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19頁)
【隨機推薦】
一發心誦經口就臭,是誦還是不誦
問: 弟子一發心誦《華嚴經》口就臭,不誦的時候,口就不...
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再回來就很自在了
淨土法門就是這一生是最後一生,不能談轉世,否則風險很大...
願罪業悉消滅
我們一生都是為了身見,為了享樂為了這些東西,一生為他人...
忽然看見異相,這裡頭有魔也有聖境
如果你念經念得忽然看見光明,忽然之間我們燒的香爐上放出...
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這樣還是持名念佛嗎
問: 如果是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那麼還是持名念佛...
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受到什麼樣的熏習
你要想成道,想斷煩惱;你想精進,想多念念佛、多拜佛,可...
金色僧人代受刀災,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原文: 唐撫州刺史婦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生...
念佛具足定學之實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學?《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
華嚴三聖與華嚴五祖
華嚴三聖 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 (一)...
從愚癡造業到持戒念佛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
這句佛號念得孤明歷歷,這裡面就有觀
問: 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觀想的...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夠更深層
我們在心中能夠受持常住兩個字,就能夠遠離三惡道。常住是...
寺院每次過堂,為何要給眾生出食
在寺院過堂的居士都會看到,吃飯前大眾要唱《供養偈》,奉...
在《六祖壇經》中參悟人生三重境界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
參加龍華三會的三種資格
龍華三會願相逢 究竟真實的佛法,是唯親證的諸佛乃能知之...
【薦】
胎兒沒成形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面的三皈依,它不應該只屬於人天乘,它是應該共於五乘。整...
念誦《普賢行願品》能得到五種果報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
修行不是在做學問
問: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內心覺得都是浮在...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十方諸佛是在果地上圓滿了菩提心,我們業力凡夫是在煩惱、...
《觀無量壽佛經》圖文解說
靈山嘉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這個地方我們講到業果的輕重,最後我們把業果的道理作一個...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菩薩一生補處願
最後看第二十二願 菩薩一生補處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
情緒就是無明的業力
總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緒,情緒就是無明的業力。 所...
在世間上要做到這四個緣
通過跟三寶學,你就是世間的楷模,就是菩薩。菩薩容易當嗎...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難以一帆風順,常是...
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
問: 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如何理解?...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
因過去業緣,未能見佛莊嚴相
昔時,釋迦佛出現於世,為父王及大眾宣說觀佛三昧法門。佛...
皈依的三寶有兩種
我們在前面講到皈依的兩種內涵,這個地方講到我所皈依的境...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如何。 答。隨...
僅貪求極樂世界的享受,是否會障礙往生
問: 《大寶積經》說,時一比丘,聞佛讚揚不動如來佛剎功...
虛雲老和尚是大菩薩示現
有些人認為虛雲老和尚的脾氣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認識他的...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人生...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豈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豈非自小其量,自喪其...
無量佛國淨土,為何只求生西方極樂
有人再問:為什麼我們不遍緣法界很多的淨土呢?為什麼只是...
阿彌陀佛為何被尊稱為「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是哪幾種呢?蕅益大師概述了...
我們什麼時候因為別人而改變過
平心而論,每一個人的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要改變...
這個功夫不要把它看簡單了
我們是一個普通的清眾,住在常住裡,沒有懺室、靜室,怎麼...
阿彌陀佛時時刻刻都在護念著我們
今天和太太(指奶奶的母親,係我們當地的習慣稱謂)通電話...
生日應當誦經禮懺修諸福事
世人生日,設宴會、張音樂、繪圖畫、競辭賦,以之為樂。唐...
佛源老和尚對發心受戒的弟子一段發自肺腑的教誡
知客師父領幾位新落髮僧前來禮源公。 知客:師父,他們想...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
蕅益大師開示三種念佛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
施食有很多好處,一般人看不到
何以要施食呢?所謂未成佛道,先結善緣,不但要與人道結緣...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無常變化的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諸行無常。這是無常概念的建立。 一、...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
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當今之人,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者,...
