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萬修萬人去是有前提的

大安法師  2020/06/02  大字體  護眼色

萬修萬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止一聲,直下命終,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萬修萬人去乎。然此雖念佛無幾,以極其猛烈,故能獲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較量其多少也。—— 印光法師《淨土決疑論》

阿彌陀佛就像慈母憶念兒子一樣地憶念我等眾生,那十方眾生果能像浪子憶念慈母一樣至誠稱念佛號,那就可以感應道交,當下即蒙攝受。這裡面,就是不可思議的奧秘了。

一般的眾生,是想不到法界還有一個慈母在憶念我等眾生的,我們不了解。在三界的浪子,從來就沒有憶念過母親。當我們不念母親的時候,慈母雖然對我們念念地憶念,但是不能相應,我們念念都在逃離。忽然今生有幸得人身,聞到淨土法門,對法界的慈母——阿彌陀佛的存在,以及他的慈悲願力生起了信心,我們一念回光,也在念慈母,馬上就感應道交了。

感,來自於我們這些浪子產生了信願,也想回家。應,就是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四十八大願對我們的攝受。道,就是我們跟阿彌陀佛平等清淨的心體。交,就是交融攝受在一起。所以,我們只要信願念佛,馬上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就對我們攝取不舍。

當我們被彌陀的光明願力攝受的時候,我們就在彌陀的心中念佛求往生,是非常保險的。這些念佛人有功夫,用得非常得力的,努力的修定慧者,就是他念佛能夠念到功夫成片,甚至能夠念到一心不亂,乃至得到念佛三昧,這種人當然毫無疑問可以往生,這是上根利器。

但還有一種,就是非常惡劣的眾生,罪業眾生,甚至造了最重的罪業——五逆十惡。按他造業的因果,臨命終時,他一定要下阿鼻地獄的,所以就感得地獄境界,以熾盛大火的痛苦境界逼迫,這種逼迫,就使他發了大慚愧心。

由於這個罪業眾生,多生多劫也有淨業的種子,就感得一個淨土宗的善知識為他宣說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名號,勸勉他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佛名。這個罪業眾生一聽到,還能相信,還能念,就開始念十聲,乃至或者念一聲,帶著這一聲佛號直下斷氣了,命終了。

他能不能往生呢?由於他十聲乃至一聲是具足信願的,是以大慚愧心、大感恩心、大猛利心念的,就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的化身就過來,拿著蓮台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麼一個要下阿鼻地獄的眾生,臨終十聲乃至一聲都能往生,可不是萬修萬人去嗎?

有人總是對往生這件事情很自卑,覺得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好,一去就是阿鞞跋致,清淨莊嚴,那麼好的地方,像我這樣的人業障深重,又沒有修行功夫,大概沒有我的份,所以他就自己畫地為牢,覺得自己往生不了。

那你想一想,我們再有罪惡,總比五逆十惡罪人的罪輕一點,你還沒有殺父殺母嘛,如果你殺父殺母,現在你也座不到這裡來聽課,已經到班房裡面去了。你說罪業重,這麼大的罪業都能往生,為什麼我自己不能往生呢?有人說,我沒有文化,智慧很淺。再看看,八哥鸚鵡都能往生,你總比它要好一點吧。八哥鸚鵡都能往生,我生為人,又怎麼不能往生呢?

所以,你要深信阿彌陀佛大不可思議的威神願力,他是普攝一切眾生,如天普蓋,似地均擎,大造之中,不遺一物,要全部度盡一切眾生啊!所以,這確實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但恰恰我們就懷疑萬修萬人去,你一懷疑,就形成了障礙了。

你看看這些罪惡的眾生,他念佛十聲乃至一聲能往生,原理在什麼地方?雖然他念佛沒有幾聲,一輩子都沒有聞到淨土法門,只是臨命終的時候聞到淨土法門,雖然他造了惡業,但這個人的善根很深厚啊!

這時候,他一聞到這個念佛法門,馬上信心就上來了,這時候他念佛念得非常猛利呀!就像被敵人包圍了,要突圍,不突圍出去就是死路一條,因為他已經親眼看到地獄的境界了,這時候他念佛是用整個生命在念佛,而且臨終的最後一念屬於大心,這最後一念的力量,可以超過你一輩子泛泛悠悠造善造惡的念頭。

所以,他臨命終的最後一念極其猛烈,就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一下子溝通上,就能得到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利益。這是巨大的利益呀!在十法界當中,他本來是要到阿鼻地獄的法界去的,卻竟然十聲乃至一聲的佛號,以他極猛利的、極深信切願的心念,馬上就到了佛法界去了。

從十法界最低的一層,到了十法界最高的一層,你說念佛法門奇特到何等的程度!這是一切法門都沒有辦法比擬的。面對這個即將下阿鼻地獄的眾生,你用其他的方法,絕對是沒有這麼巨大的利益的。難信!但確實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也不能說臨終十聲乃至一聲都能往生,那好了,我現在就可以不念佛了,造惡業也沒有關係了,我也可以不持戒了。那你這麼一說,就是邪知邪見了。

要知道,臨終出現這個情況不是偶然的,不要錯會呀!就像蕅益大師說的,縱然下品下生、五逆十惡的罪人,他出現這個情況,都是他宿世的淨土善根成熟了,才能感得臨終遇到往生善知識,而且一聞就能夠相信,就能發願,這件事情在一萬個人裡面,也難得一個兩個,這不能抱僥倖之心啊!

