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

容通法師  2020/06/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

言惡作者,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此即於果假立因名。先惡所作業,後方追悔,故悔先不作,亦惡作攝。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業,是我惡作。有義此二各別有體,與餘心所行相別故,隨癡相說,名世俗有。

惡作無文。但西國諸師相傳雲。或是慧。雖言癡分離癡外有別體。然是思是慧性。離思慧外無別體故。故知亦是假立。

惡作就是追悔自己過去所做的業,總是不斷後悔過去所做的這些事情,會障礙修行中的止。我們有些人心是好心,做了錯事經常追悔,但是你如果是修定的話,做了錯事只要懺淨了就放下,不要老掛著這個事情,否則會障礙止的修行。

比如有些人做了錯事,追悔、認錯、能改就可以了,不要總是放不下這些事情。「我的罪太大了,我的業障太大了。」你老是心中罣礙著這個事情,最終修止就修不起來,會一直停留在這個事情上,那麼心裡要安住在正念之中就比較困難,總是安住在不正念之中,老停留在這個事情上天天以淚洗面。

實際上只要你做了真誠地懺悔之後就應該把這個事情放在一邊,然後該怎麼去修行就怎麼去做,總是掛著它修奢摩他就修不成。奢摩他就是止,止於一種正確的念頭或者境界之中,經常惡作的話止就生不起來。

惡作心所有兩個不同的方面:比如這個事情本來就是不應該做的錯事,你現在也認識到了,這屬於善心所;如果你過去本身做的事情是對的,現在犯了糊塗,反而覺得不應該這麼做,「你看我本來做了好事,但是別人還罵我,那我以後不做好事了。」這就是恶心所。

遇到別人的猜疑或者誹謗,不理解甚至是誤解,心裡就放不下了,甚至有些人就由善轉為惡,本來開始是善念的狀態,事情也做了,但是又受外界的影響,認為這件事情可能是錯誤的,不應該去做這個事情,這個就不是善,就是惡。所以說對於善的追悔就是恶心所,對於惡的追悔就是善心所。

但如果真正上升到奢摩他的層次的話,無論善惡你對它進行過度的追悔都是錯誤的,哪怕是對於惡的不停地追悔都是不應該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對於善的東西我也要學會放下,不要做了什麼好事天天都掛在嘴上,唯恐別人不知道。

但是你也不要天天老把這個惡掛在嘴上:「我做了什麼事情,可能要墮入惡道,多少生多少劫都出不來,怎麼辦呀?」然後該修行也不修行了,該念佛也不念佛了,總是恐懼這個事情。

實際上這還是執著於我,覺得自己做了錯事可能要受報應,要受報應自己覺得心裡還不舒服,害怕惡報。可是害怕有什麼用?追悔又有什麼用?你要注意去改正,你要更加堅定地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

有些錯事做得太大了,你想一下把它懺悔了也不太可能,它還是會反覆,不斷地重複讓你追悔這個事情,我們可以慢慢地放下,慢慢地淡忘。不要十年前就後悔這個事情,十年之後還是追悔莫及這個事情,捶胸頓足,甚至心裡的陰影比過去更強大。

「此即於果假立因名。先惡所作業,後方追悔,故悔先不作,亦惡作攝。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業,是我惡作。」我們前面講《五蘊論》的時候說過追悔,追悔和惡作是什麼關係呢?其實就是對先前做錯的事情感到不舒服,然後追悔,後悔先前不應該去做,或者後悔為什麼先前應該做的事情反而不去做,這就是惡作。

簡單地說就是後悔自己做錯了事情,或者後悔為什麼不去做好的事情。比如過去看人家捐錢造殿培福,現在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做這個事情,追悔自己過去應該做而又沒有做的事情。就這個事情而言他的思想已經是比較正了,但是還在追悔,這也是一種轉變的開始。

但是有些東西想得太多也不行,就像買房子這個事情,現在的房子很貴買不起,但是十年前很便宜,有人總是後悔當初為什麼不早早買了房子,那麼也能有很多的房產,值很多的錢,這也是惡作。不是追悔做錯了的事情,就是後悔沒去做好的事情,總之不出這兩個方面。

