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上妙下湛老和尚,生於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葉,名玉有,浙江麗水富嶺人。師出生第二周,其生父在報喜途中不幸感染日軍投放的鼠疫毒氣彈離世,從此家道中落,生活睏頓,乃至有時要靠乞討度日。後來母親再嫁,家裡又有了兩個妹妹,生活食不果腹,依舊艱難,母親含辛茹苦將其帶大。
師自幼天資聰慧,秉性淳良,曾入私塾就讀,因長期營養不良,身體羸弱。師十二三歲才上一年級,後因家庭貧困,上到初二無奈輟學。
一、眾苦纏身,幸遇佛法
生活的艱辛、童年的苦難讓師記憶深刻,使師對娑婆世界生起深深的厭離心。雖然後來家境變好,但師並沒有因此退失出離心,對世間的一切都看得很淡薄,這種心境伴隨著恩師的一生。
師青年時期為謀生計,靠書本知識自學裁縫手藝,後掛牌營生,以此養家餬口。其間,客人每定製一件衣物,師都細算布疋用料,精心剪裁,使布料節省而又價錢便宜,令顧客歡喜。靠著精湛的手藝和智慧的頭腦,師將裁縫店生意經營得日漸紅火,溫州、寧波、上海等地均有顧客慕名前來定製衣物,當時師帶出的學徒已有二十多人。
因年少時期時常忍饑挨餓,師患有胃疾,加上居家期間生活勞累,胃疾相當嚴重。每次吞嚥生硬的飯菜或是糯米類的食物,其胃部就滯堵打嗝,難以消化,嚴重時還會有強烈的灼燒感,食物頂至喉管造成胸悶氣短,疾病的苦痛令師痛不欲生。有生苦就有病苦,胃疾給師的身體造成嚴重傷害。
為了治病,師四處求醫問藥,卻只見治標而未見治本。一日,師前往麗水城中一中藥鋪求醫,醫師對其說道:「是醫真病還是假病?」師困惑地問其何意,醫師直言:「真病無藥醫,回去即等死。」師又問道:「可有良方,尚能救命?」時醫師拿出紙筆抄錄《心經》一卷,囑其回去之後,日夜念誦,可度一切苦。
時師欣然領受,深信不疑,每日虔誦經文,按醫師的要求一口氣不斷直念三遍,每日如是,從不間斷。經過半年,師之胃疾竟慢慢痊癒,此為師接觸佛法之始端。
一九八〇年,在友人的介紹之下,師於縉雲縣黃龍寺上德下貴長老座下受三皈依。皈依之後,師開始持齋茹素,誦經念佛,篤定信仰。隨著歲月的流逝,世故的往來,此時名利場上以及日常中的瑣碎等煩惱紛至沓來,愈加頻繁,病苦亦時常伴隨師左右;苦、空、無常等不斷觸及師之內心深處,令師備受煎熬,哀哀欲絕。
或許是因緣的際會,或許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安定,師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取向和生命的歸宿問題,宿世善根由此顯現,出世之志亦開始萌發。此後,為追尋解脫,師遍訪家鄉各處名山古剎,甚至遠到福建松溪、浦城等地尋求出家。奈何家庭羈絆使師不能如願(此時師在家已育有三子),師為此日夜頂禮大悲觀世音菩薩,誠祈菩薩垂慈,早日獲勝因緣。
為了給以後出家行持預備資糧,時師開始默默學習五堂功課、梵唄法器等。師還傚彷地藏菩薩的弘誓大願,不斷激勵自己學佛之道心、精進之勇氣,由此自始至終信心不退半分。
二、護持三寶,發心出家
麗水城南的南明山,素有「括蒼之勝」的美譽,相傳為東晉道教葛洪煉丹之所。山上的雲閣崖、高陽洞和石樑的崖壁上留有晉代以來歷朝名人學者和書畫家的珍貴題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跡最為著名。南明山仁壽寺為千年古剎,始建於宋代乾德三年(公元九六五年)。
師不忍殿堂破敗,聖跡寥落,於是多方奔走,四處募化,籌集善款,發心修復。師募捐建寺時,集腋成裘,幾毛幾分地湊起來,為了擴建寺廟,甚至把自己家的好地和別人的薄地交換。
