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法門應謹防兩種誤區

大安法師  2020/05/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淨土法門應謹防兩種誤區

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彌陀佛對五逆十惡的罪人都能救,所以我不持戒,也能往生;二是認為淨業行人持戒不清淨,如果他沒有禪定功夫,就不能往生。這兩種觀點都有偏激。

應知淨業行人信願持名,雖然能仰靠彌陀願力帶業往生,但是仍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持戒。戒律是佛教的命脈所在,不持戒就不具備佛教徒的資格,尤其是出家人,不持戒就是敗壞佛教的幢相。戒律是佛法的最後所繫。

持戒能增上往生的品位,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光靠持戒的功夫是難以往生西方淨土的,往生淨土全憑信願,感通佛力,成辦往生淨業。持戒念佛功夫的深淺能決定往生品位的高低,那麼認為非要持戒清淨和禪定的功夫,才能往生,這表明對奇特殊勝之淨土法門不了解。

另,淨業行人須知,信願念佛即含攝戒定慧。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為戒。若一心念佛,心不攀緣外境,即為定。若一心念佛,觀照佛聲,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為慧。是故至心念佛,萬德齊彰。一法具一切法,妙德難思。願淨業同仁以念佛為當務之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這裡要辨識幾個概念:什麼叫善根?什麼叫福德?菩提正...

念這句佛號就夠了嗎

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

印光大師臨終助念的解讀

臨終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況求生西方者,不可...

習慣在臨終時的影響

我曾經看過一位患者,她為我上了一課,不但是有關戒律...

律航法師的往生經過

他在往生前的一個禮拜,就叫我到他身邊說:拿紙筆來,...

佛陀的感應之道

感應的事相、事蹟,可能我們還多多少少會感受到,叫感...

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

中國向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說,側面反映出中國...

淨土宗與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說,身為有情眾生,每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雖...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憫人之孤,放開心量行善積德

憫人之孤,就是憐憫他人之孤,這些行善積德都是雪裡送...

何必國界無貲,乃稱廣大

問曰:如維摩方丈,包容有餘,何必國界無貲(zī),乃...

挪用善款是否犯偷盜戒

問: 弟子每月都會代收善款,有時還挪用一些善款來應...

經書上的字讀錯了該怎麼辦

問: 聽弘法流通站的居士告訴我,部分信眾因為請的經...

定課多少不重要,但堅持很重要

當我們能夠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不能夠得...

南懷瑾開示准提法門修法

念准提咒,對於初學者,是否需要記數以及基本的遍數?...

古佛應世名震十方,尋聲救苦娑婆緣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維我觀音大...

古人的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

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醇親王曾寫過一副對聯,禍福觀念非...

要選擇希望還是絕望

有兄弟倆,一起外出經商。然而,在半途遭遇了惡人,他...

把這十種障礙轉成助道因緣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

在極樂世界,所有資生用具應念即至

在極樂世界,所有的資生用具應有盡有。不僅衣服應念而...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惡業

為什麼佛告訴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

出離心之思暇滿難得

所以我們透過死亡的無常,每一生的死亡到來都把我們生...

憨山大師《觀音讚》

大悲觀音像讚 我聞大士本無住。但在眾生心想中。眾生既...

受持三戒

舍衛城中有一良家子弟聽了佛陀的說法,便皈依三寶,出...

相信念佛法門,緣於一次住院的經歷

本人能夠相信念佛法門,實際上比較感謝一次住院的經歷...

【佛教詞典】滿濡

(菩薩)Maju,又作曼殊,曼乳。譯曰妙。又曼殊室利菩...

【佛教詞典】四忍

(名數)思益經四忍法品謂菩薩有四法,出毀禁之罪:一...

【視頻】界詮法師《弘法者要有德》

界詮法師《弘法者要有德》

【視頻】本源法師《念佛人還需要持戒嗎》

本源法師《念佛人還需要持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