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

容通法師  2020/06/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

失念就是對你所緣的境界不能明明白白地記住,就像我們說你修三皈依觀,你開始修的時候從「世尊即正覺轉四諦法輪」開始觀,觀到中間忘掉了,沒有辦法繼續修下去,就是失去了這個念頭。下面你該修什麼?你心裡糊塗就要去看書,看書就不叫修定,心裡不要把這個念給失掉,就是要有明記的能力。

比如我們說的「三轉四諦法輪」,哪三轉啊,大家說說看?忘記啦?這些都是講過的,你看這就是失念為性,原來緣過的,現在再緣緣不上來了。第一勸轉,第二示轉,第三證轉。比如說:「此是苦」,什麼性啊?「逼迫性。」「此是集」,什麼性啊?「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這些東西都要去背,要不然修起來沒辦法修,然後你又去翻書,那就不叫修定了。

「散亂所依為業」,就是你心要是散亂起來就是失念。念佛也是這樣,開始是念阿彌陀佛,念到後面什麼油鹽醬醋都來了,散亂了,就把阿彌陀佛忘記掉了。嘴裡在念佛,心裡已經在買菜的事情上了,失去這個念頭去思考其他的事情這就是失念,失去了正念。散亂所依,心就完全離開這個境界了。

「失念則心散亂故」,凡是失念的人心就散到其它地方致使正念失掉,心中有事情他做什麼都不能專注。人已經來了,但是心沒完全在這裡,心不在焉。比如家裡有事情發生,但是今天我們有唯識課必須要來,但是人來了心裡又惦記家裡的事情,課上講的東西就聽不進去。

所以大家都要專注,聽課的時候就要保持專注的念頭,就在聽課的境界上,不要聽來聽去犯迷糊。上課昏沉睡覺還是不太容易,這樣太對不起師父。但是失念,師父也看不到,也不會責怪你們,多數的人散亂、失念總是會有那麼一點點的,但是這也是不可以的。並不是師父這麼要求你們,而是你們自己要去鍛煉自己的力量,專注的力量,不失念的力量,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能有這種很強的捕捉力和專注力。

「此失念者,有云念一分攝,是煩惱相應念故。」是屬於念一分所攝的。那麼失念的體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念一分所攝,這個念不是正念,是與煩惱相應的念。就是說念佛是正念,你現在念到油鹽醬醋,這就是與煩惱相應的念,失去了正念,這是一種說法。

念心所屬於別境心所,作意、觸、受、想、思是遍行,欲、勝解、念、定、慧是別境。念心所包括正念也包括妄念兩個方面,但是這個失念肯定就是煩惱心所,因為它已經失去正念,它是屬於散亂的那麼一種狀態。

「有云癡一分攝,瑜伽說此是癡分故,癡令念失,故名失念。」

癡就會糊塗,糊里糊塗就會把正念失去,所以叫失念。為什麼你會失念?為什麼你念不住?當然念心所肯定是和它直接相關的,還有就是因為我們以前愚癡的念頭太多,想有正念都不行。現在你想把念頭拉回正念,這個妄念可是不幹,它要把你再牽回去,讓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過去你在江湖上漂,現在你想金盆洗手,但是江湖上的人不會放過你,會來干擾你把你拉回去,所以我們平時為什麼要多正念、少妄念就是這樣子的。一個是從正面的力量去加強自己,一個是避免不好的念頭,否則你想修點善法都修不起來。

不要說我這裡做了些好事,那邊又做了壞事,我將功補過,哪有這麼容易補的?惡法是有力量的,它是有障礙的,為什麼說「願消三障諸煩惱」?惑、業、苦三障,你做了一件錯事都是有障礙的,但是最根本的是惑障,是煩惱障。

我們今天講的這些東西都是屬於煩惱層面的,最根本的,無論是根本煩惱還是隨煩惱都是一樣的。因為有這些煩惱才會造種種的業,這種業肯定都是輪迴生死之業,都不是純淨的善業,即使是善業也是有漏的,它不是純粹的。

