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安法師2021新春開示:修心如牧牛

大安法師  2021/02/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安法師2021新春開示:修心如牧牛

南無阿彌陀佛!在這裡代表常住,向大家表達新年問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當中吉祥如意,道業早成!今天就想到我們今年寫的一個字,「牧」字,大家都看到屏幕,包括手上有一個紙條。這是我們《淨土》雜誌即將要出的,它就把「牧」字作為新年一期的一個封面,我就寫了一段文字來說明今年為什麼要寫「牧」。

制伏六根是修行的重要科目

今年是牛年了,牧牛是佛教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一個修道方面的名相。這個名相的理念可以追溯到《佛遺教經》。《遺教經》講,佛在臨終的時候,那種婆心切切——佛滅度之後的眾生如何修行呢?修行要制伏六根了。因為我們的六根,前五根都是奔逸在外面——五塵,又稱為五欲,色聲香味觸。當五根奔逸在外面的五欲的時候,他就會起惑造業,就會破壞戒律,心就收不回來。

制伏六根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的科目。五根追求五欲,最重要的是意根。要制伏前五根,更重要的,要制伏第六意識,就是我們這個妄心。妄心,有時候就用牛來表達。對這頭牛,你得要對治,心性上要對治,要涵養。當一頭野牛,這就是代表我們的心性,沒有修行的話,就像那頭野牛,到處亂跑,踐踏莊稼,晝夜不息。這就用未牧之牛代表我們這個狂妄的心性。

每天的舉心動念、行為造作,都是在造作三界六道輪迴的惡業,就像煩惱賊劫舍自己的家珍,戕害我們自己的法身慧命,這就類似於野牛把很好的禾苗都給踐踏了一樣。所以,我們沒有信佛之前都是這個樣子。

信佛了,知道有輪迴了,知道有因果了,而且知道生命當中成佛是最高的目標,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的,所以我們就要對狂妄的妄心,要對治,不讓它再千山萬水地亂跑了。

為什麼要持戒?戒律就是繩索

但這個牛已經跑慣了,那怎麼辦呢?首先,要有一根穿鼻之繩。牛的鼻子有一個孔穴,一根繩穿過去,繩索穿過去,那個地方是很脆弱的,只要一拽,它就會覺得疼痛,它就不會亂跑。修治我們這個心,亦復如是。為什麼要持戒?戒律就是這根繩索。

但是這種慣性還是很強,所以還得要牧牛山童來對治這個野牛。不僅有根芒繩拽著它,而且還有木棍子,還有鞭子,抽打它,讓它感覺疼痛,讓它不至於到處亂跑。由於拽過來,它感到疼痛了,它也跑不掉了,所以慢慢地調製。這就等於這頭黑牛,開始全身都是黑的,慢慢地修行,有一部分變白了,比如從頭部就有點白了,慢慢地頸部白了,背上白了……直到最後。

我們凡夫原來舉心動念都是造黑業,類似於牛全身都是黑的,我們內心都是黑漆桶一個,造黑業就會下三惡道。好,由於我們信因果了,知道六道輪迴的可怕了,知道造惡業就下阿鼻地獄了,就不敢去造了,就開始去持戒了。持戒就是止惡修善,當你去修善,就修白業的時候,牛慢慢褪掉它的黑。其實,白就是它的本色,只要把黑的褪掉了,白就出來了,那以後越來越白了。我們舉心動念、行為造作,就不是從無明妄心裡面出來,而是從我們的清淨心裡面出來。

這本性當中流露出來的行為,與天理、天道相應的。這就是佛的十八不共法,身口意三業隨智慧行,就是孔子到了七十歲「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

人牛雙泯,徹顯本地風光

好,佛教把這個牛調製到了純白的狀態,還不是最高目標,一直要把這個牧牛的人和所牧的牛消泯。只要有相狀的都是緣起法,緣起法自性本空,回到那個空就是回到了一真法界。

所以古人牧牛圖有十個過程,從未制未調——沒有調過之前全身都是黑的野牛,狂性亂跑——到粗調、到迴首、懺悔、柔順,直到最後人牛雙泯,一個大圓圈,類似於《華嚴經》的一真法界。這就是我這寫的:直待人牛雙泯,徹顯本地風光,己躬大事,方慶成辦。這就是我們回歸到大涅槃的狀態——常樂我淨,回歸到常寂光土,我們本有的佛性。

所以,我們佛教這些修行大德,或者自己來牧這頭牛,或者教他人來牧這頭牛。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了。所以那行小字——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來,這就表明怎麼牧,牧的方法。

這句話是出自一個禪宗的公案,這個公案也就發生在江西的撫州。馬祖道一度化了一個獵人,打獵的,就是石鞏慧藏禪師。有一次石鞏禪師在廚房裡面幹活,馬祖就問他:「你在作什麼?」石鞏禪師說:「牧牛。」這就有禪機了。他在廚房裡面,你不要理解為他在放牛,牧牛就是在修心。如果宗門下他參話頭,這個話頭是不能打失了,他要保持正念。在牧牛,馬祖道一就問:「你怎麼牧啊?」石鞏禪師就回答這句話:「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來。」

「一回」,這就指心性的念頭,忽然他忘失了念頭了,他不是正念了,妄念又奔逸到六塵裡面去了,這打失正念就叫「入草去」,這頭牛又往草叢裡面跑了。那怎麼辦?「驀鼻拽將來。」它的鼻子有一根繩索,你得要當下覺察到念頭跑了,馬上把它拽過來,拽到正念上,而且這個時間是立馬要做,不隔時,就驀直——馬上、當下、即刻、不隔時,把這個念頭要拽過來。這是一個修行人的經驗之談。

