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融。字竺峰,俗姓姚,浙江德清人。年二十歲出家,剃髮染衣於杭州石屋嶺的煙霞寺,在昭慶律寺受具足戒,持守戒律,喜好禮佛、念佛,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為一生決定的志願。
圓融法師不固定居於一處,與眾合得來則留,合不來則去,心意氣度灑脫自在、光明磊落,從不糾纏不清、執著不放。
凡是他居住到一個地方,常常靜靜地關起門來禮佛、念佛。不禮佛時就念佛,不念佛時則禮佛,如此禮佛、念佛交互用功無一時中斷。從不雜修其他法門,只以禮佛、念佛二事做為終身的修持。
圓融法師曾有一日從中午開始,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木魚聲朗朗相應,如此經過一整夜,一直到隔天下午還在念佛,大家見他念佛毫無休息,大聲呼喚他,圓融才停止下來,說好像才過了半天而已啊!有人問他是否飢餓?圓融說:「我口中有水甘甜如蜜,常常盈滿,受用無量,不再想要飲食了。」
圓融法師修不倒單數十年,故很少作夢。偶爾有夢境也不離禮佛、念佛,除此之外更無其他夢境。有時在夢中,常常見到佛菩薩活動如生,對他開示一些鼓勵的話,有時則是韋馱尊天導引他念佛。
清宣宗道光十年,也就是西元一八三○年的三月十九日,圓融法師圓寂於杭州城東園的天華庵。往生前數日,自知時至,示現微疾,簡略地囑咐庵主數語,即默默地獨自持念佛名,更無其他言語。
入寂往生後,示現頭頂暖熱之相,火化於龍慶寺的普同塔,香柴並沒有用很多,一下就完全地化盡了。世壽六十四歲,從不收徒弟。
編者按:淨土宗蓮池大師曾在《竹窗隨筆》中提到四種「出家」:一種「在家在家」,指在世間未學習佛法的人,為了追求名聞利養而辛勞奔波;第二種「出家在家」,表相上穿了僧服,但心中依然繫念著世間的種種慾望。
第三種「在家出家」,雖身在家,但是心中已經放下了對世間的慾望,真為了生死而心常安住在「道」;
第四種「出家出家」,外相示現出家,心中亦熄滅了貪瞋癡,斷除了對世俗的一切妄想,精進辦道。這樣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本故事中的圓融法師正是這樣一位佛門榜樣。可見,無論身是否出家,心出家才是能否了生死,出輪迴的關鍵。
《淨土聖賢錄》的作者評價圓融法師道:「居住沒有固定之所,真解脫也。不收徒弟及信眾,真清淨也。火化時能很快地燃盡,不留戀世間塵緣的明證也!」 圓融法師心出家也!
而我們在家人,常被俗事所纏繞,心出家不易。故圓融法師親身示範,教導我們心要學習不糾纏不執著於任何俗事,「把心歸零」後禮佛念佛,常常安住於佛號之人容易得定,功夫久久,得佛力加持不可思議,心則不易再被外境所轉。心出家了,往生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