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宗五家七宗——雲門宗

2021/02/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禪宗五家七宗——雲門宗

雲門宗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屬青原行思一系。此宗以創始者雲門文偃禪師(864-949)為宗祖。後唐長興元年(930)以後,文偃在韶州雲門山(今廣東乳源縣北)光泰禪院(今名大覺禪寺),舉揚一家宗風,因取其山名宗,後世稱之為雲門宗。

雲門文偃禪師簡介

雲門文偃禪師(864-949年),俗姓張,姑蘇嘉興(今浙江嘉興)人,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出生,是雲門宗的創始人。

文偃禪師童貞入道,《禪林僧寶傳》卷二說他「少依兜率院得度」,而《五燈會元》卷十五說他「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師出家」。宋人慧洪所作的《禪林僧寶傳》中,載文偃「性豪爽,骨面豐頰,精銳絕倫,目纖長,瞳子如點漆,眉秀近睫,視物凝遠」。

《五燈會元》亦謂文偃幼年「敏智生知,慧辯天縱」。可見,文偃自幼就表現出了他的不同凡俗之處。成年後,文偃在毗陵(今江蘇常州)戒壇受具,然後仍侍志澄禪師,窮探律藏。

文偃在浙江「博通大小乘」以後,仍覺得「己事未明」,乃發心參學。文偃首先參訪的是睦州陳尊宿(道蹤)。到睦州是文偃的第一次參學,通過這次參學,文偃在禪法上終於得了一個入處,於是文偃又在睦州的指示下,去參雪峰義存。

文偃的得法是在雪峰,且文偃在住山後的開示中也經常說:「南有雪峰,北有趙州」。可見,他對於當時叢林中的諸彥,最為尊崇這兩位大德。文偃在雪峰那裡悟道後,曾親近雪峰達一年。

在《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下中,記載了雪峰門下有僧舉《參同契》問「如何是‘觸目不會道,運足焉知路’?」雪峰道:「蒼天!蒼天!」那個參學的僧人不明,卻問文偃,文偃道:「三斤麻,一疋布」,其僧曰:「不會。」文偃說:「更奉三尺竹。」文偃也因為此次的禪機脫穎而出,頗得雪峰的知重。

文偃離開雪峰之後,曾於各地參訪過一段時間,對此,《廣錄》中的《遊方遺錄》與慧洪的《禪林僧寶傳》均有明確的記載。《僧寶傳》載文偃先參幹峰和尚,得法後住於越州,文偃離開幹峰後,又去了曹山、疏山、歸宗、九江(遇陳尚書)等地,參訪了各地叢林的大善知識。

義存圓寂後(908年)後,文偃才去參學於靈樹如敏禪師。文偃住靈樹,前後達八年之久,戊寅歲(918年),如敏圓寂,南漢王劉岩請文偃說法,文偃此後才大弘法教於韶陽。

戊戌歲(926年),文偃被詔入闕開法,劉王賜號「匡真」。後來,文偃返回本院,南漢王朝對他仍然頻加賞賚。

943年,劉晟稱帝,復詔文偃入內殿供養,月餘,卻回武水(今廣東韶關之西北)。文偃在韶陽一帶弘教,前後達三十多年,他創立了雲門宗,恢弘了雪峰禪法。

文偃的弟子百餘人,「散在諸方,或性達禪機,或名高長者」,「或典謀法數,或領袖沙門」。在《景德錄》中,收有其門人之傳記達六十一人,而在《五燈會元》中,其門人有機緣語傳世者就有七十七人之多。文偃擁有如此興旺的法嗣,他的禪風在五代時期的叢林中影響也十分深遠。

雲門祖庭

雲門山大覺禪寺,俗稱雲門寺,位於廣東省乳源縣城東北六公里處的雲門山慈悲峰下,是禪宗「一花五葉」之一的雲門宗開宗道場。

雲門山大覺禪寺由文偃禪師創建於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南漢白龍三年(公元927年),南漢王敕封該寺為「光泰禪院」,後又敕改為「證真禪寺」。至南漢大寶六年(公元963年),又敕改為「大覺禪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因該寺座落在雲門山下,故世人習慣稱之為「雲門寺」。六十歲時,原駐錫靈樹道場的文偃禪師經奏准南漢王同意,領眾開創雲門山,他「因高就遠,審地為基」,創建梵宇,經歷五年而告功竣。據《雲門山誌》記載,寺觀建成之後,「聞風向道者,雲來四表,擁錫衣止者,恆逾半千」。文偃禪師開示法語,立章傳道,並在此創立「雲門宗」。

