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16頁)
【隨機推薦】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造像的功德,有一個《造像功德經》,只說是一般的世間因果...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下,...
地藏菩薩的化身百千萬億
第二品是地藏菩薩在各個世界所有化身,前頭是說所教者,這...
不喜不憂,善調自心至清涼
也許我是那種不是閑人閑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時候,最忙...
無念、無相、無住
徹底覺醒不空過此生 在禪堂裡面七天,可能每個人都能有一...
什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為了找到平靜,我們已下定決心成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彌。那...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堅無記可熏,與能熏相應。 所熏非異此,是為熏習相。 前...
極樂世界的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水功德: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交錯光...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護持佛法的功德大
奉施佛及僧,彼所獲福聚,不如護佛法。 物質供應是有限的...
懷玉禪師上品上生的故事
這裡我舉一個公案,大家看看。把這位法師求到上品上生的這...
讀《華嚴經》為何我們只有「隨喜讚歎」的份
《攝大乘論》把六度分成兩塊:一個叫聖人的六度,一個叫做...
做點好事有點功德,但被這個吃掉了
在《正心地觀經》中說,我們的心就是夜叉。為什麼說心是夜...
勸人受五戒要承擔他持不了戒的惡業嗎
問: 我有一位師兄,學佛半年就能背《無量壽經》。看他那...
人生就是一場戲
電視的熒光幕什麼都沒有,電視一開,什麼都有;電影的銀幕...
到底怎樣才算是正見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問佛陀說:世尊!您所說的正見,到底怎...
淨土簡易早課
修持法門一 【原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云:我作...
把禪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並不懂得如何才...
吃素念佛之人為什麼也會遭受苦難
問: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已...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這四句話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以下的四句話:一切都是...
究竟是誰在煩惱
我常說: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有事。這是說,如果我...
在淨土中還有身體的顯示嗎
問: 在淨土中還有身體的顯示嗎? 宏海法師答: 這是個...
每日的功課都應迴向法界眾生
【原文】 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
如何控制自己的傲慢
問: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面對傲慢我總是無法控制,傲慢...
執滯之著不可有,執持之著不可無
【原文】 人恆病執著,然亦不可概論。良由學以好成,好之...
觀苦空無常而修淨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滅不常。或一歲二歲...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巧願防非,離過成德,名為清淨。 巧願,是善巧的願。這個...
鍛煉身體是執著自己的色身嗎
問: 弟子深信淨土,誓死不退,現在也很少運動了,覺得鍛...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
釋迦佛因地修忍辱,捨身飼虎行菩薩道
你看你們讀《金剛經》,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要這樣明因果
今天我們講講名詞,第一明因果,相信因果。 簡單地說誰都...
一念十念可往生,為何還要三萬五萬
問: 一念、十念可決定往生,為何要一日三萬、五萬? 大...
淨土一法,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釋尊一代時教,應機隨緣宣說權實漸頓種種法門,眾生隨修一...
三位高僧的自在往生事蹟
在古來高僧大德之中,有很多去留自在的情況,《高僧傳》中...
念了好幾十年的佛,臨終動了一念懷疑就去不了
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不要想得很遙遠了,不要生很多妄想,這...
靜坐時出現境界該注意什麼
問: 在靜坐時有各種境界出現,還可以繼續再坐嗎?如果可...
熏聞離塵,色所不劫
別明三毒無畏。 這一段等於是說明十四種無所畏的功德,其...
淨土法門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嘗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體上得之。何則...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臨終時,地獄形相已現,能至心十...
人生雖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多...
宰相張商英的佛法修行之路
吾學佛,然後知儒。這句在歷代士林學子中廣為流傳的肺腑之...
八位祖師以出家身孝養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種誤解,認為出家人剃髮染衣、辭親割愛,必定於...
念誦地藏菩薩名號能離一切障緣
淨法也是一念心生,染法也是由你心生,都是你現前的體性。...
這樣去觀想才能減少痛苦
佛教導說:要經常思惟,現在我們生存的現實和周圍環境、世...
為什麼讀《地藏經》之前,要先讀覺林菩薩偈
為什麼讀《地藏經》之前,要先讀覺林菩薩偈頌?一切境界都...
精進修為何更容易出業障呢
問: 為什麼精進修時,反而比平淡修時易出業障呢? 宏海...
在生命相續中,阿賴耶識是非常重要的
又將沒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所依漸冷。若不信有阿賴耶...
破除滅結,圓破識陰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
在唐朝,出家是怎樣一種體驗
唐朝是我國佛教繁榮的時期,宏偉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學著...
東晉士大夫的淨土情懷
東晉末年,在長期的分裂與戰亂中,隨著慧遠大師的到來,一...
