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行位,就因果合說,總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佛果。若開十住中第一發心住所修信等十心為十信,於第十地之終別開等覺,則總為五十二位。但十信是十住中發心住所修,等覺是法雲地攝,故不別開。此四十一位,又束為五位:一資糧位,即地前住行向之三十位。
二加行位,即修暖頂忍世第一法的四善根位。三通達位,即初地入心通達二空無我理的見道位。四修習位,自初地住心至第十地出心(等覺)中間,修習妙觀以斷除餘障的修道位。五究竟位,即究竟斷惑證理的無學位。前四位是因,後一位是果。資糧加行二位是初阿僧祗劫;從通達位至第七地終是第二阿僧祗劫;從第八地至第十地滿是第三阿僧祗劫。時經三劫,行備四位,方證究竟的菩提大果。
資糧位
資糧位:菩薩為趣證無上菩提,修集種種殊勝的福德智慧行,是資益已身成佛之糧,故名資糧位。此位有三十心。
一、十住
菩薩在此位中,於無上大菩提創發安住之心,雖修六度等行,還未至殊勝,故但得名住。
(一) 發心住,發大菩提心。於此位中修習十信:
1、信心,聞大乘法,心無疑惑。
2、念心,憶念三寶,明記不忘。
3、精進心,勤策三業,離於懈怠。
4、慧心,簡擇邪正,不起邪見。
5、定心,心能湛寂,離於散亂。
6、施心,等施財法,離於慳貪。
7、戒心,住淨尸羅,三業無犯。
8、護心,護持正法,並餘九心。
9、願心,發四弘誓願。
10、迴向心,所修善法,迴向無上菩提。
(二) 治地住,淨治三業生一切功德。
(三) 修行住,觀真如理,修六度妙行。
(四) 生貴住,聞聖教生如來種。
(五) 方便具足住,有自利利他之方便。
(六) 正心住,心定不動正真安住。
(七) 不退住,心不動轉。(不退有四,第六住名信不退,第七住名位不退。初地名行不退,八地以上名念不退)(八) 童真住,不受染法。
(九) 法王子住,淨心繼續佛位。
(十) 灌頂住,行勝堪受灌頂之禮。
二、十行
此位菩薩,於六度等行增殊勝。
(一) 歡喜行,隨順眾生,隨喜功德。
(二) 饒益行,利益一切眾生。
(三) 無恚行,怨對能忍。
(四) 無盡行,化現無盡。
(五) 無癡行,了達法門無顛倒錯亂。
(六) 善現行,善巧度化而順機宜。
(七) 無著行,心無著礙。
(八) 尊重行,緣般若而無著。
(九) 善法行,圓融之德能成十方諸佛之軌則。
(十) 真實行,如說而行,如行能說。
三、十迴向
此位菩薩凡所修行,皆為迴向。
(一) 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二) 不壞迴向,正顯中道,歸趣本覺。
(三) 等一切佛迴向,運無緣慈,度有情界。
(四) 至一切處迴向,以大願力,入一切佛土供養諸佛。
(五) 無盡功德藏迴向,以常住法,授與前人。
(六)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行無漏善,不落二邊。
(七)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性具平等。
(八) 真如相迴向,體法平等心無所依。
(九) 無縛解脫迴向,心無縛著。
(十) 法界無量迴向,心等法界,含攝週遍。
加行位
加行位:即第十迴向滿心之位。為趣見道而加功用行。
因見道體斷煩惱,如火燒薪,故喻見道智慧如火,此位菩薩,未得火體,而得火相,立暖名。
二頂位,觀法之名、義、自性、差別四法,皆不可得,慧火轉盛。
三忍位,印前順後,對諸法之理順忍悟達。
四世第一位,所得智等,最勝故。
通達位
通達位:通達即證會義,即是見道位。見法之真如理,住極喜地,善達法界。
修習位
修習位:見道後,自初地中的住心出心至第十地終,為斷除俱生二障,數數修習無分別智。此修習位有十地差別。
一、極喜地,入佛之智,初見此理。
二、離垢地,遠離塵染。
三、發光地,智光轉勝淨極明生。
四、焰慧地,慧焰增盛,斷煩惱如火焚薪。
五、難勝地,真俗並觀為準,非前四地能及為勝。
六、現前地,無生理明露。
七、遠行地,加功用行修無相法。
八、不動地,無分別智任運相續,不為有相、功用、煩惱所動。
九、善慧地,善巧利生。
十、法雲地,有勝智能藏眾德,能斷煩惱,法身圓滿,如大雲廣遍。此十地圓滿十波羅密(除六度外加願、力、方便、智)
究竟位
究竟位:究竟是佛果。佛位所得的菩提涅槃是究竟無漏界,性淨圓明,所作皆辦,功德最勝無上,故名究竟。
菩薩所修的五位次第,斷二種障,顯二種德,二障即煩惱障、所知障。二德即涅槃德和菩提德。煩惱障: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根本煩惱及隨煩惱擾亂有情身心,不令出離生死苦海。障是覆蔽義,即煩惱覆蔽涅槃不得解脫。所知障:障礙所知之境而不使現,障礙能知之智而不使生。此障由法執而生,障菩提。
菩提是能證的無漏智,是所生得。菩提是轉有漏雜染的八識而成四智。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此智為一切現行功德所依。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此智證得諸法平等的理性,及自他平等。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此智善能觀察諸法自相、共相及眾生根器。轉前五識成成所作智,此智能成就為欲利樂有情的本願所能成事。六七二識為見道時轉,前五識及八識到佛果位時轉。
涅槃是所證的真如理,是所顯得。證佛位四智圓滿時,所證真如理,完全顯現,即具得四種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
成四智,證涅槃而得三身,即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