住山期間,師與同修節衣縮食,披荊斬棘,維修大殿,新建寮房,迎請聖像,接僧辦道。一九九六年,北方籍僧人印空法師遊方到此,師與之交談,兩人甚為投緣,師開口請印空法師為其剃度,乞求出家。印空法師以師年長其二十歲,應互為同修為由,默不應允,委婉拒絕。
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八年期間,師以居士身份參與麗水佛教管委會工作,主持管理屬地佛教事務。在此期間,經師與同仁之手建立和恢復的佛教道場就有南明山仁壽寺、大覺庵、碧湖鎮紫竹寺、太保廟等處。
然浮華虛名並未減退師出世之道心,師一邊忙於處理佛協事務,一邊每日早晚頂禮三寶,勤求加持,並每日定課佛號一萬聲,以求消除宿業,令魔障難遮,淨因增長,亦希能得遇明師,出家行道。印空法師離寺後,師繼續住南明山,日復一日地處理佛協日常事務。
其實在師心中,早已默定遊方僧印空法師就是接引其出家的最合適師選,但印空法師走時並未留下任何聯繫方式,這一別將不知何時再見。
出家學道,非是賴佛偷生,或一時受挫而入空門。師志在出家行道,實是為報父母深恩、了生脫死、出離輪迴所做之重大抉擇。苦於過往出家因緣概不具足,師遂開始更加精進念佛,以求善緣增長,因緣具足。
師一方面常年累月反反覆覆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盼家人允許;另一方面全身心仰靠三寶加持,期待轉機出現。
承諸佛慈力,因緣不可思議。二〇〇一年,即與遊方僧印空法師分別五年後,二人竟再次相遇。見面時,師之心情激動,溢於言表,趨前禮拜印空法師,起身時已是淚流滿面。與法師再次相逢,師認定這是三寶加持的結果,既然相遇就不能放過出家的機緣,不能耽誤了自己的法身慧命。「我意已決,隨師出家!」
於是師再次跪求印空法師開方便門接引其出家以了心願。印空法師則觀察師多年以來,信佛之心未曾改變,出家之念未曾動搖,道心堅固甚為難得而深感敬佩,允諾道:「俗事妥處後,可來找我!」在處理完家務,與家人道別後,師瞞著年邁的母親只身前往江西共青城投奔印空法師。
二〇〇二年,師在江西德安縣甘露寺禮上印下空法師披剃,法名妙湛,字清塵,時年師五十八歲。圓頂後,師常住甘露寺,白天發心為常住幹活,運水搬柴,出坡勞動,集資淨障,培植福報;夜晚學習《沙彌律儀》《淨心誡觀法》《遺教三經》等。因晚年出家,師深感來之不易,故更加珍惜時間堅守本分精勤修行。如是四年後,師前往江西靖安縣寶峰寺禮上一下誠長老求受具足戒,具戒後回寺任僧值。
三、行腳參訪,安住東林
一日,剃度師印空法師語重心長地對師說道:「清塵師,你受戒回來已有一段時日,古語有云:‘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況且江西佛教底蘊深厚,祖師道場眾多,你應外出行腳參訪,廣學多聞,以磨礪心性。」
聽到剃度師這番話語後,師默不作聲,心想,寺院之生活清淨安寧,每天晨鐘暮鼓,青燈黃卷,安住道場修行正合本意,況且出家十年不離依止,如是侍師法都未做好,怎可離師外出參訪?時師不願去也不忍去,故對剃度師之教授並未領命奉行。
師原本打算常住於此修行度日,然寺院免不了要做經懺佛事,更免不了俗世凡情往來交織。師想到自己出家之本懷是為報親恩、了生死、求佛道,如今疲於應付佛事,已無暇念佛修行,況且自己中年剃染,時間已晚,假如無常一到萬事皆休,豈不空過一場?時下煩惱未減輕,用功不得力,修行上不去,倒成了賴佛吃飯的混沌僧……每每想到這兒,師不禁感嘆唏噓,暗自流淚。回想起剃度師的教誡,又記起趙州從諗禪師「八十猶行腳」的公案,經過慎重考慮後,師決定離開甘露寺外出行腳參訪。
江西境內佛教叢林眾多,師外出行腳期間,相繼參訪了宜春黃檗禪寺、吉安青原山淨居寺、永修縣雲居山真如寺等多處祖師道場。每到一處,師皆細緻觀察,悉心求教,參訪歷程令師眼界大開,受益匪淺,法喜充滿。
