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乘法門的修行目標及相互關係

淨界法師  2021/02/11  大字體  護眼色

五乘法門的修行目標及相互關係

我們先看第一個,總標五乘的要義,先作一個總標。

我們把它分成三道,先講安樂道,人乘跟天乘。

一、人乘——謂以「三皈」、「五戒」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塗,生於「人道」,是名「人乘」。

二、天乘——謂以「十善業」、「四禪定」、「四空定」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人道,生於「天道」,是名「天乘」。

當我們的心態準備好以後,佛陀在開演修行的過程當中,先講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離苦得樂。先要得到人身,離開三惡道的痛苦,能夠讓我們創造一個相對安穩的生命,所以佛陀先講人天乘。

人乘主要是三皈、五戒。讓三皈、五戒的法門,在我們內心熏修,我們的生命慢慢就出現了人道的果報。天乘,進一步以十善根、四禪、四空定這種法的熏修,就出現天界快樂的果報。這個是安樂道。

佛陀製定的法門,它是一種點點滴滴的熏修。就是說,我們前面講過,我們一念心是剎那剎那的無常,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它雖然是無常無我,但它有一種相續的作用。

那麼這種作用它會怎麼樣呢?它會創造業力,會得果報,會造因得果。所以我們前面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這三種善根,這個架構建立以後,只是一個大方向的結構。就像開車,你得先設定目標在哪裡,把整個大路先搞清楚。但是過程中的小路,你要微調。

這個法門就是讓你微調。念念的依止人天的三皈、五戒、十善的善業這個法,慢慢地來對治習氣,把邪惡的部分慢慢地洗掉。因為經常修學五戒、十善,你的心邪惡的這一塊力量,就會慢慢消除掉,產生善良的這一塊。為什麼我們要有前面的理觀?這樣你才會知道這個法門的目的是要借事修心,借人天乘的法來消滅我們邪惡的心,產生善良的心。這是人天乘法的一個目的。

我們再看第三、第四的解脫道,看聲聞乘跟緣覺乘。

三、聲聞乘——謂以「四諦」法門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阿羅漢,是名「聲聞乘」。

四、緣覺乘——謂以「十二因緣」法門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辟支佛,是名「緣覺乘」。

聲聞乘它的重點在修四諦法門,而四諦法門的下手在苦諦。人天乘,佛陀要我們斷惡、修善,創造安樂的果報。但是到了二乘解脫道時,佛陀告訴我們,人世間的快樂不能夠安住,只能夠當過程,因為人生的快樂有太多的後遺症,你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佛陀說,世間的快樂就像一個甜美的蛋糕,裡面充滿了毒藥,「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初雖美味終成大患」。因為你嘗人世間的快樂,就要付出生生世世輪迴的代價,每一世的生命都要受到老病死的折磨。

所以佛陀到了善根成熟以後,從斷惡修善的理念,慢慢引導到追求一種涅槃寂靜的概念。佛陀告訴我們:我們有更好的目標可以追求,我們不一定要追求人世間這種有毒藥的蛋糕的快樂。佛陀開始講四諦十二因緣,把我們內心的水平從一種善惡的概念提升到空有的概念,放棄有相的快樂,追求空性的寂靜,這種境界更高了。涅槃寂靜樂,這個快樂是沒有過失的,是安穩的快樂。

緣覺乘以及聲聞乘,已經從三界的輪迴果報中跳脫出來,所以我們叫解脫道。

我們再看最高級的法門叫菩薩乘。這是佛法裡面最圓滿的一個法門。

五、菩薩乘——謂以「六度」法門為乘,能運載眾生,總超三界及二乘之境,至大般涅槃之佛果,是名「菩薩乘」。

前面的緣覺乘跟聲聞乘,它是一種離相的。到菩薩乘時,又開始面對相狀,但是這時是不執著,叫作借相,菩薩又開始從空出假,廣修六度。它這種相,跟前面的人天乘的相不同。人天乘的相是一種執著的,有漏的、貪愛的;菩薩把這種相當作暫時的借用,借相修心,又回到了人群修習六波羅蜜,成就萬德莊嚴。

所以這個五乘法門是三種目標:第一種,先追求人世間的安穩快樂;第二種,追求出世間涅槃的解脫;第三種,成就佛陀的萬德莊嚴。第一種是有相行,第三種也是有相行,第二種是無相。

所以禪宗說,我們剛開始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就是修人天乘。其實,在修五戒十善時,心態沒有太多改變,就是凡夫的心態。真正生命的改變是二乘,開始深入地觀察人生的苦諦,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出離心。

到了菩薩乘,又開始回到你過去的因緣,該做什麼,你還做什麼,就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但是那個時候的心態完全不同了,你是依止菩提心,依止空正見。

這個五乘法門,我們會慢慢有次第地介紹,我們應該怎樣透過法門來提升我們的心態,從一種邪惡的心提升到一種善良的心;從一種善良的心再提升到一種涅槃的心;從涅槃的心再提升到菩提心,有三個階段,我們會次第地加以說明,借法來修心。

這是一個總標,把五乘法門的一種相互關係簡單介紹一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你自己不想改變,誰也救不了你

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你的生命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

這個功夫不要把它看簡單了

我們是一個普通的清眾,住在常住裡,沒有懺室、靜室,...

【推薦】六個方法可以懺除過去和現在所造的罪業

無始以來我們造了無數的業,逐一受報,什麼時候才能成...

什麼都修不進去,你就念地藏菩薩聖號

【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

有四種供養因緣,使僧眾心生貪愛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

【推薦】對淨土宗人的勉勵

淨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點跟大家互勉, 第一個,你最...

【推薦】修行中的八念法門

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八念法門。 我過去也給大家講過六...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無論離合,婚姻都是一場修行

關於如何處理家庭倫理關係,佛陀在《善生經》中把在家...

念佛是無上良藥

【念佛調養生息】:一聲佛號,調養生息,心平氣和,平...

修行是為了找到自己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

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

空有雙照,悲智雙運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業果叫作有相行...

道尚難辦,何能污情染愛

參禪人,立志孤高,迥絕人世,隻身孤詣;以道為侶者,...

回歸本來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討...

慧律法師: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過日子就...

聖嚴法師:應以何種態度面對癌症

問: 台灣企業家郭台銘的妻子過世,很多人不免感嘆,...

過去世不知道造了什麼業,應該如何懺悔

我們今生造的業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向佛菩薩發露,對不...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衝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講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則,可...

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先談談在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一、...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

兩種十念法

十念法要辨識一下,有兩種。 一種是慈雲遵式提出的十...

容人與結緣

每個人由於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養以及成長的生...

五種佈施能迅速得福和改命

修行的成功,須從大悲心中入手。而悲田應以佈施為首。...

【推薦】一樁善舉挽救了兩條人命

光緒年間的故事,一位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

【佛教詞典】釋三報論

全一卷。又作三報論。東晉廬山慧遠(334~416)撰。收...

【佛教詞典】周陀

(人名)?uddhipanthaka又作K?udrapanthaka,比丘名。...

【視頻】濟公行跡 雲林尋覓(靈隱寺)

濟公行跡 雲林尋覓(靈隱寺)

【視頻】惟賢法師《出水蓮花自清淨》側記

惟賢法師《出水蓮花自清淨》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