現在我們已經聞到淨土法門,就得要老實念佛,不能抱僥倖之心啊!

所以,這樣的情況不能以泛泛悠悠念佛者來較量其多少,泛泛悠悠就是信願不真切。昨天講到有淨土,還有幾種無淨土,就是信願不真切的人,第一就是談泛泛悠悠,敷衍故事,生死心不切,泛泛悠悠,他必然對五欲六塵的塵境還有留戀。

我們也仔細看看,無論出家在家,一些念佛人到了臨命終時,生了重病了,就想怎麼去尋醫問藥,甚至在臨往生前,臨終幾個小時,還琢磨著去掛吊瓶,那你說,真信切願在什麼地方?還是執著這個身體,想讓他多活幾年,舍不得離開這個世間,他不知道這個世間是牢獄、是火坑、是火宅,早一天離開就多一天得到自由。

所以,深信切願在很多人身上是有問題的。這種情況,他是不能往生的,泛泛悠悠念了一輩子,他也感應不上彌陀的願力。為什麼?他不具足深信切願。

所以,能否感應道交,深信切願是至關重要的。下品下生,五逆十惡的罪人為什麼能往生?就是他有深信切願。有深信切願,臨終十聲乃至一聲,都能往生。

你沒有深信切願,一輩子泛泛悠悠念,甚至你就把念佛作為一個參究,或者作為做功夫的手段,你就是念得功夫很深,如風吹不入,雨打不透,如銀牆鐵壁一樣,你也不能往生,因為你缺乏信願。信願,是感應必不可少的前提。

所以我們要知道,萬修萬人去是有前提的,不是說你泛泛悠悠的念佛,就能夠萬修萬人去的。深信切願者,才能萬修萬人去,深信切願有問題,你還是照樣輪迴。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勝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勝的。 淨土法門特別談到出世...

印光大師提出的臨終三要

第一個,我們到臨終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開導安慰...

歷代淨土聖賢傳一(白話)

往生比丘 晉朝慧遠大師(蓮宗初祖),雁門樓煩人,小...

每一天都要能夠痛念無常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見,業果如理取舍。深是指深...

惟賢長老《淨土教的圓融、頓悟及其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自後漢至魏晉南北朝,有關淨土的經典翻...

【推薦】天竺十四祖龍樹菩薩

在佛教的歷史上,大成就者數不勝數。但是今天我們要說...

真心求淨土者,勿憂臨終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當中,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推薦】慾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較愚癡

作為一個菩薩,他不應該這樣(貪慾),所以他要常念知...

刺激消費不如鼓勵耕讀傳家

現代的經濟學家很多觀點都是有問題的,凱恩斯說以消費...

才發一念,池內便生蓮花一朵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義:一約...

卻到蓮池更迴首,世間螻蟻盡紛紛

貴人雖貴未為欣,死後還他一個墳。 三謝園亭空燕子,五...

會性法師:讚佛偈略說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若佈施者反感,義工是否造業

問: 對於一些公眾,被一些義工半推半就去給慈善團體...

【推薦】吃素是福,不再與眾生結惡緣

母親打來電話,頗為傷感:我們村裡的人說你好瘦,人又...

那一班子人都是開悟的

現在天氣熱一點,沒地方躲。你躲到房裡邊,也不行,躲...

教育兒女比送經書更重要

一位居士經常請經書送給別人。印光大師對她說:你有這...

聖嚴法師《淨土在人間》

大家一向認為,淨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國,例如,...

尊者阿姜曼治療弟子們身心疾病的方法

當尊者阿姜曼住在清邁的時候,生了好幾次病。如果依賴...

人生為什麼不能十全十美

經云:財富從佈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長壽從慈悲中...

因儒童的故事:結婚當天卻出家

佛世時,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結婚那天,請...

五蘊熾盛苦來得太厲害

五蘊就是我們的色受想行識五蘊,這五蘊,蘊就是覆蓋的...

師父您出家時家人反對嗎

問: 師父您出家的時候家人反對嗎? 慧律法師答: 反...

有胸量的菩薩,才能招感廣大的福德

初學菩薩他在修學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為時間有限,...

【佛教詞典】白衣拜相

禪林用語。白衣,於佛教中多指在家人,然此處則泛指一...

【佛教詞典】達利瑟致

(術語)D???i,又作達梨舍那Dar?ana。譯曰見。邪見正...

【視頻】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26-淨戒門》

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26-淨戒門》

【視頻】天因法師《南山律在家備覽-宗體篇》

天因法師《南山律在家備覽-宗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