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23頁)
【隨機推薦】
靠自力到極樂世界去,東南西北怎麼辨別
如果靠自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第一是東南西北怎麼辨別,第...
【薦】
十心嚮往,命終必生極樂國土
又云,十心嚮往,命終必生彼佛國土,是《寶積》義。《佛說...
印光大師痛斥弟子少管閑事
馬契西居士對佛法深信不疑,對印光大師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云何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問: 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
偏重於持戒修福的危險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關頭最難得力
我們再看一段:丁三的臨終加持。這個地方講到淨土宗的功德...
有病方知身是苦
有人說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難過,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嗎
皈依的對像是什麼 皈依就是皈依三寶,也就是佛法僧。皈依...
只要有長遠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處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決心及長遠心,便能得到好處,不...
發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條件
在這個修行波羅蜜的過程當中,常恆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這...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禪師,比如五祖師戒禪師一轉世成為大文宗,就是...
往生成就四種不退
極樂世界的四土有特別之處,奇妙之處,就是四土也圓融在一...
在寺院當義工,接受物品是否會犯戒
問: 道場分給師父們的水果、飲料等,師父們可以給居士帶...
那一班子人都是開悟的
現在天氣熱一點,沒地方躲。你躲到房裡邊,也不行,躲不好...
南海普陀山靈感故事三則
普陀山自從開山以來,已有一千多年,從沒有聽說過什麼人因...
打妄想就會把過去的業給牽動起來
當業力跟妄想結合的時候,人生無解,真的無解!其實人生不...
上根人尚會從迷入迷,更何況中下根人
佛應我們的根機,施設八萬四千法門。通途佛法,一個重要的...
沒有僧寶,二寶居士能獨立存在嗎
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二寶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不...
現在打普佛,有點像買保險一樣
下午很多人來打往生普佛,這也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也是佛事...
念佛有大光明,護念行人不遭魔事
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者,末世修行,多諸障難,一虧正見,...
熏習,決定你輪迴的力量
佛陀在解釋人生,他主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從因緣來建立人生...
佛陀教父親修行什麼法門來報父恩
從人之常情來講,兒子做裁縫,一定要做幾件最好的衣服孝敬...
為了臨終的正念,你必須做這兩件事
帶業往生它是有條件的:這個業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續,它不能...
【薦】
不清淨的願,佛菩薩能滿願嗎
那些大菩薩行菩薩道時,遇到種種眾生。一切眾生每個人有每...
心念盡是貪愛,是長不出智慧來的
我們總愛想過去的事,過去都已經沒有了,還要回憶,把它拉...
至心到這種程度,就能獲得善相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所說至心者...
念佛鬼敬
【原文】 海昌村民某,有老媼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府...
一位老居士的瀕死體驗
二〇一一年年底,我在杭州某寺院做義工,經常聽老居士們講...
怎樣的佛號才能產生往生的力量
我想很多人會問一個問題,說我們學佛以後,每天這樣拜佛念...
您老人家開悟後,就萬事大吉了嗎
虛老開悟時參的是什麼話頭呢?是融鏡老和尚教他的拖死尸的...
【薦】
佛教寺院養老——福鼎資國寺彌陀村安養院入住指南
1、彌陀村安養院的宗旨和緣起 資國寺住持賢志法師發起悲...
他用八塊錢素餐溫暖了廣州
一家面積才67平米,人均僅10元的素餐館,竟引來一百多...
誦《金剛經》十萬遍往生淨土
明浚。俗姓孫,齊人(今山東一帶)。平日以誦《金剛經》為...
為耳聾昏迷癡呆者助念,有功效嗎
問: 若有耳聾或重聽之人,或昏迷,或患老年癡呆症者,在...
為什麼淨土宗特別強調發願
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了生死之易,易在什麼地方?不一定要定...
今世行淨,後世無穢
過去,釋迦牟尼佛在波羅奈國仙人鹿野苑,剛度化了五比丘不...
