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參加龍華三會的三種資格

太虛大師  2021/01/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參加龍華三會的三種資格

龍華三會願相逢

究竟真實的佛法,是唯親證的諸佛乃能知之,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決非我們思量分別之所能解,言語文字之所能到的。

不過慈悲為懷的佛陀,欲攝化一切眾生皆證其所自證之法,推己及人,故隨各人的根性不同,所好各別,而從不可思議的第一義諦中,方便施設無量的教法,千差萬別。

對佛法稍有認識的人,皆知有「龍華三會」一語;就是平常寺院裡唱的「佛寶讚」中,也有這麼一句:「龍華三會願相逢」。所以,現在就關於龍華三會的命名和意義及怎樣赴龍華三會,略為說明。

什麼是龍華三會?

「龍華三會」的意義,須從彌勒佛將來下生此土的關係上來說明。因為彌勒佛當來下生成佛,是在龍華樹下,亦猶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果一樣。

其樹名龍華者,言其枝幹高大如龍盤空,且能開燦爛之華,結豐碩之果。言三會者,亦與釋迦牟尼佛的三轉法 輪相似。

三場法會,普度眾生

其轉第一次法輪,遇彌勒佛聽經聞法授記度脫者,是為龍華初會;經若干時期,有若干眾生,又聞彌勒佛說法而得超凡入聖者,是為龍華二會;到最後一會,則大轉法 輪,凡為彌勒佛所度之機,皆度盡無餘。是為龍華三會。

其實,彌勒佛當來下生人間說法何止這三次呢?不過是指大會而言,其第一大會度脫人天無量眾生,乃至第三大會亦度脫人天無量眾生罷了。從這第一、第二、第三會中,由聽聞正法、依教修行、而得證果的無量無邊眾生,是謂龍華證果。

現在的大藏經裡,有《彌勒上生經》與《彌勒下生經》的兩部中關於彌勒如何成佛?他的世界是怎樣的莊嚴妙麗,清淨快樂?其土是如何的平正?眾生的性情如何和善?壽命如何的延長?皆有精詳的說明。

龍華三會開啟的時間

同時,在《彌勒下生經》裡,亦曾說明當來下生的時間,距離現在尚很遠……

彌勒未成佛前亦稱菩薩,在《彌勒下生經》裡說釋迦佛時代就有這位菩薩,而且曾經釋迦佛授記:「汝彌勒受我記後,將來成佛度脫人天」,是為彌勒做菩薩時代的歷史。

《彌勒上生經》中佛告優婆離云:「此人從今十二年後命終,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即從釋迦佛過去不久,彌勒菩薩從人世而生天上,說法度生,故今兜率天中有「內院」為其所依住。

又說:「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於閻浮提」。是即說明彌勒菩薩生天後,須經過人世五十六億萬歲的悠久年代,才能下生人間在龍華菩提樹下成佛,擊大法鼓,轉大法 輪。

是知彌勒下生的年代,距今遠甚,不僅指已上生了的時間如此長久,還指將來下生地球的時間亦如此長久;因人間千年,祗當兜率天上一日,如此計算,閻浮提五十六億萬歲數完了,彌勒菩薩方才天上壽終,下生人間,成道說法。

怎樣赴龍華三會

上文已說明什麼是龍華三會的意義,現在當更進一步研究怎樣能赴龍華三會。由何種原因而達到目的──結三會之果呢?

依《彌勒上生經》和《下生經》等所說,彌勒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此界授記成佛的弟子,他所教化的世界,亦是釋迦牟尼佛所化的世界。

故現在的人,應當依現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修行,亦如將來世界的眾生,依將來世界教主本師彌勒佛的言教而修行一樣。

釋迦佛曾將其未曾度盡的眾生,皆付囑於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故現在的人,凡是在釋迦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與彌勒佛發生關係,將來龍華三會皆得授記作佛。

那麼,現在在座諸位,皆是在釋迦佛法中生關係者,將來皆為彌勒佛所攝受,赴龍華而證果是無疑的了。今日的我們,便是將來龍華三會中的我們,必有同赴龍華三會的一日,也是無疑的了。

三場法會的區別

但是龍華有三會,到底怎樣分判呢?解答這個問題,就在釋迦牟尼佛法中發生關係有深淺、大小、勝劣而使然了。其關係深大而勝者,則赴初會;其次則赴二會;其淺小而劣者則赴三會。

是則雖說人人皆可赴龍華三會,而勝者精進赴初,劣者懈怠落後,其時間之長短,功果之大小,則不可不區別了。

參加龍華初會的資格

其在釋迦佛法中,由深刻的了解而起堅固的信仰,如《大乘起信論》說的起大乘正信之心,修大乘六波羅密行,即得大乘菩薩之果。

六波羅密即六度,修六度即能對治六弊:布施對治慳法,持戒對治惡業,忍辱對治瞋恚,精進對治懈怠,禪定對治散亂,智慧對治愚癡。

無論其為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倘能於釋迦佛法中起大乘正信心,修大乘六度行,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兜率內院,親覲彌勒如來,依教修行;將來亦隨彌勒如來下生,聞法起行,而得初會證果。

故各位如能發大乘心,修六度行,不但為自己個人離苦得樂,而且為普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求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則將來必赴龍華初會,得大勝果。

參加龍華第二會的資格

那如何是初會不證果而待二會證的呢?是由於釋迦佛法中亦能起決定信心,皈依三寶,雖不發大乘心,修六度行,而因信仰決定,樂善好施,守持三皈五戒,由三皈而對佛教三寶起信仰心,而成為三寶弟子,由遵持五戒成為人類中的有道德者,故雖不能赴勝妙的龍華初會,而於二會亦得聞法修行,超凡入聖。

