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王日休居士  2020/08/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謂色受想行識也。色謂色身。受謂受用。想謂思想。行謂所行。識謂辨識。此五者蘊積不散,以壅蔽真性,故謂之蘊。

又謂之五陰,謂陰暗真性也。色身終歸於壞,受用隨時即過,色受豈不空乎。且如思想一物,既得之則無想矣。想豈不空乎。所行之事,迴首尚如夢幻。行豈不空乎。識盡千種事物,再生不復能識。識豈不空乎。

一切苦厄,皆從五者生。若能照見色身為空,則不泥於色身而畏死亡,是度過此一種苦厄也。照見受用為空,則不泥於受用而貪奉養,又度過此一種苦厄也。照見思想為空,則不泥于思想,而意乃無所著。又度過此一種苦厄也。

照見所行為空,則不泥於所行,而可以息跡。是又度過此一種苦厄也。照見辨識為空,則不泥於辨識,而可以坐忘。是又度過此一種苦厄也。故照見五蘊皆空,則度過一切苦厄。此五者皆不是真實,乃真性中所現之妄緣。若六根六塵六識十二緣四諦皆此類也。

【演蓮法師譯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色,指色身。受,指受用。想,指思想。行,指行為。識,指辨識。這五種蘊積不散,以致真性受壅塞遮蔽而不能顯現,所以叫做五蘊,又稱為五陰。是說這五者能使真性陰暗不明。色身終歸衰亡,受用隨時即過。

這「色」和「受」豈不都是空的嗎?又如心裡想著一樣東西,既然得到了,也就不再想了。這「想」豈不也是空的嗎?回顧過去所行的種種事,猶如夢幻,這「行」豈不也是空的嗎?識盡千種事物,流經轉世就全都忘了,這「識」’,豈不也是空的嗎?

其實,世間一切苦厄,都是由這五蘊產生出來的。若能照見色身是空,就沒必要拘泥於這個色身而害怕死亡,也就度過這一種苦厄了。照見受用為空,就沒必要拘泥於受用而貪奉養,又度過這一種苦厄了。

照見思想為空,就沒必要拘泥于思想,而使意地清淨無所著,又度過這一種苦厄了。照見所行為空,就沒必要拘泥於所行,而可以閑居息跡,是又度過這一種苦厄了。照見辨識為空,就不必拘泥於辯識,而可以達到心法相應、物我兩忘的境界。是又度過這一種苦厄了。

因此說「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過一切苦厄。因為這五者都不是真實的,乃是真性中所現的妄緣。就像六根、六塵、六識、十二因緣、四諦,都屬於這一類。

《龍舒淨土文》五蘊皆空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知足就是苦,能知足就是樂

人就怕不知足,不知足就是苦,能知足就是樂。所謂知足...

人生最大的「愛別離」

在恆河邊,釋迦牟尼佛與幾個弟子一起散步的時候,他突...

怎樣面對「無常」所帶來的種種痛苦

問: 法師,我們怎麼去理解無常呢?怎麼去面對無常所帶...

財物化為灰燼,商人竟能悠然睡覺

有位商人的家裡失了火,不僅房子嚴重損壞,連財物都幾...

十個人吃飯,每個人看到的飯菜完全不同

講到根、塵、識三法,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因緣的...

星雲大師獨白:有苦不能說 我就這樣忍了一輩子

一九八五年,我從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來,將寺務交給...

宣化上人:有脾氣的人就是苦

這一趟到來,見你們各位都很誠心的拜佛、念佛,還有禮...

宏海法師:心經·可以靜心也

第一講 心經之心 阿彌陀佛,各位吉祥。在現今我們這個...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參禪與念佛法門是異是同

或問蕅益子曰:參禪、教觀與念佛法門,同耶?異耶? 答...

造佛塔與繞塔的功德

塔的歷史典故 佛塔,梵文譯名是窣堵婆(STUPA),略譯...

我為消業,抓了三副禪藥

謙卑比山高比海深,無所不容。傲慢比麥芒尖比針孔細,...

家中有惡病口舌,當誦大悲神咒

【經文】:又若家內遇大惡病百怪競起。鬼神邪魔耗亂其...

念大悲咒應具有這十種心

有弟子問什麼時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可...

誰願作阿修羅呢

佛教把貪、嗔、癡名為三毒,三毒於人乃致命的三害。此...

慧律禪師禪語精選

1、 觸目所及,與萬物為敵,是謂之凡夫。   2、 當...

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訓練自己

問: 上班族必須聽命於老闆、上司,但如果你覺得老闆...

不要把供佛當成一種交易

有人認為在佛前上供只是表示一種尊敬的心態,並沒有實...

本煥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圖書館開示

各位居士:你們大家好! 我看你們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

凡是信佛的人,災害面前多數都是安全的

大家看我們師父們,從早晨念經幹什麼?報四重恩、報父...

末那識的第六個特徵

末那識有六個特徵:第一,它總是追求愉悅;第二,它嘗...

打濕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時間,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煩惱。 師父把弟...

在十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會加倍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

臨終注意事項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適由山轉來汝書,知汝父...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

【佛教詞典】四師

華嚴宗以李通玄、子璇、淨源、義和等為四師。李通玄於...

【佛教詞典】人生蟲寓相

正法念處經說:有腦骨蟲、頂上蟲、發蟲、耳蟲、鼻蟲、...

【視頻】惠空法師《六祖壇經》

惠空法師《六祖壇經》

【視頻】佛是大醫王,醫病亦能醫業(印光大師)

佛是大醫王,醫病亦能醫業(印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