法無自性,隨心所現;所現之法,全是自心
問: 般若無相,不受一塵,云何廣辯四緣及諸因果? 答:...
念佛時常見佛像放光,這個該怎麼處理
問: 念佛時常見佛像有放光現象怎麼處理? 大安法師答:...
從小吃過不少肉還殺過生,現在該怎麼做呢
問: 我已28歲,從出生到現在吃過不少肉,也殺過不少昆...
這句名號對我們來說,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曇鸞大師說是清淨法身,真實智慧。清淨法身就是...
將冤親作父母孝,作諸佛敬
參禪人,首知瞋怒,為傷身害命之淵府,並不費大事。見人與...
住持佛教其責在僧
記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剛到佛學院來求學。十六個春秋已...
【薦】
迷悟的不同為何就會創造十法界呢
為什麼迷悟的不同就會創造十法界呢?這個概念就值得我們了...
出家人轉世後能否記得前世的事情
問: 如果一個師父能轉世的話那麼這個師父轉世後小的時候...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的父...
【薦】
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燒不可
在好多大乘經典上,如《法華經》所說的捨身、燃身、燃臂、...
《地藏經》的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是什麼意思
問: 《地藏經》裡的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密...
「鬼子母」的由來
佛教中有一位母親神,造像、畫作中的她身體丰腴,面容圓潤...
從僧衣看佛教三千威儀
前往寺院參加法會時,你看到的法師身著祖衣,威儀具足,令...
念佛時一直想著其他事情,這個該怎麼辦
問: 師父,平時念佛的時候,我是上班回來,晚上坐下來,...
透過無分別智遠離五種過失
哪五種過失是透過無分別智可以次第遠離的? 一、遠離外道...
地藏菩薩對一切眾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在地藏經《稱佛名號品》裡面,地藏菩薩利益眾生,說個極方...
如何在寺院詩意地蹲茅坑
從今已後應作廁屋,廁屋不得在東在北,應在南在西開風道。...
你到寺廟裡幹什麼來了
現在有好多居士都願意到廟裡面住一住。他們來的目的也不完...
道宣律祖傳記
代有覺人,為如來使。龍鬼歸降,天神奉事。聲飛五天,辭驚...
我為不信佛的父親助念
父親生前不信佛,臨終非常苦,在醫院裡接受種種治療後,奄...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諸佛稱名讚歎願
第十七願諸佛稱名讚歎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
照看你自己的心
我現在教給你們一個最殊勝的法門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從...
為什麼淨土宗可以帶業往生
身為一個凡夫眾生,在一期的生命當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起...
彌勒菩薩應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齊明帝時東陽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業為農。...
《華嚴經疏》中的十種迴向
在《華嚴經疏》這部書裡,把迴向分為十種。哪十種呢? 一...
怎樣才能消除家人對佛教的誤解
問: 我的丈夫對我信佛不太理解,以為佛教是燒香磕頭等一...
十次閉關念佛的體驗:吃得下苦才體會念佛的甜
我是一名大學教師,2008年的一場大病,把我推入了佛教...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擾,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由迷...
六十多歲的人該如何修行
問: 我出家十幾年,原先是專修淨土。但現在又雜修,也沒...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問: 如果對世間的妻子兒女、財產、事業等等還有留戀之心...
【薦】
什麼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縱生人中,愛樂殺生等事。 前面的領受是約外在...
從點滴處注意節儉惜福
我們一定要學會愛惜五穀糧食,浪費糧食是暴殄天物,是最損...
病中有沒有忘了念佛(弘一大師患重病的故事)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西歸直指》中有一個精妙深遠的比喻...
大悲驚入火宅之門,灑甘露潤於群萌
佛來到這個世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作繭自縛的人生
【原文】 蠶之作繭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盡吐腹中所有...
念佛放光是何種境界
念佛發光,乃屬魔境。勿以為是,久則自息。當教彼一心念佛...