從點狀的佛號,提陞到片狀的佛號
在淨土宗,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生命當中會出現兩種...
謙卑不會減少你的實力
愚癡的凡夫由於無始世以來虛偽惡邪妄想,由於無始世以來,...
「相隨心轉」要如何轉
我們再看第二個,第二個很重要了相隨心轉。那麼相由心生,...
這樣的時代,罪業眾生該如何解脫
在佛的正法的時候,行人的根機都很殊勝,善知識如林。善知...
沒有功夫的人,在緣上要注意
我們現在有的人,你不要認為你家裡的條件有多好,又有車子...
華嚴字母的殊勝之處
華嚴字母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承,已成為佛教梵唄的一顆明珠,...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裡
進入農曆五月,大家吃飯是不是沒有胃口?是不是覺得四肢沉...
彌陀名號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這裡特別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這種差異。通途法門的特...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脫
圓破色陰超劫濁 在整個五陰的對治當中,第一個所要對治的...
【薦】
極樂世界的17種依報莊嚴
作為淨土法門的修行人,經常會被問到,極樂世界好在哪裡?...
沒學佛的人生是沒辦法規劃的,因為做不了主
一個生死凡夫為什麼加罪障呢?因為我們的生命當中,每一個...
十方諸佛都在自己剎土,宣揚讚歎阿彌陀佛名號
仰仗佛力 由通途佛法仗自力之難,我們再來觀照淨土法門仗...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如是之聖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為凡...
習氣少一分,即工夫進一分
原文: 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習氣少一分,即工夫...
超薦父母,當發真實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誠者,能得其全。其餘則隨其...
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
原文: 經云,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
什麼樣的布施能成就廣大功德
云何菩薩其施廣大?若諸菩薩於惠施中離娑洛想。 前面是講...
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問: 請法師開示,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為何專說極樂世界?因為這個法門殊勝
容易跟特別難,這兩者是絕對相反的。有的說很難,有的說很...
做一滴滴好事,不要認為沒有人知道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
修行為什麼要不間斷呢
正精進。正精進不要雜亂,不雜為精,不間斷叫進。這個問題...
極樂世界是虛無縹緲的嗎
莫說西方為譬喻,須知名與實相應。譬甜似蜜非無蜜,喻冷如...
觀世音菩薩為我排憂解難
二〇〇〇年八月,我六十壽誕時,女兒送了一尊觀世音菩薩瓷...
善能獲五福,惡能感六極
我們常常講五福臨門: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富貴,第三是康寧...
外境沒有好壞,好壞是心安立出來的
唯心識觀是先遠離對外境的執取,遠離遍計執。我們講遍計本...
為什麼要到寺院呢?有這三個原因
事鈔云:凡入寺之行,與俗人作入道之緣。建立寺者,開淨土...
什麼是綺語?綺語果報是什麼?
問: 什麼是綺語?它的表現形式是什麼樣子的?綺語果報是...
人生有無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師他講一個觀念很不錯,他說沒有實體,你要可以...
佛教徒如何過父親節,報答父親的深恩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樣才能過好父親節,來...
金剛經感應錄:金剛神護持誦經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壽春郡司理,曾經審理一宗謀財害命...
出家所為何事?我適應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應知道,出家所為何事?我適應出家否?我為何要...
學習《印祖文鈔》的重要性
好,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大家都是念佛,期同往生西方...
知初出家,必住叢林,先修福本
參禪人,首立沖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人...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
北大研究生出家記——我一無所有,但非常快樂
在跟我結婚前,她提了三個條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東...
修淨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後像外道一樣
淨土念佛法門它的特色,是一個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一般...
積蓄的終會散失,享受的就此沒有
我們布施給別人:別人正是需要的,我們來幫助他;我們所恭...
宿緣所追,今復來矣
智者大師在天台教裡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師,他的經歷...
