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

大安法師  2021/01/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

問:「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如何理解?

大安法師答:「三界導師」,這個三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我們輪轉六道的一個範圍。釋迦牟尼佛看到我們輪轉三界,三界火宅,苦不堪言。所以他的同體大慈悲心來三界示現八相成道,給我們講經說法,帶領我們離開三界的火宅,就叫導師。導就是引導我們出離三界險路的老師、本師。

「四生慈父」,四生就是生命形態的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這四生是代表一切凡夫眾生的生命形態,佛是我們的慈父。這個慈悲的父親,關注著我們這些眾生等同一子如羅候羅。我們在這裡輪轉受苦,我們的慈父心不忍,他要讓我們離開輪迴的苦難。所以慈是給我們的快樂,這個快樂不是人天的快樂,而是法性、涅槃的常樂我淨的快樂,才叫真正的慈。

「人天教主」,人天是包括六道了,在六道輪迴裡,人道和天道是比較有智慧,也能接受教化的。他主要示現人道成佛,同時教化天人。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四天王,六天都在散花、也都在聽經。教主就是我們的本師,教化之主。

還有,「三類化身」,三類是哪三類?千百億化身嘛,不止三類。佛有三身,一個是法身、一個是報身、一個是化身。法身是不生不滅的,無形無相的;報身是為菩薩示現的;化身是應一切輪轉的眾生示現的變化身,也許應化為人的身體,也許對畜牲應化為畜牲的身體。百千億化身,無量的化身,是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

問: 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聽說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謗法五逆還能往生嗎

問曰: 如四十八願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往生。今此...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問: 弟子跟您學佛十年,並皈依,已60歲。最近獨子不幸...

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後可以染髮嗎

問: 請問法師,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可以將白髮染成黑髮...

據說蔥蒜能防癌,淨業行人能否食用

問: 據說蔥蒜有防癌作用,淨業行人能否食用? 大安法...

貪戀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嗎

問: 頂禮法師!佛經上說,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抵得...

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該如何化解

問: 師父您好,請問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如何化...

達照法師學佛常識釋疑

一、問:人活在紅塵,雜念太多。該如何做,才能入佛之...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是不是有些時間段不可以點香呢

問: 原早晚課已定好,但特殊情況過了時間,晚上幾點...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三法。信是什麼呢?信,從事相...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問: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這個觀點是否是由佛陀親口說...

用佛號來熏習我們這顆心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把前面...

念一天地藏菩薩的聖號,功德有多大呢

【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閣,勝俱胝劫中,稱餘智者德。...

「半」的處世哲學

明末清初的碩學鴻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

居士對待僧人的「十六字訣」

原文: 來書發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實為至當。然教兒...

戒邪淫十三法

時代變遷迅速,以往農業時代的色 情場所,僅限於城市...

使生疏的佛號變熟悉

念佛的功夫來自於不斷的熏習。如果不念佛,我們每天的...

大安法師2024年正月初三開示|一念與十界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徹悟禪師語錄》...

十供養讚

香: 心然五分 普遍十方 香煙童子悟真常 鼻觀妙難...

【推薦】熱心公益皈依佛法的他,為何卻痛失愛子

接到了你寫給明道法師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紀才二...

享清福最難

走出世間是清淨,走入世間是紅塵。紅塵滾滾,這個世界...

如何看待無相念佛

問: 末學剛接觸佛法,還在上學,沒有智慧擇法。聞台...

殺生偷盜及邪淫,會導致哪些共業

等流果是約著個人的個別的業力。增上果是大眾的共業,...

【佛教詞典】穢身

由惑業所感得的有漏不淨之肉身。即指凡夫污穢不淨之身...

【佛教詞典】果報

由於過去的業因而造成現在的結果,叫做果,又因為這果...

【視頻】果良法師《殺生戒的標境想》

果良法師《殺生戒的標境想》

【視頻】德林老和尚《禪七開示之世界觀 觀世界》

德林老和尚《禪七開示之世界觀 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