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斷煩惱,是《涅槃》義。如佛告父王:汝今當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常勤精進,當得佛道。——《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涅槃經》講,菩薩修行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念佛、法、僧前三者是「念他」,念施、戒、天是「念自」。
「念自」有自因自果:能佈施、持戒就能得生天的果報。戒就是要止一切惡,佈施就是積極地修一切善,所以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如果站在淨土法門來看,念佛就是念阿彌陀佛;念法就是念《阿彌陀經》;念僧就是念觀音、勢至,以及蓮池海會諸菩薩。
念施、戒、天,要常常談到佈施,不僅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而且要放下一切,連「佈施」也徹底地佈施。由淺到深,由事到理。戒是大小乘行人必須共同尊重、遵守的一件事情。
戒為佛法大地,一切善法都靠大地而生長。為什麼淨業三福第二福就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所以,我們不能由於說有阿彌陀佛願力救度,反正我持不持戒沒有關係。不是這個道理!
淨業行人一定要奉持戒律。阿彌陀佛成就淨土,他也是清淨身、口、意三業來莊嚴的,這個名號是至為清淨的。如果我們用染濁的心、甚至破戒的心去念這句佛號,由於煩惱固結,也很難跟清淨的佛號感應道交。
念天,天有近的就是二十八重天,遠的就是第一義天。第一義天是佛菩薩所證的境界。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談到六念,談「念天」他有一個解釋,很多天的天王,比如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很多都是大菩薩所示現的。
所以「念天」就想到無量劫來,我也跟這些大菩薩一樣發心修道,由於自己懈怠、放逸、煩惱重重,還在這裡輪迴不已;這些菩薩們則精進努力,破煩惱得解脫,他們成就了這樣莊嚴的功德。通過這個「念天」生起了大慚愧之心。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十法雲地…佛子!菩薩住此地,多作摩醯首羅天王,於法自在,能授眾生、聲聞、獨覺、一切菩薩波羅蜜行,於法界中所有問難無能屈者。——《大方廣佛華嚴經》
佛言:「從一地乃至後一地…若菩薩住百佛國中,作閻浮四天王,修百法門,二諦平等心化一切眾生;若菩薩住千佛國中,作忉利天王,修千法門,十善道化一切眾生。」——《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念天者,即是最後身十地之菩薩,…行者等,既念知已,即自思念:「我身無際以來,共他同時,發願斷惡,行菩薩道。他盡不惜身命,行道進位,因圓果熟,證聖者,踰於大地微塵;然我等凡夫,乃至今日,虛然流浪,煩惱惡障轉轉增多,福慧微微,若對重昏之臨明鏡也。」——《觀經四帖疏》
《涅槃經》又談到,由於我們繫念佛、法、僧等,就是念他、念自的「思惟因緣力故」,「因」是我們自性本具的一體三寶,「緣」是借助這些已經成就的外緣、強緣,因力和緣力,能夠令我們斷種種煩惱。
能念的心,是具有佛性的,所念的對境是佛、法、僧、施、戒、天。能念和所念相應、符合的話,就能有很大的斷煩惱的力量。我們如果不去系緣這六種作為所念的對境的話,我們自然就會念五欲六塵、念人我是非。
這種染濁的念就加劇了我們輪迴的速度,增進了我們內心的無明黑暗,以及造作惡業的盲目的推動力量。所以一個人的人格、修行怎麼去判斷?看他日常的心安立在哪個對境上、哪個境界上,他所念的是什麼。這是很關鍵的。
如果我們天天所念的都是阿彌陀佛名號,那自然地我們的煩惱就會輕薄,我們的佛性就會增顯,我們的福德就會提高。如果每天都是念財色名食睡,必定身心憔悴,生命是向下走的,是墮落的。
所以繫念勝妙的對境,而且去思惟,產生一種力量斷煩惱。這是「涅槃義」。涅槃就是大滅度的意思,是如來的斷德,具足常樂我淨。這是佛最後宣說的一部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