「果上假立因名」,果是追悔,追悔什麼呢?因就是惡作。就是先惡作為因,後來又產生追悔的果。其實這樣解釋也不是很合適,因為這個惡作不一定是好或者是不好,就是追悔過去所做的種種事情。這個惡是厭惡、是反悔,不管你是黑白顛倒也好,也不管你是重新開始也好。

就像有些人本來還是比較正派,但是和壞人混在一起久了,反而覺得以前做的好的事情是不對的,在不同的情況之下存在對善與惡認識的差別。對於做了惡的事情追悔屬於惡作中的善,對於做了善的事情追悔就屬於惡。具體的我不再說了,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這幾種組合。

「有義此二各別有體,與餘心所行相別故,隨癡相說,名世俗有。」惡作和追悔都是有體的,它跟其他的心所法行相不一樣,但是和癡的行相相似,是名世俗有。

「惡作無文。但西國諸師相傳雲。或是慧。雖言癡分離癡外有別體。然是思是慧性。離思慧外無別體故。故知亦是假立。」惡作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以癡為體,一種是慧為體。那麼到底是那種呢?我認為是以思和慧為體,就是重新去思考,重新去分別。思和慧一個屬於遍行心所,一個屬於別境心所。它們有可能是善,也有可能是惡,都是不一定的,所以說惡作是不定心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容通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沒有很堅定要往生的人,福報最好不要太大

勝生無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現作一切有情一切義...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惡業

為什麼佛告訴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

出現重大惡報的初期徵兆

人生的命運取決於自己的善惡因果,最可怕的因果報應是...

【推薦】追求臨終正念,在唯識學有三個重點

那麼臨終的正念,在整個淨土宗的修學者,是所有人努力...

用不正當的方法好像賺錢很快

如果你是以正當的方式取得財物,你用不正當的方法好像...

如何超度過去所造的殺業

如果以前有過殺業的話,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

如何懺悔重大的罪業

子三,明業果相續。這個地方講到的果報,是指的眾生跟...

懺悔的眼淚

人生的問題總是很多,解決了那樣的問題,總還有一些這...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湯夫人的七筆勾

(一)紡績綢繆,作罷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後,富貴同...

不要再問我你的前世是什麼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要整天為了不確定的事而...

承事善知識應發的二十一種心

復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 應發如大地心,荷負重...

佛經中聖者的精進境界

以下引經中聖者的精進境界,作為學人發願的目標。閱後...

出家憂道不憂貧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如果能...

可以敗給他人,但要戰勝自己

恨是毒汁,不僅毒人,更會毒己。 因為恨,少年時,也曾...

平時念佛與臨終念佛的利益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

只有堅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禪林寶訓》中記載著這樣一則動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

惟有能忍才能止諍

有一次,佛陀在俱啖彌的地方說法的時候,弟子群中發生...

大姑奶奶的往事

在很多老人的記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場大饑荒,都...

是珍珠終歸會發光

有一個自認為在學修方面都是全才的小和尚,到各地寺院...

三位僧人的神奇事蹟,原來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

沒有慧眼,可不要亂說話。讀了下面的文章就會知道,奇...

我們見到各種景像是怎麼有的呢

這個色塵是一個外處;見,眼根中的見,是一個內處。見...

三輩九品得往生,四土徑登不退轉

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

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鬧鬼

問: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鬧鬼。 方海權...

觀身罪重故,不敢不生淨土

經典云:犯一個突吉羅小罪,如四天王的壽命五百歲的時...

【佛教詞典】證覺

(雜語)證得佛道,覺悟真理也。...

【佛教詞典】問法印

(印相)烏樞瑟摩經上曰:其問法相,並其五指,微屈之...

【視頻】佛寺巡禮-少林寺

佛寺巡禮-少林寺

【視頻】黃慧音《南無觀世音菩薩》

黃慧音《南無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