學佛人如何智慧地處理好家庭關係
問: 當今社會,不信佛的人都是耽溺於五欲六塵,生命的意...
說四眾過罪的四個條件
說四眾過罪,它罪業的成立有四種條件: 第一個,因:要有...
唯識中的「異熟能變」
那麼在第八意識的左邊,有一個【一變、二變、三變】。一變...
佛陀為何主動宣說淨土法門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更互為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
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踐
問: 解悟跟證悟的差別何在?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踐...
親近賢人之要
昔日,佛在摩竭陀國王舍城弘化,與侍者阿難在路行走。此時...
徹悟大師念佛偈
(一) 一聲佛號一聲心, 須信心深佛更深, 夢眼未開情...
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也一...
感恩所有成就你的人
我們要心存感恩,這個特別重要!今天的人愛怨天尤人,包括...
憶念菩薩的聖號,要生感恩心
世尊!彼佛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
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心真則凡所動作言...
佛弟子的一言一行是佛法的表達
問: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歲,公公八十九歲。弟子非常想回去...
以六根當所觀境
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難尊者的疑惑。阿難尊者的疑惑有兩點...
心態決定命運,不要把法當作定法
所謂補處上蓮台,這才叫成佛、覺悟。佛是什麼?醒來了,智...
佛說鹿母經
佛說:過去,有一個鹿群,有數百隻鹿,因尋逐水草而接近都...
念佛時有兩點要注意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二點要注意:一個是你能念的心,一個...
參禪打坐應以什麼樣的精神來用功
祖師講: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
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再來看附表,事相上是造作、有相、...
佛設五戒,以不殺第一
聖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為首。不殺曰仁。佛設五戒。以不...
張玉琴老居士往生記
慈母張玉琴老居士是遼寧省鞍山市人,於2020年8月14...
臨命終的三個憶念
善根人直接從不迷下手,觀想這個東西是我過去欠你的,還你...
《楞嚴經》對治攀緣心的三道防線
這地方有講到一個觀念:生命的轉變,是來自於內心的轉變!...
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至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
菩薩一發菩提心頓斷五欲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從初發...
問問自己的修行有沒有把握
當你兩隻眼睛一閉,壽命盡了,能不能解脫?如果沒有把握,...
極樂世界的三種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
淨土法門是一條捷徑,所證之果又非常勝妙
修行通途佛法,一定要強調戒定慧三無漏學由戒生定,由定發...
真放下了,修行快的很
我們這個世界就叫娑婆世界,整天互相殘殺、勾心鬥角,你上...
梁雲娣老居士往生記
梁雲娣老居士,是江蘇省宜興市新街百合村人,於二〇二〇年...
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這個歷緣對境的重要性,我看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他提出...
「阿彌陀佛」這四個字的真實義
接著再看第二點,是約著眾生。這是阿彌陀佛所成就的,那我...
妄想不管煩惱不停,你修行什麼呢
學佛的主要任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你仔細觀察一下,晝夜六...
盂蘭盆供儀軌
注意事項: 凡設供作此會者,或七日或五日、三日、一日,...
情執是修行的大障礙
除了名利之外,還有一個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
懺悔依教理有三種
懺者懺前愆,悔者悔後過,懺無始至今所造罪業,期仗佛威神...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了路...
持名念佛如何達到一心不亂
所謂持名,就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要達到一心不亂,...
當你有對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這個大乘法門,大這個字,其實有很深的涵義。蕅益大師在解...
為什麼淨土法門那麼重視信願
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在實際念佛時,這三個是...
胎兒畸形就要放棄嗎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我已經懷孕七個月了,去醫院做產...
萬德洪名為何對每個人的加持力不一樣
淨土宗在整個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
出家人要好好辦道,不要往錢多的地方跑
現在,我們講二祖寺這個道場。《楞嚴經》第九卷講:曠野深...
走在五欲六塵的客途上,滿面塵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進,就會捨這個輪迴、這個南閻浮提的塵途。 塵途...
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
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
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
問: 請問法師,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
在一切痛苦厄難中,應當念一萬聲地藏聖號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
千信則千生,萬信則萬生
不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要想成就,都要從信字開始。比...
敬造佛像 獲福無量
昔日,佛在迦毗羅城弘化。當時釋迦族中有一位童子名叫金光...
這個五濁我們是負有責任的
五濁的世間是什麼情況?就是這個世間的眾生煩惱非常厚重,...
「至信」與「至樂」的含義
至信就是深信,裡面不夾雜懷疑。法相宗裡說信是一個善心法...
為何世人多把關公作為財神來供奉
問: 請問法師,關公是護法,為何世人多把他作為財神來供...
貪的對治方法
這講到對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捨貪吝。 若諸...
捨棄自我,依止真如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種的修行過程所成就的,這以下就各自...