雲門宗之學說和禪法

雲門宗宗旨為「雲門三句」:涵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

「涵蓋乾坤」一句,是針對雲門禪法之本體而言的,「截斷眾流」與「隨波逐浪」兩句,則是針對雲門禪教的作略而言的。「截斷眾流」,是指禪師應當將學人的情識糾葛立即斬斷,從而使他們返本窮源而見道。「隨波逐浪」,意思是說:對於禪師來說,利舌辯才是需要的,只有具備了辯才,才有利於接機,能夠在剎那間分清賓主、把握住學人的根機,從而應病與藥。

雲門的「一字關禪」應當是很能體現其家風的一種作略,也是文偃在禪教中經常採用的手段之一。當學人向禪師提問時,禪師只用一個字截流,而這簡捷響亮的一字,卻可以使學人的心疑頓然冰釋。像這樣用一個字來接機,學人對於禪師的垂接肯定會猝不及思的,這樣做便可以使學人的心思情識立即杜絕,當下迴光返照,清除自家心中疑團,徹見自己的本性。

文偃的施教方法,體現了雲門禪法的高古風格。與「臨濟將軍,曹洞士民」相呼應,叢林中也曾一度有「雲門天子」的提法。

雲門宗風有奔流突止之概。本宗接化學人有其特異之處,即所謂雲門八要:

(一)玄,接化玄妙。

(二)從,從學人之根機以接化之。

(三)真要,拈出佛道宗旨。

(四)奪,不容學人擬議,截斷其煩惱性。

(五)或,不拘言詞,接化自在。

(六)過,宗風嚴峻,不許轉身迴避。

(七)喪,不執己見。

(八)出,接化自由,予學人出身之路。

總體來說,雲門宗接化學人,不用多語饒舌,於片言只句之間,超脫意言,不留情見。以無伴為索,或一字或多語,隨機示明之。

文偃門下頗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以白雲子祥、雙泉師寬、德山緣密、雙泉仁郁、守初宗慧、香林澄遠等為著。雲門宗在五代、北宋十分興盛,至南宋逐漸衰微。

雲門文偃禪師悟道公案

文偃禪師生來機敏聰穎,慧辯天縱,在侍奉志澄律師數年期間,專攻《四分律》,並學習大小乘經論。後因深感出家多年而已事未明,遂辭志澄律師,外出遊方參學。先參睦州(今浙江建德東)道蹤禪師,數載後又從學於雪峰義存。

時,睦州陳尊宿住龍興寺。陳尊宿,黃檗希運禪師之法嗣,每日以編織草鞋為生,叢林皆稱之為「陳蒲鞋」,或者直接稱為「睦州」。其接人一向以機鋒險峻著稱,平時經常閉門不出,不輕易接引來參者。一日,文偃禪師來到睦州,可是睦州和尚一見他,故意裝作沒看見,馬上關上門,文偃禪師於是上前敲門。

睦州和尚問:「誰?」

文偃禪師道:「某甲。」

睦州和尚又問:「作甚麼?」

文偃禪師道:「己事未明,乞師指示。」

睦州和尚開門看了他一眼,一句話也不說,又重新關上門。

第二天,文偃禪師又前往扣門造訪,睦州和尚仍然閉門不出。到了第三天,睦州和尚才開門,他剛將門打開一線,文偃禪師便使頸往裡面擠,睦州和尚一把擒住他說:「道!道!」

文偃禪師正要開口答話,睦州和尚卻一把將他推出門外,說道:「秦時轢鑽(用來比喻無用之物)。」說完又猛地關上門,將文偃禪師的一隻腳給擠傷了。文偃禪師豁然有省。

文偃禪師悟道後,繼續留在睦州和尚身邊請益。數年後,睦州和尚便指點他前往福州,參禮雪峰義存禪師。

雪峰禪師是德山宣鑒禪師的弟子,當時在福州象骨山雪峰莊廣福院傳法,座下徒眾有千餘人。

一日,文偃禪師來到雪峰莊上,尚未上山禮拜,見有一位僧人從身邊經過,便問:「上座今日上山去耶?」那僧道:「是。」

文偃禪師道:「寄一則因緣,問堂頭和尚(即方丈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別人語。」

那僧道:「得(可以)。」

文偃禪師道:上座到山中見和尚。上堂,眾才集便出,握腕立地曰:‘這老漢項上鐵枷,何不脫卻?’

