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蓮池大師一生的示現: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2020/08/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蓮池大師一生的示現: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雲棲寺丈室內。八十一歲高齡的蓮池大師面西而臥,即將入滅。

早在半月前,大師即已預知時至。當時,杭城內處處都有大師的弟子。他便前往城中,遍告弟子們說:「我要到其他地方去了。」弟子們面面相覷,惘然莫測,並不知道大師要去哪裡。

此時,一抹斜暉從窗戶透射進來,正好籠罩在短榻上的蓮池大師身上,如阿彌陀佛金色的手臂般輕輕撫慰。大師神態安詳,僅口唇微動,似乎在默念著佛號。周圍或跪或站諸多僧俗弟子,對於這樣一位如父母般值得依靠的善知識,他們內心充滿深深的哀痛和不捨之情。因而,個個面色凝重。

不久,門外腳步雜沓,最後一批弟子加入進來,人數的驟然增加,讓本就不大的房間,顯得更加水泄不通。

室內的眾人全都屏息凝氣,恭敬肅立,似乎等待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發生。

看看人到得差不多了,排首的一位弟子上前問訊後胡跪合掌,開口請求道:「和尚,惟願慈悲,哀憫我等,久住世間!」旁邊圍繞著的弟子一起跪下,懇切和道:「和尚,惟願慈悲,哀憫我等,久住世間!」

但短榻之上,瞑目似睡的老和尚並無絲毫反應。

眾人心中明白,老和尚去意已決,不會再長久住世了。只好再次懇求:「和尚既已決定西去,懇請作出最後垂示。」這時,老和尚才緩緩睜開眼睛,作勢欲起。身旁的弟子立即幫忙,將老和尚扶正。跪在下首的眾多弟子們,這時聽到頭頂上方傳來慈悲又嚴厲的聲音:「大家要老實念佛,不要裝模作樣,不得標新立異,壞我規矩!」

開示完,大師不再說話,只是瞑目念佛而已。幾聲急促的佛號過後,老人的氣息逐漸變得微弱,慢慢消失……

眾人慌忙抬首,短榻上的老人已玉筋雙垂,瞑目而逝了。

一時間,屋內屋外所有人大放悲聲,有捶胸頓足者,有不住叩頭者,有沉默不語者,也有不斷助念佛號者……

這種令人痛心疾首的場面,大概只有在失去至親的時候才會出現。

蓮池大師自在往生西方後,弟子們遵照大師的遺願,將其葬於雲棲寺左嶺之下。

縱觀他老人家的一生,正如憨山大師所讚譽:「才,足以經世;悟,足以傳心;教,足以契機;戒,足以護法;操,足以勵世;規,足以救弊。」闡揚淨土宗風,更是不遺餘力,影響至為深遠。因此,被後世弟子推尊為淨土宗第八代祖師。

且看蓮池大師一生為我們所做的示現:

一、 為了生死而出家

蓮池大師生於嘉靖十四年(1535年),古吳仁和人(今杭州市仁和鎮人),俗姓沈,父號明齋,母周氏。

大師最初學習儒書,以學識與孝行著稱鄉里。十七歲時,鄰居有位老婆婆,每天念幾千聲佛號,長年堅持不懈。大師覺得很奇怪,就問她為何這麼做。老婆婆誠懇地回答:「我去世的丈夫經常念佛,臨終身無病苦,與人拱手作別,非常自在。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大師聽了老婆婆的回答深受啟發,從此便棲心淨土,並且在桌案上書寫「生死事大」四個字警策自己。

二十七歲時,父親亡故,三十二歲,母親又溘然長逝。父母雙亡,令他悲痛至極。《詩》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自此,大師決意出家,體究生死大事,亦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大師曾娶婦張氏,生一子,但不幸早死,張氏不久也去世。嘉靖乙丑年除夕,繼配湯氏捧來一碗茶湯放在桌上,不料,茶碗卻忽然破裂。大師笑著說,因緣果然如此,沒有不散的道理啊。

