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安法師2021新春開示:修心如牧牛

大安法師  2021/02/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大安法師2021新春開示:修心如牧牛

南無阿彌陀佛!在這裡代表常住,向大家表達新年問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當中吉祥如意,道業早成!今天就想到我們今年寫的一個字,「牧」字,大家都看到屏幕,包括手上有一個紙條。這是我們《淨土》雜誌即將要出的,它就把「牧」字作為新年一期的一個封面,我就寫了一段文字來說明今年為什麼要寫「牧」。

制伏六根是修行的重要科目

今年是牛年了,牧牛是佛教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一個修道方面的名相。這個名相的理念可以追溯到《佛遺教經》。《遺教經》講,佛在臨終的時候,那種婆心切切——佛滅度之後的眾生如何修行呢?修行要制伏六根了。因為我們的六根,前五根都是奔逸在外面——五塵,又稱為五欲,色聲香味觸。當五根奔逸在外面的五欲的時候,他就會起惑造業,就會破壞戒律,心就收不回來。

制伏六根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的科目。五根追求五欲,最重要的是意根。要制伏前五根,更重要的,要制伏第六意識,就是我們這個妄心。妄心,有時候就用牛來表達。對這頭牛,你得要對治,心性上要對治,要涵養。當一頭野牛,這就是代表我們的心性,沒有修行的話,就像那頭野牛,到處亂跑,踐踏莊稼,晝夜不息。這就用未牧之牛代表我們這個狂妄的心性。

每天的舉心動念、行為造作,都是在造作三界六道輪迴的惡業,就像煩惱賊劫舍自己的家珍,戕害我們自己的法身慧命,這就類似於野牛把很好的禾苗都給踐踏了一樣。所以,我們沒有信佛之前都是這個樣子。

信佛了,知道有輪迴了,知道有因果了,而且知道生命當中成佛是最高的目標,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的,所以我們就要對狂妄的妄心,要對治,不讓它再千山萬水地亂跑了。

為什麼要持戒?戒律就是繩索

但這個牛已經跑慣了,那怎麼辦呢?首先,要有一根穿鼻之繩。牛的鼻子有一個孔穴,一根繩穿過去,繩索穿過去,那個地方是很脆弱的,只要一拽,它就會覺得疼痛,它就不會亂跑。修治我們這個心,亦復如是。為什麼要持戒?戒律就是這根繩索。

但是這種慣性還是很強,所以還得要牧牛山童來對治這個野牛。不僅有根芒繩拽著它,而且還有木棍子,還有鞭子,抽打它,讓它感覺疼痛,讓它不至於到處亂跑。由於拽過來,它感到疼痛了,它也跑不掉了,所以慢慢地調製。這就等於這頭黑牛,開始全身都是黑的,慢慢地修行,有一部分變白了,比如從頭部就有點白了,慢慢地頸部白了,背上白了……直到最後。

我們凡夫原來舉心動念都是造黑業,類似於牛全身都是黑的,我們內心都是黑漆桶一個,造黑業就會下三惡道。好,由於我們信因果了,知道六道輪迴的可怕了,知道造惡業就下阿鼻地獄了,就不敢去造了,就開始去持戒了。持戒就是止惡修善,當你去修善,就修白業的時候,牛慢慢褪掉它的黑。其實,白就是它的本色,只要把黑的褪掉了,白就出來了,那以後越來越白了。我們舉心動念、行為造作,就不是從無明妄心裡面出來,而是從我們的清淨心裡面出來。

這本性當中流露出來的行為,與天理、天道相應的。這就是佛的十八不共法,身口意三業隨智慧行,就是孔子到了七十歲「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

人牛雙泯,徹顯本地風光

好,佛教把這個牛調製到了純白的狀態,還不是最高目標,一直要把這個牧牛的人和所牧的牛消泯。只要有相狀的都是緣起法,緣起法自性本空,回到那個空就是回到了一真法界。

所以古人牧牛圖有十個過程,從未制未調——沒有調過之前全身都是黑的野牛,狂性亂跑——到粗調、到迴首、懺悔、柔順,直到最後人牛雙泯,一個大圓圈,類似於《華嚴經》的一真法界。這就是我這寫的:直待人牛雙泯,徹顯本地風光,己躬大事,方慶成辦。這就是我們回歸到大涅槃的狀態——常樂我淨,回歸到常寂光土,我們本有的佛性。

所以,我們佛教這些修行大德,或者自己來牧這頭牛,或者教他人來牧這頭牛。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了。所以那行小字——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來,這就表明怎麼牧,牧的方法。

這句話是出自一個禪宗的公案,這個公案也就發生在江西的撫州。馬祖道一度化了一個獵人,打獵的,就是石鞏慧藏禪師。有一次石鞏禪師在廚房裡面幹活,馬祖就問他:「你在作什麼?」石鞏禪師說:「牧牛。」這就有禪機了。他在廚房裡面,你不要理解為他在放牛,牧牛就是在修心。如果宗門下他參話頭,這個話頭是不能打失了,他要保持正念。在牧牛,馬祖道一就問:「你怎麼牧啊?」石鞏禪師就回答這句話:「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來。」

