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大安法師  2020/12/29  大字體  護眼色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問:如果對世間的妻子兒女、財產、事業等等還有留戀之心,但同時也很想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人能往生嗎?若到了臨終,雖然很希望阿彌陀佛來,但又擔心阿彌陀佛不來,那往生的機會大嗎?還是阿彌陀佛能夠加持他,令他不生貪戀和擔憂之心,順利往生呢?

大安法師答:這就代表眾生的心了,既想去,又捨不得去,既擔心這個,又擔心那個,這就是缺乏智慧的表現。我們欲界的眾生,對世間的五欲六塵、財產、子女等貪戀是避免不了的,就是證到初果的聖人,他都會有貪戀,更何況凡夫。

那麼,淨土法門就是帶業往生的法門,雖然還留戀一些世間的東西,但內心裡面確實具有信願持名的念頭,這裡的「願」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若這個願真實的發出來了,你就不會像原來那樣對世間的妻子兒女、事業等等有那麼重的貪戀執著。

所以平時一定要熏習淨土經論,使自己的信心清淨,願力堅固。若你到了臨命終時,還想著家親眷屬,那說明你沒有真正對這個娑婆世界產生厭離。

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定要知道這個世間的五欲、事業、眷屬等等確實都是夢幻泡影的事情,都是假的。再說得確切一點,這些家親眷屬就是令我們無量劫輪迴的冤親債主!世間人總會把家親眷屬看得很親熱,但你如果有宿命通,知道自己跟這些家親眷屬是什麼因緣關係,你就會厭離了。

在我們還沒有往生之前,本著善意去擔當一個角色,盡一份道德義務,義務盡完之後,絕對不要去留戀,也不值得留戀,一切都要把它看空,在心裡絕對不要留痕跡。就是因為我們曾經有過多的留戀,才會在這個世間糾纏不已。

這個世間,你只要看到它的本質,真的是荒誕到極點、苦難到極點的。我們只要智慧地看看現在這個五濁惡世的情態,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真的是火宅的烈焰沸騰啊!一代不如一代,善法很難提得起來,惡法非常有市場啊!就連這個世間的待人接物,你看看眾生的機心有多重,對利益的追求有多猛,為了一切不擇手段到了何種程度,你還覺得沒有看夠嗎?還不產生出離心嗎?

在這個苦海當中,我們沉淪掙扎了若干劫,今生僥倖得到人身,又聽聞到淨土法門,再不從這個苦海中掙拔出來,更待何時?若今生不能解決往生問題,將何以堪?一定要常常站在佛法的角度思維:我要建立什麼樣的心態?我要具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我要重建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我們就不至於對這個世間有過多的留念。

若你確實對這個世間的留念貪著,超過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心,那對往生是有障礙的!說明你的願還沒有真正生起來,你的願生不起來,就跟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感應不上,那你真的就往生不了。

往生概率的大小,完全取決於你平時在信願的確立方面。深心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遠超過世間父母所有的恩德,深心相信阿彌陀佛是我唯一的救助力量,西方極樂世界是我的故鄉,這個世間是火宅、是牢獄、是茅坑,你得要有這種刻骨銘心的感受啊!若你覺得待在這個世間還很自在,那就是連深陷苦海的感受都沒有,若沒有這種感知,說明你沒有智慧呀!

由這種苦難感,昇華出強烈的厭離心,以及對西方極樂世界歡喜踴躍的欣慕之心。若這種心態昇華不出來,我們整個的內心就是輪迴生滅的心,這樣的心是很難跟佛感應道交的。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也是由於我們至誠念佛求往生的心,感通了彌陀願力,阿彌陀佛才拿著蓮花現前接引的。

若你在臨命終時還想著妻子兒女,存款還有多少,你是很難與佛感應道交的。所以,平時一定要在智慧培植方面,下足夠的功夫。

修行淨土法門,這句佛號雖然容易念,但建立深信切願確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是對我們一個凡夫眾生巨大的挑戰。能否建立信願,就看我們有沒有智慧,智慧的直接表達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臨終三大要》白話譯

人生最悲慘的事情就是死亡,可是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避...

業障很重,但不妨礙往生

比如你的命運要生絕症,生命要終結,那你忽然在這個時...

念佛不得力的標準是什麼

問: 念佛大部分時間還是不得力,因為工作原因,平時...

五逆十惡也能感應道交

為什麼這些五逆十惡的人,十聲乃至一聲佛號就能往生?...

如何迴向給被墮胎的胎兒

問: 如果由於醫院檢查出了胎兒有畸形,因而犯了墮胎...

打坐可以治好近視眼嗎

問: 弟子聽說打坐可以治好近視眼,怎樣打坐才能治好呢...

如何對治淨業修習中的進進退退

問: 淨業修習總是進進退退,這其中有何因緣因果,如...

【推薦】改名是否可以轉運消災

問: 阿彌陀佛,請問法師,現在很多人不管年齡大小,...

大安法師:修學淨土是否也需傳承

問: 有些人說修學佛法,沒有傳承不能成就,請問修學...

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個很奇妙的格式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

為什麼用恭敬心對待人,他們反而覺得我好欺負

問: 請問法師,為什麼我用恭敬心對待一些人,他們反而...

磨練自己內心的光明

修佛的人,我們磨練自己內心的光明,不是和別人斗的,...

皈依與出家有什麼區別

鳳凰網: 謝謝宗舜法師剛才對佛教給我們的解釋。社會...

開玩笑的話說多了,以後你講話沒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

食用含有動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問: 當今社會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數很多,其中有...

佛陀最初發菩提心的因緣

一次,佛陀為大眾說法時,喜王菩薩請問佛陀:世尊!菩...

不要老回頭看過去的痛苦

要談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從心調整對環境的...

聖嚴法師: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餘緣,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

到底要如何念,觀世音菩薩才能聽到呢

普門品云: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

出家的真正意義

當今時代,一提到出家,許多人都抱著否定的態度,這是...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一 念佛最高古,能離生死苦; 託生寶蓮華,安居極樂土...

【佛教詞典】餘宗

(雜語)由自己之宗而指稱他宗也。...

【佛教詞典】普賢跏

(術語)半跏也。時處念誦儀軌曰:或作普賢跏,左掌承...

【視頻】大安法師《徹悟大師念佛偈》MP3

大安法師《徹悟大師念佛偈》MP3

【視頻】本源法師《佛法的成功之道》

本源法師《佛法的成功之道》