第二年,他就辭別湯氏:「世間的恩愛都是無常的,生死也沒有人可以替代,我走了,你自己做打算吧。」面對此情此景,湯氏卻很灑脫。她對丈夫說:「你先走吧,我隨後也要走了。」(這位女中豪傑也在之後落髮,並建了一座孝義庵修行,法名祩錦,亦為女叢林主。比蓮池大師先一年而化,建塔在雲棲寺右山)

於是,大師作《七筆勾》詞,其中有一首說: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首。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離家後,大師很快到杭州西山性天和尚處剃度,又到昭慶寺無塵玉律師座下受戒。

二、 開悟之後須念佛

大師圓具後,行腳遍參知識。在參訪遍融禪師時,禪師對他說:「你不要貪名求利,不要去攀緣,要一心辦道,老實持戒念佛。」大師深為感動,認為自己遠道而來,老禪師不談玄說妙,只將自己切實體認到的功夫和盤托出,因此拳拳服膺。

後來經過東昌府,聽到樵樓上的鼓聲忽然大悟,並作了一首偈子: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

六載坎坷崎嶇,芒鞋踏遍,如今終於桶底脫落。南遊到雲棲的時候,看到這裡山水幽勝,產生了終老於此的想法。居士楊國柱、陳如玉等人,為大師蓋了三間小茅屋,大師就在這裡精修念佛三昧。

大師在山中形單影隻,與寒岩為伴,本來修行很清淨,並未有建寺的想法。然而,此山中多虎患,常常傷人,大師就誦經施食,消除了虎患,山中重新獲得了安寧。

又有一年大旱,村民請求大師祈雨。大師說:「我只會念佛,沒有其他的法術。」但是村民不肯罷休,說無論你念什麼,反正把雨能給我們弄下來就好了。大師不得已,只好敲著木魚,繞著田埂念佛。奇怪的是,隨著大師的腳步,一時頃,大雨傾盆而下。村民們驚喜不已,通過這幾件事,對佛法產生了強烈的信心。

為了感激大師,他們扛著木材,帶著鋤頭要為大師建寺院。正好挖地時,挖到一塊雲棲寺以前的舊東西,這一次,眾人建寺的心更加堅決。雲棲寺建成後,大師親自訂立規矩,雲棲道風遠播,海內衲子歸心,遂成為一大叢林。

三、 自利利他菩薩行

大師認為,佛陀設三無漏學化導眾生,而戒為根本,因此決定匡扶戒律。大師曾組織寺內每半月誦一次《梵網經菩薩戒》及比丘戒,為方便學人,親自譔寫《沙彌要略》《具戒便蒙》《梵網經疏發隱》等。

當時,雲棲寺內雖然僧人眾多,但卻規矩嚴肅。為整飭叢林,大師將他們分為多個堂口,如精進堂,老病堂,十方堂等,每個堂口有專門的執事管理,並訂立規約。開門閉門都有時間,各個堂口均有警策語,定期宣講。夜裡派人巡邏。布薩時,則各以功過論賞罰,非常嚴厲。可謂「堂堂有規約,事事有所依,執事明其職,修學各有式,誤事罰銀錢,賞罰甚分明。」

雲棲寺由於「嚴淨毗尼,尊崇講誦,明因果,識罪福,整飭清規,真修實行」,故能歷數百年而不衰。

大師在此開淨土一門,極力主張淨土法門普被三根的理念,並著作多達十萬字的《彌陀疏鈔》,將事理融會其中。

大師在雲棲期間,大力提倡放生。曾購買萬工池、上方池和長壽池作為放生池。僅上方和長壽兩個放生池,一年就耗費百餘金。還在山中設了放生所,救贖飛禽走獸後,豢養其中。寺中僧眾將自己的口糧節省下來,供物類食用。

大師定期為它們宣說佛法,即便飛鳥中有不斷鳴叫者,只要大師的木魚一響,則全部寂然無聲,恭敬聆聽。說完法,則振翅而飛。可見,眾生皆有佛性。同時還譔寫了《戒殺放生文》、《殺罪》、《醫戒殺生》、《殺生人世大惡》等文,用許多栩栩如生的故事、事例和通俗的語言,論述了為什麼要戒殺和放生,多次印行,傳播極廣,影響很大,聲名遠播。

