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妄語的罪很重的,甚至影響到佛教的興衰

淨界法師  2021/02/09  大字體  護眼色

大妄語的罪很重的,甚至影響到佛教的興衰

我們再看大妄語戒。這個地方講出妄語的兩個項目,先看大妄語。

大妄語——若未證四果,妄言已證;未得四禪,妄言已得;未悟道,妄言已悟;及妄言天來、龍來、鬼神來等,過人之法,虛而不實,誑惑世人,名大妄語。

這個「大」指的是它的過失、它的罪業特別重,它影響的層次也特別廣,叫作「大」。大妄語的情況,我們可以會歸成兩種:

第一個,妄談個人的果證,這個是佛教徒的大忌。就是說,你在宣揚佛法時,你應該只有如法地宣說,如是我聞,如是我說,祖師怎麼說我們怎麼說,但是你不能牽涉到你個人的果證。因為不管有沒有果證,我只要如法宣說,眾生聽得懂,每一個眾生如法修學,就能夠得到利益了。

所以,佛陀在《楞嚴經》裡面,在大乘經也是,嚴格禁止所有的弘法者妄談自己的果證,乃至於你是真實地有果證也不能宣說。當然真實的果證不叫大妄語,這個只是擾亂佛教的秩序,這個罪比較輕。但是如果你沒有而說有,那這個就列入大妄語了。

我們看看妄談個人果證,有三種情況:

第一個,「未證四果,妄言已證。」這個是聖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第二個,「未得四禪,妄言已得。」禪定也不可以,禪定還是凡夫。

第三個,乃至於未開悟,說你已開悟,因為這都是過人之法。

所以修行,你打一個佛七,一時的相應,你都不要講出來,最好不要講出來,最好是閉嘴。只要跟自己修行有關的,你最好閉嘴,對你絕對沒有好處。

智者大師說,修行人稍有好境界你講出來,你下次再打坐就沒了,障道了。除非你這個境界——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好是壞,你不是跟一般人說,是請教善知識來判斷是非,你是跟你的上師說,可以。因為你要抉擇是非,到底我修行出了什麼差錯?為什麼出現這個境?這種情況可以。除此之外都不能講,跟你修行有關的東西都不能講。

人家來問你佛法,你就照佛法怎麼說;你問我個人,我無可奉告,這個是我個人的事情。絕對不能妄談自己的果證,這第一個。

第二個,宣談感應神通。「妄言天來、龍來、鬼神來等」,這是大妄語的第二種情況。你沒有談你果證,但是你說在拜佛時、打坐時有天人來跟你頂禮,或者是龍來了、鬼神來了,乃至於你說在夢中釋迦牟尼佛親自跟你加持灌頂等等,這種都是過人之法,一般人做不到。宣談感應神通,這第二種。這種情況是虛而不實,那你的目的幹什麼呢?「誑惑世人」,這就大妄語了。

這大妄語的罪是很重的,甚至於影響到佛教的興衰,這個我們待會再說明。這個影響的層面很廣,因為你擾亂了整個佛法的秩序,而且你對眾生產生嚴重的誤導。

在《楞嚴經》說這個大妄語,你去讀讀《楞嚴經》的四種清淨明誨,你講感應神通,講個人果證,它認為這不是妄語而已,在《楞嚴經》,他是犯兩條罪:妄語戒跟偷盜戒。

為什麼講感應神通是偷盜罪呢?《楞嚴經》上說,你盜取三寶。三寶的目的是建立大家一個正知正見,緣起的正見,如是因如是果,結果你這樣一講,三寶的功德都破壞了,他再也不相信三寶了,怎麼如法修學,斷惡修善,他根本不信這一套了,我怕啥?我做什麼事情,我師父幫我加持一下就好了!

你給他一個錯誤的知見,他再也不老實修行了,所以你等於是把他三寶的功德從他心中奪走了。他本來是一個如法的修行者,每天懺悔業障,積集資糧,結果你這麼一宣說,把他的知見擾亂了。他本來心中還有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結果你這麼一誤導,他聽到感應神通以後,他的佛法僧三寶的功德消失了,所以你盜取了他心中的三寶,你就知道這個罪有多重了。

所以,在《楞嚴經》上說,說大妄語犯兩條罪:第一個,大妄語戒;第二個犯了偷盜三寶功德的罪——盜戒,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追求神通的種種弊端

出家人專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

神通不敵生死

昔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弘化時,有梵志兄弟四人,皆...

佛度六師現神通

昔日佛在王捨國竹林精舍,廣受君民尊敬供養,因此引起...

應該如何看待佛菩薩的感應

問: 在五戒的大妄語中,佛陀嚴禁弟子宣說過人之法,...

有人妄稱自己是古佛再來可信嗎

自古高僧,無論是古佛再來,還是菩薩示現,都以凡夫自...

持戒現世都會有趨吉避凶的效果

廣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經箋要》講到說,過去在湖南有一...

修行中出現的不思議境界,為何不能隨便向外人說

我們看這裡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師的補充說明。蕅益...

高僧們的他心通

他心通有種種不同,如果是已經證道的聖人,比如澍庵,...

常啖人間肉鮮美,誰知盤盞腸食毒

【豬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

珍惜「上有老」的日子

有一種幸福叫做上有老。回到家來,親熱地叫一聲爸爸媽...

做夢的五個原因

總是被問夢見什麼什麼是怎麼回事,好像佛教就是要幫別...

拜訪紹雲長老:結緣乃是親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於安徽含山縣褒禪山的千古名剎褒禪寺,雲霧繚繞,...

印光大師《廣大靈感的觀音菩薩》

或曰:世人千萬,災難頻生,觀音菩薩僅是一人,何能一...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從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備如下六個方面的...

佛陀的十八種殊勝功德

在《大般若經》等大乘經典中,談到了佛的十八種殊勝功...

遭到譭謗應做如是思維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讒害和誣謗,不可嗔怨,不必計較。應...

只有求生西方最為可靠

印祖云:念佛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

用數息觀來念佛

佛開示我們一種方便,叫出入息觀。出入息觀就是觀出入...

公平分配財產

在百喻經中有一則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親,年老多病...

春季補身的九君子

春季氣候乾燥,乍暖還寒,所謂冬藏春捂是民間普遍的觀...

曾國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

句句消歸自心

祖師們常常教誨我們,要做到句句消歸自心,如說修行。...

【佛教詞典】猛利慾

【猛利慾】 p1036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頁云:復次猛利慾者...

【佛教詞典】訶利帝母法

(修法)密教以訶利帝母為本尊,欲祈出產而修之秘法,...

【視頻】消災吉祥神咒

消災吉祥神咒

【視頻】大安法師《帶業往生疑》

大安法師《帶業往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