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設五戒,以不殺第一

憨山大師  2021/08/27  大字體  護眼色

佛設五戒,以不殺第一

聖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為首。不殺曰仁。佛設五戒。以不殺第一。是知聖人之心。以慈為本。

經云。孝名為戒。斯則戒以孝為本。以一切眾生。有知覺者。皆有佛性。若殺生。則斷絕佛性。又不止於冤債相尋而已。是故凡在長劫生死之中。往來六道。何趣不至。何身不受。即其所殺之生。皆過去多生之父母兄弟妻子六親可知也。今殺其命而食其肉。豈非骨肉自相吞食乎。

佛以孝為戒。故知不殺。則孝之大者。豈止惜物命已也。悲夫。世人之迷。相習食啖而不悟。豈不痛哉。故聖人戒以不殺。以全佛性。此又不止世間之孝而已。

此蓮池大師。所以普勸放生。以稟佛之心。人能遵而行之。非特得師之心。適足以盡大孝。全佛性。而為成佛之因矣。豈細事哉。刻此書以廣化多人。此不獨廣大師之心。實廣佛之慈悲。非世之尋常口語也。宜篤信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憨山大師文章列表

善良被人利用,該怎麼辦

佛弟子相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總還是更為善良一些的,更...

佛陀的慈悲觀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他以深廣的慈悲心,救護一切眾生...

燕窩:燕子的代價與無言血淚

母燕在快要下蛋的時候,才去建自己的窩。第一次建好的...

殺生戒解說

殺生戒: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

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

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 寬容的人,不會輕易傷害別...

勸茹素斷葷戒殺放生

一切眾生,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了無二致。但以迷而...

持戒的意義與功德

1、《遺教經》: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

如理如法的放生心態

這個世界每年被宰殺的豬有將近五十億頭,雞鴨魚蝦更多...

「愛聽佛經的鱷魚」與「吃素的貓」

700公斤大鱷魚愛聽佛經性情溫馴 中國台灣網消息據台媒...

【推薦】方海權《日行一善》

一、行善積德篇 問:我們用什麼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

「善念」和「善根」的差別

菩提心它是一種善根,我們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

吉凶禍福的根源揭秘

一、吉凶禍福的根源心念 為什麼會有吉凶禍福的現象呢?...

佛教徒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人

何謂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義應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

感激月亮,否定太陽

有一則猶太故事說,有一天,有人問一位老先生,太陽和...

多疑心理產生的原因與對治

具有多疑心態的人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像把生活...

苦難輪迴不堪 心靈深處探求解脫

在人生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觀念要...

淨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淨土法門的修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我們佛教徒...

王祜植槐

宋朝有一人,姓王名祜,官做到兵部侍郎,為人十分厚道...

淨土法門要常作得生想

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我一定能往生,我決定能往生。...

濟群法師:隨喜功德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

以對待小昆蟲的心態檢討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說我們持不殺生戒,有時候一些小動物我們看到了實...

造了罪業後,生命中會產生兩種影響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

【佛教詞典】地神護法

(術語)金光明經堅牢地神品曰:隨是經典所流布處,是...

【佛教詞典】栗呫婆子別如來處

【栗呫婆子別如來處】 p0950   西域記七卷十五頁云:...

【視頻】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法藏法師唱誦)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法藏法師唱誦)

【視頻】妙境法師《佛法不光嘴講,還要發揮作用》

妙境法師《佛法不光嘴講,還要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