你做了這些惡業它就有業障,就會障礙你去做其他的事情,就像我們養成惡的行為習慣,你要改成好的習慣很難的,就像煙癮戒掉也很不容易。癮是什麼呢?就是長期行為的習慣,你離不開它,你會喜歡它,這種喜歡都是顛倒的貪愛,最終成報就更不好了。就像你現在沒翅膀你還能飛上天去?你現在就是這樣的報,你就在地上呆著吧。

「有云俱一分攝,由前二文影略說故。」有人說兩者都有,既是癡的一部分也是念的一部分,前面說的是側重一邊了,實際上兩者都具有。也就是說癡煩惱的念起來了,當然會失念,念頭就念到其他的地方,正念就保持不住跑掉了。

有的時候在身體很疲勞的時候,雖然我們還在念佛,但是念到一定的程度進行不下去念不住,心中一片茫然,念頭不在這個上面已經失掉了。失念有兩種,有的時候是癡煩惱,有的時候是念心所裡的正念不能保持,所以說二者俱有所攝。實際上不要說外在的煩惱,究其原因還是你自己沒有堪能性,沒有這個力量去做這個事情。

或者是你有能力去做事情,但是外在的煩惱又會來干擾你,讓你不能持續,這個時候就要接受更大的考驗。相對來說後者要比前面的要進一步,前面是簡單的事情都做不起來。

就像我們乒乓球運動員在國內自己的場館練習都特別好,但是到了國外,在國外啦啦隊高聲喧囂的環境下,技術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判若兩人。學佛也如是,我們在寺院、在道場相對比較安靜的環境,大家比較認真地聽課、學習,相對不那麼容易失念。到了比較喧鬧的地方,你恐怕就聽不進去了,會有很多其他的聲音來干擾,你想不失念都不可能。失念就是要接受妄念的考驗,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容通法師文章列表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

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獄之別

有一個人,豢養了兩隻小貓、小狗當寵物,他每天都會親...

把一切想法都歸到念佛當中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妄想雜念總是要琢磨,啊,我下...

以心境來轉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壞的。在佛法來講,好的就...

閻王也喜歡別人拍馬屁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簡單多了,...

心念是吉凶禍福的根源

為什麼會有吉凶禍福的現象呢?原來只要我們一動念,我...

妄想是心裡的影子

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進禪堂,修行辦道也怕辛苦又怎...

做到當下的無慾而為

一個活在頭腦中的人,他的思想是無法停止下來的,因為...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三界之苦,輪迴過患,應生出離之心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以十六字總結淨土法門修學之要訣...

洗滌無量劫來的業識種子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

念佛與參禪

念佛可往生西方,參禪能明心見性,一般以為這兩種法門...

因愛則生憂,因愛便有畏

一、《圓覺經》: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

大安法師:臨終昏迷是否能往生

問: 臨終不論什麼情況,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嗎? 大安...

智者歸命得正道

從前,有位婆迦利人來到古印度中部,當時中印度國王任...

學佛之本,立願為先

有一位剛學佛不久的信徒,在《勸發菩提心文》上看到金...

看病的時候,應為病人念一偈子

凡沙門、居士,見疾病人,須時看護之。 就是說有了生病...

講品行保氣節的范景文

人生際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一致的,那就...

定時定點去放生,這樣如法嗎

問: 現在很多地方上的念佛團隊會定時定點去放生,但...

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

只看到揮杖鞭策的外相,見不著無相的慈悲

有一天,一頭迷路的鹿跑進高山寺境內,明惠上人看了連...

培植福德的十種方法

一、孝親 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間第...

善良的表達

每次回老家,母親一定要摘下耳環,穿上洗得發白的休閑...

有十種行持,可遠離魔業的障礙和困擾

《八十華嚴》中說: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捨離魔業。也就是...

驢子還債

有個秀才從鄉村要趕到城裡,就騎了一隻驢子趕路,到目...

【佛教詞典】有隨眠心總有二種

【有隨眠心總有二種】 p0557   俱舍論二十卷十二頁雲...

【佛教詞典】四種死生

指從冥入冥、從冥入明、從明入冥、從明入明等四種由善...

【視頻】大安法師《維摩詰居士示疾度眾生》

大安法師《維摩詰居士示疾度眾生》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慧律法師《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