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乘法門的修行目標及相互關係

淨界法師  2021/02/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五乘法門的修行目標及相互關係

我們先看第一個,總標五乘的要義,先作一個總標。

我們把它分成三道,先講安樂道,人乘跟天乘。

一、人乘——謂以「三皈」、「五戒」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塗,生於「人道」,是名「人乘」。

二、天乘——謂以「十善業」、「四禪定」、「四空定」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人道,生於「天道」,是名「天乘」。

當我們的心態準備好以後,佛陀在開演修行的過程當中,先講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離苦得樂。先要得到人身,離開三惡道的痛苦,能夠讓我們創造一個相對安穩的生命,所以佛陀先講人天乘。

人乘主要是三皈、五戒。讓三皈、五戒的法門,在我們內心熏修,我們的生命慢慢就出現了人道的果報。天乘,進一步以十善根、四禪、四空定這種法的熏修,就出現天界快樂的果報。這個是安樂道。

佛陀製定的法門,它是一種點點滴滴的熏修。就是說,我們前面講過,我們一念心是剎那剎那的無常,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它雖然是無常無我,但它有一種相續的作用。

那麼這種作用它會怎麼樣呢?它會創造業力,會得果報,會造因得果。所以我們前面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這三種善根,這個架構建立以後,只是一個大方向的結構。就像開車,你得先設定目標在哪裡,把整個大路先搞清楚。但是過程中的小路,你要微調。

這個法門就是讓你微調。念念的依止人天的三皈、五戒、十善的善業這個法,慢慢地來對治習氣,把邪惡的部分慢慢地洗掉。因為經常修學五戒、十善,你的心邪惡的這一塊力量,就會慢慢消除掉,產生善良的這一塊。為什麼我們要有前面的理觀?這樣你才會知道這個法門的目的是要借事修心,借人天乘的法來消滅我們邪惡的心,產生善良的心。這是人天乘法的一個目的。

我們再看第三、第四的解脫道,看聲聞乘跟緣覺乘。

三、聲聞乘——謂以「四諦」法門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阿羅漢,是名「聲聞乘」。

四、緣覺乘——謂以「十二因緣」法門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辟支佛,是名「緣覺乘」。

聲聞乘它的重點在修四諦法門,而四諦法門的下手在苦諦。人天乘,佛陀要我們斷惡、修善,創造安樂的果報。但是到了二乘解脫道時,佛陀告訴我們,人世間的快樂不能夠安住,只能夠當過程,因為人生的快樂有太多的後遺症,你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佛陀說,世間的快樂就像一個甜美的蛋糕,裡面充滿了毒藥,「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初雖美味終成大患」。因為你嘗人世間的快樂,就要付出生生世世輪迴的代價,每一世的生命都要受到老病死的折磨。

所以佛陀到了善根成熟以後,從斷惡修善的理念,慢慢引導到追求一種涅槃寂靜的概念。佛陀告訴我們:我們有更好的目標可以追求,我們不一定要追求人世間這種有毒藥的蛋糕的快樂。佛陀開始講四諦十二因緣,把我們內心的水平從一種善惡的概念提升到空有的概念,放棄有相的快樂,追求空性的寂靜,這種境界更高了。涅槃寂靜樂,這個快樂是沒有過失的,是安穩的快樂。

緣覺乘以及聲聞乘,已經從三界的輪迴果報中跳脫出來,所以我們叫解脫道。

我們再看最高級的法門叫菩薩乘。這是佛法裡面最圓滿的一個法門。

五、菩薩乘——謂以「六度」法門為乘,能運載眾生,總超三界及二乘之境,至大般涅槃之佛果,是名「菩薩乘」。

前面的緣覺乘跟聲聞乘,它是一種離相的。到菩薩乘時,又開始面對相狀,但是這時是不執著,叫作借相,菩薩又開始從空出假,廣修六度。它這種相,跟前面的人天乘的相不同。人天乘的相是一種執著的,有漏的、貪愛的;菩薩把這種相當作暫時的借用,借相修心,又回到了人群修習六波羅蜜,成就萬德莊嚴。