念佛要有高度覺照的心

那就像我們念佛,你念著「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可能你開始還在念清楚聽清楚,念念念……你心裡就想其他的事情了。當你想其他的事情,這時候這就「入草去」了,你怎麼馬上覺察到你被其他的念頭牽走了,把這念頭再回到佛號上?這是要有高度的覺照的心。

原來說有一個做生意的,做花生的生意,進了一大筆貨,放在倉庫裡面,他也是佛教徒。你看,他做功課的時候,開始也在念阿彌陀佛……,念一念,他就想到他那個生意了:我那個花生放在倉庫裡面,怎麼銷出去啊?怎麼賣個好價格啊?開始這個念頭就入草去了。入草去,他最後不是念阿彌陀佛,他在念「花生、花生……」,也不知道念多久,才發現:哦,我怎麼念花生去了?說明已經不是一回入草去了,無數回的妄念,一個妄念接一個妄念,都是這個樣子。

這個不失正念不容易的。你沒有高度的真為生死的心,念頭就會被五欲六塵牽著跑,而且越跑越遠。就好像一個人十天百萬佛號閉關,回來談體會——我這次閉關很有收穫,我把我公司運作的全過程都想明白了。他在那裡念佛,不是念佛求往生了,因為那個公司他認為怎麼運作是很重要的。這就是入草去,已經入得很深了,沒有做到「驀鼻拽將來」。

所以無論是參禪,還是念佛,還是止觀,一定要把兩句話落實下來。凡夫都有妄念,問題就是妄念起了,你能覺察到,馬上把它拽過來,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這就是善巧——能夠善巧地牧牛之人。

古德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榜樣,榜樣是要我們認真學習的。我們現在在這個時代,五濁惡世,三界無安,各種疾疫災難頻繁出現。這都是我等眾生的惡業所感,要從自身找原因,不要到外面去找種種客觀的原因。所以要自牧,迴光返照,深刻內省。正因為我們有貪瞋癡三毒的念頭,才會感得有毒的東西,你內心沒有毒,就不會有毒現前。即便是有現前,對你也沒有關係,你也是安全的。

所以新的一年就用這個「牧」——牧牛來跟大家作一個分享。牧牛的課題是盡形壽的,可能還不是這一世,可能是盡未來世的,盡未來際。在初發心到圓成佛果的中間過程,都是牧牛的過程,牧到最後就是大白牛了,成就一乘的佛果。希望我們這個業力凡夫的這頭「黑牛」,經過這個世間的持戒念佛,稍微變白一點。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慈悲加持,就變得純白了。

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大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覺得環境不好,為何不把你的心換一換呢

九種無為法:九無為說,窮生死蘊,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淨土宗的「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淨業行人常常見到的一個名詞。原文出處,...

讓心先摔過去

布勃卡是舉世聞名的奧運會撐杆跳冠軍,享有撐稈跳沙皇...

聖嚴法師《工作與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時候,心還可以比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

心生還是病生時

凡病有無形、有形兩種。無形之病,貪、嗔、癡、愛,及...

培養自己的柔軟心

所謂的「柔軟心」,是指把自我減低、減少、減輕,不在...

聖嚴法師《改變世界,從心安做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

無形的三千億財產

世間最富有的人生,就是心中有佛:人人心中常憶念佛陀...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問: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大安法師...

沒有了肉體,下地獄為何還會痛苦

問: 人死了,肉體沒有了,下地獄怎麼還會有痛苦呢?...

一句佛號圓融四法界

一句彌陀,圓融法界。覿體全真,交羅無礙。徹悟大師 一...

大安法師:人從哪裡來

《起世因本經》中說,地球上的人是從光音天下來的。光...

受戒後犯戒,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問: 是先受菩薩戒後再慢慢持,還是等持好了再受?如...

能從謙下做起,就很容易進步

謙讓是一種美德。儒家講:謙謙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

烏龜感恩 驚呆賣龜人

有一次,我到寶雞開會,路過文化宮門口時,碰見一個男...

一心不亂須到什麼程度才能夠往生

問: 為何懺公師父常常在佛七法會的時候,鼓勵大家要證...

娑婆跟極樂都是如夢如幻,為什麼還要取捨

有人就問蕅益大師,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極樂世界...

佛陀時代在家學佛女眾的模範人物

佛陀在世的時代,女子學佛而成為解脫聖者的,為數不少...

狐狸報恩

很久以前,有五百隻狐狸及獅群同時住在雪山中,狐狸經...

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

春節是一家人團聚最為開心的時候,但我聽說有幾位女士...

劉會龍居士往生紀實

守愚念佛過一生 跪著往生度世人 大雨滂沱後的世界格外...

橫死可以往生嗎

問: 一個人有信願行三資糧,不管佛號念的多與少、功夫...

教育子女應當從根本上著手

原文: 教子女當於根本上著手。所謂根本者,即孝親濟眾...

聖嚴法師《不要以感性來修行》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騙他人,蓄意使人上當,或者自己...

【佛教詞典】迴向

(術語)或作迴向。回者回轉也,向者趣向也,回轉自己...

【佛教詞典】六波羅密

華譯六度,即檀那(佈施)、尸羅(持戒)、羼提(忍辱...

【視頻】聶雲台居士《保富法》有聲書(MP3)

聶雲台居士《保富法》有聲書(MP3)

【視頻】大安法師《2017年五一佛七答疑》MP3

大安法師《2017年五一佛七答疑》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