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業行人為何要讀誦大乘經典

大安法師  2021/07/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淨業行人為何要讀誦大乘經典

《觀經》中佛為何提出淨業行人要讀誦大乘經典?因為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有人覺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漢的心態,不是大乘菩薩所為,一位大乘菩薩應該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這個苦難的地方度眾生,哪能離開這個世間去自己求安樂呢?

對於這個觀點,我們要用智慧來辨識。要知道念佛法門求往生的目的是什麼?是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什麼?是普度眾生。這一念往生成佛度眾生的心,就是大乘菩薩心啊。現在我們是煩惱具足的罪惡生死凡夫,是不能唱高調的。如果我們要在這個世間去度眾生,那到底是自己去度眾生,還是眾生把我們度去了?

我們要有自知之明。就好像有人掉在水裡了,有兩個人同時都看到了,都想救落水的人,但這兩個人都不會游泳。有一個慈悲心很切,看到人在水裡掙扎,不顧自己不會游泳,就「撲通」一下跳下去救人,落水的人一看有人來了,就緊緊地把他抓住,這樣兩個人都沉下去同歸於盡了。另外一個很有智慧,盡管他也很想救人,但是他知道自己救不上來,趕緊去另外一個地方撐一條船來救人,既可把水裡面的人救上來,自己也不會淹死。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回到這個世間度眾生,就像是找到了一條船,這才是智慧。所以,龍樹菩薩說,沒有證到無生法忍的菩薩,要在這個五濁惡世度眾生,是不可能的,無有是處。所以念佛往生一法就是大乘行門。

淨土宗的一位大德,靈芝元照律師,也是律宗的祖師,早年也是發心很大的,認為與其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華中十二大劫不能出來,倒不如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救度苦難的眾生。所以,他對念佛往生不感興趣。在三十一歲的時候,他得了一場重病,一切治療都不見效果,神識迷茫,不能做主。身體康復之後,他才突然覺悟到自己以前的過失,悲泣感傷,內心深深地自責。

這次經歷讓他覺悟到:雖然有救助眾生的大心,然而自己的能力不夠。從此有後,他對念佛往生法門就一往情深,三十多年對念佛法門孜孜不倦,「教在律宗,行在彌陀」,成就往生大業。

《無量壽經》告訴我們,念佛行人不是小乘,是佛的第一弟子,念佛法門是大乘圓頓的行門。三福裡面講「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就是要我們的知解一定要廣一些。但是這也要有次第,所以我們提出「精中求博」的理路。在解門當中,先從《淨土五經一論》和中國淨土宗祖師的思想入手,在解門當中建立一個正信正知正見,把信根牢牢地紮下來,令其產生信心的力量,不受一切其他的見解和法門的動搖。

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再擴大讀一些大乘方等經典,比如《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圓覺經》《金剛經》等,不能說一個念佛行人什麼經都不讀。一切大乘經典都是佛慈悲心裡流露出來的智慧靈文,透過文字般若啟發我們的觀照般若,契證實相般若,所以要讀誦大乘。行要專一,解要廣解,這是善導大師給我們的一個開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誰若想得度,誰就念佛

為什麼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呢?因為阿彌陀佛和十方一切眾...

修淨土最忌諱夾雜

大凡修淨土人,最忌是夾雜。何謂夾雜?即是又諷經,又...

【推薦】為什麼他念幾句佛號就往生了

我們說了這麼多道理,就是要你做這件事情:請你把願力...

怎樣憶佛

問: 怎麼憶佛? 大安法師答: 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

四十八大願——(第9願)皆得神足飛行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

中陰身應跟哪種顏色的光走呢

問: 弟子看有些書上說,人死後因為業力的牽引仍然會在...

念佛經常出現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

菩提心的意義與往生淨土的關係

菩提心是善中之王,念佛的秘訣是把死字頂在頭上! 近年...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在凡夫層面上,有病還是要到醫院看

問: 有重病不吃藥,不看醫生,僅專注在阿彌陀佛佛號就...

發心的去取標準

省庵大師就告訴我們:捨就是去去掉邪的發心。邪的發心...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蓮華里做什麼呢

下品中生者乘著那個蓮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

執持名號具足四緣

此等莊嚴,同居淨土是增上善業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

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常常有人羨慕:某人的福報真好,家世風光,子孫多又孝...

念佛時有兩點要注意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二點要注意:一個是你能念的心,...

佛弟子應如何正確看待疾病

問: 佛弟子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疾病? 慧律法師答: 不...

用恭敬心待人,為何反而覺得我好欺負

問: 為什麼我用恭敬心對待一些人,他們反而覺得我好...

勿登山而網禽鳥

勿登山而網禽鳥, 就是不要登到山上去捕獵那些禽鳥,這...

貪瞋癡三毒

一、貪 貪又作貪慾、貪愛、貪著,略稱欲、愛。是對於...

牛過窗櫺,為何尾巴過不得

禪宗公案中有一則牛過窗櫺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禪師說...

微信朋友圈裡的善惡因果

在通訊和傳媒極其發達的今天,微信給大家帶來了信息交...

【推薦】印祖一生教化的三十二字箴言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真為生死,...

今欲脫離苦果,惟有一心念佛

佛說三界唯心,一切唯識。 以真心隨緣,而成妄識,妄識...

普庵祖師戒殺文

堪嘆諸人不較量,卻將造罪當燒香。 處處神壇社廟,盡是...

不是法門有問題,是操作的心有問題

這個地方我們分成兩塊來說明:第一個,先講什麼是佛陀...

【佛教詞典】無位真人

指徹見本來面目者。即不墮於菩薩四十二位、五十二位等...

【佛教詞典】遂求施

【遂求施】 p1247 瑜伽三十九卷十七頁云:云何菩薩遂求...

【視頻】果清法師《小戒可以捨嗎 比丘尼都應守八敬法》

果清法師《小戒可以捨嗎 比丘尼都應守八敬法》

【視頻】慧律法師《廣欽老和尚開示錄》

慧律法師《廣欽老和尚開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