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念法費時短,而所得功德卻無盡大

2020/05/26  大字體  護眼色

十念法費時短,而所得功德卻無盡大

【原文】

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用之間,而未嘗離。前篇所言是也。論其跡,則見於早晨一茶之頃,而不必終日泥,十念法門是也。蓋修持法門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雖罪惡之人,佛亦不棄。迴心向善,則為善矣。

故此十念法門,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為暗室,一燈照之,則為明矣。故雖殺牛屠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所以修者不難,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職業。在士不妨修讀。在商賈不妨販賣。在農人不妨耕種。在公門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參禪。凡一切所為,皆不相妨。

故曰其修持工夫,見於早晨一茶之頃耳,遂可以為萬萬劫不壞之資。人何為而不修乎?

今有販物者,一錢而得兩錢之息,則必自喜,以為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兩日之程,亦必自喜,以為及程之多矣。是於外物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兩錢而得一錢之價,必憂之,以為喪本。

兩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憂之,以為費日。是於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憂也。何於吾身之光陰有限,則汩沒以過,其失大矣,而不以為憂?於淨土之因緣難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為喜?是徒見小得小失,而知憂喜。及得失之大者,則不能知。

何不思之甚也?況不費時刻,用力甚少,而收功有不可盡言者,人何為而不修乎?此時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演蓮法師譯文】

說到修學淨土法門,有從義理上去體悟的,有在形跡上去行持的。從理上說,淨業行人,在日常生活中,凡存心行事皆不脫離淨土的理念,這就是前一篇中所說的。但若論形跡,只要每天能有早晨喝茶的片刻工夫也就行了。不必強調要整天修持。這片刻工夫就是指的十念法門。

因為修持淨土法門的成就分有九品,所以人人都可以修。縱然是罪大惡極的人,佛也不忍捨棄。只要造作惡業的人能冼心革面,迴心向善,也同樣可以轉化為善人。故此十念法門,人人都可以受持。

譬如一間久不透光的暗室,只要點亮一盞燈,當下房間就明亮了。所以即使是屠馬殺牛的人,能放下屠刀,也一樣可以修學佛法。可見修淨土法門並不難,而且也不妨礙世間一切俗事。做官的人修十念法門不妨礙他的公職,讀書的人修十念法門不妨礙他的修讀,經商的人修十念法門不妨礙他的生意,務農的人修十念法門不妨礙他的耕種,當公務員的人修十念法門不妨礙他的事務,乃至出家的僧侶修十念法門也不妨礙他參禪。

無論做什麼行業,與修淨土的十念法門都不會有礙。因此論及修持十念法門的工夫,只需早晨喫茶的片刻時間。而這片刻修持的工夫,就足可以成為萬萬劫永不朽壞的資糧。有這樣大的功德利益,人為什麼不肯去修呢?

每見有做小買賣的人,花一錢的成本而得到二錢的利,就喜形於色,以為已賺得很多了。走遠路的人,走一日就趕上了二日的路程,心裡也必歡喜,以為自己所走的路程比平常快多了。可見人的心理,對於外物,只要小有所得就知道歡喜。假如花二錢而買到只值一錢的物品,他心裡必然就會懊惱,以為這太虧本了。

走路的人,要是走兩天才僅及一日的路程,心裡必定也會苦悶,以為這樣走路太費時間了。可見人的心理,對於外物,只要小有所失便會憂惱。然而,有許多人卻把一生中有限的光陰,白白地糟蹋了。對於這樣大的損失,反而不覺得痛心。至於淨土法門,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殊遇,今日幸而能夠得知,所得的利益可大了,反而不知慶幸歡喜。

這是徒然只會計較小得小失,及至關係到大損失大利益,便一塌糊塗了。怎麼會這樣沒頭腦呢?何況修學十念法門,費時既短,用力不多,而所得到的功德利益卻有說不盡的大。人為什麼不肯發心去修學呢?值此時節因緣而不修不學,真是可痛惜啊!

龍舒淨土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實了

我們若學菩薩,想離苦得樂,在你供養三寶的時候,下施...

蕅益大師:大病初起求生淨土(六首)

一、 閻浮百苦鎮煎熬 賴有摩提路匪遙 六字洪名真法界...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麼相狀?我們那...

常當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在信心上要怎麼下功夫

淨土法門是易行難信之法。不僅一般的凡夫難信,就是二...

佛號與菩提心之間有何關係

問: 請開示念阿彌陀佛名號與菩提心的相互關係。 大安...

《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真身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

「把全體果覺授與薄地凡夫」是什麼含義

問: 法師,阿彌陀佛把全體的果覺授與薄地凡夫,這句話...

迷亂由主,悟則必勝

佛陀說,我們修止觀的人就像熱湯一樣,魔王冤親債主活...

佛教徒的名利觀

《論語》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

淨界法師:對惡法的態度

當我們修習四念處以後,接下來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

印光大師開示持戒與念佛

一、持戒與念佛的關係 1、三學為學佛修淨之根本 戒、定...

聖嚴法師《感謝抱怨的人》

無論是在家庭裡或是在工作場合中,我們常常都會聽到抱...

經書怎樣擺放才如法

佛經是指佛像三藏(經、律、論)中的經藏。經藏通常是...

文殊菩薩——諸佛之母菩薩之師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覺母智難量 左持利劍煩惱斷 右執青...

學會放棄

曾經讀到這樣一個故事:大哲學家柏拉圖曾帶著他的七個...

憤怒讓全身「中毒」8招滅怒火

乘車時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時才能通過下一個路口;孩...

法會上寫牌位是不是真的能消災免難

問: 關於掛牌位子,在開法會的時候掛往生牌位是不是真...

什麼是十信位

接著我們來看看菩薩的果位。這個菩薩的果位是根據《菩...

活在過去或擔心未來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覺自己身邊的許多人與朋友都活在過...

俞良臣的故事

明嘉靖時候的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他博學多才,鄉...

【佛教詞典】八解脫

【八解脫】 p0074 瑜伽十一卷一頁云:解脫者:謂八解脫...

【佛教詞典】戒台寺

位於北平西郊十七公里處之西山極樂峰。北平名剎之一。...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蓮歌子

《佛說阿彌陀經》蓮歌子

【視頻】雨寶陀羅尼咒(梵音版)

雨寶陀羅尼咒(梵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