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萬境本閑,惟人自鬧

憨山大師  2020/05/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萬境本閑,惟人自鬧

雙輪照禪人來參,且雲將隱居山中,單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

古人住山,乃大捨身命處,殊非細事,專要善用其心。用心之法,單提向上一念,直須向佛祖不容處一著,立定腳跟。次則要將胸中一切知見言妙語雜毒,一齊吐卻。

次則識得本體了無一法,不可被妄想習氣影子,發生種種境界,惑亂正念。次則要看本參話頭,如六祖「不思善,不思惡,如何是本來面目」公案,極力提撕。

但有一切惡習現前,即將本來無一語看破,切不可隨他相續流轉,咬定牙關,此處定要把得住,方不被他搖奪。如此用心,乃是惺惺時著力處。若用心著力太過,則懈怠心生,便起昏墮。

此時只須快著精彩,不可落在昏沉窠窟中,急須持咒,仗此咒力,足敵此魔。以藏識中多劫惡習,今被話頭逼出變化無窮境界,一切魔境從妄想生,一切昏沉從散亂生,正恰用心之時,忽一念散亂即落昏沉,是須善知,永嘉寂寂惺惺四料揀語,最為切要。

古人用心,但只將一句本參話頭靠定,如鐵壁銀山相似,若到一念不生處,亦是得力,不可作究竟會。直到工夫任運不假思惟,一念豁然,身心如脫空,方是工夫入手處,亦未是究竟。

但能至此自然輕安自在,便生歡喜,然此乃是本分事,未是奇特。若生奇特想,便墮歡喜魔,便起無端狂知狂解,此關最險。此皆老人有所試者。

古云:「枯木岩前錯路多,行人到此盡蹉跎。」非細事也。縱使有力打過種種境界,正好修行,正好保護,未是到家,若以此為足,便起世間種種五欲因緣之念,此關難過,過者百無一二。所以不到古人田地,正是得少為足之過患也,饒你學人苦心一生得到此地,若被此等惡習所牽,仍是墮落生死坑中,前功盡棄,可不哀哉!

如此說話,古人語中所載不少,老人略為拈出,以末法中難得真正學道之人,蓋亦曾為浪子偏憐客耳。大段古人住山,不是養懶圖快活,單為自己生死大事,所以走向萬重寒岩,作沒伎倆活計。若在此因循度日,虛喪光陰,豈不更可悲哉?

雖然,用心差別,既已知之,其山中目前變幻境緣,即水流風動,猿吟鳥噪,雲騰霧擁,樅從在前,更為喧雜,永嘉見道忘山之語,切須看破!

老人初住五台龍門時,萬丈寒岩之下,冰雪堆裡如埋死人,徹骨嚴寒五內俱透,唯有微微一息,視從冰中出入,至此返觀,覓自心一念起處了不可得,此境正是助道之緣。

又大風時作,萬竅怒號,日夜不休,及雪消澗流,響若奔雷,又如千軍萬馬奔騰之狀,如此雜亂境界。初最難當,因思古人有言,聽水聲三十年不轉意根,可許入道,老人遂即發憤於獨木橋上坐立,終日聽水聲。始則聒聒難消,久則果爾忽然寂滅,自此一切境界皆寂滅矣。所謂「萬境本閑,惟人自鬧。」此又是道人住山第一著工夫也,禪人記取,毋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憨山大師文章列表

常常看人不順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場

我們要訓練自己,就是要訓練我們的這顆心。從行上,我...

「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

這個「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遍計執」它也是有一...

內心創造了外境,外境又牽動我們的內心

整個修學佛法的目標,就是把我們的生命提升,從雜染的...

了解自己的念頭

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須了解自己...

研真窮妄名之為學

我們修行的一個重點:研真窮妄名之為學。蓋能深造自得...

慧律法師《觀照當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識的指揮,所以會對事相上的...

六根的結到底在哪裡

這以下兩段:第一個,委示顛倒處所合所結喻;第二個,...

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推薦】淨業的十種信心

徹悟禪師的淨業十種信心,是從信心上講的,這十種信心...

紀念本煥長老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好好修行

眼裡要有大眾的影子,耳裡要有大眾的聲音,心裡要有大...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這條講的是不要張揚別人的短處,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

【推薦】不管念佛與否都希望你抓緊時間

一聲磬響,煩惱頓息。我與彌陀,是二是一? 也許有些人...

具大慈心佈施,如是福利最不思議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

報父母養育恩德,是一切眾生本有的天性

孝道在我們中國固有文化中,是極為重視的一種德行,所...

慧律心語

◆人因怕死而祈求長生不老,怕容貌改變而濃妝艷抹,因...

為什麼會有望夫石這類「精神化為土木金石」的無想相眾生

由因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

拜《藥師懺》可以替代別人懺悔

在《《藥師懺》法特點四》的日記中講了《藥師懺》第四...

聖嚴法師: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行菩薩道的人,心中沒有任何度眾生的念頭,也不計較自...

解生死無常,不被境界所轉

在《法句經》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比丘出家...

蕅益大師淨土開示錄

一、讚念佛法門圓頓了義 夫念佛者,豈有他哉,以此緣生...

讚佛及說法的十種功德果報

一、讚歎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因心及願力)...

佛經不可不讀

原文: 予少時見前賢闢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視,罔...

淨界法師:淨土教觀學苑開示

我們大家談一談淨土宗的一些基本觀念。 我想淨土宗在我...

一念決定往生的信願,才能感佛接引

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

【佛教詞典】初禪天

(界名)四禪天之第一。...

【佛教詞典】發起身業語業

【發起身業語業】 p1162 瑜伽一卷十二頁云:云何發起身...

【視頻】宏海法師《永明延壽大師》

宏海法師《永明延壽大師》

【視頻】妙境法師《怕子女去出家的故事》

妙境法師《怕子女去出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