念佛是要大聲念,還是要小聲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聲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
彌陀光明沒有障礙,為何我們感知不到
我們這些業力凡夫,好像感知不到彌陀的光明,所以無礙裡面...
有慾望就能快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為...
破了八關齋戒該怎麼辦
問: 持八關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緣破戒了,又沒有師...
火裡蓮花,女中丈夫
【女人但當篤修淨業,專持佛號。果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觀此六塵如六大賊
六大賊者,即外六塵。菩薩摩訶薩觀此六塵如六大賊。何以故...
許多人學佛很多年,連正知正見都搞不清楚
現在信佛的人這麼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的人...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
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
【問。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尚美觀耶。此土土古聖賢。如...
一切的儀規、念誦,都是為攝心而設
問: 老和尚慈悲!禪宗寺院做早課和晚課的時候,拿出相當...
什麼是有漏與無漏種子
我們一般人還沒有成就聖道之前,是有漏種子和無漏種子都具...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以上作品由豐子愷原創,吳浩然重...
「口念心聽」跟「心念心聽」有什麼區別
問: 弟子學佛十個月,念了幾萬聲佛號了,起初是口念耳聽...
游名山不願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賢在,游普陀者...
【薦】
身體的疾病是前世因還是今世因呢
問: 我以前顛倒生活規律,導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結石,按佛...
真假出家人
什麼叫沙門?沙門翻咱們華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戰「痘」女孩的學佛之路
我最初與佛法結緣是因為我的同學。有一次我跟著她一起去拜...
十方諸佛的功德都在這個名號裡面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這個...
什麼是領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個人所領受的。有兩種:第一種,領受等流;第二種...
修行是細水長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覲見一位老和尚。到那裡的時候,恰好方丈...
《印公畫傳》紀念印光大師往生八十週年
公元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大師生...
趨向解脫的功德
前面的安樂道講到苦樂的問題,這一塊我們全部講完了。這個...
能夠這樣堅持,往生就能預知時至
何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純熟的時候,你嘴上在吃飯,你的...
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會替他背業障
問: 請問法師,念經後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替他...
親人是「冤家」還是「眷屬」
小的時候在老家,我們那裡有個順口溜:土地是枷鎖,兒女是...
居士著僧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衣,...
成佛之道有兩個選擇
在《法華經》,佛陀說,生死凡夫就像一個乞丐,在三界流轉...
信佛好長時間了,為什麼沒有進步
問: 我學佛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但覺得自己沒有什麼...
蕅益大師:大病初起求生淨土(六首)
一、 閻浮百苦鎮煎熬 賴有摩提路匪遙 六字洪名真法界 ...
業是怎麼來的?造完後又跑哪裡去
我們講因果同時,借緣顯現。從因果轉變的角度,佛教是說罪...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個人越接近臨終時越重要。諸位!我勸所有淨土宗的人,不...
這位護法神,獨護地藏菩薩
堅牢地神跟地藏是一個系統的。堅牢就形容大地,我們一切生...
慾望永無止境沒完沒了
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樂的同時,又會為了不能每一件事都滿...
回歸無為法,緣聚緣散
在小乘的《俱舍論》中,有三種無為法。大乘的《唯識論》中...
定不定業對淨土宗的往生有什麼啟示
定業就是說,這個業的結構非常堅固,它有主動得果報的力量...
心不可得,病來逼誰,誰受病者
五觀心治者。不帶想息直觀於心。內外推求。心不可得。病來...
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嘗讀十六觀經云。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眾生心想佛...
為什麼一切法沒有真實相
因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轉動,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別。...
蓮藕的14種素食做法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藥用...
【漫畫】念佛賣苦,端坐往生
民國時候,浙江慈溪有一農婦,家裡非常窮,和兒子擠在一間...
感情是緣分的組合
我們今天人不是講感情,要談戀愛嗎?我們佛教講,菩薩行有...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現是什麼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當是未曾真實攝心,但只做場面行持之所致。...