那僧上山後,便依教奉行。雪峰禪師見那僧這樣說話,迥異常人,心生詫異,便下座揪住那僧,說道:「速道!速道!」那僧卻無言以對。

雪峰禪師於是將那僧推開,說道:「不是汝語。」

僧狡辯道:「是某甲語。」

雪峰禪師道:「侍者將繩棒來。」

那僧一見要受罰,只好承認道:「不是某語,是莊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來道。」

雪峰禪師一聽,非常高興,便向大眾道:「大眾去莊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識來!」

第二天,文偃禪師上山禮拜雪峰和尚。雪峰一見,便道:「因甚麼得到與麼地(見地)!」

文偃禪師聽了不語低頭。從此以後,雪峰與文偃禪師,師資道合。經過幾年的磨練,雪峰禪師終於將宗門密印傳授給文偃禪師。

文偃禪師受法後,不久即離開雪峰,四方參禮。其鋒辯險絕,一時叢林盡聞。後抵韶州曲江靈樹。

在此之前,知聖(如敏)禪師住靈樹二十年,沒有請立首座和尚,大眾都很奇怪,經常勸他迎立首座和尚。知聖禪師道:「我首座生也」。

過了幾年,知聖禪師道:「我首座牧牛也」。又過了幾年,知聖禪師道:「我首座行腳也」。又過了幾年,忽一日,知聖禪師令鳴鐘集眾,到三門外迎接首座和尚。大眾剛一出山門,文偃禪師正好來到。於是,文偃禪師便住靈樹,充當首座和尚。一時大眾無不驚服。

雲門公案:一則不成 二則不是

襄州洞山守初禪師去參見雲門文偃。

雲門問他:「你剛從哪裡來?」他答:「才從江查渡來。」

雲門又問:「你夏天在什麼地方?」他答:「我在湖南報慈寺。」

雲門問:「你哪天離開哪裡的?」他說:「是八月二十五日。」

雲門大喝一聲:「拖下去!打三頓棒子!」

第二天,洞山守初又上堂去參拜雲門文偃,問道:「昨天蒙師父打了我三頓棒子,但是不知道我什麼地方錯了?」

雲門呵斥說:「你這飯袋子,江西、湖南就那麼去了?」

洞山守初於言下大悟。隨後他說:「以後我要到個無人煙的地方,不積蓄一粒米,不栽種一莖菜,只接待十方往來過客,給他們全都把釘子拔了。把稧子抽了,摘掉他們頭上的油膩帽子,脫掉他們身上惡臭的布衫,叫他們赤條條、灑落落,只做個無事僧人,豈不快哉!」

雲門文偃聞此言後卻說:「你身如個椰子大,倒開得如此大口。」洞山守初聽罷禮拜不止。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真鐵漢」佛源老和尚的禪門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歲時從益陽會龍山棲霞寺智...

雲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內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雲居山打七出定回來後,一個小和尚跑去求...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

禪定者調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師原文: 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

末法時期修念佛還是參禪

問: 現在末法時期,是修念佛法門比較好,還是參禪比...

並不缺少佛性

趙州禪師是一位禪風非常銳利的法王,學者凡有所問,他...

世間有五種不易

黃龍慧南禪師說世間有五種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淨宗初祖-慧遠大師

1.生平 遠公大師(公元334年---416年),東晉時代人,俗姓...

僧鞋的來由

在佛教的發祥地印度地處熱帶,所以一般人都以為釋迦牟...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義

走進佛寺大門,你會看到一個建築物,叫天王殿。天王殿...

何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觀無量壽佛經》圖文解說

靈山嘉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憨山大師:出生死法

佛所說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門,但其中只有念...

在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沒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飯、人來客...

四十八大願——(第3願)各得真金色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意謂:...

隨順世緣離糾纏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喫茶去》,講了我們要安住當...

宏海法師:淨土十疑論

(第一講) 各位同修,請大家隨著我合掌。 南無本師釋...

文珠法師《正見與邪見》

見是見解,人的社會背景不同,民族意識不同,思想觀念...

道生長老:終身受持法華經

終身受持法華經 道生長老終生受持《妙法蓮華經》,並從...

我們要悟的是什麼

問: 經典裡經常講的開悟、頓悟的悟是動詞,悟的對像...

出家人對父母的孝

古往今來多少出家的人,他們對父母的那種孝,那是刻骨...

老實念佛,漸離生死

怎麼漸離生死?就是用般若智慧現量觀察這個世間的無常...

波斯匿王的皈依

佛陀被給孤獨長者迎接到祇園精舍,這裡的環境和風景優...

【佛教詞典】二取

【二取】 二取有四種解說。一、相、見二取,所取者為相...

【佛教詞典】未遍知

【未遍知】 p0489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頁云:未遍知者:由...

【視頻】大准提心咒

大准提心咒

【視頻】慧律法師《酢梅說無生》

慧律法師《酢梅說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