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

容通法師  2020/06/09  大字體  護眼色

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

失念就是對你所緣的境界不能明明白白地記住,就像我們說你修三皈依觀,你開始修的時候從「世尊即正覺轉四諦法輪」開始觀,觀到中間忘掉了,沒有辦法繼續修下去,就是失去了這個念頭。下面你該修什麼?你心裡糊塗就要去看書,看書就不叫修定,心裡不要把這個念給失掉,就是要有明記的能力。

比如我們說的「三轉四諦法輪」,哪三轉啊,大家說說看?忘記啦?這些都是講過的,你看這就是失念為性,原來緣過的,現在再緣緣不上來了。第一勸轉,第二示轉,第三證轉。比如說:「此是苦」,什麼性啊?「逼迫性。」「此是集」,什麼性啊?「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這些東西都要去背,要不然修起來沒辦法修,然後你又去翻書,那就不叫修定了。

「散亂所依為業」,就是你心要是散亂起來就是失念。念佛也是這樣,開始是念阿彌陀佛,念到後面什麼油鹽醬醋都來了,散亂了,就把阿彌陀佛忘記掉了。嘴裡在念佛,心裡已經在買菜的事情上了,失去這個念頭去思考其他的事情這就是失念,失去了正念。散亂所依,心就完全離開這個境界了。

「失念則心散亂故」,凡是失念的人心就散到其它地方致使正念失掉,心中有事情他做什麼都不能專注。人已經來了,但是心沒完全在這裡,心不在焉。比如家裡有事情發生,但是今天我們有唯識課必須要來,但是人來了心裡又惦記家裡的事情,課上講的東西就聽不進去。

所以大家都要專注,聽課的時候就要保持專注的念頭,就在聽課的境界上,不要聽來聽去犯迷糊。上課昏沉睡覺還是不太容易,這樣太對不起師父。但是失念,師父也看不到,也不會責怪你們,多數的人散亂、失念總是會有那麼一點點的,但是這也是不可以的。並不是師父這麼要求你們,而是你們自己要去鍛煉自己的力量,專注的力量,不失念的力量,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能有這種很強的捕捉力和專注力。

「此失念者,有云念一分攝,是煩惱相應念故。」是屬於念一分所攝的。那麼失念的體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念一分所攝,這個念不是正念,是與煩惱相應的念。就是說念佛是正念,你現在念到油鹽醬醋,這就是與煩惱相應的念,失去了正念,這是一種說法。

念心所屬於別境心所,作意、觸、受、想、思是遍行,欲、勝解、念、定、慧是別境。念心所包括正念也包括妄念兩個方面,但是這個失念肯定就是煩惱心所,因為它已經失去正念,它是屬於散亂的那麼一種狀態。

「有云癡一分攝,瑜伽說此是癡分故,癡令念失,故名失念。」

癡就會糊塗,糊里糊塗就會把正念失去,所以叫失念。為什麼你會失念?為什麼你念不住?當然念心所肯定是和它直接相關的,還有就是因為我們以前愚癡的念頭太多,想有正念都不行。現在你想把念頭拉回正念,這個妄念可是不幹,它要把你再牽回去,讓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過去你在江湖上漂,現在你想金盆洗手,但是江湖上的人不會放過你,會來干擾你把你拉回去,所以我們平時為什麼要多正念、少妄念就是這樣子的。一個是從正面的力量去加強自己,一個是避免不好的念頭,否則你想修點善法都修不起來。

不要說我這裡做了些好事,那邊又做了壞事,我將功補過,哪有這麼容易補的?惡法是有力量的,它是有障礙的,為什麼說「願消三障諸煩惱」?惑、業、苦三障,你做了一件錯事都是有障礙的,但是最根本的是惑障,是煩惱障。

我們今天講的這些東西都是屬於煩惱層面的,最根本的,無論是根本煩惱還是隨煩惱都是一樣的。因為有這些煩惱才會造種種的業,這種業肯定都是輪迴生死之業,都不是純淨的善業,即使是善業也是有漏的,它不是純粹的。