哪個地方有障礙,就從那個地方觀進去
在大乘的學習當中,我們觀照真如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屬於...
淨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淨土法門的修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我們佛教徒的信...
殺生偷盜及邪淫,會導致哪些共業
等流果是約著個人的個別的業力。增上果是大眾的共業,大家...
如何才堪稱為淨土宗祖師
能夠稱為祖師的,無論是宗門、教下還是淨土宗,一定要悟明...
如何在一呼一吸間念佛號
問: 請問法師:如何在一呼一吸間來念佛號呢?是一吸誦一...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為大患之本,眾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識此生死苦因。所...
每天進步一點點,早晚會成功
虛老開示說: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
極樂世界離開了八苦
我們展開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當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意思...
唯心之理和現前之事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是非常正知見的一個理,也是一個包...
淨土法門的本質特點——感應道交
在慧遠大師身上,無論是他的知見,還是他的修行實踐,都體...
何為見地?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
問: 何為見地?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個過...
懺悔達到這個境界才是真懺悔
懺罪。我們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這樣的認識,因為佛的教導...
最難的是了生死
我說幾個例子。一個例子是:兒子遇到難了,是被冤枉了,他...
要經過很大的折磨,才能超越痛苦的錯覺
每次坐計程車,司機就問:師父,你看起來沒有幾歲,為什麼...
整個佛法的修學,都在修正我們的思想
當我們站在佛教的角度,來觀察生命的時候,我們會發覺這當...
提前面對現實,為來生積集資糧
死亡好像還很遙遠!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很堅固,這個是常見...
如何判斷內心是善業強,還是罪業強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別各別說明業果各別的相貌。 我們看第...
求子女的方法
佛教它的終極關懷是了生脫死,圓成佛道;對世間的這些家親...
你真的確定自己是對的嗎
曾經有個男人必須離家一段很長的時間,在他離開前,並不知...
消災延壽,相貌圓滿,辯才無礙……這尊佛都能滿願
農曆九月二十九日是藥師佛聖誕日,關於藥師佛的大願及修持...
現在很年輕想往生,阿彌陀佛會來接引嗎
問: 比如我現在還很年輕,身體又好,生活事業都好,我念...
受驢身償債五年
《法苑珠林》裡面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隋朝時,洛陽有一位...
對哪些對境造業,業果會越重
講到重罪、重業,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境有...
修慈心禪的方法
以自己為對像 你們也許注意到了這個經文的第一行:願我無...
皈依三寶,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能積集廣大福德,得大富貴,如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
為什麼有人預知時至要往生卻沒走
問: 有人預知時至要往生,叫來佛友助念,但幾次都沒走,...
什麼是異熟果?為什麼要加個異熟
好,業力就講到這個地方,就是善惡的問題、強弱的問題、相...
什麼是「定業」與「不定業」
這個定業跟不定業是說什麼呢?前面我們講這個業有兩種:第...
有自知之明,迴避玄妙之談,老實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薩,都尚且渴望往生極樂淨土,何況我們這些業...
做不到通身靠倒,這樣的狀態要如何打破
問: 弟子目前狀態是這樣的:說我信吧,卻做不到通身靠倒...
損人利己是表面現象,其實真相是什麼
如果我們就未來的因果報應而言,會把自己的快樂凌駕在別人...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麼條件
信因,在因地上修行要深切的相信:我們就是散亂稱念彌陀名...
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這一...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
原文: 聞有貴恙,想日見痊癒矣。世間不明理之人,一有病...
占察輪相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占察與世間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給出家人算,因為修行可...
淨土宗的懺悔和積集資糧,是為了臨終時用的
業果的輕重有三段:第一個,約心;第二個,約境;第三個,...
如何化解情緒不穩定
問: 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氣、衝動,面對這樣的情緒不...
為什麼要移民到極樂淨土
我們了解淨土總要,首先要了解淨土是怎麼生起來的,穢土是...
愚鈍之人如何開智慧
我們想背四十八大願都很困難。有的人出家多年,背個《楞嚴...