所以這個五乘法門是三種目標:第一種,先追求人世間的安穩快樂;第二種,追求出世間涅槃的解脫;第三種,成就佛陀的萬德莊嚴。第一種是有相行,第三種也是有相行,第二種是無相。

所以禪宗說,我們剛開始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就是修人天乘。其實,在修五戒十善時,心態沒有太多改變,就是凡夫的心態。真正生命的改變是二乘,開始深入地觀察人生的苦諦,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出離心。

到了菩薩乘,又開始回到你過去的因緣,該做什麼,你還做什麼,就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但是那個時候的心態完全不同了,你是依止菩提心,依止空正見。

這個五乘法門,我們會慢慢有次第地介紹,我們應該怎樣透過法門來提升我們的心態,從一種邪惡的心提升到一種善良的心;從一種善良的心再提升到一種涅槃的心;從涅槃的心再提升到菩提心,有三個階段,我們會次第地加以說明,借法來修心。

這是一個總標,把五乘法門的一種相互關係簡單介紹一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以佛法來指導自己的身語意

要知道由聞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對此獲得定解之後,...

佛弟子平時自修的幾種方法

一個人為什麼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訓練自己意志堅定,如...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沒有一定的功課,就是掛名的佛教徒。淨土行...

星雲大師《自我教育》

吾人生而為可貴的人,不要永遠做人的兒女,不要永遠做...

【推薦】如何讓自己所求之願能迅速成辦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方便地、更快速地通過自身地努力達成...

宣化上人:修行要及時

我們眾生與佛的一念真心,是無二無別的。為什麼佛早已...

避免跟人對立的竅訣

我們現在還很難達到真正的無我,但要盡可能地弱化我執...

念佛的同時也要觀想憶念阿彌陀佛嗎

問: 請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的憶佛念佛,現前...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中國古代文人的護生詩

中國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許多人對佛教有深厚的情緣,還...

人生的五種忍耐

1 、 耐冷: 事態炎涼,要隨遇而安,坦然處之。 2、耐...

念佛普攝華嚴法界

原文 : 又問:華嚴法界,密義重重,以無量修多羅而為...

生命的短暫與可貴

時至深秋,天氣的寒涼催促著人們添加衣裳。那些在夏季...

要的是摩尼寶珠,不是路邊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輕學佛,大概到中晚年福報會現前,佛教我們...

為富不仁非為貴,見色不亂方為貴

宋朝韓琦任宰相時,買了一個妾姓張,容貌美麗。訂立契...

光陰不虛度、精神不浪用

示無朽曰:尺璧豈寶,寸陰當惜。正念彌陀,信光赫奕。...

曲折所帶來的財富

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在《過鬆源晨炊漆公店》詩中寫道:莫...

事業的成功與否跟因果有關聯性嗎

問: 我是一名本科應屆畢業生,最近一年來,看到身邊很...

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這兩句話實際上是兩句教人如何立身處世的話。 第一句...

戲劇大師蕭伯納談素食護生

我們是牲畜的活墳場,為了口腹之慾而將它們斬殺。饕餮...

聖嚴法師:什麼都不求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了:沒有錢的時候...

對境煉心才是真修行

問: 弟子聽過一個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閉關修...

印祖為何反對女眾出家

問: 弟子在《印光法師文鈔》中讀到說:至若女人有信心...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從古到今,還沒有...

徹悟大師淨土開示錄

一、讚法門殊勝 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較之禪宗...

【佛教詞典】陰錢

(雜名)紙錢之別名。陰府所用之錢貨。...

【佛教詞典】不慳貪戒

(術語)梵網經十戒之一。心無鄙吝,悉捨所有也。...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十地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十地品》

【視頻】神秘的峨眉山

神秘的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