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福沒有修慧,又造了很多罪

妙境法師  2025/07/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修福沒有修慧,又造了很多罪

「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

我剛才說我們出家人丑陋的事情──爭徒弟,你們沒有出家的在家居士,你們不要恥笑這件事,因為你們也會出家的,你也會出家。我們現在出了家,連我都一樣,大家出家人,前生也可能是在家居士,今生出家了;你們在家居士前生也可能是出了家,出家了,只是修一點福而沒有修慧,修了福了,今生又來到人間,有多少福報,為福所迷而不能再出家。所以我們出家人好好修學聖道,不要光是修福,也要修智慧,如果你沒有往生阿彌陀佛國,再來人間的時候,不為福所迷,能解脫,還能出家。

如果你只是修福而不修慧,將來就成了一個大福德人,大福德人就是社會的菁英人士,只是有本事,那就是沒有辦法能出家,沒有時間啊;佛教打禪七、或者是有講經法會、拜梁皇懺,他沒有時間,沒有時間來參加這個事情,認為世間上的事情非常重要,不能。但是他也有點信心,有一點信心不行,不能轉變他那個迷惑,顛倒迷惑的思想不能轉變,沒有力量。但是你若是今生在經論上深入地學習,你有智慧高,這些事情都不能迷惑他,都不能迷惑。

我們在《高僧傳》上看,這些有名的大禪師、教下的這些大德,那要做皇帝都是可能的!像清涼國師那種境界,他若想做皇帝應該是可以的,但是他能放下、出家當和尚,做個窮和尚,心情快樂;世間上的事情,他不感覺到是有價值的,能放下。為什麼能放下?就是有智慧。明太祖出了家又還俗了、做皇帝去了,那是什麼呢?就是修福而沒有修慧,所以他又造了很多罪。但是,我們在家居士也好、出家的法師也好,就是歡喜修福而不歡喜修慧,為之奈何?無可奈何!

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

前面是以幻術師見所幻人來譬喻這件事,菩薩觀察一切眾生都是假的,不是真實的;那麼下邊又繼續有譬喻。「如智者見水中月」,像前面說「智者」,「智者」很有意思,有智慧的人看見水裡面的月亮,若是沒有智慧的人,若喝醉酒了的人若看水裡的月亮是什麼樣?李白怎麼死的?李白就是喝醉酒了,到水裡面去捉月亮,就這樣被水淹死的。李白詩是作得非常好,若我看,你看他的詩,就是懷才不遇,「天生我才必有用」,結果就是老是不走運氣,心裡面就有點不正常。

「如智者見水中月」:水裡面是沒有月亮,就是天上的月,水若澄清的時候,就現出個月影來。有智慧的人看見水裡的月亮,知道這個月是月亮的影,而不是真實是月亮,是這樣意思。

「水中月」,這是個譬喻。若在佛法上說,天上的月就是譬喻無明,約十二緣起來說,也可以加上一個行,無明、行指天上的月。「見水中月」,你有無明、行,無明是惑,行是業,惑、業;後邊就是識、名色,就是色受想行識;由無明、行而有色受想行識的果報,就是由因而有果。

我們通常說「由因而有果」這麼講,好像不感覺什麼。若是天上的月影現在水裡面,那這裡邊就有特別的意思,就是水裡面的月亮不是真實的、是假的。那表示什麼?表示我們這個色受想行識不是真的,不是真實的色受想行識,是假的,它本身不能夠決定;由無明、行來決定這個色受想行識。

譬如說天上的月,天上的月被雲遮住了,水裡面的月影就沒有了。那表示什麼?水裡面的月亮是沒有決定性的,它自己是沒有體性的,有天上月才有水中月,「此有故彼有」,也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因緣所生法。水裡面的月亮,天上的月被雲遮住了、或者是月落下了,水裡面沒有月亮了;水裡面若是還是有月亮,那麼這個水中月就是有自性了,就是它自己有它的體性,和天上的月沒有關係,那和這個譬喻就是相反了。但事實上,天上的月若不見了的時候,水裡是沒有月影的,那麼水裡面的月影是沒有自性的,就沒有自己的決定,沒有。

我們這個身體亦復如是,也是這樣子,我們前生也是無明,但是我們做了一點好事,所以今生得到人身。若是我們的好心腸更好一點,我們可能得天上的身體、而不是人間了。所以這個所生法自己不能決定,是由無明、行來決定它,所以它本身是不決定的,就是不真實。不真實這裡面有什麼意思呢?我們自己對於自己感覺到滿意,你不要滿意,它會無常的,到時候老病死就結束了。

說是我們現在對自己不滿意,不滿意不要緊,可以改變的,到時候這個身體就結束了。我們現在在無明、行那個地方多用功夫,好好栽培,那麼這個身體就會變成更好的身體,可以變成天上的身體、也可以變成佛菩薩的法身境界,所以這個身體不決定。後邊舍利弗尊者和天女辯論那段文也是說這件事,那就說得更高深了一點。

