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境遇不好,應當退一步來想

印光大師  2021/02/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境遇不好,應當退一步來想

世相無常,誠可嘆悼

相見以來,忽然已經有六年了。不但歲月更替,就是朝代也出現了更替。世相無常,實在可嘆可傷。

接到你的書信,知道你沒有荒廢淨業,實在值得稱許讚美。但又說身心非常的不安,是境遇不好,導致不安呢?又或者是疾病纏綿,導致不安呢?

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

如果是境遇不好的話,應當退一步來想。想一想世間上超過我的人固然多,而不如我的人也有不少。只要吃得飽穿的暖,何必羨慕別人大富大貴。樂天知命,隨遇而安。這樣尚且能轉煩惱成菩提,難道不能轉憂苦為安樂嗎?

如果是疾病纏綿的話,應當痛念色身為痛苦的根本,生起大厭離心,努力修習淨業,發誓求往生。諸佛以苦為師,而成就佛道。我們應當以病為藥,速求出離娑婆。

藉挫折於貧病,淨業易成

必須知道具足繫縛的凡夫,如果沒有貧窮疾病等痛苦,就會每天奔馳在聲色名利的場所,而不能停息。誰肯在春風得意威風顯赫之時,回過頭來想想未來會沉溺墮落的事情呢?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須知道上天要成就一個人,大多以逆境來磨練他,而敬奉上天的人,應該逆來順受。

然而孟子所說的「大任」,是指世間的官爵地位,尚且須要如此的憂心勞苦,方才不辜負上天之心。何況我們以博地凡夫,直接想要上承佛陀覺悟之道,下化法界一切有情。倘若不稍稍憑藉貧苦疾病來受一些挫折,那麼凡夫的見思二惑就會日日熾盛,淨業難以成就。迷失暗昧本心,永遠沉淪惡道。盡未來際求出無期啊!

古德說過:「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

只要志心念佛以消舊業,千萬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認為因果是虛幻,佛法不靈驗。

必須知道我們從無始以來,所作的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中說:「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豈能通過泛泛悠悠地修持,便可以消除淨盡啊?

勸修淨土

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對我們眾生無力斷除惑業非常痛心,所以特別開顯出這一個專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帶業往生西方的淨土法門。他們的宏大慈心及廣大悲心,就算天地父母的養育恩德,也不能和兩土教主慈悲心的恆河沙分之一相類比。我們只有懷著慚愧心,發懺悔心,信順淨土法門,老實念佛,自然會蒙佛慈悲攝受,業障消除而身心安泰了。

如果病痛很劇烈,難以忍受時,應當在早晚念佛迴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觀音菩薩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在危急的時刻,如果能持誦禮拜,沒有不隨感而應,立刻降臨慈悲護佑,使眾生脫離苦惱而獲得安樂啊。

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是最簡單最容易,最廣泛最宏大的法門。必須極為懇切志誠,才能感應道交,當生親自獲得念佛的真實利益。如果懶惰懈怠,毫無敬畏之心,雖然種下未來得度的遠因,而褻慢的罪過真是不堪設想。就算來生能夠得生人天兩道,也很難高登淨土,參會蓮池海會的聖眾。

至於佛像,應當作真佛看待,不可當作土木銅鐵等看。經典是三世諸佛的老師,如來的法身舍利,也應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面對經像時,應當如忠臣面對面地侍奉聖主,孝子讀誦父母的遺囑一樣。能夠做到這樣,則沒有業障不消除,沒有福慧不具足啊。

現今士大夫學佛的人很多,然而全是讀佛經的文句,理解它的義理,作為口頭閑談,來博取一個「大通家」的虛名而已。至於恭敬志誠,依教修持的人,這樣的人實在非常難得。

我常說:想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必須向恭敬心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如果心中毫無恭敬導致褻瀆輕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了。可悲啊!凡是遇到知交朋友,應當誠懇的以這個恭敬之法告訴他們,這是很大的法布施 。

如果能夠對淨土法門具足真信,是再好不過的事。假如自己的智慧不能理解,就應當仰信諸佛諸祖真實的言教,萬萬不能起一念疑心,疑惑就會與阿彌陀佛的大願相背離,臨命終時一定非常難於感通啊。

古人說淨土法門,只有佛與佛才能究盡明瞭。登地菩薩也不能少分地知道法門的玄妙。登地的大菩薩們尚且不能全部知道。哪能以我們博地凡夫的身份,妄生主觀判斷呢?