你做了這些惡業它就有業障,就會障礙你去做其他的事情,就像我們養成惡的行為習慣,你要改成好的習慣很難的,就像煙癮戒掉也很不容易。癮是什麼呢?就是長期行為的習慣,你離不開它,你會喜歡它,這種喜歡都是顛倒的貪愛,最終成報就更不好了。就像你現在沒翅膀你還能飛上天去?你現在就是這樣的報,你就在地上呆著吧。

「有云俱一分攝,由前二文影略說故。」有人說兩者都有,既是癡的一部分也是念的一部分,前面說的是側重一邊了,實際上兩者都具有。也就是說癡煩惱的念起來了,當然會失念,念頭就念到其他的地方,正念就保持不住跑掉了。

有的時候在身體很疲勞的時候,雖然我們還在念佛,但是念到一定的程度進行不下去念不住,心中一片茫然,念頭不在這個上面已經失掉了。失念有兩種,有的時候是癡煩惱,有的時候是念心所裡的正念不能保持,所以說二者俱有所攝。實際上不要說外在的煩惱,究其原因還是你自己沒有堪能性,沒有這個力量去做這個事情。

或者是你有能力去做事情,但是外在的煩惱又會來干擾你,讓你不能持續,這個時候就要接受更大的考驗。相對來說後者要比前面的要進一步,前面是簡單的事情都做不起來。

就像我們乒乓球運動員在國內自己的場館練習都特別好,但是到了國外,在國外啦啦隊高聲喧囂的環境下,技術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判若兩人。學佛也如是,我們在寺院、在道場相對比較安靜的環境,大家比較認真地聽課、學習,相對不那麼容易失念。到了比較喧鬧的地方,你恐怕就聽不進去了,會有很多其他的聲音來干擾,你想不失念都不可能。失念就是要接受妄念的考驗,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容通法師文章列表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造我們的心念

從離苦得樂的一種心願,推動我們去修學佛法。離苦得樂...

念東林佛號起妄念昏沉如何對治

問: 在念東林佛號時由於每兩句佛號之間的停頓時間較...

關掉生死業力的開關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一個...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斷煩惱

一念的妄動,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從現實的角度,...

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要提醒大家:修行人,你的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

經常做很多夢,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問: 法師,經常做很多夢,是不是因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

妄想之心週遍天地,卻不知專心念佛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

對治帶有執著的妄想

於諸識內,獨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無明主。 不間不斷...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善護口言,切莫落在綺語之中

常常說到口業四種過:惡口罵人、妄語欺騙、兩舌離間、...

眾生最大的也是最難斷的貪

柏林禪寺在唐朝出過一個偉大的禪師趙州從諗禪師,他的...

往生到極樂後的正報身心相貌

我們看第十七,樂如漏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強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試著搬動一塊巨石的壯...

【推薦】對淨土宗人的勉勵

淨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點跟大家互勉, 第一個,你最...

聖嚴法師《不要發空願》

我們常常聽人許願說:我希望、我想要、我願意......。...

善人楊自懲的故事

鄞人楊自懲,初為縣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時縣宰嚴...

老子論幸福

幸福是人現實中的一種生活富足狀態,又是人內心的滿足...

趁年輕時趕快修行

蓮花生大士云:趁年輕的時候努力的修持是極為重要的!...

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受到什麼樣的熏習

你要想成道,想斷煩惱;你想精進,想多念念佛、多拜佛...

平常迴向要願我們臨終無障礙

印光大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是:我們平常修福報,...

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佛陀曾遇到這樣的事:有一天國王來到佛陀跟前聽法,並...

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

「信」字,德之端也

信,德之端也。 人言為信,這是一個會意字,即只要是人...

不被打翻的唯一方法

一個黑人小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

【推薦】菩提心的十種譬喻

菩提心的十種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個。 【譬如大...

【佛教詞典】羯磨十緣第五應法和合

亦名:應法和合、和合之相 子題:和合、三和、身和、應...

【佛教詞典】非學非無學

云何非學非無學?幾是非學非無學?為何義故觀非學非無...

【視頻】觀音心咒

觀音心咒

【視頻】大安法師《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MP3

大安法師《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