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

憨山大師  2020/05/24  大字體  護眼色

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

吾人多在學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於此著力,不能頓見自性,當驗習氣厚薄,切磋琢磨,於根本處著力。譬如磨鏡,塵垢若除,光明自現。吾人日用工夫,最簡最切,無過於此。

故曰:學道之要但治習,習盡而性自盡耳。以其自性本明,更無增益,唯在人慾障蔽,貪瞋癡愛而為種子,沈湎其中,故為所困。是知困非窮困之困,蓋為惡習所困耳。

孔子曰:不為酒困。此特被困之一端,凡厥有生,所困非一。不為諸障困,便稱大力量人。

故學道人,第一先具勇猛根骨,如一人與萬人敵,大似李廣單騎,出入虜庭。吾人果於聲色貨利物慾場中,單刀出入,足稱雄猛丈夫。以此言學,但於不困處便見自性,非是離困之外,別求學知之功也。

所以禪家言立地成佛者,乃頓見自性而已,非是別有一佛可成。佛者覺也,即自己本有光明覺性。能見此性,立地便是聖人。

到此則不見有生學困知之異,始是盡性工夫。此性一盡,則以之事君為真忠,以之事親為真孝,以之交友為真信,以之於夫婦為真和。施之於天下國家,凡有所作,一事一法,皆為不朽之功業。所謂功大名顯者無他術,由夫真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憨山大師文章列表

真如自性才是真實的

有一次,佛陀在祗園精舍為諸比丘說法的時候,有一個梵...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

【推薦】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

★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個性那麼暴躁,那就不要講見...

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

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

印光大師論對治煩惱習氣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但因妄相執著,而...

真心廓徹靈通,與諸佛了無有異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滅,廓徹靈通,圓融活...

終生享用不盡的東西在哪裡

佛教經常讓我們親近善知識,人家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如...

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

眾生心性,與佛無異。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華嚴...

如何面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在當今時代,改換工作、生活環境已很常見。如何面對新...

要照顧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們這個色身會生老病死,終有一天要丟棄,是沒有用的...

不是佛經不靈,而是你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會聽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地藏經》上...

如何改掉不孝頂撞父母的惡習

問: 請問師父:如何才能打開心量,改掉不孝順、頂撞父...

星雲大師《工作完成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 我好歡喜,我好歡喜地要告訴您,佛...

親近邪見的法師會有什麼危害

問: 親近惡知見、邪見的法師,對一個初學佛法的人有...

臨終的正念絕對不是自然出現的

淨土宗臨終的正念絕對不是自然出現的,也不是佛菩薩賜...

大寂法師:三種情形會讓你生起退轉心

一、學佛多年的居士為什麼會在重病下對佛法失去信心?...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

心如虛空,量周沙界

韓國代表佛寶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過的袈裟),擁地...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離奈城...

戒律的作用和意義

真正邁向解脫,必須通過戒、定、慧的修行。佛陀製定的...

《金剛經》讓你悟理見性

《金剛經》主要是教授我們,讓我們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

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

1.生平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諱實賢,字思齊,江...

【佛教詞典】未來非實非有諸行相生

【未來非實非有諸行相生】 p0491 瑜伽五十一卷十五頁雲...

【佛教詞典】萬法唯識

謂宇宙一切萬有,皆自阿賴耶識變現而來。這是唯識學的...

【視頻】《藥師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藥師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視頻】妙境法師《閻王的大石磨》

妙境法師《閻王的大石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