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說四眾過罪的四個條件

淨界法師  2021/09/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說四眾過罪的四個條件

說四眾過罪,它罪業的成立有四種條件:

第一個,因:要有「說罪之心」。宣說對方的過錯,什麼樣的情況叫作犯罪動機?在律上說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是陷沒之心。就是,你希望經過這樣宣說,讓對方陷入一種不如意的狀態。可能因為你這樣的宣說,讓大家對他失去了信心,你有陷沒之心。

第二個,你有治罰之心。你希望因為你這樣宣說,使令他得到適當的懲罰,他會因為這樣而痛苦。也就是簡別你在宣說時不是產生一種鼓勵的心態。因為你這樣宣說,他不可能改變嘛。你這樣子講,他不會因為你這樣的宣說而產生改變,反而讓整個三寶形象受到很大的打擊。

你依止的是要去懲罰他的心,第二個你依止要使令他陷入於不如意狀態的心,這個就是整個犯罪的動機。這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個,緣:「種種方便」。你用直接的宣說,或者是用間接的暗示,這叫作方便。

第三個,法:你真實地講出他犯了某一條罪,你很清楚地說明他犯了哪一條罪,而且把整個的過程很詳細地描述出來。

第四個,業:對方也聽得懂你的話。當他聽懂以後,這時菩薩的說四眾過罪就全部成立。

這一條戒,是十波羅夷裡面的第六條,屬於菩薩的增上戒。你能夠受持這條戒,對你整個的功德有強烈的增上的效果。反過來,你犯了這條戒,對你的陰德、對你的功德將會有所損失。

這條戒的意思就是宣說四眾過,它的對像是四眾。這個四眾包括了大乘的兩眾跟小乘的兩眾。大乘是包括受了菩薩戒的出家跟在家的兩眾,小乘是包括比丘、比丘尼的兩眾。一個菩薩宣說在家菩薩、出家菩薩,或者出家比丘、比丘尼,他犯了殺盜淫妄的重大過失,即使你講的是真實的,你也犯了菩薩波羅夷罪,是這個意思。因為你沒有必要宣說,對你、對他都沒有好處,自他兩傷。

我們看丁一的「戒文內容」。

若佛子,口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說四眾過罪的四個條件

好,我們看講表的說明。身為一個菩薩,他已經發了菩提心,也安住菩薩種性,他應該要斷除以下犯罪的事相跟因緣。先說它的事相。

第一個,口自說。他親口來宣說,他自己來宣說。宣說誰呢?包括了出家菩薩、在家菩薩,所謂大乘的二眾;以及宣說出家的小乘兩眾,所謂比丘比丘尼。宣說什麼呢?宣說某某人犯了殺盜淫妄的罪業,我曾經親見或者我曾經聽聞。即使你所宣說的是個事實,但是這個就犯了菩薩的重罪。菩薩也好,比丘、比丘尼也好,都有護持正法、續佛慧命的功能。

所以,你傷害了菩薩的形象,傷害了比丘比丘尼的形象,也等於是間接地影響整個三寶的住世、三寶的弘傳,對三寶的打擊太大,你等於破壞了很多人的信心。所以菩薩在這個時候就結重罪。除非你是私下的勸諫,你跟他很熟,他犯了重罪,你用鼓勵的心、獎勵的心來私下勸諫,這個是不犯。只要你不是在他本人面前私下勸諫,是在別人面前宣說,就犯到這條戒。這種情況是屬於你自己來宣說。

第二個,教人說。你自己沒有說,你把這件事情教給別人來宣說。你用暗示的方法,或用直接的方式,指導別人宣說,兩個都犯重。

這個是菩薩所應斷的犯罪事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受持五戒對淨土學人的意義

受持五戒,它有兩層意思,第一個如果你是修聖道門的,...

【推薦】具足清淨律儀,有十種功德利益

戒為無上菩提本,世人應當持淨戒,若人堅持以淨戒,是...

賣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沒有錯,錯在你內心的攀緣心什麼叫酒呢?只...

守戒太難,是否守住十戒就夠了

問: 祖師曾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尤其是末法時代要守清...

優波離尊者-持戒第一

出身首陀羅族 優波離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破戒還可以懺悔,破了見很不容易挽回

現在大家發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麼樣去修,形...

六齋日持戒清淨,獲利如佛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每個月...

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

口德,就是說話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傷人。生活中,一...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

按:印祖在《文鈔》裡講信願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從...

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修學佛法

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閑書石壁題詩句,任...

禪宗的觀心方法

真正的禪宗很簡單,五代以前的祖師,就是用直指人心,...

南亭法師《一切唯心造》

這個題目叫做一切唯心造,所謂一切指的是什麼呢2你張...

一念淨心成正覺

若人靜坐須臾頃,勝造浮圖七寶塔, 寶塔究竟化為塵,一...

財佈施也可得相貌莊嚴的果報

救濟貧苦離不開錢財送貧者,買米油糧食以及各種食品施...

念念對治自己習氣毛病

印祖云:佛堂日課,切實修持,然不可一向專在事相上用...

兩土世尊一個遣一個接,為我們保駕護航

善導大師在給《觀無量壽經》著疏的時候,對一個修淨土...

一顆有主的心

元朝的時候,連年的戰火,局勢動盪不安,老百姓有家歸...

修行人應斷除淫慾

一、龍樹菩薩開示修不淨觀: 《中觀寶幔論頌》雜說品第...

心淡如水福自多

人世間的物質財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對物質財富擁...

你要用什麼思想來面對果報

第六意識扮演的是我們所強調的受用緣起,它受用果報的...

動物實驗所造的惡業與果報有哪一些

問: 法師您好!我是醫學專業的學生,讀研會涉及動物...

凡眼不識文殊

有一個名叫迦羅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見文殊菩薩,卻總無...

【推薦】如何對治貪財與貪色

無貪的境界,簡單來講就是一種清淨心,內心沒有貪煩惱...

【佛教詞典】禪那

(術語)譯曰思惟修。新譯曰靜慮。與禪定同。心定一境...

【佛教詞典】群萌

梵語 bahu-jana。意謂多數之生類。又作群生。即眾生之...

【視頻】宏海法師《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禪師》

宏海法師《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禪師》

【視頻】淨界法師《如何理解淨土法門的事持與理持》

淨界法師《如何理解淨土法門的事持與理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