二〇〇六年季夏,師聽聞九江廬山景秀山靈,東林寺道風清正,僧團和合,大安法師正駐錫道場,領眾熏修,專弘淨業,令師無限嚮往,於是慕名而至。掛單安住後,常住委派師於山門口售香花券(即門票,目前東林祖庭及淨土苑承諾永不收門票、免費用齋飯及住宿),每日應對十方來客,師皆熱情接待、笑容滿面、耐心細緻。常住寺院後,師每日聞板聲起眠,隨眾上殿過堂,二六時中,心繫佛號,生活十分規律緊湊。
廬山東林寺是中國淨土宗發祥地,慧遠大師於此結白蓮社,率眾精進念佛,蓮社一百二十三人,均有往生淨土之瑞相。且大師一生道隆德盛,臨終預知時至,安坐而化,上品往生。其威神妙用之事相,足以感發人心。今時東林寺又在大安法師的住持下,以淨土五經一論和十三代祖師論著為兩大參照系,採取述而不作的態度,針對眾生根機,善巧方便,傳播大悲願力,弘揚契理契機之淨土法門,更使得祖師道場道風日隆,海眾安和,僧俗二眾絡繹不絕,東林法音遍播寰宇。師安於祖庭,依叢林芳規二時殿堂、朔望誦戒、結夏安居、每日進堂念佛,信心和道心日益堅固,修學亦不斷增上。
念佛法門以音聲作佛事,透過佛號音聲開啟佛性,誠為轉凡成聖之妙莊嚴路。東林佛號以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八字特質為方針;為實相流現之妙音,具深信切願之情懷;語速沉緩,格調哀亮,有巨大的攝受力。師深解東林佛號的含義和特質,親獲音聲韻律之深意。
師受常住委派教眾唱念佛號,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反覆教導,旨在將東林佛號的慈悲力量傳遞於眾生,希大眾發起大強勇猛之精神,悉皆踏上彼岸行之光明白道。師還隨東林蓮社基層弘法團赴江蘇、湖南、山西、山東、四川、黑龍江、廣東、海南、香港等地,開展基層弘法活動,參與領眾打七、經行念佛、放生護生等法務,並曾在發行部、募捐部等部門發心做事,高揚東林佛號,遠播祖庭蓮風。師任職寺院諸職期間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常住派師教眾偈讚唱念、敲打法器儀軌等事務,師更是耐心教導,傾囊相授,毫無半分保留。
二〇一三年,師發心摒棄萬緣,閉關三載,以期三年之內剋期修證,於教於理,於行於證,皆能有所收益,成辦往生這一大事因緣。進關之日,首座和尚同與會大眾送師入關,共祈諸佛菩薩加持,龍天護祐,願師圓滿成就,普利群生。師作偈語「閉門修淨業,不攀亦不著。俗情脫落盡,銘感佛恩深」一首以自勉。閉關期間,師嚴於律己,每日三點半左右起床,晚上十點多休息。除早晚課外,每日閱經抄經、禮佛念佛不輟,以報諸佛菩薩累世加持之恩,報父母師長生育教養之恩,報常住成就之恩,報眾生護持之恩。
蒙方丈和尚慈悲護念,常住悉心護持,三載期滿,師順利出關,是日海眾雲臻,法喜同悅。師將三年來抄錄的《淨土五經》等影印付梓,與大眾結緣,深受大眾歡迎。
出關後,師住如意寮,每日看經、念佛不輟,並以書法結緣大眾。其間,在護法居士的盛情邀請下,師相繼朝禮了峨眉、九華、普陀等名山聖跡。時有居士向師討教問題、請求開示,師皆耐心細緻慈悲作答,唯有一事師概不回應,即依止修行之問題。
師常言:「末法時代修行,要依戒、依法、依善知識,修學淨土法門就到東林寺去,大安法師是良師,就是你們的依止,你們要多聽法師的講經、開示,深讀《印祖文鈔》,向祖師大德學習。」云云。
二〇一七年六月,鄰寮果普老和尚示寂,師對老和尚言道:「果普師,你我同為浙江老鄉,如今你先我西去,我隨後就來,你我他日西方再見!」此為師首次語及往生之事宜。此後,師之體格每況愈下,常住多次請師教唱東林佛號,師雖感力不從心,但又以心念眾生,故而於師古稀之年,大眾仍能於法會中見師領眾唱念之身影,其舉止神態動靜自如,威儀莊重。