佛學之宇宙論——九地
依三界施設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禪分為四地,無色界四空...
學禪的人,一定要走得乾淨利落
其實佛教就是把我們整個生命,都落實到最小的時間單位裡,...
水陸法會有何功德
水陸法會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漢傳佛教在寺廟中以供...
七佛傳法偈
毗婆尸佛偈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請看下面。示常源曰: 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廢者,多...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在一切修清淨心的行門當中,念佛一法是最為直接、最為圓頓...
唯識中「思量能變」的含義
第一能變叫異熟能變。好,再來,二變呢?二變,把筆拿起來...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在本經當中,結集經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這...
古佛應世名震十方,尋聲救苦娑婆緣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維我觀音大士,...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別
這一大科講到佛陀法身的功德。這當中有十門分別,這個地方...
極樂眾生如何做到同時去多處佛那裡供養
問: 法師講過,極樂世界一人去供養佛,可以同時到多處佛...
不要用分別心來看這些事情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讓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沒有讓他弘...
念佛至誠懇切的心發不出來怎麼辦
問: 法師好。念佛至誠懇切的心不會發,不知道心在哪裡,...
縱遇善知識,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縱遇善知識,但以耳為目,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這個也沒...
【薦】
行住坐臥中如何積累淨土資糧
淨土法門有理有跡。理是內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於這...
把差別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諸位我們會看到,我們以前的心態,它以自我意識為中心,它...
大妄語的過失
大妄語跟小妄語的差別:同樣是妄語,但是小妄語只是一種六...
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
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而恆...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的三種解釋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說阿彌陀...
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門,都以這個為第一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時候修行是依著《占察懺法》拜的...
謙下低頭智內蘊,我慢高山人不敬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說文解字》中有講:秋,禾谷...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知足一法是佛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開示,常常點示。一般會...
人到老年尤其要「淨念相繼」
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猛厲...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學道別無實法,變化氣質,克除習氣而已。氣質變,品格不期...
遇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病人該怎麼辦
有些人生病了,癱瘓在床上不得動彈,但又死不掉,求生不能...
逆境也能種福田,看你怎麼善用其心
我們只要能夠善用其心,都是我們修福德的機會。第一個是遇...
深信切願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麼
問: 請問法師,深信切願定得往生,我相信佛無虛言。但心...
道鏡、善道《念佛十勸》
勸君一 長時念佛須真實 歸依佛語莫生疑 制護心猿無放逸...
佛教反對的五種邪命
大家要明白,佛教反對五種邪命,哪五種? 第一種乍現奇特...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無。何以故...
曾經信願持名,後來退轉不念了能否往生
問: 往生與否,關鍵看這個人是否在具足信願的條件下念佛...
你要用什麼思想來面對果報
第六意識扮演的是我們所強調的受用緣起,它受用果報的時候...
藥王菩薩以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
《圓覺經》云: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問: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紹雲老和尚答: 在廣義來...
人天行果——五戒
總說五戒 學佛者,在受三皈後,實踐規則,即從受持五戒開...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不在...
只此數語,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數行奉寄,想已塵覽。頃接手書,乃有塵業情緣,卒難銷...
菩薩行果——菩薩行位
菩薩行位,就因果合說,總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回...
以此過失,感得處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從前,有一位菩薩身為大國王,這位國王皈信三寶,奉行十善...
我們在世間行善之難
我們在世間也確實覺得行善挺難的。第一難,難在什麼地方?...
什麼是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
問: 請法師給弟子通俗地解釋一下,什麼是念自性彌陀,生...
念念為眾生,事事皆佛法
佛就是覺悟的意思,佛者,覺也。當你心裡念念想著眾生,比...
一切都虛妄不實,還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惡嗎
問: 如果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惡嗎...
莫將敬神與信佛混一為談
學佛者首須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生起...
念佛功德有七種勝
《甘露疏》云: 一、詞少易行勝,唯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觀照我們的念頭
學佛的人,就是學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這個心,成就的部分就...
淨土不是自了漢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問: 請問法師,修行以自利為主,容易被人誤解為是自了漢...
錯過班車 意外免禍
這是我親耳聽到的一則有關念佛消災免難的感應故事。 在一...
淨業行人為何要讀誦大乘經典
《觀經》中佛為何提出淨業行人要讀誦大乘經典?因為念佛往...
【薦】
從淨土宗的角度,要培養對彌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人生的老苦與病苦
在這個世間,衰老是一個苦。我們的念頭,念念的遷移生滅,...
因誦《金剛經》的功德力,得加倍壽命
原文 梁智藏,吳郡人,住鐘山開善寺。遇相者謂曰:法師聰...
因果報應昭彰,僧雲公就是最顯著的證明
原文 齊僧雲,住寶明寺,以講演著名。四月十五日臨誦戒時...