大師德業和聲譽隆盛,海內賢豪,無論朝野,無不歸心感化。當時的慈聖皇太后在見到《戒殺放生文》後,為表達崇重三寶之心,特別遣內侍帶著紫金袈裟和供養,啟問大師法要。但大師並未接受紫金袈裟。慈聖皇太后更加崇敬大師,特別令人恭繪了大師的像供在宮中,日日禮拜。

四、 永明之後第一人

由於大師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力,終使雲棲寺成為歷數百年而不衰的專修淨土道場,南方佛教的中心。

大師「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道價日增,往來問道者「指不勝屈」。憨山大師對蓮池大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稱讚大師「歷觀從上諸祖,單提正令,未必盡修萬行。若夫即萬行以彰一心,即塵勞而見佛性者,古今除永明,惟師一人而已。」

「法門之周孔」「觀師之行事,潛神密用,安忍精進之力,豈非地湧之一乎?抑自淨土而來乎?」幻有正傳禪師推蓮池大師為「當世金剛正眼」。

此外,蓮池大師著作宏富,共30餘種,由其弟子僧人大賢、居士李守一等人彙集成為《雲棲法匯》,共3函,34冊。現恭錄幾句法語(出自《念佛警策卷上·警眾》),以饗有緣:

(一)

入道要門,信為第一。惡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這條門路,不齎一文本錢自獲利無算,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

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說不信淨土,只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話,於義理不是難解說。你們眼裡親見,耳裡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你信得這句話,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實信得這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盡力氣千叮萬囑,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

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你們睹此榜樣,當愀然不樂,痛相警策道:大眾,我與你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此時悔恨無及,須疾忙念佛,時刻不要放過方好。我見你們自家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間也!

(二)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淨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其有自負修行者,只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為報。

(三)

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綿綿密密,聲在於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沉,則不妨高聲。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四)

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把苦逆作為往生淨土的墊腳石

命運多舛的念佛人,更要在念佛上多下些功夫。我們的拂...

為什麼到淨土,不是去享受快樂的

諸位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不是去享受快樂的。你...

這樣的老實頭,就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老實頭很可愛,知道自己業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錢不值,...

大安法師:信願堅固

印祖說,所遺憾的是自己的色力衰弱,身體不好,力量不...

【推薦】追求臨終正念,在唯識學有三個重點

那麼臨終的正念,在整個淨土宗的修學者,是所有人努力...

這只野狐到底聰明在哪裡

原文: 野狐黑夜入廚房,飽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竄,乃佯...

【推薦】現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嗎

問: 請問法師,現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淨土為最終的歸宿...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從敲門聲看出你的修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曾提出過一個公式:信...

無我淺談

一切法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相對的,彼此相...

婚姻美滿之道的三個步驟

佛在《玉耶女經》裡說到,上等的夫妻關係是互相欣賞,...

持戒與作善,功德果報天壤之別

戒法跟善法的差別。這是論它的性質,要是討論它所成就...

臨終接引願,預設的護佑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

聖嚴法師:同事

「同事」一般是指在同一個公司或團體裡共事的人,他們...

何謂「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

名字即佛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

念佛的勝妙功德無窮無盡

執持名號,一定會有功德的,而且極為殊勝,極為不可思...

說話要說到用處,廢話無益

禪宗提倡不立文字。為了說明宗旨,不得不用了文字這一...

良好的心態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你也許無法改變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

發菩提心方能消宿業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

度盡阿鼻苦眾生的地藏王菩薩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是幽冥教...

聖嚴法師:謙虛是非常重要的事

謙虛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經》的六十四卦裡,每...

清淨光明真富貴

在波羅奈城有一位長者之子耶舍,非常聰明且富貴勝人,...

【推薦】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

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

往生的真信願和福德資糧

具足信願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講得非常清楚:「得...

【佛教詞典】救世誓

(術語)觀世音菩薩濟度眾生之誓願也。...

【佛教詞典】梵世間壽量

【梵世間壽量】 p1033 瑜伽二卷六頁云:又梵世間,壽量...

【視頻】阿彌陀佛的一封家書

阿彌陀佛的一封家書

【視頻】容通法師《慳貪墮餓鬼趣》

容通法師《慳貪墮餓鬼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