福無量
有兩個女子都得到庵羅果。其中一位是吃完果肉但不留果實內...
如何正確看待「燒高香」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與...
如何擺脫不幸的人生
問: 工作處處受挫,感情上也不順利,全世界都不理解...
臉皮薄的人要如何擺脫這種煩惱
問: 我是個臉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當眾講話...
高僧大德為何偶爾也會示現重病纏身
問: 三寶弟子請法師開示,法師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
把每一句經文消歸到身心世界
我以前在讀《楞嚴經》的時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讀得很辛苦...
順逆在於一念間
絕大部分人感覺自己很不順,尤其是工作比較緊張的人。在向...
化繁為簡把握有限人生
聰明的人做事,將事情單純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做事...
窮畫師的佈施
《大智度論》裡講到一位貧窮的畫家,很有意思。他是在另外...
往生西方就一定能開悟
一個念佛行人,信願持名,要以求往生作為目的,不能以求開...
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
從上古人出家,本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為開示此事...
初習禪應如何調身
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
略說天台宗的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師總結的十種觀行法門,總結非常圓...
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訓練自己
問: 上班族必須聽命於老闆、上司,但如果你覺得老闆...
一句彌陀三業皆攝,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淨業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來攝護...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嗎
問: 社會目前的中堅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五年級,...
學佛從受戒開始,要勇爭上游
慈舟老法師說,學佛從受戒開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不要...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師父總有師兄背後偷偷說我。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修行若不能忍...
打坐是最高級的奢侈品
非常的慶幸我們各位都非常的有福報,為什麼這麼講呢,我們...
破五戒復又懺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問: 在家居士破五戒,復又懺悔,命終往生,能否超越...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問: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大安法師答: 本人鼓勵...
羅剎相爭 比丘證果
摩偷羅國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發心出家,隨即前...
身心愉悅的秘訣在於能夠放得下
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們對這個世...
增長生死有二種法,膽大欺心膽小偷心
出生死有一種法,名為直心,亦名信心;增長生死有二種法,...
用功沒巧,只要一門深入
古人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不快...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臘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紀念日。早在公元前62...
免除死刑的契機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葉尊者的徒弟,他原是...
如何防治禪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難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死困...
既然佛法能治病,為何法師還要求醫問藥
最近腳部做了個小手術,做完隨手發了個朋友圈,一是告知大...
我們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
阿彌陀佛,雖然僅四個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釋迦牟尼佛所...
學佛之人對於成功應有的觀念
成功應有的觀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學業能成功,事業...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成章...
觀音菩薩能不能讓彩票中獎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
修學淨土難相應的原因何在
我們想求生極樂世界,前行也是數數聞思淨土經論。比如,對...
邪淫給家庭社會帶來的慘痛教訓
根據百科全書對婚姻的定義,是一男一女彼此相愛,並願意在...
【薦】
把握機會此生務必往生淨土
比如販東西的人,花一錢成本,賺得兩錢,就定會自生歡喜,...
偷盜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報極重
偷盜戒以盜常住物及僧眾物之罪極重,應墮地獄。《方等經》...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這四種是根...
見到了文殊菩薩,卻當面錯過
在《雜譬喻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以前有位大居士...
世間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們對這個死,時時刻刻都要放在頭上,放在腦海里。有些人...
常見的禪病及其調治
所謂禪病,是指由禪修方法不當直接引發的身心疾病或顯著障...
一邊想發財,一邊卻揮霍浪費
問: 如何發財? 夢參老和尚答: 很簡單,做佈施。...
沒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當我們眼裡看到這個是垃圾人、那個是垃圾人時,我們應該努...
在生氣時,自己照照鏡子
當憤怒生氣時,拿出鏡子看看自己,這時的你一點都不可愛,...
【薦】
飭終津梁(臨終助念須知)
飭終津梁提要 臨命終時,四大分張,眾苦畢集。若非三昧久...
臨事對人時,應抱持怎樣的態度
我們每天張開眼睛後,生活的二六時中,總會面臨許多不圓滿...
為了念佛求生而示現在世間上的祖師們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餘樂...
帶業往生釋疑
問: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淨土出...
此乃往生之要關,誠念佛之妙訣
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極樂,誰不願生?...
「剛柔進退」的處世智慧
中國有許多很好的處世格言,如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
調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歲的時候上山下鄉,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和一些熱血...
不要拿「吝嗇」當「惜福」
吝嗇是個貶義詞,惜福是個褒義詞。 很多人生性吝嗇,日常...
十三歲長齋念佛,二十歲成就肉身不腐
民國蔣妙靜居士,江蘇常熟人,蔣炳坤的小女兒。生來聰明穎...
喝臘八粥的因緣
今日諸位啜臘八粥,是何等因緣?須知即是慶祝佛成道的意思...
用計數念佛還是清淨心念佛好
問: 用計數念佛還是清淨心念佛好? 大安法師答: ...
如何對治出離心時有時無
學佛要有智慧的觀照。首先對於我們心理的狀態,凡夫眾生心...
如何能達到妄念減輕的境界
問: 如何能達到妄念減輕的境界? 大安法師答: 你...
咱就信阿彌陀佛
汪居士是我們念佛堂的同修,年近七十。她朴實、勤奮,沒讀...
在科學時代如何生起對佛法的信心
凡夫眾生根基陋劣,慧淺信薄,通常對佛法難以生起決定的信...
枉受輪迴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文鈔原文: 迨至眾生機盡,如來應息,而大悲利生,終無有...
念了一輩子,也沒念出往生的善根
因果同時 這個是在講菩薩修善。一個人沒有成就心中的妙法...
養豬場參觀記
有一種回憶,住在都市已漸淡忘;有一種體驗,住在都市恐不...
能從謙下做起,就很容易進步
謙讓是一種美德。儒家講:謙謙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人能...
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我為什麼信仰佛教
潘宗光,金紫荊星章獲得者、太平紳士,1940年出生於香...
上報四重恩,是哪四種恩呢
在迴向時,大家常念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四恩是哪...
佛說骨節煩疼因緣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時,有五百位大比丘眾隨侍在側,皆是阿羅...
波羅奈人身貧供養因緣
佛弘化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之時,那時,國中有一位大富長...
蘇曼女與十比丘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位須達長者,最小的女...
蕅益大師警訓略錄
流俗知見,不可入道。我慢習氣,不可求道。未會先會,不可...
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
四祖大醫禪師旁出法嗣牛頭山法融禪師,潤州延陵人也。姓韋...
上一頁
第3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明海法師
佛教儀軌
文殊菩薩
釋迦牟尼佛
五戒
楞嚴經
佛經咒語
出家
本性法師
菩薩戒
星雲大師
唯識學
消除業障
轉變念頭
無我
智諭法師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