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淨界法師  2021/09/02  大字體  護眼色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更互為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有阿賴耶識才有受用識,因為有受用識才有阿賴耶識。這兩個是相互為緣的,當一個斷的時候,另外一個也消失掉了。它們兩個是互相為因緣的。

這以下「引證」。

如《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說伽陀曰: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

這個「諸法」,在唯識學的「諸法」,一般來說在凡夫位很少講到清淨法,就是雜染品法。當然,這個雜染品法主要是講心——前六識。心為業主,所有的法都是由心所創造的,所以前六識對於這個「藏識」——阿賴耶識,是「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

或者說,這個阿賴耶識對於前六識,也是「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就是說,你現在的這個明瞭的心識是怎麼來的呢?是阿賴耶識創造的。你的內心當中有罪業、有煩惱、也有善根,有時候起善根,有時候也起煩惱。這些差別都是阿賴耶識創造的。

這個第六意識在活動的時候,你的作意、如理作意,你的第六意識的造作又再熏習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又產生變化。阿賴耶識創造了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造作又去改變阿賴耶識;這個時候阿賴耶識又創造另外一個新的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造作又改變了新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創造一個新的第六意識……這就是所謂的「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它們兩個互相扮演著因跟果的相互的作用,就是如是地輾轉。在《阿毘達磨大乘經》佛陀有這樣子說過的。

我們前面講到緣起法。當然我們講緣起法一般都是講到依他起,就是由業力跟臨命終的愛取所變現的果報。但唯識,特別是在本論當中,講到受用緣起,就是後天的因緣,這個是非常重要。

比如說,你看秦朝末年楚漢相爭,大家讀過歷史應該知道。這個楚國,楚就是項羽。項羽,要從先天的命格上來說,是遠遠超過劉邦。他出生貴族,就是將軍的世家,他本身又驍勇善戰,劉邦怎麼是他的對手?劉邦,從先天的命格來說,他是一個賣草鞋的老百姓。

那個時候,秦朝末年民不聊生,英雄好漢逐鹿中原,就各憑本事。所以說,從一個人的果報體、先天的命,你的先天的命格當然佔一半,但是你後天的努力、後天的運勢也佔了一半。劉邦這個人他有一個優點,非常謙卑,「謙受益」,他處處地去尊重賢人。你看他打仗,有個常勝將軍叫什麼?韓信。對!他打仗有韓信,在處理事務的時候有張良、蕭何。韓信、張良、蕭何都曾經在項羽的座下。項羽這個人就太剛愎自用,不能用人才,對自己太有信心了,結果他們都跑到劉邦的座下。最後一戰的時候,垓下一役,韓信就把項羽打敗了。

所以說,「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就是說,沒錯,我們今生的這個果報體,前生的業力不可以忽略,這是事實,我們應該說佔百分之五十。阿賴耶識緣起,阿賴耶識裡面的業力所釋放出來的果報體,我們說先天的命格,佔百分之五十。但是你今生的努力也佔了百分之五十。

一般來說,你越到晚年,這個第六意識的主導性就越重要。所以有人說,你上了四十歲以上,你要為你的相貌負責任。四十歲以前那是你父母親所生的,前生的業力;但是,你活得越老,你今生努力的一些相貌是過失相、功德相——雖然正式果報是在來生,你今生還是會看出一點消息出來。

越到晚年的時候,你今生造作的相貌就有一部分會現出來。但小時候大部分都是前生的因緣,你長得怎麼樣,是業障相、是功德相,那跟前生的關係比較大。所以說,我們在探討緣起的時候,前生的阿賴耶識的業力,還有今生的第六意識的受用,這兩個都是互為因果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唯識中「思量能變」的含義

第一能變叫異熟能變。好,再來,二變呢?二變,把筆拿...

在生命相續中,阿賴耶識是非常重要的

又將沒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所依漸冷。若不信有阿...

第八識轉變的兩個關鍵點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

世界是你內心的影像

我們引用這個《占察業報經》裡面有一段的這個無分別智...

念佛把惡業的種子給它激活了

當我們業障很重的時候,我們念這句名號,會感覺到懺悔...

五位百法——心法的種類功能與意義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

想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積極努力

大磬一響,苦空無常,思惟人生,積極向上。 大家來參加...

你有自我概念後,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為...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智諭法師佛七講話(1985年)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亂 今天是我...

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法嗎

問: 在家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不如法? ...

日常如何修行淨土

這是從《印光大師文鈔》裡摘下來的開示淨業學人日常如...

【推薦】願生極樂的人,不會在乎娑婆的名利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氣地去向老和尚告狀,說自己的媳...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問: 一位法師說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在任何一部經典上說...

口業的四種

佛教把口業分為四種:惡口、兩舌、妄語、綺語。 惡口...

徹悟大師念佛偈

(一) 一聲佛號一聲心, 須信心深佛更深, 夢眼未開情...

享受五欲的快樂,求生信願就不真切

佛一代時教所說的大乘經典,特別是般若系經典都是要讓...

錯綜複雜的業因果報

佛教講的三世因果的法則,是我們佛教徒最起碼要認知的...

惟賢長老《五戒、懺悔、發願》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薩戒,以五戒為基礎,什麼是戒...

三法印之諸法無我

我們凡夫的心有兩種攀緣,第一個,攀緣外境。第二個,...

北宋高僧元照律師

人世間常有一句俗話:叫有多少錢,過什麼樣的日子。其...

您能認得出那是誰的肉?

您認得出那是誰的肉? 當我在外科實習的時候,每一天都...

終日在妄之性靈,即終日恆真之性靈

性靈不可以有無求,斷常取。由無始妄認四大為自身相,...

活在過去或擔心未來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覺自己身邊的許多人與朋友都活在過...

俞良臣的故事

明嘉靖時候的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他博學多才,鄉...

【佛教詞典】無餘

無餘者,謂無餘事滅。...

【佛教詞典】地獄草子

乃六道圖之一,為日本佛教繪卷。有益田家一卷(詞繪各...

【視頻】普陀古韻

普陀古韻

【視頻】《大方等大集經》男聲念誦(音頻)

《大方等大集經》男聲念誦(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