偷安一世,累劫難出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樂來比較,來警策我們要精進辦道。修行是...
造業的次數會影響業果輕重
五、加行故重謂或已殺生,或正或當,具歡喜心具踴躍心。或...
吃肉就是度這些眾生,這種說法對嗎
餘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講經時,聞有密宗傳法法師每每勸人...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願行三資糧中,願是一個中間環節。當這種強烈的願望,這...
【薦】
【漫畫】惡不能障,彌陀救度
四川省梓潼縣農村有一對夫婦,年紀四十歲左右,一直以來就...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則自然能夠放下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二部中...
這四種念佛功夫,都是同步跟進的
說到持名念佛,由於每個人的根性或者與這個法的緣分有淺有...
果報的不同,源於認知的差別
佛法並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則的真理,既然能得...
佛陀度化毒龍的故事
昔日,佛在羅閱祇城比留畔迦蘭陀尼波僧伽藍弘化。在優連聚...
邪知邪見造的業最重最可怕
最嚴重的是第三種,邪執故重。所有業裡心力強,沒有對治,...
佛教有「夫妻相剋」的說法嗎
古代民間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很多...
佛弟子可以出於禮節而合掌禮拜外道嗎
問: 遇到道教的塑像、儒家的大德、道教的先輩時,如果僅...
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壽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
知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息心達本源
我們的生命體,它是會生滅變異的,它是諸行無常的,你現在...
地藏菩薩的分身遍一切處
念誦地藏菩薩,絕不會墮入三途,不過輪轉要經過多一點。不...
業障會因為你拜懺而提前現前
你拜頭一天,沒離開;拜第二天,最多七天,這些災難都能離...
念佛要用真心來念
一九四零年,我們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師打佛七開示:念佛...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觀的前方便。一個人沒有經過空性智...
常持誦《心經》,身心皆可發生改變
在佛家中,有字數最少的一本經。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裡面記載。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這家兄弟有...
《觀經四帖疏》的不思議緣起
感應道交的特點在善導大師的著作裡面及實踐中比比皆是,比...
打坐只觀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嗎
問: 我打坐,觀察身體內自然氣息的運轉,但是我不持佛號...
後得智的五種分別
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謂通達、隨念、安立、和合、如意思擇...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緣
問:在戒律中,佛陀說:你們若不互相看視病人,那麼誰應當...
有信仰真不容易,沒人讚嘆反被嘲笑
問: 我是三十三歲的念佛行人。請問,出離心是不是會顯得...
年輕時造了很多增長業,現在要如何補救
九、悔所損業;十、對治所損業。 前面的八個是就著造業當...
阿彌陀佛為什麼不示現,讓大家生起信心呢
問: 我學淨土法門,也念佛。我覺得如果阿彌陀佛能經常示...
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哪怕念十聲阿彌陀佛都會令我們往生,...
拍攝佛像的照片要注意些什麼
分清是否禁止拍攝 部分佛教寺院會在寺內或佛像附近提示,...
放下萬緣是往生極樂的必要條件嗎
問: 請問法師,放下萬緣是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必要條件?...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現在我有一個習慣,每次有人來要皈依三寶,特別是那些沒接...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安樂得一日,便是千萬日樣子也。於一...
盎覆不吉蟲喻
過去有三兄弟,都說自己高大健壯,某次三人一起守夜,兩位...
有人念佛多年病沒好,便懷疑佛號不靈
《普賢行願品》第四,懺悔業障: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
人不可貌相,有很多和尚是異相
人家說聰明不過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說的。你不要看出...
忍一時之憤,能免百日之災
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要求...
佛像一定要請法師開光嗎
問: 請法師開示一下,如果買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請法師開...
上一頁
第19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聖嚴法師
健康素食
太虛大師
隨緣
道證法師
文殊菩薩
靜波法師
阿彌陀經
金剛經
憨山大師
大安法師
六道輪迴
臨終關懷
普賢行願品
淨慧法師
達摩大師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