二〇一八年仲夏,師向客堂告假,回麗水看望護法居士及在家友人。一日,大眾設齋供養師,師歡喜與眾同坐,席上眾人祈請師長久住世,利益眾生,師嚴肅呵斥道:「什麼長久住世,娑婆世界太苦,一日都不想多留!」此時我亦隨師右側,見師未有任何病苦狀,想必師此番話語應是提醒大眾「以佛為師,依戒修行,勿執世俗情念」。
今年(二〇一九年)正月期間,師致電於我,歡喜告言:「農曆臘月三十日(除夕),東林寺團年飯緇素二眾近千人同聚,是日晚上還舉辦普茶會,大家齊聚祖庭,沐浴佛恩,共植淨業,一片祥和的景象。」師還說:「一年又過去了,你年長一歲,我老去一歲,老了就不中用,現在拜佛都已吃力了,唯有一心念佛,祈阿彌陀佛早日接引!」話語中能聽出師之言語懇切而堅定。
後聽聞師有胃寒症,輾轉上海、南昌等地醫治後似有好轉,我多次去電詢問病情,師均回復:「無礙,無礙,勿要掛念。」 並以「你要踏實工作,孝順父母,愛護子女,感恩三寶,多多念佛」等話為結語。
四、信願堅定,安詳示寂
未曾想,無常是如此迅速。因二〇一九年五一佛七臨近,彼時師方教唱東林佛號,忽於四月二十八號(農曆三月二十四)突發腦血栓,入住九江市人民醫院治療。檢查是腦出血,一直打嗝,說話聲音小,但只要有力氣師就一直在小聲念佛,正念分明。
以前在關房的時候,師就與護關師德秀師談過,說咱出家人哪懼怕死亡這事,得重病的話就是一心求往生,有大病堅持不搶救,不開刀,一心求往生。因師有言在先,故未進行開顱手術。常住遣淨人為侍者悉心照料,陪護左右,後經醫生等多方治療已有好轉。
五月八號(農曆四月初四)下午,師病情突然惡化,於下午五時左右,從醫院回到東林寺助念團進行助念。此時師已處於昏迷狀態,當晚九時許,師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示寂,世壽七十五。大安大和尚讚曰:「資糧已備,撩衣便行!」
因師生前大力弘揚東林佛號,接引眾生,廣結法緣,故自農曆四月初四晚九時許師莊嚴示寂後,聞訊趕來助念的大眾源源不斷,乃至外地的比丘、居士紛紛趕來助念。歷經千餘人次六十多個小時無間斷助念後,於農曆四月初七,恭請東林寺方丈上大下安大和尚主法,舉行封龕荼毗儀式,歷會僧俗近兩千人。師面色安詳寧靜,就像平時入睡一般,換洗時身體柔軟,無諸異味。封龕荼毗之際,天上祥雲環繞,歷時彌久。
農曆四月初八日,啟開化生窯,得堅固子盈多,大多呈亮黑色,如木患子念珠,大小如豆、麻狀,間有少量呈灰色;舍利花以綠、藍白、淺紫色居多,呈珊瑚狀。師生前弟子、信眾居士及俗家親眷共同見證了此莊嚴時刻。
我與師相識一十三年,一路走來,蒙師耳提面命,慇勤教導,獲益良多。每次向師討教佛法開示,師萬言不離「持戒念佛」。師還慈悲地為我講述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教我唱誦東林佛號,並告知淨土法門之修學方法。師說:「不論根器如何,只要嚴格持戒,具足信願,一心念佛,欣求極樂,感通彌陀願力,定能一生成就。」
師反覆強調:「淨土法門別於通途教法,是導百川歸於大海、攝萬行而化於一念的特別法門,是修行道中的難信之法,易行之道。阿彌陀佛弘誓願廣,悲心切切,四十八大願,願願了生死,願願度眾生。」
回想去年與師見面情形仍歷歷在目,師之教誨仍在耳畔。不曾想,僅不到一年時間,師就圓寂西去,麗水一別,竟成永訣。
觀師之一生,早年生活睏頓,輟學謀生,深感人生苦空無常,所幸仰靠宿願,值遇佛法,生起信心,人生前途方始明朗。輾轉出家後,又蒙東林常住悉心護念,才可專心辦道,一期了脫生死。師以無常迅速之事為大眾做最後之身教,師之慈悲,我等弟子應無限感恩。祈師於常寂光中,不捨有情,乘願再來!
《淨土》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