菩薩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如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斷煩惱...
臨終現這五種相,命終決定墮入畜生道
在輪迴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羅、旁生、餓鬼和地獄這六道...
【薦】
財色名三法,就像狗嚙枯骨
唯心識觀,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唯心識觀就是說, 當你遇...
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
言惡作者,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此即於果假立因...
金剛經感應錄:降伏湖神的經師
晉朝時,揚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廟,傳說湖神非常嚴峻兇猛。...
趙尊仁的往生故事
趙尊仁。法名培庚,江蘇如皋縣人。年三十餘歲,從事商業,...
以吃菜為殺生,是不按道理之邪說
原文: 戒律之不傷一草,則不許吃菜,以吃菜為殺生,此種...
若現生竭誠盡敬,則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處
蘄陽慧玉慧覺二禪人,參老人於黃梅紫雲山。自云心中生滅,...
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
原文: 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務遠,不肯認真專...
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
《持世經》云:菩薩觀心,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以來,不生...
【薦】
聽你「自己」的佛號,心才能專注寂靜
一句佛號的操作包括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我們定...
只要話頭得力,不拘動靜,自然不被他轉
問:古人云:參究,在搬柴運水行腳處參。今之學者,要在靜...
煩惱熾盛時專心念地藏菩薩聖號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慾瞋恚。愚癡忿恨。慳嫉憍慢。惡...
這是我們修行的第一個心態
信的四種內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娑...
【薦】
臨命終時一句佛號提起來,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它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而整個本尊的...
為什麼喝地藏水沒效果呢
地藏王菩薩以他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我們這一些人,我們現在...
路頭若識得,生死當下休
我們對於社會上這一切境風、音聲色相、男女飲食,你沒有染...
智者大師辨析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問:眾生從無始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而今生一期果報...
在家誦經而不護持寺院,已經在謗僧了
有人說,身布施的功德大,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幹活,但是念...
我可以永遠不去淨土嗎
【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
分別與不分別,兩者應如何平衡
問: 師父!您說對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後的生死業力...
在世間,唯一有意義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來臨,乾燥而寒冷,人們紛紛口鼻上火,這是身...
臨終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
【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
識心不斷,六道輪迴就不斷
復次大慧,三和合緣,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緣六境,然後識於中...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蓋從無始劫以來,迷而不覺,...
從表相中看到真實的體性
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
米面生了蟲,應該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米面生了蟲,怎麼辦?扔了浪費,吃了算不...
來去自由的良介禪師
良介禪師,唐時會稽諸暨人,二十一歲在崇山受具足戒。他很...
任是美滿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參禪人,身心萬不可浮華,不可驕泰,不可我慢。類如食則二...
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
睡眠者,昧略為性,障觀為業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謂睡...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現的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說每...
如何做臨終開導
臨終開導很重要,而臨終開導,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是照...
唯有一念話頭,是當人命根
古德教人參禪做工夫,先要內脫身心,外遺世界,一切放下,...
為何要用別人的福報優點,來虐待自己
我們為什麼會不肯隨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裡有嫉妒的煩惱...
菩提心是建立在責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我們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
可以來代替「肉」的七種素食
黃豆 黃豆中的蛋白質,可以增加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功能...
資生資具,地藏菩薩可以滿足你的願
【解脫寶所依。福海具精進。悲意樂聰敏。救苦諸有情。】 ...
一個開悟的人,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這個圓成實是什麼因緣安立的呢?當我們修習我空觀、法空觀...
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處實堪悲
徹悟大師曾經寫過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前面兩句是:說著蓮邦...
三界本無一法,皆是真心起妄
實則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
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
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個人。人多才有壞...
妄想那麼有力量,是因為你攀緣它
一個人要把心量擴大,要離開所有過去生命經驗留下的錯誤的...
執著時再來對治,已經太晚了
這個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是有三個次第: 第一...
