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眾生,上大願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無不得生也。
觀此,則是佛與菩薩,憫念眾生沉淪苦海,無由得出故。自以誓願威力,招誘人生淨土。如舟人招誘行人登舟,送至彼岸也。人唯恐不信耳。若信心肯往,雖有罪惡,亦無不得生。蓋佛不可以凡人比。
凡人不為勢利,不與人交。非有益於己,不與人交。此所以為凡人也。賢人君子已不如此,況於佛乎。蓋不慈悲,不足為佛;不濟度眾生,不足為佛;不有大威力,不足為佛。為其慈悲,故見眾生沉於苦海,而欲濟度;為其有大威力,故能遂濟度之心,成濟度之功。此所以為佛也。
經云:大醫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盡之人。佛能度一切眾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盡者,可謂極矣。蓋信者一念也。若人在生時,心念要去,身則隨去。心念欲住,身則隨住。是身常隨念。
然猶有念欲去,而身被牽繫者。身壞時,唯一念而已。一念到處,則無不到。是以一念在淨土,則必生淨土。況佛與菩薩,又招引人往生乎。
【演蓮法師譯文】
《淨土傳》上說:「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兩位大菩薩,乘著大願船,行駛於生死海中,在娑婆世界,接引眾生上大願船,送他們到西方淨土。凡是願意去的人,都能如願往生。」
由此看來,這是佛與菩薩憫念眾生在生死苦海中沉淪,完全沒有辦法出離,阿彌陀佛只得以自己的誓願威力,來招引勸誘眾人念佛求生淨土。就像擺渡的人,招呼勸誘行人登舟,好把他們送到對岸去,唯恐人們不肯相信。如果真有信心肯去的話,即使是罪人惡人,也一樣有機會往生。
當然,我們不可以拿佛去跟凡夫比。凡夫如果不是為了勢利,不會與人相交;不是對自己有好處,也不會與人相交。這便是凡夫之所以為凡夫的原因。世間的賢人君子,尚且不會這樣心胸狹隘自私,何況是佛呢?因為佛要是不夠慈悲,那就沒有資格稱為佛了;要是不願去濟度眾生,也就沒有資格稱為佛;要是沒有大威神力,也沒有資格稱為佛。
正因為佛具有廣大慈悲心,所以不忍眾生沉於苦海,而發大誓願要去濟度。也正因為佛具有大威神力,所以能夠實現濟度眾生的心願,而成就濟度眾生的功業。這便是受人尊稱為佛的緣故啊。
佛經上說,大醫王能治一切病。但不能治壽命已盡的人;佛能度一切眾生,但不能度一切不信的人。以不信的人去比喻命盡的人,可以說極為貼切。
信的意思,就是指我們現前的一念。譬如我們活著的時候,心念想要行動,這個身體當下就隨之走動。心念要站住。身體當下就隨之立住。可見這個身體總是隨著我們的心念而動靜自如。
當然,在平時也有心念要去,而身體卻被種種牽累繫縛的。而當人的身體即將死亡,在那關鍵的時刻,只是一念而已。一念到處,則無不到。所以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何況佛與菩薩還隨時在招呼接引念佛的人往生呢?
龍舒淨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