曾國藩和草鞋老師公
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來生也要繼續! 虛...
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啦~這可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自認證...
「一心生二門」和「入不二法門」兩個「二」相同嗎
問: 請問法師,一心生二門的二和入不二法門的二,兩個二...
極樂世界的這個特色,是諸天做不到的
即所說彼土之導師,以四十八願接信願念佛眾生,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一句,萬法之總持
阿彌陀一句,萬法之總持。身與心相依,念茲復在茲。感應不...
迦葉三兄弟受化之宿緣
過去,佛為眾人說頻婆娑羅王因聽聞佛說法即得法眼淨之宿緣...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不可思議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神通力、智慧力都是不可思議。特別是在...
真信不具,法難入心
有法師帶居士朝山,順便來與閑談。法師也是同道,日常以淨...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卻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雪冬...
原來不打妄想是非常快樂的
未到地定跟初禪相貌的差別,這以下講的很清楚:謂由心調柔...
你一切的安全,佛菩薩都能保護
我現在已經九十六了,我深刻體會到我的災難重重,但是呢,...
分段生死對我們的修行障礙太大了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在諸位心中,你現在的念頭多分來說是正...
極樂蓮華的狀態,是當下心理狀態的折射
這句名號總持一切法,叫萬德洪名。念它的時候,我們真誠的...
唯了生脫死才是生命裡的大事
活一百歲跟你活七十歲又有什麼差別呢?你財富的多少,最終...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我們如果讀《阿含經》,或者你去讀大乘的經典,比如說《楞...
「無念」是沒有念頭還是還有善念
問: 佛是無念,此無念是完全沒有念頭?還是還有善念? ...
如何避免「說四眾過」
問: 破邪顯正要如何避免犯說四眾過戒? 淨界法師答: ...
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開悟後正好修行...
天台八教丨不定、秘密教
頓、漸、不定三種教法,是智者大師根據眾生根機而提出的三...
天台八教丨漸教
漸教,是通過有次第有階位的方式,根據眾生的根機,按其所...
淨土法門能不能成就取決於至誠心
淨土法門能不能成就,實際上就取決於至誠心。第十八願十聲...
佛度眾生喻
過去有一位名叫須彌羅的比丘,言談詼諧幽默。有一次,須彌...
功夫做的純熟,妄想煩惱就會輾轉消失
不是說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幹的事情幹好,就是學一...
諦閑老法師生病時說「觀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義
問: 《影塵回憶錄》中提到,諦閑老法師生病時說觀是假的...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信...
自卑的人如何用佛法調整心態
問: 人生生來有殘缺,乃至身材矮胖、長相丑陋,乃至聰明...
從來就沒有障礙,只是我們想不開罷了
當我們被人誤解而受到壓抑的時候,不要總是希望通過申辯來...
天台八教丨頓教
天台教法,主要有化法、化儀兩大類的教化方式。藏、通、別...
天台八教丨圓教
化法四教中最圓滿的教法是圓教,圓教是不思議境界,整個天...
佛號要怎麼念
佛號怎麼念?佛號要聲聲心心,就是每一聲佛號都有你心靈力...
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實
善導大師特別開示: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不能表面上表現...
有一絲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現前
想得一個見地,想得一個功夫,這都不是想出來的,想也是妄...
天台八教丨別教
別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主要的教化對像是三界外的鈍根...
天台八教丨通教
通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二教,主要以五時中方等與般若二時中...
臨終之日千萬不要做的事情
送終是大事,一切眾生都迷惑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薩就在這...
自己要建立一個正知正見的防禦機製
問: 弟子曾向你求教山西某法師歪講《法華經》並為弟子授...
出家人應該如何學戒
對於出家人來說,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為名符其實的比丘...
這些殺生的場所都不會有吉祥的事情
我們看現在世間的眾生,殘酷無情地殺害生靈,引取無厭地貪...
邪淫在《俱舍論》四種更廣的定義
問: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三...
廣化老和尚開示度鬼的方法
民國四十六年,我出家,出家前就聽說要捨出所有財物,因此...
淨土宗與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說,身為有情眾生,每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雖然有...
家人壽盡的時候沒有師父助念怎麼辦
問: 請法師開示,家人壽盡的時候,去寺廟辦佛事和在家助...
韋馱菩薩入夢示警,商人居士巧結善緣
南華禪寺韋馱菩薩聖像 眾所周知,韋馱菩薩為四天王座下三...
東林寺出家需具備什麼資格條件
問: 來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東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備什麼...
上一頁
第1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四十八大願
靜波法師
善導大師
戒邪淫
懺悔法門
法語系列
普門品
蓮池大師
其他法師
供佛
供養
減少慾望
慧律法師
彌勒菩薩
財富
福報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