研讀經教時,需要注意什麼
原文: 看經須是週遍廣博,方得融貫,不致偏執。蓋經有此...
念到一心不亂,就能親見本來面目
按淨土來說,做一切善事,迴向極樂淨土,那就是出世法,你...
如來有無量三昧,可這與我們何干
阿難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後來佛問阿難:當初你為何出家?阿...
出家猶如脫海險喻
過去,有位智光長者請佛陀為大眾宣說出家與在家之勝劣,佛...
狐狸精跟著獅子王
禪宗這一法,是最上乘,是無相法。社會上這個道,那個道,...
華開花落水流無聲|紀念妙湛老法師往生一週年
恩師上妙下湛老和尚,生於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葉,名...
由於這個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沒有病苦
捨藥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個科目,要布施藥材來幫助...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塵緣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
萬修萬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
為止口業,止語三年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臨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
開悟不是想出來的
功夫用踏實了,開荒種地,磕著碰著都能開悟。 香嚴禪師擊...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必定兌現這個願
念佛人臨命終時,注意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發願都是臨命終時...
元代高僧天如惟則禪師
今天我們要說到中國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都知道蘇...
宏海法師:阿彌陀經直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
隨煩惱二十:言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
造佛像有什麼功德
造佛像是一個因緣,就是本經這個地方說的更以異方便,助顯...
打坐可以治好近視眼嗎
問: 弟子聽說打坐可以治好近視眼,怎樣打坐才能治好呢?...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薩不會煩嗎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寶一樣,你得請一個入海采寶的導...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礙
我們凡夫修道,業上沒障礙是辦不到的,從我們多生以來,先...
修行應發三種心
從上諸祖教人參禪,雖有超佛越祖之談,其實要人成佛作祖耳...
《阿彌陀經》與《文殊》《般若經》的會通
等者,略舉餘經。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
《阿彌陀經》跟《圓覺經》的會通之處
如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是《圓覺》義。《佛說阿彌...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麼相狀?我們那個...
心理素質不好,順境也會產生障礙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三輩往生中上輩者要捨家棄欲而做沙...
【薦】
地藏菩薩講因果報應的道理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
在你最高興的時候,苦跟著就來了
人人都知道這個身體一定要死的,但沒有一個人想到我明天會...
念地藏菩薩聖號,為何能讓病好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無憂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
如來子孫,為眾所尊
原文: 曼佛世時,其有信受佛經語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弟...
能把娑婆空掉了,才有資格談極樂是空
這個實有到底是什麼實有呢?上個月有一批居士到東林寺去參...
淨土法門應謹防兩種誤區
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彌陀...
本願念佛,不是信了隨緣念念就能往生
傳統大德們怎麼弘揚,我們怎麼去做。所以說寧信古人不可信...
心散亂者,能障正定
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
禪宗與淨土宗之異同
一、緒論 眾生因無明煩惱的迷惑而有六道輪迴之業報,如何...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東西...
十念法費時短,而所得功德卻無盡大
【原文】 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用之間,...
斷疑生信—印祖講故事
( 第一講) 好,各位有緣,南無阿彌陀佛。 斷疑生信,...
佛陀最初發菩提心的因緣
一次,佛陀為大眾說法時,喜王菩薩請問佛陀:世尊!菩薩識...
生命危脆不能長久
昔日佛在毗耶離城甘梨園時,比丘們觀察到此地平正莊嚴,人...
什麼樣的菩薩有資格稱作「樂行惠施」
云何菩薩樂行惠施?若諸菩薩於一切施都無慾樂。 什麼樣的...
參禪與修淨土的人,還需要研讀經教嗎
原文: 有自負參禪者,輒雲達摩不立文字,見性則休。有自...
地藏菩薩跟其他的菩薩有何不同
【又是菩薩。名為善安慰說者。】 地藏菩薩跟其他的菩薩不...