如果想要研究,應當看《淨土十要》。這本書是蕅益大師在淨土宗的諸多著作中,採取其中的精華,妙契當時的根機,是第一要緊的一本書。其中開頭就是《彌陀要解》,自從佛陀宣說這部《阿彌陀經》以來,是西天東土,絕無僅有的註解啊!應好好的遵守,不可以忽略。

現在的聰明人雖然學習佛法,因為沒有親近具法眼的善知識,大都專重理性,廢棄事修及與因果等事相。既然廢棄事修因果,理性也就一併失去了。所以每每有一些才華的高人,說出話能震驚鬼神,考察他的行為,卻與市井無知無識的人沒有什麼差別,其病根都是由於廢棄事修、因果所導致的。使上根利智的人徒勞地為他生憐愍心,令下劣愚蠢的人學他的樣子膽大妄為。所謂以身謗法,罪過無量。

《法苑珠林》這本書(一百卷,常州天寧寺訂作三十本,蘇州瑪瑙經房訂作二十四本,瑪瑙經房板殘傷模糊,天寧寺板是新刻),詳談因果,理事並進。因果報應的事蹟記載得清清楚楚。閱讀之後令人不寒而慄。縱然在暗室無人之處,也要常常如同面對佛陀天神,不敢稍生惡念。上、中、下根都能蒙受利益。斷然不至於錯認道路,執理廢事,歸向偏邪狂妄的弊病。

結勸

夢東徹悟禪師所說的:「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夢東禪師這個話,是千古不變的定論,也是徒逞狂慧之人的頂門一針。

各個經書流通處都有,應該請來閱讀,其中的利益當會自知,也應該令一切知交朋友來閱讀。你弟弟去年秋天又來到普陀山,我也曾經以恭敬的意義來勉勵他,但不知道他認為我的話對不對呢?

《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

我們講到生死疲勞,從貪慾起,那麼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

這世上誰能靠得住

親人能靠得住? 兄弟姊妹之間為爭奪遺產反目成仇,打...

眾生的苦惱就是錯認一切都不會變化

我們講肉眼看問題,肉眼是我們凡夫所具足的眼睛。從空...

讓孩子樂觀一些

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工廠曾經失火,近百萬美元的設備化為...

如何應對長時間的大逆境

問: 如何應對大的逆境?尤其是時間較長的逆境。 大安...

何人肯向死前修

若有眾生壽無量,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示...

修行將近二十年,至今還是毛病多多

問: 弟子修行將近二十年,至今還是毛病多多,是否業障...

星雲大師《無常的可貴》

人是宗教的動物,人生只要有生死問題,就一定要信仰宗...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

印光大師苦行略記

印光大師,關中人也。宿具善根,幼志聖賢。光緒七年,...

為何彌陀一身能接引百千萬億眾生

原文: 或曰:阿彌陀佛,安居極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

【推薦】《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的禍害,動輒讓人喪身失命,...

印光大師《放生十大功德》

(一)無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殺所致。人...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嗎

問: 經常有人說能行即是佛,何須念?做的好,不用念,...

供養佛塔獲殊勝功德

佛陀曾開示,供養佛塔功德甚大,應當精勤誠心供養。 過...

人生有四事最為浪費時間

擔憂 庸人自擾是為難自己,讓自己每天神經緊繃、憂心忡...

愛要付諸行動

在一堂品行課上,教授為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國王...

希望臨終沒有障礙,就要少吃肉

我們剛開始在修學戒律的時候,很多人提出一個問題,說...

聖嚴法師《建設人間淨土》

要使我們所處的世界變成淨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

破了八關齋戒該怎麼辦

問: 持八關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緣破戒了,又沒有...

《佛說離睡經》十種離睡之法

《佛說離睡經》前半部分乃述目犍連尊者獨自在寂靜處經...

學佛後有病還要不要看

一些學佛的人聽到別人有病就會勸人專心念佛,不要在意...

修淨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後像外道一樣

淨土念佛法門它的特色,是一個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

求戒容易持戒難

唯佛才能制戒。為什麼唯佛才能製定戒呢? 因為人性當中...

每個的靈性甦醒,都需要時間

以前我父親不信佛,我們燒香拜佛吃素他都要罵,記得第...

【佛教詞典】露地敷僧物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六緣:一、常住敷具,二、知是...

【佛教詞典】破壞

【破壞】 p0936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頁云:破壞者:謂...

【視頻】界詮法師《真空妙有》

界詮法師《真空妙有》

【視頻】外面沒有別人 只有你自己

外面沒有別人 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