倘只初會與二會,則普度眾生必不廣,因初會範圍甚小,祗度利根之機;二會範圍稍廣而非遍;故擴而大之普度一切,則唯龍華第三會了。

參加龍華第三會的資格

凡與佛法稍生關係者,如偶起一念善心、歡喜心,或舉一手、低一頭,乃至於游嬉中無意生關係者,如入寺瞻禮佛像,念一佛,誦半偈,無論其為見聞佛法僧三寶者;

甚至或見三寶生不信心、不願心、輕慢心者,亦由此而和佛法發生關係;若信不信,若敬不敬,凡在釋迦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為佛所付託與彌勒者;將來皆能赴龍華三會,授記作佛。

上面是指在家佛教徒而說,若出家佛教徒,好的不消說,即如為釋迦佛弟子而違背佛法,譭謗佛法,破壞佛法,造種種惡業,祗要將來能聞彌勒佛名,或見三會說法,生一念歡喜心,往昔罪業皆悉冰消,而得證會解脫;是知龍華三會所度眾生無量無數。

赴會的原理

故現在世間有塑畫佛像,流通經典,削髮為僧,表現三寶功德於人間,無非想世人見相作福,與佛法發生關係;如草木種子落土必抽芽,佛法的種子落於八識田中,其發芽生長亦正如此。

依釋迦佛的大悲願力,凡於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付囑於彌勒佛者,龍華三會皆得度脫。

《法華經》所謂「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若入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此之謂歟?

不特此也,小孩於遊戲中無意間見三寶形像,印象落於心田,將來因緣成熟,種子皆得發芽生長而開花結果;不過「只爭來早與來遲」而已。

這樣說明如何赴初會,如何赴二會,如何赴三會的原理,則知現在在座諸位,將來皆是龍華三會中人。

現在若發大乘心修六度行,將來即赴初會;縱不能做到六度,即修三皈、五戒、十善的道德,亦得赴二會超凡入聖;即使初會、二會都不赴,則如現在入寺者,甚至或聞一聲暮鼓晨鐘,印象深印於識田,播下種子,結了因緣,將來皆得於龍華三會,證聖無遺。

但是,雖人人皆得為將來龍華三會之眾,而在彌勒佛未下生之前,尚須經歷長久的空間和時間,似乎渺茫又渺茫,我們將賴何為依住呢?

等待期間,應依何住?

這有一個最切近的方法,在《彌勒上生經》說:「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

就是現在釋迦佛法中聞是菩薩名字,知其在兜率內院說法,發願身心皈依,為其攝受,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內院,見佛聽法,是為最切近而現身得著歸宿的方法。

同時,將來亦得隨彌勒佛下生而授記作佛,故上生經又說:「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諸佛前授菩提記」。

今日,說明什麼是龍華三會,怎樣赴龍華三會的方法和捷徑。願大家認識自己是龍華三會中人,宜於釋迦佛法中發大心修大行;今生求生兜率內院,將來趕赴龍華初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太虛大師文章列表

彌勒菩薩應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齊明帝時東陽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業為...

佛前供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

我們先講個故事,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

彌勒忍辱真修行

那個彌勒菩薩怎麼說,你知道嗎?我們廟裡面進門,彌勒...

兜率淨土與極樂淨土優劣之差異

求生彌勒兜率淨土與求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卻大有優劣...

玄奘大師最後魂歸何處?

唐朝時,彌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師晚年臨終時,發願往生...

彌勒菩薩與一具腐爛的狗尸

無著菩薩前往雞足山,他想面見彌勒菩薩後可以請求學佛...

布袋和尚

五代後梁開平年間(907~911年),四明奉化(浙江省)...

只隔了一世見面,就彼此不知不識

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曾經是帝釋天,雖居崇高顯榮之...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佛像開光儀軌

一、楊枝淨水讚 楊枝淨水遍灑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

出家人為什麼要光頭

有位年輕的朋友問我,經常在小說中看到某人看破紅塵,...

邪淫的六種情況

大概地說,邪淫就是與夫妻以外的人發生不淨行,但是詳...

佛學常見辭彙(三畫)

【三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來...

「富裕」的三條家規

第一條,叫富而不污。 污者,濁而染。擁有了大量金錢...

達摩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法師者,西域南天竺國人,是婆羅門國王第三之子也。神...

世尊降兜率入胎因緣

兜率天宮中,一生補處菩薩──護明菩薩,即將降生娑婆...

地藏菩薩及地藏經介紹

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

如何對治瞋心

所言瞋心,乃宿世習性。今既知有損無益,宜一切事當前...

專修、助修與雜修

問: 末學就是根據某居士講課中說的和寫的一本《化解看...

一心歸命如何運用在生活中

問: 請問師父,何謂一心歸命,我們修行淨土的行者,...

受持楞嚴神咒,感得金剛藏王菩薩護持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

攻人之惡毋太嚴,教人以善毋過高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

【推薦】懺悔一層又一層的不孝

有的事情在二十年前,我完全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不對,...

淨界法師:有五種因緣,菩薩不會賜給你財富和地位

第一個,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

【佛教詞典】天神

(天名)梵語曰泥縛多Devarā,為梵天,帝釋等一切天眾...

【佛教詞典】離欲

復次有一分離欲、具分離欲、通達離欲、損伏離欲、永害...

【視頻】杭州淨慈寺(南屏晚鐘 西湖十景)

杭州淨慈寺(南屏晚鐘 西湖十景)

【視頻】淨念相繼憶念阿彌陀佛(許俊華、柯佩磊)

淨念相繼憶念阿彌陀佛(許俊華、柯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