「一回」,這就指心性的念頭,忽然他忘失了念頭了,他不是正念了,妄念又奔逸到六塵裡面去了,這打失正念就叫「入草去」,這頭牛又往草叢裡面跑了。那怎麼辦?「驀鼻拽將來。」它的鼻子有一根繩索,你得要當下覺察到念頭跑了,馬上把它拽過來,拽到正念上,而且這個時間是立馬要做,不隔時,就驀直——馬上、當下、即刻、不隔時,把這個念頭要拽過來。這是一個修行人的經驗之談。

念佛要有高度覺照的心

那就像我們念佛,你念著「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可能你開始還在念清楚聽清楚,念念念……你心裡就想其他的事情了。當你想其他的事情,這時候這就「入草去」了,你怎麼馬上覺察到你被其他的念頭牽走了,把這念頭再回到佛號上?這是要有高度的覺照的心。

原來說有一個做生意的,做花生的生意,進了一大筆貨,放在倉庫裡面,他也是佛教徒。你看,他做功課的時候,開始也在念阿彌陀佛……,念一念,他就想到他那個生意了:我那個花生放在倉庫裡面,怎麼銷出去啊?怎麼賣個好價格啊?開始這個念頭就入草去了。入草去,他最後不是念阿彌陀佛,他在念「花生、花生……」,也不知道念多久,才發現:哦,我怎麼念花生去了?說明已經不是一回入草去了,無數回的妄念,一個妄念接一個妄念,都是這個樣子。

這個不失正念不容易的。你沒有高度的真為生死的心,念頭就會被五欲六塵牽著跑,而且越跑越遠。就好像一個人十天百萬佛號閉關,回來談體會——我這次閉關很有收穫,我把我公司運作的全過程都想明白了。他在那裡念佛,不是念佛求往生了,因為那個公司他認為怎麼運作是很重要的。這就是入草去,已經入得很深了,沒有做到「驀鼻拽將來」。

所以無論是參禪,還是念佛,還是止觀,一定要把兩句話落實下來。凡夫都有妄念,問題就是妄念起了,你能覺察到,馬上把它拽過來,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這就是善巧——能夠善巧地牧牛之人。

古德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榜樣,榜樣是要我們認真學習的。我們現在在這個時代,五濁惡世,三界無安,各種疾疫災難頻繁出現。這都是我等眾生的惡業所感,要從自身找原因,不要到外面去找種種客觀的原因。所以要自牧,迴光返照,深刻內省。正因為我們有貪瞋癡三毒的念頭,才會感得有毒的東西,你內心沒有毒,就不會有毒現前。即便是有現前,對你也沒有關係,你也是安全的。

所以新的一年就用這個「牧」——牧牛來跟大家作一個分享。牧牛的課題是盡形壽的,可能還不是這一世,可能是盡未來世的,盡未來際。在初發心到圓成佛果的中間過程,都是牧牛的過程,牧到最後就是大白牛了,成就一乘的佛果。希望我們這個業力凡夫的這頭「黑牛」,經過這個世間的持戒念佛,稍微變白一點。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慈悲加持,就變得純白了。

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大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心靈的七個境界

凡是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事業上的成功者,卻一定是心...

口裡念著糊塗咒,心裡想的貪瞋癡

我們起心動念有好多過失,用經對照自己的心、對照自己...

擁有感恩的心

人生於天地之間,戴天地之大恩,時時保有一顆感恩的心...

萬般煩惱的根源

唐朝馬祖道一禪師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平自己心裡的這塊地

這位持地菩薩,就是在《楞嚴經》所說的持地菩薩。這位...

五位百法——心法的種類功能與意義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

莫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過得...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

【大藏經】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出世間法的成功

世間的祝福都是吉祥、大喜、恭喜發財等。今年是馬年,...

靠自力到極樂世界去,東南西北怎麼辨別

如果靠自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第一是東南西北怎麼辨別...

大安法師:往生靠佛力是否不必辛苦修行了呢

問: 請問法師,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們又何必辛苦...

為何會懷疑善惡因果報應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必須去走一走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

您可知江上船隻多少

脫名韁利鎖,乘法船遨遊。 破我執自在,為蒼生奔走。 ...

容易發怒,乃福氣淺薄之人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此二句,名莊嚴主功德成就。...

一生做好人,為什麼婚姻還是不幸福

問: 佛教說善有善報,為什麼我一生做好人,婚姻還是...

三車祖師--窺基法師

● 一坐坐了幾千年 前邊提到坐禪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

一句彌陀賅盡三藏教義

關於佛法的修證,由於眾生同俱和佛一樣的無陋智性,本...

素食是對兒童的最好投資

尼爾伯納德博士,美國臨床醫學專家,美國責任醫藥內科...

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資持》云:納法成業名體。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在律上...

往生時都是阿彌陀佛親自接引嗎

問: 請問法師,往生的人都是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嗎?...

真正的供養如來

佛陀八十歲那年,抱病來到末羅國的拘尸那城。 那時,...

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

【佛教詞典】猛利愛

【猛利愛】 p1036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頁云:猛利愛者:謂...

【佛教詞典】五業

(一)據大毗婆沙論卷一一四載,隨受報之遲速分為五種:...

【視頻】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8》相對的原因論

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8》相對的原因論

【視頻】印光大師說病斷欲

印光大師說病斷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