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口德決定運勢,聰明人不說的10種話

2019/12/29  大字體  護眼色

口德決定運勢,聰明人不說的10種話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好才能少走彎路,多些成就。惡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這是我們應該具有的修養。出言不慎,駟馬難追,傷人傷己。戒掉下面這十種糟糕的說話方式,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1、戒多言。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話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墨子》中記載,墨子的學生子禽問墨子:「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回答說:「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乾舌疲,可是沒有人去聽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震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只有在切合時機的情況下說話才有用。」

墨子告訴我們,話不在多,會說話的人總是在恰當的時機說出恰當的話。

2、戒輕言。

言不可輕說,若說話更改,不如不說;言不可輕諾,若應諾更改,不如不諾。不要輕率地講話,輕言的人會召來責怪和羞辱。不要輕易向人許願。輕易許願,會喪失信用。

3、戒狂言。

不要不知輕重,胡侃亂說。胡侃亂說,往往後悔。清代山陰金先生言:「為人行事勿猖狂,禍福淵潛各自當。」猖狂還是謙下,這是直接關係著個人的禍福的。人展現在他人面前的無非言與行,言語又最直接,所以說話切忌狂言。狂則惹眼,狂則招恨,很容易惹來禍事。

4、戒直言。

不要不顧後果地直言不諱,否則也會引起麻煩。直話,要轉個彎說,冷冰冰的話,要加熱了說,顧及別人的自尊,把別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5、戒盡言。

說話要含蓄,不要不留有餘地。知人不必言盡,留三分餘地於人,留些口德於己。責人不必苛盡,留三分餘地於人,留些肚量於己。

6、戒漏言。

不要泄露機密。事以密成,語以漏敗。對於一些關係他人或組織秘密的事,切忌不可泄漏,這是操守和人品問題,也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在事情沒有確定時,也不可說確定的話,以免造成不好的影響,讓人覺得輕浮或刻薄。

7、戒惡言。

不說無禮中傷的話,不要惡語傷人。古語說,刀瘡易沒,惡語難消。惡言惡語給人心理上造成的傷害遠甚於身體上的傷害。

8、戒矜言。

矜就是自大、自以為是。老子言:「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自我誇耀的人抵消了功勞,妄自尊大的人不會長進。矜言之人,不是驕傲就是無知,無論哪種都既對自身成長不利,也會招致別人的厭惡。明末清初申涵光所以說:「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說話,不要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自矜自誇,是涵養不夠的表現。

9、戒讒言。

讒言就是背後說壞話,挑撥離間或者惡意誹謗、貶低和侮辱別人。讒言之人,皆是小人。東漢哲學家王充說:「讒言傷善,青蠅污白。」不要背後說別人的壞話。背後說人壞話,會弄得天下都不太平。

10、戒怒言。

生氣的時候不要說話,因為這時候說出來的話傷人傷己,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話,不能亂說,生氣的時候說話是不經大腦的,所以,要三思而後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避免「說四眾過」

問: 破邪顯正要如何避免犯說四眾過戒? 淨界法師答:...

說話的藝術

舍衛城內的大長者家,近來喜氣洋洋,好事連連:長者的...

千萬不要讓你不經意的話成為咒語

中國的古話:為人莫做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暗室虧...

說話前先用三個篩子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一位門生匆匆忙忙地跑來找蘇格拉底...

最可怕的捕風捉影

是非朝朝有,沒有現在多!現在社會上的謠言是非,各種...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幹己者,口...

一言一行皆成因種:呻號比丘的口業果報

有一個大富長者,家財萬貫,金銀財寶取用不盡,尤其妻...

「自讚毀他」與「說四眾過」

這個口業我們解釋一下。在菩薩戒是很重視口業,諸位!...

度過人生種種難關,要做到這四點

在寺院日常接待事務中,應酬最多的恐怕就是世人的種種...

微笑就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人的一生,不論是誰都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樣,...

學佛後什麼都是順境了嗎

文殊菩薩什麼意思啊?就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就告訴...

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點燃心靈之燈

一位出身貧寒的農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羨慕那些生活富裕...

【推薦】持誦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念准提咒這些大概法師們都給你們講過的,我重複一道,...

如何讓身口意能夠清淨

迴光返照,就是觀照自己,找自己的缺點,《楞伽經》云...

惟賢長老:如何做人

2005年6月16日至6月22日,惟賢長老應邀到北京進行為期...

要達到清淨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嗎

問: 弟子念佛老是會出現念頭不專一,心不清淨,是很難...

萬德洪名為何對每個人的加持力不一樣

淨土宗在整個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種佛力加被...

普賢十忍

在《華嚴經、十忍品》裡,普賢為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

眾生墮三惡道中,佛菩薩為何不來救拔

問曰:若有十方無量諸佛及諸菩薩,今此眾生多墮三惡道...

一人與萬人敵,在今人則不行

用功的人,謂一人與萬人敵。這一句話,在古人最好,在...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

【佛教詞典】南嶽磨磚

(公案)傳燈錄五南嶽章曰:開元中,沙門道一住傳法院...

【佛教詞典】二藏

(名數)小乘之經量部立二藏:一,經藏。二,律藏。論...

【視頻】佛寺巡禮-香港湛山寺

佛寺巡禮-香港湛山寺

【視頻】惠空法師《法藏比丘因地菩薩行之典範》

惠空法師《法藏比丘因地菩薩行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