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墮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成剛法師  2019/11/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墮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內六道眾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內(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眾生的分段生死,生死之苦。「分段」就是六道眾生各有他的形段,這也是「苦」。三界六道眾生的「苦」,這個就說不盡了。

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的眾生苦的程度和地獄、餓鬼、畜牲道相比程度要輕一點,地獄、餓鬼、畜牲道啊,那就苦的不得了啦,苦的程度更重。

就拿畜牲道來說,牛、馬、豬、羊、雞、鴨、鵝、狗、魚、鱉、蝦、蟹、飛禽、蠕動之類,百千萬億恆河沙數,種類繁多,常見的還有個假名,更多的是些叫不出名的。

畜牲之類都是橫生,四條腿的橫著走,相貌丑陋,生活環境特別苦,吃的都是糞土,被人使役,鞭抽棍打,殺害流血,被人吃掉,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地獄道、餓鬼道,我們沒見著,不知道,畜牲道我們親聞親見。

為什麼墮落畜牲道呢?就是因為它們酬還宿債,過去欠人家的債,在人道償還不完,所以墮落畜牲道去償還,加倍去償還。

我們在迷的眾生,見到畜牲了,常有一種反感,不能歡喜生善,就想危害。我們佛門弟子不能這樣,要慈悲於一切,它也有佛性,要憐憫,要把它看成親人,看成未來的諸佛菩薩,因為它罪業消了,返到人道,見佛聞法,依法修行,還能成佛的。

所以我們眾生,心不覺悟,不淨化,失掉人身是非常容易的。佛不是說嘛,繼續人身的象手指甲土那麼少,失掉人身的象大地土那麼多,相差懸殊,要想不失掉人身得守「五戒」呀,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守這「五戒」,不失人道,在這個苦海里,不沉墮地獄、餓鬼、畜牲道,能繼續人身,五戒是人道的浮囊。

可是世間有幾個真正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程度不同的有所違犯,所以這個生死險道就像走鋼絲似的,找不準重心,就掉落下去。

所以我們發心學佛,要珍惜、愛護,人身難得,佛法難遇,及時的努力修行。要是粗枝大葉,馬馬虎虎,不但不能成佛,恐怕人身還要失掉,墮落畜生道,被人家看不起,被人家使役,被人家逼迫。我們學般若,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為了「度一切苦厄」。

六道眾生是最苦的了,人道、天道、阿修羅道還輕點。在迷的眾生對於畜牲類是殘酷無情的,連打帶罵,任意宰殺,吃畜牲的肉,穿畜牲的皮,那不苦嗎?

墮落畜牲道,這都是自心之所招感的,就是心不覺悟,不淨化,心迷惑、濁惡、染污太嚴重了,貪、瞋、癡性。這值得我們深惡痛絕、深思的啊!改往修來。這個是一種「苦厄」。沒有生死,一切苦都無所依據,雲消霧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放下我執偏愛 永離苦惱束縛

佛住世弘法時,有一位住在彌絺羅國中的婆羅門婦女名叫...

佛陀讓眾生知苦樂法,走解脫之路

我等眾生憍慢、剛愎自用、愚癡顛倒還自以為是。佛陀有...

道香應自苦修來,法遠禪師的修行故事

寫這個故事之前,躊躇了一下,因為這種故事不一定有人...

偷盜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報極重

偷盜戒以盜常住物及僧眾物之罪極重,應墮地獄。《方等...

男女之情讓我們脫離不了輪迴的苦海

世間最讓人流連癡迷、割捨不下的就是男女癡情。男歡女...

你有善因好緣,怎麼會沒有感應呢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希望能有宗教的體驗。宗教的體驗不...

念佛一法,頓得成就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斷一份惑,證...

殺豬為何沒罪?

佛性一恢復就知道眾生是平等的,富人不能欺負窮人,開...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我們看佛陀對末法時代的一個預言。下一段。 預記末法:...

往生彌勒淨土的修行方法

一、廣行佈施 《大成佛經》中講到,彌勒菩薩在人間成...

年輕就發財得勢是不吉祥的

年輕就發財,就得勢,是不吉祥的。許多人就喜歡年輕發...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

唐代高僧法照大師

今天給大家說一說,淨土宗的第四代祖師,法照大師。凡...

六款素食養生鍋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提倡吃素的人也日漸增多,而...

以願力來引導善行

關於這淨業三福,智者大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他說...

如何判斷內心是善業強,還是罪業強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別各別說明業果各別的相貌。 我們看...

解讀印光大師的財富觀

《印光法師文鈔》涵蓋了印光法師的各種思想,財富觀即...

不起分別心,是故當處最吉祥

若當下不分別,當為最吉祥。我持咒的時候,不起分別心...

修行的目的並不是不睡覺不吃飯

眠為大暗無所見,日日欺誑奪人明,以眠覆心無所見,如...

觸物起照 斷截惑根

過去,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曾經教導比丘:...

因《楞嚴經》開悟的六位大禪師

1、唐玄沙師備禪師 《景德傳燈錄》卷十八記載,玄沙備...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道證法師最後的遺言: 我現在要講的話很重要,妳要記...

持名念佛簡易殊勝普攝三根

念佛法門裡有四種念佛。有觀像念佛,觀阿彌陀佛三十二...

如何才算初具信願

問: 我是初學者,與淨土有緣,聽了您的開示後知道了如...

【佛教詞典】大佑

(1334~1407)明代天台宗僧。姑蘇吳縣(江蘇)人。字...

【佛教詞典】睒摩

(菩薩)新作商莫迦?amaka,菩薩名。昔有長者,夫妻兩...

【視頻】《佛經故事》評書 MP3

《佛經故事》評書 MP3

【視頻】《法顯大師》有聲書

《法顯大師》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