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只要真信切願必定往生

印光大師  2021/01/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只要真信切願必定往生

【原文】

如來憫念眾生自力了脫之難,於是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雖五逆十惡,將墮阿鼻地獄之極重罪人,尚得往生。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善人乎。況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之佛弟子乎。淨土法門,三根普被。正接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流。

愚人每每闢為淺近小乘,總因未閱大乘經論,未親具眼通人。以己顛倒執著之心,測度如來原始要終之道。如盲睹日,如聾聽雷。彼固不見不聞,宜其妄相評論也。須知信願念佛一法,乃如來普度眾生,徹底悲心之所宣說。

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如誠法師譯文】

如來憫念眾生,自力了脫的艱難,於是特別開啟一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法門。只要具足真信切願,持佛名號。

雖然是五逆十惡,將要墮入阿鼻地獄的極重罪人,尚且得以往生。何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善人呢?何況受持三歸,具足眾戒的佛弟子呢?淨土法門,三根普被。正接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流。

愚昧的人,每每認為淨土法門是淺近的小乘法。這都是因為沒有閱讀大乘經論,沒有親近具正法眼的通達高人。以自己顛倒執著的心,測度如來初始最終的法門。

如盲人看太陽,如聾子聽雷聲。他固然看不見聽不到,能適合妄加評論嗎?必須知道信願念佛這個法門,是如來普度眾生,徹底悲心所宣說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東邊

有人問,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在西邊?這樣的問題回答...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機和電腦

《維摩詰經》當中說:心淨則國土淨。往生淨土需要以清...

淨業者如何處理專修與圓修的關係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

日常所有的障礙,都當做臨終模擬考

我覺得,一個人到了五十五歲,你日常生活就是一個戰場...

宏海法師:佛說無量壽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

第1講 今天跟大家討論的是《徹悟禪師語錄》,徹悟大師...

這是難中之難,沒有比這更難的了

這是難信法,於難信法要生決定信。《無量壽經》特別講...

佛號裡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從2003年開始,最初提起佛號,是枯燥的,無味...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推薦】印光大師《一函遍復》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一切上聖下凡...

印光大師論孝道

一、孝圓攝世出世間善法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一切諸善...

印光大師談女性的做人與修行

一、篤盡己分 1.女人本分在於孝親相夫教子 所言盡職分...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沒有貪婪的心,就沒有憂患

佛說:妄想是錯誤,執著是堅持錯誤。由於妄想執著,所...

有信仰真不容易,沒人讚嘆反被嘲笑

問: 我是三十三歲的念佛行人。請問,出離心是不是會顯...

在家居士的兩種誤區

佛教徒分為出家人和在家人兩種,出家人是以修學佛法為...

天下不治,匹夫有責

人在天地之間,藐乎小爾,何以與天地併稱,謂之為三才...

修淨土最忌諱夾雜

大凡修淨土人,最忌是夾雜。何謂夾雜?即是又諷經,又...

菩薩到這世間就是讓我們醒夢

菩薩在這個時候,由觀照眾生的苦來發菩提心。所以菩薩...

情慾如水,因果輪迴如堤壩

原文: 譬如長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橫流。人情如水,...

如來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

如來有十種力量,具足十種力。 (一)處非處智力: 他知...

【推薦】千百年來你所誤解的開光

開光就是開智慧 一直以來,人們對開光有著頑固的、強烈...

感恩、懺悔可以清除業障垃圾

修藍博士說,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不要想因為什麼問題...

僧尼破戒者

【僧尼破戒者,所謂畜養奴婢僮僕牛驢車乘田宅、種植園...

功夫用得純熟的人沒有妄想

《金剛經》上有這句話,何謂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初果,...

【佛教詞典】遠師二教

指隋代淨影寺慧遠之教判。即將如來一代聖教判為漸教與...

【佛教詞典】金剛華菩薩

金剛華,梵名 Vajra-puspā,音譯嚩日囉補澀閉、嚩日...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須彌頂上偈讚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須彌頂上偈讚品》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百食一味》

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百食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