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

良因法師  2020/08/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

問: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才可以滅罪呢?

良因法師答:「  依此運心,隨所興起,計功分課 " ,依著這個儀軌虔誠恭敬,隨文入觀,然後要 「計功分課」,每天要做定課,比如發願拜十萬拜。如果沒有固定的功課,心的力量沒辦法集中,今天想拜就多拜,不想拜就少拜,總是隨心所欲,這樣懶散的心,跟虔誠恭敬的心是不相應的,而且也不是專注的。

但如果規定每天五百拜或一千拜,直到拜到十萬止,有這樣決心的時侯,就會很專注。就像太陽底下拿個放大鏡來聚光,火就會燒起來。專注,才能感召三寶的加被,才會有力量。

事懺功德的生起,其實不是因為很努力的拜而生起,是因為努力的拜懺,感召到三寶的加持,所以能夠滅罪。

事懺的關鍵是他力的加持,三寶的加持力。因此要感應三寶的加持,必須得專注,專心的拜八十八佛,專心的拜大悲懺,或者專心的持百字明。專注到這個點上的時候,滴水穿石,就會有力量,就會感應到三寶的加持力。自已的專注就像放大鏡,三寶的力量就像太陽,兩者相互作用,火就著起來了。

問:為什麼說修事懺要有依止,修理懺也要緣事相呢?

良因法師答:「第一段敘懺意」敘述我們修事懺的意義,首先是「敘境心」,就是具體說明在面對修懺的境界時,應該怎麼用心。

「如世常行:或依堂塔、或依繕造、佛名經教、禮誦諸業,皆緣事起。依此運心,隨所興起,計功分課。」首先講到依止,「或依堂塔、或依繕造」  ,就是說要修事懺,必須有個依止。堂塔指殿堂或者塔廟,繕造指經典,比如修大悲懺、八十八佛,都要依據經論。塔廟、經典這是依止處。於所修的佛名號,或者經教的儀軌中。或是禮拜,或是讀誦,這些業行,皆緣事相而起。就是說修事懺,必須要有三寶的境界,作為我們內心的依托。使修懺者心有所依,方能感應三寶的加持,而能滅罪。

在此附帶一說,理懺一定不緣事相嗎?並不是的。

比如我們拜八十八佛時,如果能同時觀察能禮的我不可得,所禮的佛也不可得,卻仍然虔誠恭敬的禮拜。能這樣的禮拜,實際就是理懺了。所以說理懺,並不是一定把經本丟掉,把佛號放掉才叫做理懺。

就算緣著事相,持咒念佛拜佛,只要內心的智慧跟二空真如理相應,那就是理懺了。這裡說事懺緣著事相而生起,但不要誤解,緣著事相的儀軌而修,就一定叫事懺,把儀軌捨掉就叫理懺。

所謂的理,一切時一切處,穿衣吃飯都離不開這個理。要懂得這個理,拜佛也是理懺,持咒也是理懺。

弘一法師《南山律在家備覽》懺悔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良因法師文章列表

提不起極樂世界的樂,應當怎麼辦

問: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來極樂世界的...

如何修自性空觀

問: 請問如何修自性空觀? 妙境長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問: 弟子熏習道德教育多年,今方聞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臨終時怎麼知道來的是阿彌陀佛

問: 請問法師,臨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但我沒見過佛...

淨土法門是否可以即淨即密

問: 我是專修蓮師心咒得大利益,不知淨土法門是否即淨...

妙蓮老和尚: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

星雲大師《人證悟之後的生活怎麼樣》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從今天起,我們要在這裡舉...

思惟罪業後要做的三件事情

思惟罪業之後,要做三件事情: 首先, 特生厭賤: 對於...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惟賢長老《三皈的廣大意義》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

大妄語的過失

大妄語跟小妄語的差別:同樣是妄語,但是小妄語只是一...

出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五者,雖具男形,六根無缺,五欲纏染,出家甚難,今...

參禪悟道要真見自性

你們到禪堂裡來是幹什麼的呢?為了開悟的嘛,為了找本...

我是個好人,為何還會得癌症

為什麼會得癌症?很多人一聽到醫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

聖嚴法師:該不該多生小孩

問: 現在已經是少子化社會,少生小孩或不生小孩,真...

一千斤的鹽

一粒種子看起來雖不起眼,但植入土中生根、發芽、成長...

「所求皆得」的藥師佛

藥師經字字珠璣,一字一句都有一個法門,重重無盡。如...

佛前供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

我們先講個故事,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

八關齋戒的含義是什麼

初名雲戒、雲齋、雲關者,眾名乃異,莫不攝淨歸心也。...

阿彌陀佛時時刻刻都在護念著我們

今天和太太(指奶奶的母親,係我們當地的習慣稱謂)通...

那就是禪

王田是一個精於醫術的醫生,不過仍有許多病人死去,因...

印度人的素食觀

在印度餐館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素食者不...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這次跟大家共同學習唯識跟淨土這兩個思想的交互應用的...

佛教放焰口的由來

餓鬼又稱焰口、面燃等,屬於三惡道眾生之一, 其體枯瘦...

佛號要念出一個味道來

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蕅益大師說: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

【佛教詞典】食啖勝解

【食啖勝解】 p0882   瑜伽三十卷十四頁云:若此死尸...

【佛教詞典】三種惡

成實論卷十以惡、大惡、惡中惡為三種惡。(一)惡,如殺...

【視頻】夢參老和尚《每一生都想了生死,為什麼了不了》

夢參老和尚《每一生都想了生死,為什麼了不了》

【視頻】偷藏小牛的牛媽媽

偷藏小牛的牛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