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容通法師  2020/04/26  大字體  護眼色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能障不誑,邪命為業。謂矯誑者,心懷異謀,多現不實,邪命事故。此貪癡分所攝。

誑心所相比於覆心所就更厲害了,是一種欺詐的行為。覆也就是掩蓋了不說,雖然不說自己壞,起碼不說自己好。誑就是欺騙別人,表現出自己特別好。你看文中「為護利譽,矯現有德」,就是指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名譽,故意造出來的假相,欺誑別人自己是一個有道德和德行的人,它的體性就是具有詭詐和欺騙性。

「能障不誑,邪命為業」,是指這個人本身沒有德,故意體現出有德,這就是邪命。做的事情都是假的,體現出來的狀況也都是假的,生活狀態也好,修行狀態也好,各方面都是這個樣子。矯誑的人,外在表現上與現實不符,內心也總是別有用心的樣子。總是想著別人供養自己、恭敬自己,喜歡無緣無故地裝模作樣,而實際上本身沒有這麼多的修行和道德,這就屬於邪命。

不離貪和癡這兩個心所,貪是指貪圖名聞利養,癡的話就是不懂這個事情本身是錯誤的,就像前面所說的,如果單是因為愚癡而偽裝是屬於癡一分,為了名譽利養是屬於貪一分。

我估計到了誑這個程度,單是愚癡所屬的就少了。你想想看這個人本身就很聰明,但是喜歡掩蓋,背後又有其他的利益和圖謀,他能不知道嗎?肯定知道。更多的可能因為貪,當然也有不那麼知道的,也不完全離開這個癡心所。

今天和一位居士談到「知道和做到」這個問題。他說:「有些道理您說的我們也知道了,但是做不到。」知道和做到實際上也不能完全分開,你是不是真的知道?你知道多少?你知道得有多透徹?你表面上是知道了,真正的知道是這樣簡單嗎?其實,如果你是真正地知道,很多事情自然能做到。那麼,你現在做不到就說明還不是真正地知道。

像我們現在學習佛法也是這樣,法師給你們講了這麼多道理,大家又學經、又學論,好像我們也知道挺多了,但是這個知道是很淺的層次,無非是知道一些名相,知道佛法淺層次的道理而已。如果你真正是心裡完全明白了,一片明亮,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地做到。就是說當你真正明信因果了,你說你還會隨便去違反這個因果規律嗎?不可能的。

現在只是懂得一點皮毛而已,還不是真正地知道。真正地知道要明心見性,才叫知道。你真正地親自見到自己的心性,這才叫知道,否則那就很難說你知道了。知道實際上和見道是一回事,見道之後還得修道,修道實際上就是做到,當然見道了就能做到一部分了,但是後面還有很長的時期,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做,通過實踐把自己所知道的體現在修行上去。

某些地方說「知易行難」,好像知是比較容易的,真正行是比較難的,實際上某些地方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說之:「知難行易」,在佛教裡面講見道是最難的,見道之後修反而是容易的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見道你就超凡入聖了,入聖了你還擔心啥呢?你就已經出離生死輪迴了,你不在三界之中你還擔心?你慢慢修唄,你不會走錯路了。

你如果見都沒有見道,明都沒明白,你再怎麼去修,不能說是盲學瞎練吧,也不能這麼一概論之,但起碼你修得都不是特別正確,你不是明明白白地在修。

佛教裡面講真修和緣修,見道前都是緣修,見道後才是真正地修。這是要求比較高的了,我們現在當然不能這麼高地去要求大家,但是必須要明白我們現在這個知道和真正地知道還差得很遠。

所以,為什麼以前這些祖師大德這麼謙虛,他們不是光謙虛,說句實話你在沒有真正見道之前,沒有明心見性之前,自己都應該感覺很慚愧。現在的我們無非是什麼呢?是拾佛的牙慧,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照本宣科。只能說些比較死板的東西,所說的東西都是佛教經論上的東西,不是從自己內心的智慧流露出來的。

什麼時候才能自身流露出智慧,不僅僅是鸚鵡學舌,那就必須要像六祖惠能大師那樣已經明心見性,已經大徹大悟了,他才能說出這樣了不起的《六祖壇經》。《六祖壇經》就是根據他的語錄整理出來的,這才是自性之中的智慧。具有這麼高的智慧,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當然也不能說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天下老子第一,不能這麼講,實際上禪宗裡面有很多了不起的人,有時和勢的因素在裡面。

實際上我們現在去看看永明延壽禪師的著作《宗鏡錄》更了不得,一百卷包含佛教各個宗派的理論,好像是禪宗的著作,但實際上天台、華嚴、禪宗、淨土、唯識的都在裡面,文字極其優美,佛理說得非常圓滿,也非常透徹。你看了之後你都覺得真是了不起,這個人智慧怎麼這麼高啊,隨便說幾句話我們有些一輩子都想不出來,翻上一兩頁你就會感覺到太感人,太優美,自然而然的,很震撼。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煩惱即如來種

佛教常將蓮花比喻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徵,這本身就...

如何解決煩惱呢

問: 煩惱如何解決? 衍慈法師答: 煩惱的根本是無明...

煩惱的根源來自於顛倒

佛法的因緣觀,主要就是苦、集、滅、道,有雜染的因果...

星雲大師《耐煩的好處》

耐煩,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處事的首要條件。耐煩...

不起煩惱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學:修行的目標,是熄滅貪...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卻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

萬般煩惱的根源

唐朝馬祖道一禪師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

隨煩惱二十: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

近代知識分子和淨土信仰

中國的佛教史上,知識分子與佛學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議...

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

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個人。人多才...

以善變應萬變

今天一早走進辦公室,老總公告公司,將全面替換計算機...

毀滅福祿的六個日常行為

1 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買肉吃尚造作...

沉著冷靜是人生永遠的財富

人的一生總要遇到一些驚險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上智不如下愚,老實方獲利益

【弟以闡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業洪深。故於宗教二...

吾道一以貫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業的時候,第一個他沒有我空、法空的...

宣化上人:自性財產

現在這個時候,是一個很不好的時候,你到每一個地方,...

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學不學佛,一個人想做到隨時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難的...

觀音菩薩作護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台中護國寺做住持的時候,因為房子漏...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不可思議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神通力、智慧力都是不可思議。特別...

西紅柿的營養功效

西紅柿的營養功效 1、西紅柿,又名西紅柿、洋柿子、狼...

禪宗與牛的因緣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勝...

能夠這樣堅持,往生就能預知時至

何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純熟的時候,你嘴上在吃飯,...

【佛教詞典】加行

【加行】 p0525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二頁云:加行者:謂為...

【佛教詞典】軟賊

(術語)名聞利養,壞道人之功德者。智度論曰:利養如...

【視頻】斷肉食素經典法語

斷肉食素經典法語

【視頻】淨界法師《發願的重要性和念佛三個階段》

淨界法師《發願的重要性和念佛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