臨終時,聽到佛號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
此識心無體,不能孤立而起
我們現前隨事緣而起的種種分別之心即是識心。此識心無體,...
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
吾人多在學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
五戒之戒相釋
1、殺生戒 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
盤中血肉,皆是歷劫父母
這裡引用《梵網經》的一句話。我們受菩薩戒的人為什麼要行...
業力要得果報,有兩個條件
在整個藏教的《阿含經》,它在處理我們的生死業力這一塊,...
出家需要有大福報嗎
《明史 太祖本紀》裡記載: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
一邊念佛一邊追劇,這樣是沒用的
念佛就要時時刻刻心中要有佛,用這個聲音先攝住我們的耳根...
見自身微塵與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
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毘舍如來摩頂謂我:...
《藥師寶懺》所說的十六種病與十三種藥
《藥師寶懺》中列述眾生無始以來有十六種病: 1. 貪瞋...
菩薩遇到怨家該怎麼做
現前難行,怨有情所現作一切饒益事故。 什麼叫現前難行?...
如何契入佛經和祖師的著作
問: 由於弟子根機陋劣,且語文程度也不好,對於義理深奧...
《阿彌陀經》與《維摩詰經》的會通
《淨名》《法華》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國,即隨其心淨...
你一天到晚看別人,就容易起煩惱
問: 師父在《楞嚴經》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識,是一個往...
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此法門最為第一
原文: 倘惑業未盡,道果未成。縱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經...
至誠念佛可以轉業
原文: 又學道之人,凡遇種種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會。逆...
憨山大師與母親的故事
憨山大師(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兒女歸途
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至誠念名號,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觀有一個二媳婦,年紀已經是五十多歲了,...
助子出家,母得授記
釋迦牟尼佛告諸弟子:過去久遠世時,有佛入城乞食,隨行的...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禪師
各位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中國的佛教行門就是修持的方法...
所謂的善惡,都不是本來面目
修行的第一個就是靠語言文字的佛法產生觀照,所以叫做名字...
淫心乍起,當起四覺觀
凡夫起淫慾,世世常遷徙。宿生為女時,見男便喜歡。今世得...
【薦】
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無別...
江邦濟的往生故事
江邦濟。字道卿,號晴舟,安徽婺源江灣人,是江易園居士的...
萬境本閑,惟人自鬧
雙輪照禪人來參,且雲將隱居山中,單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
自古佛門多孝子,願父母究竟安樂
記得電影《一輪明月》裡,弘一大師未出家前,他在母親王氏...
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已多時
古人說:凡夫成佛真個易,去除妄想實為難。只因你我無始以...
如何幫助母親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焦...
以恭敬心供養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給造出來。有些人他來到寺廟的時候,這個佛像...
從第八識而起,又匯聚到第八識裡
【眾生者。色受想行識五陰。眾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
地藏菩薩的第一大願
地藏經的第一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願。...
您做菜時有沒有發過這種願呢
我們怎麼樣來訓練這個心、怎樣相結合呢?在日常生活當中的...
身上帶這個咒,一切災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
極樂世界的空間解脫境界
《華嚴》一微塵中,具足十方法界,無盡莊嚴。此則如《大本...
兩位大師持名念佛求生淨土
智者大師雖然他是在教下(天台)專攻專修,但對於西方淨土...
錯過淨土,出離無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常常是你還沒有斷盡見思惑,還沒有到...
【薦】
人生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我們一定要視之為身世無常,幻緣虛假,這是一種無常敗壞。...
【薦】
逆緣讓我成為蓮邦彼岸人
已經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願接觸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的。...
戒律衰敗之原因
近處來,比丘尼學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卻寥寥無...
上一頁
第23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心靈解脫
戒殺放生
涅槃
倓虛法師
李炳南老居士
般若
離苦得樂
工作事業
大悲咒
斷除口業
佛學問答
生活
如瑞法師
惟賢長老
懺雲法師
大安法師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