「如智者見水中月」,這個「水」譬喻什麼呢?天台智者大師解釋這段文,水譬喻法性。就是諸法是畢竟空的,但是法性畢竟空並不妨礙因緣所生法,所以我們「無明緣行」就變現出來一個色受想行識來,色受想行識的水中月,變現出來。在畢竟空裡面,現出來一個身體、現出來一個色受想行識、現出來一個眼耳鼻舌身意。而這個東西,你若按這個譬喻來說呢,我們應該作如是觀──就是觀察這個水中月是不真實,這是「假觀」;觀察水中月是自性空的,就是「空觀」了。

觀察這個身體自性空,就是剛才說的,沒有天上月的時候,水中月就沒有了,所以水中月本身它是無自性的,就從這裡看出來,作如是觀,那就是修空觀了。我們可以觀察這個身體是自性空的,可以作如是觀──觀察自己的身體這樣子,觀察別人的身體也是這樣子。

我昨天講九心住,調順、寂靜的時候,我們的前五根遇見色受想行識的時候,你要謹慎,不要放縱自己,你要約束它,叫它保持清淨,這叫做正知。正知和正念是修定的一個方法,你想要得禪定,你要正知、正念才行的,才能得到禪定。不然的話,你說我靜坐的時候,我要我的心明靜而住,我不靜坐的時候就隨隨便便的,那不行,那就影響你的靜坐,會影響的。你若得成聖道以後,那你自由自在都沒有關係,沒得聖道的時候,你動靜互相有影響的。

「如智者見水中月」,因為這個譬喻正好作我們靜坐的時候的毘缽舍那觀。「如智者見水中月」,這一共是幾個字?就是七個字,這七個字你就可以思惟它一刻鐘。從這裡,我們就觀察這個身體是畢竟空的、也觀察這個身體是虛妄的、不真實的。菩薩這樣觀察,我們也可以這樣學習。你靜坐的時候作如是觀,你常常作如是觀,你的智慧就增長了,這不是一般的智慧,不是世間上的智慧,這是佛法中的智慧,能使令你心清淨。「如智者見水中月」。

「如鏡中見其面像」,這是第三個譬喻。「如鏡中見其面像」,有一個明淨的鏡子,或者是方鏡、或者是圓鏡,你面向這個鏡子,就看見你自己的面像了,在鏡子裡面現出來你的面像,那當然你就知道裡邊的面像是假的、不是真實的。

我們常常這樣思惟,假的智慧也逐漸增長,這個和前面見水中月意思是一樣。但是有的人「見水中月」的譬喻很敏感,有的人「如鏡中見其面像」的譬喻引起自己的興趣,你也可以這樣思惟。你也可以先思惟「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這樣思惟,就令你增長智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號,安住自心

我們會在這個世間上投胎,這件事情是有它的業力,背後...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如是之聖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

捨棄是一種智慧

前幾天見到了一個事業有成的親戚。他很年輕,卻擁有一...

三千年前的佛會知道現在的電腦嗎

有個信眾來問我,他說:佛難道一切都知道嗎?三千年前...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極限

參話頭的方法很簡單,以我們現在提倡的這個方法來說,...

【推薦】減少壓力的辦法

恐懼感的來源 人往往因為沒有清楚認識自己而不能相信自...

隨緣度日和事業追求是不是矛盾

問: 有一事疑惑,請求法師開示。之前聽您說過隨緣度日...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見的布施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想...

為什麼會有「神鬼精靈」這類眾生

由因世界罔象輪迴,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

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

幾年前,參禮九華山時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聯:若不回...

徹悟大師淨土開示錄

一、讚法門殊勝 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較之禪宗...

真相信有地獄,才說明真相信佛法,相信真能成佛

不可否認,地獄是最不可樂的世界,佛經中講述很多它話...

翻翻經書是否等於跟念經一樣

問: 我是緬甸華僑,我看經書有的時候不懂,那天有一...

佛法宇宙觀之四大部洲

這次我們再打通了整個欲界來講,咱們作為人,在四土的...

佛的無奈

一般人總以為佛陀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想要做什麼就能...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薩曰:心行處滅,是諸佛常住真心。心行處有,是眾生...

慈法法師:淨土法門的殊勝利益

淨土法門的殊勝利益,就在於它是個極特別的法門,不是...

東林寺出家需具備什麼資格條件

問: 來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東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備什...

心靈的佛堂

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輪...

念佛時常不自覺地運轉週天,此種觀想是否為妄見

問: 我是一個練過氣功的學佛者,過去亦常持佛號,但修...

對自己和對別人要用不同的標準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

舍利弗尊者入金剛三昧

佛陀往昔與五百位大比丘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一日,捨...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解決當下的煩惱

問: 請問法師,念佛對解決當下的現實煩惱有什麼作用...

【佛教詞典】內明論顯示正因果相

【內明論顯示正因果相】 p0367 瑜伽三十八卷九頁云:雲...

【佛教詞典】三莊嚴

(術語)莊嚴國土之三種也。一、事莊嚴,謂色聲香味等...

【視頻】夢參老和尚《兒女是債,金聖嘆禍滅十族》

夢參老和尚《兒女是債,金聖嘆禍滅十族》

【視頻】淅江明覺寺《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淅江明覺寺《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